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及其分析,教学目标及其分析,问题诊断及其分析,教学支持条件分析,教学过程,小结,目标检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第课 《短文两篇》之《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定稿 主备教师 杨红仙 第 周 课时一、教学内容及其分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短文两篇》是两篇文言文,指的是对文言散文的学习。 其核心是文章的内容,理解它关键就是要掌握文中词语和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写了哪些内容,了解作者情感,学生学过一定的文言文,对文言文知识有一定掌握,上学期学过的《口技》、《狼》、《木兰诗》都是文言文,本节课的学习就是对文言知识的巩固和提升。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言文知识,兵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这一课是本册书中的主要内容,学好它有利于今后的文言文教学。教学的重点是课文的内容。二、教学目标及其分析目标定位: 1、准确地翻译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 2、研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初步分析课文。3、品味作者情感,理解作者胸襟。目标分析:1、小组讨论、对照注释,疏通文句,划出疑难词语,组内或组间解决。当堂掌握重点词语:“(1)五色交辉、 (2)四时、(3)歇、(4)夕日、(5)颓、(6)沉鳞、。(7)欲界、(8)康、(9)与、(10)奇 ”的意思。 2、深入分析课文,熟悉课文内容:用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描写山川美景,抒发自己欣赏美景的得意之情。3、研读赏析,感受文中的思想感情:抒发自己欣赏美景的得意之情。。三、问题诊断及其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对主旨理解掌握,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这篇课文虽篇幅较短、。且采用平实语言来写,文中情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多读,熟悉课文内容并深入品味理解词语句子的含义,其中关键是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把握,通过反复诵读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感情,深入分析理解课文的主旨,巩固记叙文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在本节课例题和变式训练教学中,准备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因为使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展示例题,节约时间,更好的进行教学。本篇课文用两课时完成。 以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指导学生阅读,组织学生讨论。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大问题一、文中词语的意思掌握了吗?课文意思理解了吗?【设计意图】: 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让学生弄懂文意,掌握文言知识点小问题1、文中词语的意思掌握了吗? 例(1)、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1)五色交辉、 (2)四时、(3)歇、(4)夕日、(5)颓、(6)沉鳞、。(7)欲界、(8)康乐、(9)与、(10)奇、明确:(1)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交相辉映。(2)四时:四季。(3)歇:消散。 (4)夕日:夕阳。(5)颓:坠落。(6)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鳞,指代鱼。(7)欲界:佛教指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即人间。(8)康乐:指谢灵运,东晋人,是谢玄的孙子,袭封为康乐公,故称之为谢康乐。(9)与:参与,这里指欣赏。(10)奇:指奇山异水。 变式训练: 解释下列加粗词语 五色交辉 。 四时俱备 。 晓雾将歇 。夕日欲颓 。 沉鳞竞跃 。 实是欲界之仙都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师生活动:快速浏览一下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句,划出疑难词语,组内或组间解决。重点词语,当堂掌握。例(2)、下列句子能翻译了吗? ①五色交辉 ②、四时俱备 ③沉鳞竞跃 ④、实是欲界之仙都 ⑤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明确: 变式训练:根据意思写出原句。①、巍峨的山峰耸人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②、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 ③\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④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明确: ①高峰如云,清流见底②晓雾将歇③沉鳞竞跃④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师生活动:.学生依据阅读提示,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为主,教师只点拨要点即可 。大问题二、课文内容熟悉了吗?【设计意图】: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归纳各段内容,熟悉文章内容。小问题1、课文内容熟悉了吗?例题(1)、山川之美,在诗人陶弘景的笔下是怎样的情景?(引原句) 明确、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变式训练:作者是怎样从听觉与视觉的角度来写一天中的景物变化?引原句 明确: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师生活动:小组讨论,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为主,学生自由发挥,教师只点拨要点即可 。例题(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自己隐居地的秀美景色? 明确:从形态、色彩、声音三个方面描摹其美景的。 变式训练:陶弘景是怎样赞赏谢灵运山水石的成就?(引原句) 明确: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师生活动:小组讨论,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为主,学生自由发挥,教师只点拨要点即可 。例题(3)、作者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景物摹写的? 