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检测(无答案)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51586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检测(无答案)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51586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检测(无答案)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51586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检测(无答案)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展开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检测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加油站必须张贴的标志的是
A. B. C. D.
2.汽车尾气含有的下列气体,在空气中易形成酸雨的是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碳氢化合物
3.现代社会对能量的需求越来越大,下列事例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
A. B.
C. D.
4.2022年2月4日晚,举世瞩目的北京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开幕式的下列活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雪花”飞舞
B.升奥运五环旗
C.点燃奥运圣火
D.放飞和平鸽
5.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给就“绿水青山”新画卷。下列做法不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是
A.“地沟油”可以用来制取燃料
B.回收电子垃圾,集中填埋处理
C.推广无纸化办公,使用再生纸且双面打印
D.出门乘坐公交车,少用私家车
6. “火”使用得当是人类的朋友,使用不当是人类的敌人。下列关于“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若室内起火,应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B.木炭火越扇越旺,是因为增大了木炭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C.用水灭火的主要原理是降低着火点
D.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所有爆炸都是由剧烈燃烧引起的 B.所有的可燃物燃烧时都有火焰
C.所有的自燃都是由缓慢氧化引发的 D.燃烧和缓慢氧化都发光
8.甲、乙、丙、丁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甲和乙的元素组成相同,且常温下为液体;丁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能实现如下转化:①甲→乙+丙;②乙→丙+丁;③丙+丁→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化学式为H2O
B.转化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H2O2H2+O2↑
C.甲和乙的元素组成相同,但是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相对分子质量不同
D.人类的生命活动离不开丙,是因为它能供人呼吸作用
9.“魔棒点灯”趣味实验的操作为: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上,在高锰酸钾上滴加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被点燃了。你认为酒精灯能被点燃的主要原因是
A.“魔棒”具有神奇的功力使酒精灯点燃
B.高锰酸钾与浓硫酸的混合物能降低酒精灯的着火点,使酒精自燃
C.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氧气燃烧,引燃酒精灯
D.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达到酒精的着火点
10.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 B CO能还原氧化铁 | C不同物质着火点不同 | D石蜡中含有氢元素 |
A.A B.B C.C D.D
11.防治空气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开发和使用清洁能源 B.车辆尾气净化后排放
C.工业废气排放到高空 D.管理和控制工地扬尘
12.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B.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三氧化硫
C.如图所示实验可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
D.实验室常采用加热二氧化锰的方法制取氧气
13.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氧化物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B.单质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燃烧一般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的现象就是燃烧
D.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14.化学链燃烧是利用载氧体将空气中的氧传输至燃料的新技术,与传统燃烧方式相比,避免了空气和燃料的直接接触。基于CuO/Cu2O载氧体的甲烷化学链燃烧技术示意图如下,相比直接燃烧甲烷,对该技术的评价错误的是
A.较安全,减少爆炸风险
B.载氧体Ⅰ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比载氧体Ⅱ中的高
C.消耗等质量甲烷,参加反应氧气较少
D.有利于分离和回收较纯净的二氧化碳
15.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
A.制取并收集CO 2 B.比较MnO 2和Fe 2O3的催化效果
C.干燥氢气 D.测空气中O2的含量
二、填空题
16.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息息相关。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2)食用“加铁酱油”可预防贫血,其中的“铁”是指___________(填“元素”或“原子”)。
(3)厨房油锅着火,盖上锅盖可以灭火,其原理是___________。
17.二氧化碳是我们熟悉物质之一,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二氧化碳的性质、灭火的原理,分析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来扑灭纸质图书档案失火的主要原因。
(2)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一氧化碳燃烧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CO和CO2组成的__________________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其微观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
18.在寒冷的冬天,人们手捧香气浓郁烤“蜜薯”大快朵颐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请你试着用化学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在大街上闻到烤蜜薯的香味,请你用分子的观点解释:________。
(2)蜜薯在人体内经过一系列变化转化为葡萄糖(化学式是C6H12O6),根据这一事实推测,在蜜薯元素组成中,可能含有_______元素。
(3)烤蜜薯中含有丰富的镁、磷、钙等,这里的镁、磷、钙是指______(填分子、元素或者原子)。
(4)一些商家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在紫砂陶缸里烘烤蜜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其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19.小明对蜡烛燃烧进行探究后,最近对酒精灯燃烧、家庭使用的液化气燃烧现象产生了兴趣,于是开始了系列探究实验。
(1)首先他发现常温下,蜡烛、酒精、液化气三种物质的状态不同,“状态”属于物质的________性质(填“物理”或“化学”)。点燃液化气,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有_______。(选填数字序号)
①发出蓝色火焰;②燃烧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③发光、发热;④产生浓烟;⑤火焰分层。
(2)根据上述现象,甲同学说: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你同意他的观点吗?_______________(填“同意”或“不同意”)请举例论证你的观点___________。
(3)为了探究液化气燃烧后生成的产物,他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液化气燃烧的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液化气燃烧生成了_________;取下烧杯,_______(写出操作和现象),说明液化气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4)小明发现家用液化气燃烧有时在锅底会有黑色微小颗粒物质产生,冷却后触摸有滑腻感,此物质可能是________。
20.分类、对比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
(1)随着科学研究的进展,化学实验的方法也从定性到定量发生了质的转变。若按实验方法分类,应将实验D和___________(填字母)分为一类,依据是____________。
A 碳酸钠溶液与石灰水反应
B 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
C 甲烷在空气里燃烧
D 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测定
(2)对比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请根据图示回答。
①实验一说明影响硫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是氧气的___________。
②实验二用于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能否反应,该实验设计不符合对比实验的基本原则,理由是__________。
③实验三观察到A中固体几乎不溶,B中固体全部溶解,说明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_______。
三、实验题
21.化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自然学科。
(1)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发现铜片上的红磷和热水中的白磷都不燃烧,铜片上的白磷燃烧。
①由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和红磷不燃烧对比,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铜片能点燃白磷是利用了铜片的_____性。
②试验完毕后,将烧杯中的热水慢慢倒出,发现白磷刚刚露出水面,白磷立即剧烈燃烧,解释原因:___。
(2)结合图乙有关实验,回答问题:硫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内预先加入少量水的原因是____;燃烧的现象是_____。
22.同学们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备实验(A~F为装置编号)
(1)出上图D装置中甲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
(2)用A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该装置可改进的地方是______;收集较干燥的氧气可选择_______(填装置编号)。
(3)实验室正确二氧化碳通常选择下列药品中的_________(填药品序号)。
a稀盐酸 b熟石灰 c块状石灰石 d稀硫酸
通常制备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
(4)常温下,可用固体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H2S)气体,若要控制滴加液体的速率,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装置编号,下同)。实验室制取氢气应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组合可以是_______。
四、计算题
23.火山爆发时,大量水蒸气和二氧化硫混杂在火山灰中,随空气流动,大面积蔓延。
(1)二氧化硫()中硫和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
(2)据专家估算,全球火山每年释放出数百亿千克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在空气中经过一系列变化生成硫酸,加剧了酸雨污染。二氧化硫形成硫酸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试计算二氧化硫完全反应生成硫酸的质量______________。
(3)除火山等自然因素外,人类活动也会加剧酸雨的形成。写出一种有利于减少酸雨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