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优秀课件ppt
展开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第2课时)
1.橘子、葡萄、草莓等水果容易发生腐烂现象,引起腐烂的根本原因是( )
A.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 B.细菌和真菌侵入并大量繁殖
C.含有大量的糖分 D.保存方法不当
2.下列食品与其保存方法的对应关系中,不恰当的是( )
A.咸鸭蛋——腌制法
B.袋装香肠——真空包装法
C.牛奶——巴氏消毒法
D.瓶装罐头——渗透保存法
3.以下疾病可以用抗生素治疗的是( )
A.细菌性痢疾 B.糖尿病
C.手癣 D.佝偻病
4.某地区在新农村建设中,为了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改变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大力发展沼气建设。在沼气发酵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 )
A.酵母菌 B.乳酸菌 C.甲烷菌 D.根瘤菌
1.下列措施不能延长肉类保存期是( )
A.低温冷藏 B.腌制后保存
C.制作成熏肉 D.常温放置
2.日常生活中,蔬菜和水果等常采用冰箱低温冷藏的方法保存,下列相关解释不合理的是( )
A.低温抑制蔬菜和水果表面微生物的快速繁殖
B.低温状态蒸腾作用较弱,水分散失少
C.低温条件下蔬菜和水果中有机物的消耗减少
D.低温条件下呼吸作用较弱
3.微生物与食品的腐败和保存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B.肉类经腌制后不易腐败的原因是除去水分,可以防止细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C.为了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应多添加食品防腐剂
D.葡萄干不容易腐败变质是因为干燥减少了微生物生活所需要的水分
4.下列关于细菌与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污水中的有机物可以作为一些细菌的食物
B.无氧条件下,甲烷菌可利用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氢和二氧化碳结合生成甲烷
C.有氧条件下,一些细菌能把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D.因为细菌有净化污水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随意排放污水
A.利用醋酸菌能产生清洁能源——甲烷
B.制作豆腐乳需要用到酵母菌
C.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使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
D.从青霉菌中提取的青霉素,能杀死所有细菌
2.下列食品的保存方法与其所利用的生物学原理,不相符的是( )
选项 | 食品名称 | 保存方法 | 生物学原理 |
A | 新鲜鸡蛋 | 低温冷藏法 | 低温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
B | 新鲜牛奶 | 巴氏消毒法 | 加热灭菌并隔离微生物 |
C | 新鲜鱼类 | 盐渍法 | 除去水分防止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
D | 新鲜大米 | 真空包装法 | 杀死并隔离微生物 |
3.在炎热的夏季,牛奶如果保存不当,就容易腐败变质。为了探究“导致牛奶腐败的主要原因和环境条件”,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相关实验。
实验材料:3个已灭菌的同规格(100 mL)锥形瓶、灭菌牛奶、消毒棉球、恒温箱。
实验方案和实验结果如下:
项目 | 甲 | 乙 | 丙 |
加入物质 | 50 mL灭菌牛奶 | 50 mL灭菌牛奶 | 50 mL灭菌牛奶 |
瓶口处理 | 用消毒棉球塞住 | 不作处理 | ① |
保持温度 | 25 ℃ | 25 ℃ | 5 ℃ |
每天定时观察并记录锥形瓶中牛奶的变化情况,三天后的实验结果如下 | |||
实验结果 | 牛奶不腐败 | 牛奶腐败 | 牛奶不腐败 |
(1)实验中选取了甲、乙、丙三个相同的锥形瓶,并且向三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牛奶,这样做是为了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__________(填写瓶号)进行对照实验,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牛奶腐败是由微生物生长、繁殖引起的。
(3)若选择乙、丙进行对照实验,探究的是温度对牛奶腐败的影响,则①处应填__________________。根据这组对照实验的结果,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低温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__________。
A.没有影响 B.有抑制作用 C.有促进作用
(4)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进行了上述实验后,还应该进行多次__________实验,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食品的腐败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这些细菌和真菌可以从食品中获得有机物,并在食品中生长和繁殖,导致食品腐败,B项符合题意。
2.【答案】D
【解析】瓶装罐头所采取的保存方法是罐藏法,原理是高温消毒,防止与外界细菌和真菌接触,D项符合题意。
3.【答案】A
【解析】细菌性痢疾是由细菌感染造成的,抗生素的作用就是杀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细菌。
4.【答案】C
【解析】农作物秸秆、人粪尿和禽畜粪尿中有很多有机物。在无氧的环境中,甲烷菌利用这些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氢,和二氧化碳结合生成甲烷。甲烷是一种清洁能源,可作为燃料用于做饭、照明、取暖等。
1.【答案】D
【解析】低温冷藏、腌制、制成熏肉都能防止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D项符合题意。
2.【答案】B
【解析】低温能够抑制蔬菜和水果表面微生物的快速繁殖,并且低温条件下蔬菜和水果中细胞的呼吸作用减弱,有机物消耗减少,与蒸腾作用无关,B项的内容错误。
3.【答案】C
【解析】超量添加食品防腐剂对人体的健康有危害,C项的内容错误。
4.【答案】D
【解析】虽然有些细菌能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等,从而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但是它们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不能随意排放污水,D项的内容错误。
1.【答案】C
【解析】农作物秸秆、人粪尿和禽畜粪尿中,有很多有机物,在没有氧气的环境下,甲烷菌利用这些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氢,和二氧化碳结合生成甲烷,A项的内容错误;制作豆腐乳需要用到霉菌,B项的内容错误;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把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内,对大肠杆菌进行培养,使之生产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胰岛素,C项的内容正确;从青霉菌中提取的青霉素,能杀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细菌,并不能杀死所有的细菌,D项的内容错误。
2.【答案】D
【解析】新鲜大米用真空包装的原理是隔绝空气,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D项符合题意。
3.(1)【答案】单一变量
【解析】设计科学探究实验时,一定要设置对照组,设置对照组时要把握唯一变量原则,即除所要探究的条件为变量外,其他条件都一致。向三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牛奶,这样做是为了控制单一变量。
(2)【答案】甲、乙
【解析】分析甲、乙实验可知,实验的变量是有无细菌,乙不作处理,作为对照组,甲用消毒棉球塞住,作为实验组,由甲、乙实验结果可知,牛奶腐败是由微生物大量生长、繁殖引起的。
(3)【答案】不作处理 B
【解析】分析乙、丙实验可知,实验的变量是温度,则①处应填不作处理。根据这组对照实验的结果,丙放置在低温环境,牛奶不腐败,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低温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有抑制作用,B项符合题意。
(4)【答案】重复
【解析】因为一次实验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所以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进行了上述实验后,还应该进行多次重复实验,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精品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精品ppt课件,文件包含545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第1课时教学课件pptx、545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第1课时分层作业docx、545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x、545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第1课时知识导学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六节 鸟优质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六节 鸟优质课件ppt,文件包含516鸟第2课时教学课件pptx、516鸟第2课时分层作业docx、516鸟第2课时教学设计docx、516鸟第2课时知识导学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真菌优秀课件ppt: 这是一份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真菌优秀课件ppt,文件包含543真菌第2课时教学课件pptx、543真菌第2课时分层作业docx、543真菌第2课时教学设计docx、543真菌第2课时知识导学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