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9 古诗三首(题西林壁)》部编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9 古诗三首(题西林壁)》部编版01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9 古诗三首(题西林壁)》部编版02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导入,简介苏轼,破诗体,解诗题,分组自学,理解美,汇报交流,感悟美,作业布置,教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会本课生字,理解“识”、“缘”、“真面目”等词语在诗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默写本诗。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正确看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诗句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以及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
    学习古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感悟品味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教学方法
    讲授、小组合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谈话:我们的祖国山清水秀、风景优美。你去过那些地方?黄山去过吗?泰山去过吗?庐山去过吗?由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大量的赞颂祖国大好河山的佳作,你们都积累了那些有关这方面的古诗呢?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2.揭题:著名的北宋诗人苏轼在观赏了庐山后,写下至今仍为人们称颂的诗篇——《题西林壁》。今天我们就跟着苏轼去游览庐山,欣赏一下庐山风景。(板书课题)
    二、简介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三、破诗体,解诗题
    齐读课题。
    《题西林壁》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苏轼在1084年游览庐山时题写在庐山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请同学们看古诗下的注释,这里的“题”是“题写、书写”的意思;“西林”就是指“西林寺”;“壁”就是“墙壁”的意思。连起来题目的意思就是“题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好,咱们一起来读两遍题目。
    三、初读课文,感知美
    1.请大家自由读一读古诗,圈画出不会读的字。
    2.指名一学生朗读,教师明确难字读音。
    3.听录音范读,学生感知朗读语调、停顿、重轻音、快慢等。
    4.请学生范读。
    5.全班同学跟录音齐读,并默记古诗。
    6.全班尝试背诵古诗。
    四、分组自学,理解美
    根据我们以前学习古诗的经验,大家说说我们该怎样学习这首诗呢?(学生说出学习方法,课件出示:读诗句——解诗意——悟诗情——入诗境)
    探究诗意(指名学生回答后明确):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1.从这两句诗看,作者都站在哪些角度看庐山呢?
    横看、侧看、远看、近看、高看、低看。(板书)横看是怎么看呢?(引导是正面看,从山前、山后看的意思)庐山是南北走向,所以横看就是从东西侧看;侧看就是从山的南端或北端看。
    2.作者从这些角度看到的庐山的景色是一样的吗?诗中哪一个词告诉我们这些景色的不一样?(不一样,“各不同”)
    3.好,咱们一起大声把这两句诗读一读,把他们不一样的感觉读出来!(齐读)
    4.好!同学们,如果有一天我们也去看庐山,除了可以像作者这样按照横看、侧看、远看、近看、高看、低看的方位顺序来看庐山外,我们还可以按照什么顺序去看庐山呢?(讨论,举手回答)(引导学生从时间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等方面展开联想)
    5.同学们真的很善于思考!是啊,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天气,怀着不同的心情,站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的庐山都是不一样的,就像我们诗中所说生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作者运用了“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在平时写景作文中可以试着这种写作方法。我们理解了前面两句的意思,再来看下面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
    6.谁能用“之所以……是因为……”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生:我们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面目,是因为自己身在这庐山之中。
    师:谁能反过来说一说?用“因为……所以……”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学生练说,指名。因为自己身在在这座山中,所以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
    五、汇报交流,感悟美
    (一)交流第一、二行诗句。
    1.学生汇报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2.结合“横看”和“侧看”的不同感受,让学生发挥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庐山的“岭”和“峰”是什么样子的,感悟庐山的美。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这两句诗,读出庐山的不同姿态。
    4.引导学生发现这两句中三组反义词(横——侧,远——近,高——低)的运用,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二)交流第三、四行诗句。
    1.学生自由表达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2.针对学生理解上遇到的困难,结合辞海中的义项,帮助学生选择“只”“缘”在诗中的正确意思。
    3.结合“真面目”字面的意思,讨论:为什么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从而帮助学生体味诗所蕴含的道理。
    4.引发创造。引导学生像诗人那样用诗句说明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5.议一议:从这首诗你能感到作者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人?
    6.说一说:联系实际并结合诗中所表达的哲理,说说在生活中我们该怎样看人、看事、看问题呢?
    7.朗读第三、四行诗句。
    六、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根据诗意绘画,并向大家展示。
    七、教后反思



    相关教案

    语文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获奖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语文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获奖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 古诗三首题西林壁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 古诗三首题西林壁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回顾旧知,知诗人,解诗题,正字音,解诗语,入情境,悟诗情,明诗理,识理性,会诵读,品诗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初读古诗,走近古诗,理解诗题的含义,借助图片,理解前两句诗的含义,理解后两句诗句的含义,感悟古诗中的道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