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25课《 活版》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25课《 活版》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页
    第25课《 活版》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页
    第25课《 活版》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3页
    第25课《 活版》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页
    第25课《 活版》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页
    第25课《 活版》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页
    第25课《 活版》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7页
    第25课《 活版》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8页
    还剩4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活版说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活版说课课件ppt,共5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梦溪笔谈》,划分文言文朗读节奏,疏通文意,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雕版印刷,活版印刷,字印下落,方法优越智慧高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借助注释,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积累文言词汇,注意一词多义现象。2.理清文章结构,了解活字印刷术及其主要特点,学习程序说明。3.了解活字印刷术,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超智慧和创造才能,增强文化自信。
    作品作者简介:沈括(1031-1095)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科学家、政治家。仁宗嘉祐八年(1063)进士。神宗时参与王安石变法。熙宁五年(1072)提举司天监,次年赴两浙考察水利、差役。熙宁八年(1075)使辽,驳斥辽的争地要求。此后曾任翰林学士,权三司使。后知延州,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元丰五年(1082)因徐禧失永乐城,连累遭贬。晚年隐居润州,筑梦溪园(今江苏镇江东),撰写《梦溪笔谈》。
    沈括的学问非常渊博。《宋史·沈括传》说他“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
    《梦溪笔谈》,中国古代笔记体裁著作,全书26卷,另《补笔谈》3卷,《续笔谈》1卷,分故事、辩证、乐律、象数等17类,计609条。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地理等多个方面。其中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中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的科学成就,详细记载了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上的卓越贡献。该书被英国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对研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是一篇精要的说明文,仅三百余字就将我国古代活字印刷术的产生、制作过程、印制效果、主要特点做了清晰的说明,其中还有此前雕版印刷的简要历史和此后“活板”的下落,让读者能够对我国古代印刷术有较多的了解。 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雕版印刷自唐代以来不断发展,宋仁宗时平民毕昇又发明了泥活字印刷。毕昇是举世公认的用活字印书的第一人,比德国人谷登堡发明铅合金活字早400年左右。而沈括能记录下这一发明,也使《活板》具有了史料的价值。
    活板,用活字排成的印刷版。板,同“版”。
    活字版印刷术是公元1045年前后即北宋庆历年间毕昇发明的。它比德国的谷登堡早了约四百年。 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世界文化又一伟大贡献。毕昇发明的胶泥活字版,先用黏土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烧硬,排在铁制的框子里,印书前,把铁制框子放在敷有药品的铁板上,加热,等凝固后,便可印书了。
    1、主谓之间可停顿。如:蒙/乃始就学2、谓宾之间可停顿。如:隔/篁竹,闻/水声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可停顿。 如:奉命/于危难之间4、句首的语气词、连词、关联词、总结 性词后面可停顿。如:夫/大国,难测也 故/逐之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读准字音(生僻字、多音字、通假字),读准节奏。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板 印 书 籍,唐 人 尚 未 盛 为 之。自 冯 瀛 王 始 印 五 经,已 后 典 籍 皆 为 板 本。
    即冯道(882-954),字可道,瀛洲景城(今河北沧县西)人,历仕后唐至后周,死后被追封为瀛王,我国古代大规模官刻儒家经典的首倡者。
    儒家的五部经典。即《诗》《书》《礼》《易》《春秋》
    版印书籍,相对于抄本而言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雕版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做这件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自五代冯瀛王时才开始(用雕版)印五经,以后的经典文献都是版印的书籍。
    庆 历 中,有 布 衣 毕 昇,又 为 活 板。其 法:用 胶 泥 刻 字, 薄 如 钱 唇, 每 字 为 一 印,火 烧 令 坚。先 设一 铁 板,其 上 以 松 脂、蜡 和 纸 灰 之 类 冒 之。
    宋仁宗赵祯年号(1041-1048)
    平民。古代平民不能穿锦绣,故称“布衣”
    (?-约1051)北宋工匠、发明家。首创活字印刷术。
