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2021-2022学年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一、单选题
1.设集合,则( )
A. B.
C. D.
【答案】C
【分析】化简集合,结合交集运算可求.
【详解】,,所以.
故选:C
2.已知向量是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则下面的四组向量中,不能作为基底的是( )
A. B.
C. D.
【答案】C
【分析】判断两个向量是否共线即可确定两个向量是否能作为一组基底.
【详解】对于A,假设共线,则存在,使得,
因为不共线,所以没有任何一个能使该等式成立,
即假设不成立,也即不共线,则能作为基底;
对于B,假设共线,则存在,使得,
即无解,所以没有任何一个能使该等式成立,
即假设不成立,也即不共线,则能作为基底;
对于C,因为,所以两向量共线,
不能作为一组基底,C错误;
对于D,假设共线,则存在,
使得,
即无解,所以没有任何一个能使该等式成立,
即假设不成立,也即不共线,则能作为基底,
故选:C.
3.命题“”的否定是( )
A. B.
C. D.
【答案】B
【分析】根据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可得答案.
【详解】由已知或,
根据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得
命题“”的否定是“”
故选:B.
4.函数的定义域为,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或 D.或
【答案】A
【分析】当时,直接验证,当时,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列不等式求解.
【详解】当时,,符合;
当时,若函数的定义域为,
则,解得,
综合得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故选:A.
5.当且时,函数与的图象可以是( )
A. B. C. D.
【答案】A
【分析】讨论或,首先判断的图像,再判断的图像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当时,的图像在时下降,在时上升,的图像的图像在时下降,在时上升,A选项符合;
当时,的图像在时上升,在时下降,的图像的图像在时上升,在时下降,以上图像都不符合.
故选:A
6.已知,,,则的最小值为( )
A. B. C. D.
【答案】A
【分析】由题可得,再利用基本不等式即得.
【详解】∵,,,
∴,
∴,当且仅当,即,时“”成立.
故选:A.
7.已知某样本的容量为50,平均数为70,方差为75.现发现在收集这些数据时,其中的两个数据记录有误,一个错将80记录为60,另一个错将70记录为90.在对错误的数据进行更正后,重新求得样本的平均数为,方差为,则( )
A. B.
C. D.
【答案】A
【分析】根据题中所给的平均数的条件,重新列式求新数据的平均数,根据方差公式写出两组数据的方差,并比较大小.
【详解】由题意,可得,
设收集的48个准确数据分别记为,
则
,
,所以.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数据的平均数和方差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其中解答中熟记数据的平均数和方差的公式,合理准确计算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了推理与运算能力,是基础题.
8.设,,则
A. B.
C. D.
【答案】B
【详解】分析:求出,得到的范围,进而可得结果.
详解:.
,即
又
即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对数的运算和不等式,属于中档题.
二、多选题
9.下列函数为奇函数的是( )
A. B.
C. D.
【答案】ABC
【分析】利用奇偶性的定义,逐一判断是否相等,同时注意判断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对称,从而可得答案.
【详解】对于, 定义域为R,,是奇函数;
对于,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若,若
,综上可得函数是奇函数;
对于,定义域为R,,是奇函数;
对于,定义域为,定义域不关于原点对称,不是奇函数.
故选:ABC.
10.豆瓣评分是将用户评价的一到五星转化为0-10的分值(一星2分,二星4分,三星6分,以此类推),以得分总和除以评分的用户人数所得的数字.国庆爱国影片《长津湖》豆瓣得分是7.4分,截至2021年10月24日,共计有437181人参与评分,豆瓣评分表如下.根据猫眼实时数据,该片的票房为53.1亿元,按照平均票价50元来计算,大约有1亿人次观看了此片,假如参与评价的观众中有97.6%的评价不低于二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的值是32% B.随机抽取100名观众,则一定有24人评价五星
C.随机抽取一个观众,其评价是三星或五星的概率约为0.56 D.若从已作评价的观众中随机抽出3人,则事件“至多1人评价五星”与事件“恰有2人评价五星”是互斥且不对立事件
【答案】ACD
【分析】根据豆瓣评分表,逐项判断.
