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版六上第6课第2课时 《到这里来欣赏动漫歌曲》 课件+教案
展开花城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6课
《到这里来欣赏动漫歌曲》教学设计
课 时:2课时
课 类:设计·应用
教学策略/教学思路:《课标(2011年版)》指出:要求“能够结合熟悉的影视片,初步感受音乐在其中的作用,合理运用现代教育结束手段,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资源,利用视听结合、声像一体、资源丰富等优点,为教学服务”。本课歌曲《斑鸠调》就是音乐与动漫的有机结合,通过动漫更能贴近生活,有趣地诠释音乐,激发学生对动漫音乐的喜爱。此外,欣赏新西兰毛利人民歌《碰鼻哥》,了解毛利人见面以碰鼻的方式问候对方的风俗习惯,能在吉他旋律伴奏下击拍视唱《碰鼻歌》的旋律。
教材分析:本课时学习《斑鸠调》和《碰鼻哥》两首乐曲。其中,歌曲《碰鼻歌》是新西兰毛利人民歌,歌曲以稍慢的速度、谐和的二声部和欢快、亲切的情绪,通过音乐的形式表现毛利人见面以碰鼻的方式问候对方。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加,已积累一定的乐理知识和音乐鉴赏能力,理解能力较强,能较好地将影视片以音乐结合起来理解。此外,本课是四年级上次第7课《奇妙的动漫音乐》的延续,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参与法、体验感悟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钢琴、吉他
学生用具:课本
课题 | 《到这里来欣赏动漫歌曲》 | 第2课时 | 学科 | 音乐 | 年级 | 六年级 |
教学 目标 | 1.知识与技能:欣赏《碰鼻歌》,了解毛利人见面以碰鼻的方式问候对方的风俗习惯,并能随吉他演奏的旋律击拍视唱曲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视频、欣赏歌曲、击拍视唱、交流互动和参与表演等过程,欣赏歌曲《碰鼻歌》,并在熟悉音乐的情况下随吉他演奏的旋律击拍视唱曲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其他国家、民族的风俗习惯,开拓学生的视野。 | |||||
重点 | 欣赏歌曲《碰鼻歌》。 | |||||
难点 | 能随吉他演奏的旋律击拍视唱《碰鼻歌》的曲谱。 |
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导入新课 |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日常生活中与人打招呼的方式,并通过图片展示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不同方式的问候习惯,进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 认真思考,踊跃发言,认真观看图片。
| 通过思考、讨论和观看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课题。 |
讲授新课 | 1.新知讲解。向学生介绍新西兰的毛利人拥有自己独特的打招呼方式——碰鼻礼,并播放一段关于碰鼻礼的视频,深入介绍新西兰毛利民族有关碰鼻礼的风俗习惯。
2.欣赏歌曲。播放音乐,让学生欣赏新西兰毛利人民歌《碰鼻歌》,并思考:音乐的速度如何?情绪是什么样的?(歌曲以稍慢的速度、谐和的二声部和欢快、亲切的情绪,以音乐的形式表现了毛利人见面以碰鼻的方式问候对方。) 板书:欣赏《碰鼻歌》
3.节拍视唱。由教师用吉他演奏《碰鼻歌》,引导学生一边聆听一边用手轻轻击拍,进而感受音乐的速度。接着,让学生跟随吉他的旋律,分段熟悉乐谱,学习乐曲的击拍视唱。 | 认真观看视频,认真听讲。
带着问题聆听音乐,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认真进行击拍视唱。 | 1.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碰鼻礼。
2.带着问题欣赏乐曲,有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3.通过击拍视唱,帮助学生认识乐谱。 |
巩固练习 | 4.演唱练习。让学生跟着音乐,尝试完整地、用固定的拍子击拍视唱《碰鼻歌》的曲谱。 | 积极参与练习。 | 4.检验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发现问题。 |
拓展延伸 | 5.拓展学习。让学生自由组队,两人一组。将碰鼻礼的动作改编成舞蹈,配合音乐进行表演! | 积极组队和编舞,踊跃上台表演。
| 5.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 |
课堂小结 | 碰鼻礼是新西兰的最早主人毛利人还保存着一种远古留传下来的独特见面问候方式。歌曲《碰鼻歌》是新西兰毛利人民歌,歌曲以稍慢的速度、谐和的二声部和欢快、亲切的情绪,表现了毛利人见面以碰鼻的方式问候对方。 | 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说出自己对乐曲的体会。 | 通过总结,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
板书 | 欣赏《碰鼻歌》 |
| 清晰、直观地展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及重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