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四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四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教学的具体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0课时课题:约分(练习)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练习课,完成练习十的第9-15题主备人:一、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1、教材分析第9-15题是分数的意义、基本性质的综合练习,侧重于体现约分的简单应用,帮助学生初步体会约分的实际意义和价值。其中,第10题,通过分数与除法算式的相互改写,引导学生初步体会约分的应用价值,知道在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时,一般要把分数做相应的化简,也就是约分,第11题要求学生比较每组两个分数的大小。由于这里的每个分数约分后,要么得到一个与另外一个分数同分母的分数,要么得到与另一个分数同分子的分数,因此要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也就是应用约分方法的过程。这样的练习既体现了约分的应用价值,又有利于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2-15题让学生依次进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用分数表示不同单位数量的换算结果,把小数化成分数,以及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同时都要求他们把用来表示结果的分数化成最简分数,既体现了约分在分数学习中的广泛应用,也有利于学生在此过程中自主总结和回忆学过的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这部分内容的最后还安排了一道思考题,让学生综合应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领域的相关知识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不仅有利于提升对知识的理解水平,而且有利于发展推理能力,培养空间观念。 2、学生分析通过练习,学生能进一步体会约分的应用,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的具体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最简分数,进一步掌握约分方法并能正确约分,会用最简分数表示计算或相关问题的结果。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体会商不变的规律与分数基本性质的联系,体会约分的运用和数学思维的方法;增强约分技能,提高思维能力。3.使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体会学习的收获,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常规积累回顾一下对约分的理解情况突出:1、什么是约分?什么是最简分数?2、约分的方法是什么?学生说一说。学生说一说:用分子分母的公因数同时去除; 开放导入1、填空== ===4÷5======2、写相等的分数3、约分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方法 学生独立写一写 学生独立约分,集体交流 适时让学生回顾与反思已有知识,这对于帮助学生形成约分技巧是很有帮助的。 分层练习1、P70练习十第10题 我们在刚刚学习分数和除法的关系时,只会用 表示2÷8,现在我们还可以用 来表示。看,我们的进步啊,这就是学习的魅力。 你能写出不同的除法算式吗?=( )÷( )=( )÷( )你能说出几个除法的算式? 这些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2、P70练习十第11题通常应把能化简的分数先进行约分,再进一步考虑它与另一个分数的大小。3、P70练习十第12题 计算下面各题,把得数约成最简分数计算结果,能约分的一般都要约成最简分数4、练习十的第13题在括号里填最简分数5、P70练习十14题要适时指导把1.5和3.25化成分数的方法。例如:1.5= = 3.25==6、P70练习十第15题7、思考题:由于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和梯形都是等高的,所以要比较它们的面积。指导:由于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和梯形都是等高的,所以要比较它们的面积,只要比较相应的底就可以了。 学生独立做题,再集体反馈 学生独立填写,集体订正,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 学生独立填写,集体订正。 指名回答,全班练习。 独立解答,小组汇报尝试解答,集体汇报。 思考困难也可以这样想:假定它们的高为某个具体数量,如8厘米。绿色三角形的面积是红色三角形的五分之二,梯形的面积是红色三角形的五分之七。 沟通分数和除法之间的联系,完善知识结构。 多样的练习可以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又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开放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2、思考题:把一个分数约分,用2约了两次,用3约了一次,得5/6,原来这个分数是多少?学生独立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组织交流方法。 反思重建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苏教版四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教学的具体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四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结合生活,探究约分,练习巩固,解决问题,引导总结,反思过程,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四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问题引入,回顾再现,分层练习,强化提高,自主检测,评价完善,归纳小结,课外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