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7.5.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教案-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展开7.5.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教学设计
课题 | 7.5.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 单元 | 7 | 学科 | 数学 | 年级 | 八 |
教材分析 | 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学习过“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七年级学生又通过活动再次验证了这一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它揭示了组成三角形的三个角的数量关系,学好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也是进一步学习《多边形内角和》及其它几何知识的基础.本节则要严格的证明这一结论,通过平行线的性质来说明它,说理中引入了辅助线,这些都为后继学习奠定了基础,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也是几何问题代数化的体现. | ||||||
核心素养分析 | 对比过去折纸、撕纸等探索过程,体会思维实验和符号化的理性作用,通过一题多证、一题多变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合作交流的精神,体验成功的乐趣,引导学生的个性发展,感悟逻辑推理的价值. | ||||||
学习 目标 | 1.通过三角形撕拼方法的演示,借助基本事实和定理,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思路.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能从不同角度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3.能借助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 | ||||||
重点 |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180°”结论的探究与应用. | ||||||
难点 |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添加辅助线)的讨论. |
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导入新课 | 问题:1.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2.你之前用哪些方法得到的? |
学生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 | 通过提问使学生回想三角形内角定理的内容和验证方法,明确本节课要证明的定理内容,通过验证活动获取证明的思路,通过回想与 180°有的概念定理,找到证明思路的来源. |
讲授新课 | 1.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你还记得这个结论的探索过程吗? (1) 如图,当时我们是把∠A移到了∠1的位置,∠B移到了∠2的位置.如果不实际移动∠A和∠B,那么你还有其它方法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2) 根据前面的公理和定理,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一结论的证明思路吗?你能用比较简捷的语言写出这一证明过程吗?与同伴交流. 已知:在△ABC中,求证:∠A+∠B+∠C=180°. 分析:延长BC到D,过点C作射线CE//BA(如下图),这就相当于把∠A移到了∠1的位置,把∠B移到了∠2的位置. 证明:延长BC到D,过点C作射线CE//BA,则 ∠1=∠A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2=∠B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2+∠ACB=180° (平角的定义) , ∴∠A+∠B+∠ACB=180° (等量代换).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2.想一想:在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小明的想法是把三个角“凑”到A处,他过点A作直线PQ∥BC,他的想法可以吗? 已知:如图,ΔABC 求证:∠A+∠B+∠C=180° 证明:过A点作DE∥BC ∵DE∥BC(已作) ∴∠DAB=∠B,∠EAC=∠C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DAB+∠BAC+∠EAC=180°(1平角=180°) ∴∠BAC+∠B+∠C=180°(等量代换) 在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是否可以把三角形的三个角的顶点“凑”在BC边上的一点P?或“凑”到三角形内的一点呢?或“凑”到三角形外一点呢?同学们试证明一下. 证明命题的一般步骤: 1.理解题意:分清命题的条件(已知),结论(求证); 2.根据题意,画出图形; 3.结合图形,用符号语言写出“已知”和“求证”; 4.分析题意,探索证明思路; 5.依据思路,运用数学符号和数学语言条理清晰地写出证明过程; 6.检查表达过程是否正确,完善. 典例精析: 例1.如图,在△ABC中,∠B=38°,∠C=62°,AD是△ABC的角平分线,求∠ADB的度数. 解:在△ABC中,∠B+∠C+∠BAC=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 ∠B=38°,∠C=62°(已知), ∴ ∠BAC=180°-38°-62°=80°(等式的性质). ∵ AD平分∠BAC(已知), ∴ ∠BAD=∠CAD=∠BAC=×80°=40°(角平分线的定义). 在△ADB中,∠B+∠BAD+∠ADB=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B=38°(已知),∠BAD=40°(已证), ∴∠ADB=180°-38°-40°=102°(等式的性质). 练一练 在△ABC 中, ∠A 的度数是∠B 的度数的3倍,∠C 比∠B 大15°,求∠A,∠B,∠C的度数. 解: 设∠B为x°,则∠A为(3x)°, ∠C为(x + 15)°, 从而有3x + x +(x + 15)= 180. 解得 x = 33. 所以 3x = 99 , x+15= 48. 答:∠A,∠B,∠C的度数分别为99°,33°,48°.
|
小组派代表参与展示,书写证明过程
1.小组派代表参与展示 2.语速适中,讲清每一环节 3.非展示小组认真倾听,做好提问与补充
学生思考
学生自主解答,书写步骤
学生解答 |
证明是探究活动的自然延续和发展,使学生明白猜想的结论,一定要有严谨的推理证明才有保证.
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使整个课堂形成一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学习场景,从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通过教师问题引领,学生能发现并找到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并能归纳出一般思路.
巩固所学知识
依据学习目标设置必要的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升能力,再一次巩固深化对性质的理解和把握.
|
课堂练习 | 1.如图,点O是△ABC内一点,∠A=80°,∠1=15°,∠2=40°,则∠BOC等于( ) A.95° B.120° C.135° D.无法确定 2.如图,在△ABC中,高AD,BE交于点O.若∠C=75°,则∠AOE= 度. 3. 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摆放,使点A在DE上,BC∥DE,其中∠B=45°,∠D=60°,则∠AFC的度数是 . 4. 如图,在△ABC中,∠ABC、∠ACB的三等分线交于点E,D,若∠BFC=120°,∠BGC=102°,则∠A的度数为 .
5.已知:如图,AB∥CD,∠BEF,∠EFD的平分线相交于点G.求证:EG⊥FG. |
学生课堂练习,然后上台演示自己的答案。 |
学以致用,当堂检测及时获知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并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益、有所提高. |
课堂小结 |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 学生归纳本节所学内容,并体验核心素养的形成。 | 训练学生总结归纳能 力;升华知识,拓展知识面,开阔思维。 |
板书 | 课题:7.5.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