第4章 燃料及其燃烧单元总结-九年级化学沪教版第一学期(试用本)同步精品课堂(上海专用) 试卷
展开第4章 燃料及其燃烧单元总结
【思维导学】
【考点梳理】
一、燃烧与灭火
(一)燃烧条件
1、实验现象:①铜片上的白磷 ,发黄光,放热,产生 。②红磷 。③水下的白磷 。
2、(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着火点: 。)
(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
3、补充实验: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观察现象。
(1)现象:水中的白磷 ,发黄光,放热,产生 。
(2)该实验说明:燃烧确实需要 。
4、燃烧条件。
(1) 。(2) 。(3) 。这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
5、燃烧定义
燃烧是指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 的剧烈的 。只要是具有剧烈的 的现象的化学反应,都可称为可燃物的 。
(二)爆炸
1、爆炸:可燃物在 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 而引起 。
2、什么物质能引起爆炸?(1)可燃性的 ;(2)可燃性的 。
3、思考: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例如:(1)轮胎的爆炸,(因气体物质在有限的密闭容器内,因受热 而引发的爆炸。(2) 。(3)气球的爆炸。
(三)灭火与防火
灭火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
(1)清除 。(2)隔绝 。(3)降温到 。
(四)跟踪练习
1、在野外游玩禁止乱扔烟头,以防发生火灾。你认为烟头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 )
A、提供氧气 B、改变可燃物的着火点
C、提供可燃物 D、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2、在空气中最不容易燃烧的是( )
A.白磷 B.红磷 C.镁条 D.铁片
3、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
A. B. C. D.
4、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木柴架空燃烧,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B.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C.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以兔空气对流促进火势蔓延
D.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5、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
B.该实验使用了相同的可燃物
C.该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红磷燃烧
D.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二、碳
(一)碳 同素异形体
1、金刚石
| 性质 | 用途 |
金刚石 |
| 作装饰品 |
|
|
2、石墨
| 性质 | 用途 |
石墨 | 色有金属光泽而不透明。 | 作铅笔芯 |
质软。 | ||
具有优良的 。 | 作电极 | |
有 。 | 作润滑剂 |
3、生活中常见的含石墨的物质
(1)、木炭和活性炭:黑色固体, ,具有较强的 ,可用于吸附剂和脱色剂,可以吸附色素、有异味的物质。
(2)、焦炭可用于 。
4、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例如氧元素可以组成 和 两种不同的单质,磷元素可以组成 和 两种不同的单质。
5、用木炭还原氧化铜
(1)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 ;澄清石灰水 。
(2)化学方程式: 。
(3)注意:酒精灯火焰上的金属网罩的作用是 。
6、还原反应
含氧化合物中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 。
(1)木炭使氧化铜还原成铜,其具有 。
(2)氧化铜使碳氧化成二氧化碳,其具有 。
(二)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1、二氧化碳状态的改变
(1)二氧化碳气体 变为固体二氧化碳,叫做 。
(2)固态二氧化碳—干冰的用途: 、冷藏食物、舞台烟幕等。
2、CO物理性质
(1) 、无味的气体;(2) 水;(3)密度 。
3、比较CO和CO2的物理性质
性质 | 色、味、态 | 密度 | 溶解性 |
CO |
|
|
|
CO2 |
|
|
|
4、一氧化碳燃烧实验
(1)现象:纯净的一氧化碳在空气里燃烧,发出 ,并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 的气体。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注意事项:不纯的一氧化碳燃烧时,可能发生 ,故点燃前,一定要 。
5、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1)实验现象:黑色的粉末变成 ,澄清的石灰水 。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实验注意事项:
使用CO前应先验纯。因为CO混有O2时,点燃 。
实验开始应先通CO,再加热。防止CO与管内空气混合 。
实验结束要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CO。防止还原得到的铜 。
尾气要进行处理——点燃或用气球收集。防止 。
6、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跟血液中的 的结合能力比氧气强,使人体缺少 而窒息,甚至死亡。