【详解】因为参与评价的观众中有97.6%的评价不低于二星,
所以,故A正确;
评价为五星的占比为24%,但随机抽取100名观众,不一定有24人评价五星,故B错误;
由图象知:随机抽取一个观众,其评价是三星或五星的概率约为,故正确;
D. 从已作评价的观众中随机抽出3人,抽到评价为五星的人数为0,1,2,3,
所以事件“至多1人评价五星”与事件“恰有2人评价五星”是互斥且不对立事件,故正确;
故选:ACD
11.中,为上一点且满足,若为线段上一点,且(,为正实数),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B.
C.的最大值为 D.的最小值为3
【答案】AD
【分析】由题设结合三点共线可得,再应用基本不等式求、的最值,利用向量加减、数乘的几何意义求的线性关系.
【详解】
由题设,可得,又三点共线,
∴,即,B错误;
由,为正实数,,则,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故C错误;
,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故D正确;
,又,
∴,故A正确.
故选:AD.
12.已知连续函数满足:①,则有,②当时,,③,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的图象关于对称
B.
C.在上的最大值是10
D.不等式的解集为
【答案】ACD
【分析】依题意令,求出,再令,即可得到,从而判断A;令得到,再令,,即可判断B;再利用定义法证明函数的单调性即可判断C;依题意原不等式等价于,再根据函数的单调性转化为自变量的不等式,解得即可;
【详解】解:因为,则有,令,则,则,令则,即,故的图象关于对称,即A正确;
令,则,
令代x,则,即,即,故B错误;
设且,则,由,令,,则,即,由时,,得,则,所以,所以,即在上单调递减,又,所以,,又,所以,故在上的最大值为,故C正确;
由,即,即,即,又因为,即,所以,即,即,即,解得,即原不等式的解集为,故D正确;
故选:ACD
三、填空题
13.已知幂函数是偶函数,则________.
【答案】
【分析】根据题意,结合幂函数的定义,以及偶函数的判断方法,即可求解.
【详解】根据题意,因为为幂函数,所以,解得或.
当时,是偶函数;
当时,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
综上,.
故答案为:.
14.________.
【答案】
【分析】利用指数冥和对数的运算性质计算即可.
【详解】
故答案为:.
15.设函数,其中,若只存在两个整数x,使得,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答案】
【分析】因为 即:,即 的图像只有两个整数点位于 的下方,画图分析即可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
【详解】因为 即: ,
即 的图像只有两个整数点位于 的下方,
只有两个整数x,使得,当 时: ,
此时,令,解得,
此时有两个整数满足
即或,
结合图像可得的取值范围是,
故答案为:.
16.已知函数,若当方程有四个不等实根、、、,()时,不等式恒成立,则实数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
【答案】
【分析】根据分段函数性质画出的图象,结合题设,应用数形结合及对数函数的性质可得,,,,再应用参变分离有恒成立,构造,利用换元法结合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即可求的最小值.
【详解】当时,,
∴,如下图示:
∴、、、对应A、B、C、D的横坐标,
由,故,则,,
∴,,,
由分离参数得:,
设,
令,则,,则,再令()
则,
∴(当且仅当时取“=”),
∴,即,
∴,即实数的最小值为.
故答案为:.
四、解答题
17.设全集是,集合.
(1)若,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条件,条件,若q是p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答案】(1)
(2)
【分析】(1)分和讨论,特别是时,直接根据集合间的包含关系列不等式组求解;
(2)根据q是p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得到,直接根据集合间的包含关系列不等式组求解.
【详解】(1)若,
当时,,解得,
当时,,解得,
综合得
(2)条件,条件,若q是p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则,且等号不能同时成立,
解得
18.已知向量,求:
(1)若,且,求的坐标;
(2)若﹐求;
(3)若,求k的值.
【答案】(1)或
(2)
(3)
【分析】(1)设,根据和列方程组求解即可;
(2)将向量坐标代入,再根据向量相等列方程组求解即可;
(3)求出,再根据向量平行的坐标公式计算即可.
【详解】(1)设,
由,且,得
,解得或
或
(2),
,解得
(3)由已知,
又,
,
解得
19.设函数,函数.
(1)求函数的值域;
(2)若对于任意的,总存在,使得,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答案】(1)
(2)
【分析】(1)对进行讨论,结合基本不等式求出值域即可;
(2)结合(1)中的结论,根据题意对参数进行讨论,转化为集合包含关系,列出不等式解出即可.
【详解】(1)当时,函数,
当时,函数,
当且仅当时,取等号,即
当时,函数,
当且仅当时,取等号,即
综上所述:函数的值域为.
