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测量降水量(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5/1459086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4.测量降水量教案
展开课题:测量降水量 | 授课教师: | |||||
授课时间: | 授课班级: | 授课课时:1课时 | ||||
教学目标: 1.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2.学会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能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记录。 3.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测量降水量。 4.了解随着科技的发展,降水量的测量会更精确。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记录。 难点: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时间 | |||
一、聚焦 1.谈话:降水有哪些常见的形式?然后,和学生一起回忆最近的一次降雨。雨下得大还是小呢?你们是怎样判断降水量的大小的? 2.提问:降雨量是多少呢?我们怎么测量呢? 二、探索 1.阅读并按照教科书上的步骤制作简易雨量器。每个小组可选择不同直径的直筒(上下粗细要一致)透明杯子,注意零刻度与杯子内壁的底面对齐(不建议由学生画刻度条)。当各个小组制作完自己的雨量器后,可以拿到教室前面展示给全班同学。 2.让学生拿着他们的雨量器来到室外,各小组用喷壶模拟降雨,注意不要使雨量器内的“降水”溢出,视线和雨量器内的水面保持平行时读取雨量器上的刻度数。讨论为什么要这样做,小组的每个人都读一次自己小组的雨量器的读数。 3.教师出示“我们的降雨量填充图”。每组汇报达成一致的读数,教师在填充图上记录各组的降雨量。讨论每组的降雨量为什么不同,如何确定哪一组是大雨、哪一组是中雨、哪一组是小雨。教师出示气象学家根据降雨量的多少区分雨的等级的数据表,让学生来对照,做出判断。 三、研讨 1.观察气象站的雨量器照片,将自制雨量器与气象站的雨量器进行对比,说一说自制雨量器要注意什么,测量雨量时又要注意什么。 2.出示一副装有冰(或雪)的自制雨量器照片,请学生想办法读出降水量。 四、拓展 对学生每天课外开展的降水量测量和记录活动进行指导。 1.选择上面或附近没有遮挡物的较开阔的地点放置雨量器,并固定好雨量器,避免被风吹倒。 2.每24小时记录一次降水量,做好记录,对照等级表,确定下雨的等级是无降雨、小雨、中雨还是大雨。 3.记录后将雨量器内的水倒掉。 如果当地10天内没有降雨,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当地的降水情况。
|
| 从学生日常经历入手,激发测量降雨量的兴趣。
阅读简易雨量器的制作步骤后,小组合作制作简易雨量器。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尽量抓紧时间制作,为使用自制雨量器测量降雨量留足时间。
利用简易雨量器模拟测量降雨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也为实际测量降雨量打好基础。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学习利用统计图表,比较、分析结果。
通过对比,使学生了解雨量器主要的构造及其特点,掌握使用自制雨量器测量降水量的方法。 引导学生理解冰雪融化成水之后用相同直径的玻璃杯进行测量才能得出准确的数值。
|
| |||
板书设计: 测量降水量
测量降水量的仪器:雨量器 单位:毫米
| ||||||
教学反思:
| ||||||
科学4.测量降水量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科学4.测量降水量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制作雨量器,测量降水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4.测量降水量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4.测量降水量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材料准备,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科学教科版 (2017)4.测量降水量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科学教科版 (2017)4.测量降水量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制作雨量器,测量降水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