7、比较CO2和CO的化学性质:
| 二氧化碳 | 一氧化碳 |
水 |
|
|
澄清石灰水 |
|
|
可燃性 |
|
|
还原性 |
|
|
毒性 |
|
|
(三)跟踪练习
1、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
A.金刚石是纯净物,石墨是混合物
B.金刚石是单质,石墨是化合物
C.金刚石和石墨里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D.金刚石和石墨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2、江苏省考古专家对“泗水王陵”进行保护性挖掘,在考古的过程中发现在棺室外围
的土层中有厚厚的一层一千多年前的木炭,这表明木炭具有( )
A.可燃性 B.还原性
C.稳定性 D.吸附性
3、关于金刚石、石墨、C60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属于碳单质 B.都由碳原子构成
C.都具有导电性 D.完全燃烧产物不同
4、冶金工业上,用焦炭可以把铁从它的氧化物矿石里还原出来。这是利用了焦炭的( )
A、可燃性 B、还原性
C、稳定性 D、来源广
5、下面关于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的说法中,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
A、黑色粉末无变化,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黑色粉逐渐变红色,石灰水无变化
C、黑色粉逐渐变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黑色粉末和澄清石灰水都变红色
6、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自述中,你认为不符合事实的是( )
A.我是灭火英雄
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离不开我
C.全球气候变暖与我无关
D.固体的我是人工降雨的功臣
7、下列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比空气重
B.都可以用碳和氧气反应得到
C.都有还原性
D.都能和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
8、明代爱国诗人于谦写道:“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呤》)该诗体现了诗人的崇高情操和献身精神。诗中蕴含着石灰的来源、生产、性质、用途等多种化学事实。下列化学变化与诗意无关的是( )
A.CaCO3高温CO2↑+CaO B.CaO+H2O=Ca(OH)2 C.CO2+Ca(OH)2=CaCO3↓+H2O D.CO2+H2O=H2CO3
9、美国使用了一种“石墨炸弹”,奇袭获胜。这种炸弹爆炸后释放出大量的纤维状石墨,覆盖在发电厂的设备上,造成设备短路而停电。请解释这是什么原因。
10、现有 A炭黑、B木炭、 C石墨、 D活性炭、 E焦炭、F金刚石六种物质,按下列要求选择填空。
⑴制碳素墨水的原料 ; ⑵加入高楼里炼铁的是 ;
⑶黑色橡胶的填加成分是 ; ⑷用于制造黑火药的是 ;
⑸画家写生用的笔中含 ; ⑹装在钻探机钻头上的是 ;
⑺填充滤毒罐的是 ; ⑻可用来作电极的是 ;
三、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选择
1、
| 实 验 药 品 | 实验现象 | 实验分析 |
1 | 石灰石和稀硫酸 |
|
|
2 | 石灰石和稀盐酸 |
|
|
3 | 碳酸钠和稀盐酸 |
|
|
2、解析:①不用稀硫酸。因为硫酸与石灰石反应生成 的硫酸钙,覆盖在石灰石的表面, 石灰石与稀硫酸的反应。所以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 。
②不用碳酸钠。因为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时 ,不容易控制反应过程,不利于 。
③不用浓盐酸。因为浓盐酸有强挥发性,可挥发出 气体,使得到的二氧化碳 。
3、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原理: 或石灰石和 ; ;
(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1)药品: 或石灰石和 。
(2)原理: ;
(3)装置:固液不加热, ,
(4)步骤:①连接装置;② ;③向锥形瓶中加入 ;④从长颈漏斗加入 ;⑤收集二氧化碳;⑥验满。
(5)收集法: 法:原因 且不与空气反应; ,不能用排水法。
(6)验满:向上排空气法,用燃着的木条放在, ,木条 则收集满。
(7)检验:将气体通入 ,若石灰水 ,则是二氧化碳。原理: 。
(8)注意事项:①长颈漏斗的下端要伸到 (防止产生的气体从 );②锥形瓶中的导管只能 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③集气瓶中的导管口要接近 (目的: )。
(三)跟踪练习
1、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常用的方法是( )
A.燃烧木炭 B.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C.高温煅烧石灰石 D.蜡烛燃烧
2、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应插到接近集气瓶的( )
A.瓶口 B.瓶边 C.瓶底 D.任意位置
3、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送入药品 B. 存放二氧化碳
C. 检验二氧化碳 D. 验满二氧化碳
4、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探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B.C处溶液变浑浊,是因为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碳酸钙