明确: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变式训练:“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明确:描写了高山、白云、流水三种景物,突出了山之高,水之净;分别从仰观、俯察两种视角来写。 师生活动: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师生共同明确答案。小问题2、课文脉络理清了吗?例题(1) 课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明确:记叙、抒情。变式训练:依据表达方式可以将课文分为几部分? 明确:两部分,一部分(开头至实是欲界之仙都);二部分(自康乐以来至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师生活动:生研读课文,自主探究可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教师指导,明确答案。例题(2)、归纳文章各部分的大意 明确:第一部分、总分结构,描写山川美景;第二部分、抒发自己欣赏美景的得意之情。变式训练:这两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作者欣赏山川风物的愉悦之情和“实欲界之仙都”,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表露无疑。“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师生活动:生研读课文,自主探究可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教师指导,明确答案。大问题三、、文中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设计意图】:品味文中情感,把握文章含义,深入理解课文。小问题1、文中表达的情感把握了吗? 例题(1)、这篇文章中直抒胸臆的句子有哪些?明确:这篇文章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有(“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实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变式训练:《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师生活动:生研读课文,自主探究可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教师指导,明确答案。六、小结: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学习并掌握了五色交辉、四时、歇、(夕日、颓、沉鳞、欲界、康乐、与、奇等词语的意思,学习了描写、抒情,动静结合的写法,文章不在长短,只要能表现文章中心,就是好文章。 问题与例题问题1、文意疏通了吗?例题(1)、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1)五色交辉 、 (2)四时 、(3)歇 、((4)夕日 、 (5)颓 、(6)沉鳞 (7)欲界 、(8)康乐 、(9)与 、(10)奇 、例题(2) 、下列句子能翻译了吗? ① 五色交辉 ②、四时俱备 ② 沉鳞竞跃 ④、实是欲界之仙都 ⑤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问题2、课文内容熟悉了吗? 例题(1)、作者是怎样从听觉与视觉的角度来写一天中的景物变化?引原句 明确: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例题(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自己隐居地的秀美景色?各举一个例句 明确:从形态、色彩、声音三个方面描摹其美景的。 问题3、作者的情感是怎样的?例题(1)、《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七、目标检测1、解释下列加粗词语 五色交辉 。 四时俱备 。 晓雾将歇 。夕日欲颓 。 沉鳞竞跃 。 实是欲界之仙都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下列句子能翻译了吗? ①五色交辉 ②、四时俱备 ③沉鳞竞跃 ④、实是欲界之仙都 ⑤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明确:描写了高山、白云、流水三种景物,突出了山之高,水之净;分别从仰观、俯察两种视角来写。 4、“实欲界之仙都”, 表露了怎样的心态? “实欲界之仙都”,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表露无疑。八、配餐作业 A 组填空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_,字通明,号________。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________。2、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并在横线上解释该词(1)、两岸石壁,五色( ):________________ (2)、晓雾将( ):________________ (3)、( )竞跃:________________ ( 4)、未复有能( )其奇者:________________ (5)实是( )之仙都 3、根据意思写出原句。①、巍峨的山峰耸人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②、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 ③、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④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3、这篇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 4、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B 组 读文段回答问题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为下列字注音颓( ) 鳞( ) 翠( ) 猿 ( ) 2.解释加粗字。①五色交辉: ②晓雾将歇: ③夕日欲颓: ④沉鳞竞跃: 3、《答谢中书书》作者是南北朝时南朝的____________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表露了怎样的心态? 明确: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5、文中总写的句子是 6、写早晚之景的句子是 写静景的句子是 7、文段可分为几部分?各部分的表达方式和内容是怎样的? 8、作者是个怎样的人九、教学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背影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课时 3课时,教学方法 自主,教学过程,初步感受父子之情,精读品析“买橘子”这一段,诵读“买橘子”这一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整体感知,明句读,研读课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