(2)记, ,
由(1),
当时,,
满足对于任意的,总存在,使得,
当时,,在上单调递增,
则,
若对于任意的,总存在,使得恒成立,
则,
所以,
当时,,在上单调递减,
则,
若对于任意的,总存在,使得恒成立,
则,
所以,
综上所述实数a的取值范围:.
20.近年来,在新高考改革中,打破文理分科的“3+3模式初露端倪,其中,语、数、英三门为必考科目,剩下三门为选考科目(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选考科目采用赋分”,即原始分不直接使用,而是按照学生在本科目考试的排名来划分等级,并以此打分得到最后的得分,假定某省规定:选考科目按考生原始分数从高到低排列,按照占总体15%,35%,35%,13%和2%划定A、B、C、D、E五个等级,并分别赋分为90分、80分、70分、60分和50分.该省某高中高一(1)班(共40人)进行了一次模拟考试选考科目全考,单科全班排名,(已知这次模拟考试中历史成绩满分100分)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和地理成绩的成绩单如下所示,李雷同学这次考试地理70多分.
地理成绩 | |||||||||||
40 | 44 | 43 |
|
|
|
|
|
|
|
|
|
52 | 53 | 53 |
|
|
|
|
|
|
|
|
|
61 | 61 | 62 | 63 | 64
| 65 |
|
|
|
|
|
|
71 | 72 | 73 | 73 | 73 | 74 | 75 | 75 | 76 | 76 | 77 | 78 |
82 | 83 | 83 | 85 | 85 | 85 | 86 | 86 | 88 | 88 | 89 |
|
91 | 92 | 93 | 93 | 96 |
|
|
|
|
|
|
|
(1)采用赋分制前,求该班同学历史成绩的平均数与中位数(中位数结果精确到0.01);
(2)采用赋分制后,若李雷同学地理成绩的最终得分为80分,那么他地理成绩的原始分的所有可能值是多少?
(3)若韩梅同学必选历史,从地理、政治、物理、化学、生物五科中等可能地任选两科,则她选考科目中包含地理的概率是多少?
【答案】(1)平均数76.5,中位数为77.14.
(2)可能的原始分数为76,77,78.
(3)
【分析】(1)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计算平均数,先找出中位数所在的组,设出来,列出方程解出即可;
(2)计算成绩应该在名和名之间,即到之间,得到分数;
(3)列举所有情况,统计满足条件的个数,得到概率;
【详解】(1)由频率分布直方图知,采用赋分制前,该班同学历史成绩的平均数为:
(分),
由,
所以该班同学历史成绩的中位数在70与80,设为,
则,
(2)采用赋分制后,李雷同学地理成绩的最终得分为80分,
,,
故成绩在名和名(包含7、20名)之间,即到之间,
又因为其地理70多分,
故可能的原始分数为76,77,78.
(3)记地理、政治、物理、化学、生物分别为,
共有10种情况,
满足条件的有4种,故所求概率为:.
21.已知函数,在区间上有最大值2和最小值,设.
(1)求a,b的值;
(2)若有三个不同的实数解,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
【答案】(1)
(2)
【分析】(1)讨论二次函数在给定区间的单调性和最值,即可列出方程组求解;
(2)根据(1)求得,从而方程可化为,换元法,讨论二次函数的根的分布情况,列出不等式求解.
【详解】(1)由题,且对称轴,所以函数在单调递增,
所以即,
即,所以.
(2)由(1)得,,
方程转化为,
即,
设,则方程化为,,
因为原方程有三个不同的实数根,
由的图象如下:
由图象可知,有两个正根,且,
设,
从而有解得,或此时无解,
综上,.
22.已知定义域为的函数为奇函数.
(1)求m的值;
(2)当时,若恒成立,求正实数a的取值范围.
【答案】(1)
(2)
【分析】(1)直接利用计算即可;
(2)先观察出函数的单调性,再利用函数单调性和奇偶性将不等式变形为,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出的最小值,进而可得正实数a的取值范围
【详解】(1)因为函数为定义域在上的奇函数,
则,
即恒成立,
恒成立,即,
得;
(2)当,即时,,
当时,明显为单调增函数,故为增函数,
则当,为增函数,
又因为函数为连续函数,
故函数在上为增函数,
由恒成立得
恒成立,
恒成立
令,
则,
当,即时,,
,
所以正实数a的取值范围
辽宁省沈阳市回民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回民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二〇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二〇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