C.D处的实验现象是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D.D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密度比空气大
5、工业上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___ ,方程式是________ 。
6、某实验小组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时,用到了如图所示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
(1)能用B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是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________。
(2)用B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检验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将________的木条放在________。
(3)二氧化碳常用于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_的性质。
(4)将生成的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中,试液变红,原因是反应生成的________使石蕊变色的。写出此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
(5)将A装置改成C装置,通过拉动铜丝可以控制底部破损的小试管升降。这改进的 主要目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 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 B. 使破损的小试管得到利用 C. 生成更多的二氧化碳
四、化学染料
(一)化石燃料
1、煤
(1)煤的形成:是古代植物遗体在地层下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被人们称为 。
(2)煤的综合利用:煤的 (是 变化) 加强热,得到①固体: ——冶金工业重要原料。②液体: ——化工原料;粗氨水——化肥。③煤气:煤气——燃料。
2、石油
(1)石油的形成:是古代动植物遗骸在地层下经过非常复杂变化形成的,被人们称为 。
(2)石油的综合利用:石油分馏(是 变化)利用石油中各组分 分离。
3、天然气
(1)天然气主要是由碳和氢组成的气态化合物,其中主要的是 。甲烷的物理性质:①无色、无味、气体;②难溶于水;③比空气轻。
4、酸雨的成因: 和二氧化氮等污染物,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酸,随雨水降落,形成酸雨。酸雨的pH小于 。
(二)绿色能源
1、高能清洁燃料(可用火箭、宇宙飞船的燃料)
原因: a、热值高。
b、燃烧后的产物为水,不污染环境。
c、是理想的可再生能源,可以水为原料来制取。
2、新能源: 等。
(三)跟踪练习
1、我国海域可燃冰开采取得重大突破,下列有关可燃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燃冰是一种纯净物
B.可燃冰在常温常压下不易长久保存
C.可燃冰的成功开发利用使“水变油”成为可能
D.可燃冰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对环境没有任何危害
2、天然气、石油气燃烧的反应是:、现有一套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要改用液化石油气作燃料,应采用的措施是
A.减少空气的进入量,增大液化气的进入量
B.增大两者的进入量
C.增大空气进入量或减少液化气的进入量
D.减少两者的进入量
3、我国南海海域首次实现“可燃冰”试采成功。“可燃冰”为甲烷的水合物,其化学式为CH4•8H2O,主要是由甲烷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物质,可燃烧。
(1)目前使用的主要化石燃料有 、石油和天然气等。
(2)甲烷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3)可燃冰中元素质量比C:H:O为 。
(4)可燃冰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5)与化石燃料相比较,开采可燃冰的积极意义有 (写一条)。
4、我国在南海海域试采可燃冰获得成功,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
(1)可燃冰被科学家誉为“21世纪能源”,可燃冰中,水分子形成一种空间笼状结构,CH4和少量N2,CO2等分子填入笼内的空隙中,无固定的组成,因此可燃冰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份也是甲烷,充分燃烧1000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CO2和SO2气体的质量如图1所示,请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根据图示和已有知识分析,天然气被誉为城市清洁能源的原因有 (答两条即可)
(3)天然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天然气泄露后,遇明火或静电易发生爆炸,为防止因天然气泄露造成危险,可在家中安装报警器,图2甲、乙两种情况,安装位置正确的是 。
(4)甲烷不仅是重要的燃料,同时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图3是以甲烷为原料,一定条件下制取某液体燃料的微观过程示意图,由此得出:进程Ⅰ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 ,进程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