    即“令之坚”。之,代字印。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庆历年间,有个平民叫毕昇,又发明了活字印刷。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它的方法是:用胶泥刻字印,薄得跟铜钱的边缘一样,每个字刻一个印,用火烧让它变得坚固。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先设置一块铁板,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类东西在上面覆盖。
    欲 印,则 以 一 铁 范 置 铁板 上,乃 密 布 字 印,满 铁 范 为 一 板,持 就 火 炀 之; 药 稍 镕,则 以 一 平 板 按 其 面, 则 字 平 如 砥。若 止 印 三二 本,未 为 简 易;若 印数 十百千本,则 极 为 神 速。
    指上文说的松脂、蜡等混合物
    同“熔”,用高温使固态物质转变为液态。
    (所有排在铁板上的)活字平得像磨刀石。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想印的时候,就把一个铁制的模子放在铁板上,然后密密地排上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排满了就成为一版,(再)拿它靠近火烘烤;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松脂和蜡等混合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的木板按压其版面,于是(所有排在铁板上的)活字就平得像磨刀石了。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如果只印两三本,还算不上简便;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如果印几十几百甚至上千本,那就极其快了。
    常 作 二 铁 板,一板 印 刷,一板 已 自 布 字,此 印 者 才 毕,则 第二板 已 具, 更 互 用 之,瞬 息 可 就。每一字 皆 有 数 印,如“之”“也”等字,每 字 有 二十 余 印,以 备 一板 内 有 重复 者。
    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用来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通常准备两块铁板,一块印刷,一块另自排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这一块刚刚印完,那一块已经准备好,两块交替使用,极短的时间就可以印完。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每一个字都备有几个字印,像“之”“也”等字,每一个字都有二十多个字印,用来防备它们在一版内有重复的。
    不 用,则 以 纸 帖 之,每 韵 为 一 帖,木 格 贮 之。 有 奇 字 素 无 备 者,旋 刻 之,以 草 火 烧,瞬 息 可 成。
    标签,这里用作动词,标记
    指韵部,韵书中把同韵的字归在一起成为一部。
    用纸来标记活字,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
    用木格(分别)贮存这些活字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不用的时候,就用纸来标记活字,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分别贮存这些活字。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有些生僻字平时没有准备的,可以随即刻制,用草火烘烤,很短时间就能制成。
    不 以 木 为 之 者,木 理 有 疏 密,沾 水 则高 下 不 平,兼 与 药 相 粘,不 可 取;不 若燔 土,用 讫 再 火 令 药 镕,以 手 拂 之,其 印 自 落, 殊 不 沾 污。
    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不用木料刻字印的原因是,木料的纹理疏密不匀,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再加上跟松脂等粘在一起,(拆版时)不容易拿下来;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不如用胶泥烧制,印完后再用火烘烤使松脂和蜡等混合物熔化,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用手一擦,字印自然落下,根本不会被弄脏。
    昇 死,其 印 为 余 群 从 所 得,至 今 宝 藏。
    毕昇死后,他的字印被我的堂兄弟和子侄们得到,直到今天依然被珍藏。
    (2)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已”同“以”;“板”同“版”
    (1)庆历中,有布衣毕昇
    (2)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今义:向外透,往上升
    1.熟读课文,概括各段主要内容,分析各段之间的逻辑关系。
    第1段,交代活字印刷术的前身—雕版印刷的简要情况 。第2段:简要交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时间和发明者,详细介绍刻字、制版、印刷、拆版的程序,是对活字印刷全过程的介绍。第3段,交代“活板”的下落。
    第1段介绍印刷的简要历史,是为第2段推出活字印刷设置一个大的背景,也可以说是为了体现印刷术的发展和进步;第3段交代下落,照应第2段开头,使对活字印刷的介绍有始有终。
    2.活字印刷的程序是怎样的?
    3.根据提示,填写下面表格。
    2.根据提示,填写下面表格。
    2.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3.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版
    5.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3.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4.每一道程序的详略是怎么安排的?
    刻字和拆版都相对简单,略写;制版、印刷的程序都相对复杂,所以说明得较为详细。
    1.第一段与“活板”有关吗?有什么作用?
    文章开头一段简要交代雕版印刷的情况,既是为了显示我国印刷术的发展、沿革,引出文章的重点,也是为了在下文突出活字印刷的特点和优点,从而展示出印刷术的发展和进步。在宏阔的背景下推出新的技术、新的发明,才更能显示新创造的特殊性,活字印刷的“活”正体现出印刷术的新创造、新飞跃。注意其中“盛”“始”“皆”这些修饰语的分寸感,朗读时也应重读。
    “唐人尚未盛为之”“始印五经”“皆为板本”中“盛”“始”“皆”有什么表达效果?
    “盛”字表明版印书籍在唐时还没有被广泛运用,“始”字说明开始大规模使用的时间,“皆”字显示无一例外。三个字准确地传达出雕版印刷的简要发展历史。
    2.“刻字”作为第一道程序,文中介绍了什么?
    只用一句话介绍刻字的材料、活字厚度与形状、活字成型的方法。
    3.“制版”关乎印刷质量,文中如何详细说明的?
    先设一铁板,以松脂和蜡等混合物覆盖铁板,再将一铁模子置铁板上,然后在铁模子中布字,之后持铁模子烘烤,最后以平板按压,这一道道工序以后取得的效果是“字平如砥”。这部分介绍前后有序,每一道工序都不可颠倒,是程序说明的典范。
    4.“印刷”这一过程又是怎样的?
