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获奖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古诗三首·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2.想象古诗画面,结合注释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
3.结合生活实际,感悟诗中蕴含的哲理思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想象古诗画面,结合注释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感悟诗中蕴含的哲理思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链接诗文,引出课题
1.谈话:
同学们,李老师知道大家都喜欢游山玩水。今天我们来游一座名山(PPT),它叫——庐山。(板书:庐山)
2.链接诗文:
说起庐山,我们不禁想起庐山瀑布——(出示《望庐山瀑布》)一起读。
说起庐山,我们想起了山上的一种树——桃树——(出示《大林寺桃花》)读。
古往今来,令人着迷的庐山吸引着无数文人为其提笔。宋代大诗人苏轼也曾途经江西,与友人游玩庐山,并写下了十多首诗,其中最后一首诗也是最出名的一首,便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题西林壁》。请看老师板书题目,特别留意红色的字怎么写。
(板书课题:题西林壁 宋 苏轼;生书空,提示“题”的写法;学生观察并书空)
3.齐读诗题。
4.解诗题:谁来说一说诗题的意思?(指生回答)
预设:《题西林壁》就是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方法回顾:借助注释,是读懂古诗的好方法。是的,“题”就是书写、题写的意思。西林寺就在庐山脚下。这是苏轼在西林寺的墙壁上题写的一首诗。(贴:借助注释)
二、有扶有放,读出韵律
(一)初读古诗,读准诗句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学习要求一(PPT出示)
初见庐山: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二)朗读正音,读出节奏。
1.同桌互相检查,互相纠正。
2.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预设:
(1)指导节奏:
读古诗,要读出节奏,读出韵律。我们可以根据意思来决定停顿。(出示节奏,师范读)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2)突破“缘”
①注意“缘”的读音。(你来教教他读。)
②这个字比较难写,让我们一起来疏通一下笔画。(“缘”书写时左上边撇折和横撇相接,下边弯钩在首撇上起笔,左边两撇中下撇要长。)学生跟着老师书空。
③学生书写“缘”。
④“缘”是什么意思?在字典里,它的意思是——(读)
⑤在这首诗里,“缘”的意思是——(生应答:因为)
⑥整句朗读“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我们来分男女生读。(女生先来)
4.师生合作读。(老师也想一起读,我读一句,你们读一句)
5.全班齐读。
三、入画观景,想象入景
“好诗不厌百回读”,读多了就会有自己的理解,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首诗讲了什么?
(一)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苏轼看到了哪些景象?又从哪些角度看的?找一找,圈画出来。
◆学习要求二(PPT出示)
走入庐山:默读古诗,思考,苏轼看到了哪些景象?从哪些角度看的?找一找,圈画出来。
1.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2.小组合作交流
(二)入画观景
1.汇报:苏轼看到了哪些景象?(指生回答)
预设:“横看成岭侧成峰”
(1)“岭”是什么?(山岭);“峰”又是什么?(山峰)。
(2)书上就有一幅插图,结合插图,山岭和山峰的区别是什么?(指生回答)
(3)指导朗读
是啊,山岭是连绵起伏的,山峰是高耸入云的。(板书“山”简笔画)
①怎么读?(请生试读)
②师范读。
③全班读。
(三)想象入景
1.汇报:苏轼是从哪些角度来看庐山的?
预设:横、侧、远、近、高、低。
2.链接旧知,了解“不同角度”
我们学过一篇课文,讲的也是从不同角度观察看到的结果不同,同学们还记得吗?(《画杨桃》,出示杨桃,借助杨桃,让同学们加深对本诗的理解。)
是的,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各有不同。(板书:各不同)
2.想象画面
(播放庐山视频)此时,我们已身处庐山之中,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想象一下,你看到什么? (贴:想象画面)
(1)学生说话:我站在庐山的 (位置),往 看,我看到 。
(2)朗读指导:是啊,横着看,侧着看,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真是——(读)“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小结:大诗人苏轼真是生活的有心人,他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到了庐山的不同。(板书:细致观察)
四、感悟诗理,情感延伸
(一)质疑探究
1.思考:诗人明明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但为什么又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请生回答)
预设:因为诗人身在庐山之中,不能一览全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2.自主理解:谁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对这句诗的理解。(指生回答)
3.指导朗读:哦,原来还不明白,现在突然明白了,这叫——恍然大悟。怎么读才更好?
(1)请生读
(2)分组读(12组,34组)
(3)齐读
(二)借助资料,读懂哲理
苏轼虽写了庐山之景,可并没有在诗中写更多庐山美景,那他究竟想表达什么?让我们再次齐读全诗,体会苏轼之想。
1.齐读全诗。
2.补充资料
章学诚曾经这样说:
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论古人之文辞也;知其世,不知古人之身处,亦不可遽论其文也。
——章学诚《文史通义·文德》
这首诗真正的内涵,苏轼对人生的感悟,我们只有通过联系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才能够很好的理解。
配乐出示:
(1)出示写诗背景
(2)小结:是呀,《题西林壁》写的正是苏轼当时失意、无奈的人生感悟。现在你知道苏轼想表达什么了吗?
(3)生汇报。
相机引导: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想事情,我们要全面地看。(板书:全面看)
3.小结:原来,苏轼在观景的过程中,悟得了一个道理,这是一首哲理诗。(板书:观景→悟理)
4.齐读全诗。
(三)入情入境,背诵古诗
1.自由背诵:试着背一背。
2.背诵检查。(指名背,全班背)
(四)结合生活,哲理延伸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候也会出现只看片面,以偏概全的事情。谁来说一说。(贴:联系生活)
1.学生交流。(追问:你打算以后怎么做?)
2.总结:是的,同学们,全面地看才是正确的看。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想全面地了解事情,还得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才对。
下课!
【板书】
题西林壁
【宋】苏轼
细致观察
各不同 全面看
庐山
观景 → 悟理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暮江吟精品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暮江吟精品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评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 古诗三首雪梅精品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 古诗三首雪梅精品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欣赏图片,初读古诗,再读古诗,精读感悟,熟读成诵,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 古诗三首题西林壁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 古诗三首题西林壁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回顾旧知,知诗人,解诗题,正字音,解诗语,入情境,悟诗情,明诗理,识理性,会诵读,品诗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