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4.测量降水量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测量降水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降水是天气现象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元素。学生从小就尝试着用他们的感官来观察并判断降雨情况:小雨、中雨、大雨。这种使用感觉器官来判断降水多少的方法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从而引出雨量器这一工具。这一课让学生知道气象学家是怎样测量、记录和确定降水量的。为了激发学生观测降水的兴趣,理解雨量器的工作原理,本课让学生亲自制作一个简易雨量器,并用此来测量、记录降水量。
聚焦板块,介绍大气中的水循环规律,了解降水的形式。
探索板块,主要是提出如何判定降水标准,然后自制简易的雨量器,并模拟降水,测定降水量,再通过自制雨量器测得的降水量与科学家测得的降水量进行比较,分析简易雨量器的改进之处。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降水量的概念。
研讨活动,通过判断雨量器中的冰或雪是否也是降水量的一部分,让学生明白下雪、下冰雹等也是降水,可能通过化为水测量水量的方法测量降水量,从而完善“降水”的概念。
拓展板块,布置了连续 10 天测量与记录降水量的任务,并要求用柱状图对降水量进行分析。此活动的开展注重学生长时间观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意识到对大气的认识是建立在长时间的观察与连续性的记录基础之上。考虑到我国不同区域天气情况的差异,可能一些地区较长时间内没有降雨,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的方法来了解降雨数据。
【学情分析】
学生的前概念认为下雨是降水,而对于下雪、下冰雹也是降水没有概念,所以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需要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把雪、冰雹化为水再进行测量,从而知道用测量降水量的方法来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降水会有一个新的认识,当然没有条件的可以通过观看视频来解决。
雨量器的使用让降水量的测量变得更加准确,但要注意有一部分学生对正确使用雨量器有一定困难,需要在测量中准确操作。制作简易的雨量器,看似比较简单,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理解能力,雨量器的制作会存在一定的误差,比如:制作雨量的选材、刻度条的绘制、粘贴等都会导致测量降雨量不准确,所以每一个步骤都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并且在多次操作中练习精确性。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降雨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
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记录。
科学态度目标:
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目标:
了解随着科技的发展,降水量的测量会更精确。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制作简易雨量器,学会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难点:课后长期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材料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雨量器实物。
小组:透明直筒玻璃或塑料杯、刻度带(胶带)、喷壶、水槽、剪刀、学生活动手册、降雨量记录表。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观看视频:下雨的场景。
教师提问:下雨是降水的一种形式,降水的形式还有哪些?
学生思考:雪、冰雹是降雨吗?如果是,它们是固体,能进行测量吗?
教师活动:提炼学生观点,归纳降水的形式,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以下雨的视频切入新课,从学生的原始概念中,提炼出降水的形式,提出降水量能否测量的思考,为下一步探索测量降水量的仪器雨量器打下基础。在一个熟悉的情境里,提炼出一个科学问题,在此基础上,逐步衍生出新问题。
2.玩懂方法
(1)制作雨量器
师生交流:我们把有时候的雨称为毛毛雨,有些时候的雨称为倾盆大雨。为了知道雨量的多少,我们需要一种专门的仪器--雨量器。提示:为了更清楚如何制作简易雨量器,仔细阅读这些过程图。(建议:首先明确三个要求,容器必须是直筒,单位是毫米,刻度条要从底部贴起。而后出示过程步骤。)
过程:
①选一个直筒透明杯;
②在杯子外画一条垂直直线;
③沿着直线用透明的刻度条从底部贴起,0刻度对准杯子内底部。
学生活动:制作活动时间大约5分钟。
设计意图:学生能否掌握正确的制作方法,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本课后续测量雨量是否准确。学生发现雨量器在生活中是测量雨量的重要工具时,制作起来尤为小心。特别是刻度条的制作及张贴方法很重要,关系到读数是否正确,所以要在此处提醒孩子刻度要画均匀,与尺子的刻度一致,并从底部贴起。制作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认真、细心、严谨的品质。
(2)测量降雨量
师生谈话:现在让我们模拟下雨,测这场雨的降水量。想想该怎么做?学生思考之后,出示喷壶,并播放使用喷壶的方法和技巧以及读数的方法视频。
学生思考问题并回答,观看视频掌握方法和技巧。(注意:喷壶嘴与杯口保持大约5-10厘米距离均匀降雨,读数时雨量器要放平,等液面稳定后再读数。读数单位毫米不能忘记,不要把毫米记成毫升。)学生重复模拟降水三次,数据记录活动手册上。(活动时间大约15分钟。)
设计意图:学生练习测量雨量的过程要注意细节,比如距离、单位、读数等,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逐步熟练测量及读数方法。这种模拟操作的方法给孩子很好的体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对细节的注意也让学生做事细致的品格得到培养。
(3)确定降水等级
讨论:自制模拟降水量与气象学家降水量等级标准进行比较,有没有区别?观看课本P48的内容进行比较。气象学家制定的降水量等级标准是24小时的降水量,看一看每个等级标准的范围是什么?
学生看书,讨论,发现自己测量降雨量与气象学家制定的等级标准的不同,同时愿意在下雨的时候进行尝试测量降雨量。
设计意图:将学生的认识与专业的降雨量等级相比较,提高了学生对比分析的能力,同时明白了降雨量等级标准是如何划分的?产生对降雨量进行测量的兴趣,在合适的时候进行尝试。
3.玩出问题
(1)降雨量的多少与使用的雨量器有关系吗?
教师提问引导:降雨量的多少与使用的雨量器粗细、大小有关系吗?
学生思考并尝试用相同的喷壶,同时向两个粗细不同、高度相同的雨量器中以均匀的速度喷水,证明自己的猜想。
(2)怎样确定一场雪的降水量?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视频《认识降雪量》。怎样确定一场雪的降水量呢?如果是冰雹呢?
学生发现雪是固体,如果化成水,就可以测量出水的降水量了,冰雹也是固体,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
设计意图:这两个问题是比较巧妙的,特别是第一个问题,是很多学生不太理解的,通过实验测量数据,学生又通过思考发现了其中的原因,降水量的多少与测量的雨量器的大小、粗细是没有关系的,这比生硬的讲解学生理解得更好。
4.课外拓展
教师提问:要测量当地连续十天的降雨量,有什么需要注意的问题?如果那天没有下雨,怎么办?
学生根据前面学过的知识进行思考总结,对照“降水量等级标准”确定降水等级,如果这些天不下雨,可以通过查找气象台报告的数据。还需要注意雨量器摆放位置,一次记录之后及时将雨量器中的水倒掉等细节。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天气现象---降雨的连续观察,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的习惯,以及查阅资料,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板书设计】
6.测量降水量
降水形式:雨 雪 冰雹
制 作:直筒透明 毫米 “0”刻度对齐
模拟降水: 水平 平行 毫米
【学生记录单设计】
降雨量的测量实验记录单
星期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日 |
雨量 |
|
|
|
|
|
|
|
等级 |
|
|
|
|
|
|
|
降水量等级表
等级 | 小雨 | 中雨 | 大雨 | 暴雨 | 大暴雨 | 特大暴雨 |
24小时的降水量 | 小于10毫米 | 10~25毫米 | 25~50毫米 | 50~100毫米 | 100~200毫米 | 大于200毫米 |
【班级记录表设计】
十天降雨量的测量实验记录单
日期 | 降雨量(毫米) | 降雨量等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科学4.测量降水量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科学4.测量降水量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制作雨量器,测量降水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4.测量降水量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4.测量降水量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聚焦,探索,研讨,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下册4.认识星座获奖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下册4.认识星座获奖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活动手册使用说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