    文章先说明印的本数多才显出效率,然后具体讲方法:先说两版交替使用“瞬息可就”,这是较早对统筹方法的运用;然后说一个字(特别是常用字)有多印,以备重复使用;再说不用时则以韵做标记,放在木格中;最后说到生僻字如何处置的问题。从这个介绍中,可以看出发明者考虑之周详,思维之缜密。
    5.“拆版”这一过程运用了什么方法?
    对比。这段最后一句其实并非专门讲拆版问题,而是着重讲毕昇为什么要选用泥刻字,而不是木刻字,也是为了说明毕昇的发明比已有的雕版印刷的高超之处,可以算作补充介绍。在补充介绍中涉及拆版的方便,而拆版也是印刷程序的最后一步,所以水到渠成讲拆版之方便。
    思考:“火烧令坚”“持就火炀之”“再火令药镕”中“烧”“炀”“镕”可否换成同一字?
    不可以。“烧”“炀”“镕”显示用火烘烤的程度不同,表现出用词的准确。
    6.本文在介绍活字印刷术时,注意突出“活” 这个特点。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活字印刷术的“活”体现在哪里?
    文章先用“又为活板”引出介绍重点,然后在介绍每个程序时都突出“活”的特征:字印“活”——“每字为一印”,取用灵活;排版“活”——“密布字印”,随时排用;印刷“活”“一板…一板…”“更互用之”,统筹用板,提高效率;字印数目“活”—— “每一字皆有数印”,以便一板当中多次出现时使用;
    选用“活”——“木格贮之”,放在不同的木格中,便于灵活取用;做法“活”——奇字“旋刻之”,随时可以增补;拆版“活”——“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可灵活拆版,重复使用。
    6.文章第3段有什么作用?
    文章结尾段仅一句话,交代毕昇死后“活板”的下落。这句话既照应第2段开头毕昇“又为活板”,使文章结构完整,使事情前因后果明确,同时“至今宝藏”也显示出这一发明在当时已经引起人们重视,受到人们珍爱。从另一方面讲,这一记述也足以证明毕昇的发明是真实可信的。
    从本文可以推知,与雕版印刷相比,活字印刷技术有哪些发展和进步?
    其一,使用胶泥做刻字材料是一大进步,主要表现在:很薄,“薄如钱唇”;灵活取舍,“每字为一印”;坚固,不易脱印,“火烧令坚”;可临时刻用,“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字画完整清晰,用木头做活字,木纹疏密会影响字或笔画的完整,泥活字没有这类问题;拆版方便,可反复使用,木活字不易拆版,“兼与药相粘,不可取”,泥活字则不同,“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其二,制版的方法更科学:先将松脂、蜡和纸灰之类的混合物均匀覆盖在铁板上;在铁板上放一个铁模子,把字印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好;用火烘烤铁板使混合物熔化后,用一块平板按压版面,使其平整。经过这几道工序,等混合物冷却后,字印牢牢地固定在铁板上,就可以避免因字印动摇或字面高低不平而出现脱印的情况了。
    其三,有提高印刷速度的合理措施:一是准备两块铁板,一块印刷,一块同时排字,交替使用,可以节约时间,提高速度;二是有科学的检字方法,给字印做上标记,按韵分类贮藏,且常用字会准备多个字印,便于一板内重复出现时使用。印刷和制版同时进行,制版时检字的速度有保证,自然会提高印刷的效率。
    这是一篇典型的程序性说明文,带有鲜明的说明特征:(1)除了首尾两段的前因后果,文章主题部分是对说明对象——活字印刷术的详细说明,即按照活字印刷的先后程序一一介绍,对每一个程序的制作过程又有详略得当的说明,结构严谨,过程完备。(2)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活”进行说明,处处体现出“活”的特征,与雕版印刷形成对照。文章虽然没有明确说雕版印刷的不足,但读者从介绍活字印刷的文字中可以看到新发明的优长,从而照见原有技术存在的缺憾。(3)简洁、准确、平实是说明文最突出的语言特色,这在本文表现得非常突出,学习时需要引导学生认真体会。
    本文通过详细地介绍毕昇发明的活板印刷——制字、排板、印刷、拆板的方法优越,赞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超智慧和创造精神。

    相关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活版说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活版说课课件ppt,共32页。

    初中人教部编版活版精品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活版精品ppt课件,文件包含25-2教学课件活板第2课时pptx、25-2教学设计活板第2课时docx、25-2预习导学活板第2课时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活版获奖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活版获奖课件ppt,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基础夯实作家作品,基础夯实写作背景,整体阅读,基础夯实字词过关,掌握下列字音,雕版印刷,同“以”,铜钱的边缘,准备好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