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获奖ppt课件
展开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其文纵横恣肆,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此诗是苏轼在1084年由黄州贬赴汝州时经过九江,和朋友游览庐山时所作。苏轼十几次徜徉于庐山的灵山秀水之间,写下了五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最后一首。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是峭拔挺立的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会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岭:相连的山。 坡度和缓,连绵。
峰:高而尖的山。坡度大,细长高耸,孤立。
思考:诗人是从哪几个角度、处在什么位置看庐山的?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看到的结果也会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面貌,这里指庐山的景色。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身处在庐山之中。
为什么诗人身在此山中,反而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
思考: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这两句诗蕴含着怎样的人生哲理?
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正如俗话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 古诗三首题西林壁课文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 古诗三首题西林壁课文配套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看图读古诗知今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背古诗,观察角度,题西林壁,得出结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示范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示范课ppt课件,文件包含《古诗三首》课件pptx、《古诗三首》教案docx、《古诗三首》练习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题西林壁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2021学年题西林壁教学课件ppt,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题西林壁,独特感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