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小升初人教版专题特训学案(含答案)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小升初人教版专题特训:比例的运用(含答案)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小升初人教版专题特训:比例的运用(含答案)学案,共1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计算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升初特训:比例的运用(试题)-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 一、选择题1.下列判断正确的选项是( )。A.汽车行驶的时间和速度成反比例 B.圆的周长与直径成正比例C.正方体的表面积与它的棱长成正比例 D.人的身高与体重成正比例2.小芳把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按2∶1的比放大,放大后正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A.12 B.18 C.24 D.363.在计算器上按下面的程序操作。每次输入的数x与相应的计算结果y( )。A.不成比例 B.成正比例 C.成反比例 D.无法确定4.下列数中,( )不能与、、组成比例。A. B.1 C.12 D.5.把中的图形按照2∶1放大后的图形是( )。A. B. C. D.6.四幅不同的图的比例尺如下,图上1厘米表示的实际距离最长的图的比例尺是( )。A.1∶10 B.100∶1 C. D. 二、填空题7.用图中的四个数据组成1个比例:( )。8.在一个比例中,两个比的比值都是5,这个比例的内项分别是8和10,这个比例应该是( )或( )。9.在比例尺是1∶3000的平面图上,量得一个操场长4厘米,宽3厘米,则这个操场长实际为( )米,宽实际为( )米。在另一个平面图上,这个操场的长为14厘米,则宽为( )厘米。10.有甲乙两枝蜡烛,当甲燃去、乙燃去时,它们剩下的部分一样长。甲乙两枝蜡烛原来长度的最简整数比是( )。11.在比例=中,( )和( )是内项。12.如图,水的体积与注入的时间成( )比例,照这样计算,10分钟可以注入水( )升。13.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4000000,量得泸州到成都的图上距离是4.5厘米,泸州到成都的实际距离是( )千米。14.如果、为非0自然数),那么( )( );如果,那么( )。 三、判断题15.在比例里,两个外项乘积减去两个内项乘积结果一定等于0。( )16.任意两个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都可以组成比例。( )17.一个精密仪器长5毫米,画在图纸上是5厘米,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 )18.一个底是5厘米,高是3厘米的三角形按放大,得到的图形面积是30平方厘米。( )19.若a∶2=9∶b,则ab=11。( )20.六年级同学共同订阅《少年报》,报纸的总价和所订份数成反比例。( ) 四、计算题21.解比例。25∶7=x∶35 五、解答题22.在生产中,有时由于机器零件比较小,需要把实际尺寸扩大到一定的倍数之后,再画在图纸上。如图是用6∶1的比例尺画的一个机器零件的截面图。量一量,算一算,这个零件外直径的实际长度是多少毫米? 23.看图解答。(1)上图的数值比例尺为,图上1厘米表示的实际距离为( )米。(2)量一量,涛涛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为( )厘米,实际距离为( )米。(3)如果涛涛每分钟走50米,他从家到花店需要走( )分钟。(4)请你根据上图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决。 24.(1)画出图中长方形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2)按1∶2的比在方格中画出三角形缩小后的图形。(3)若每个小方格的面积表示1平方厘米,缩小后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25.在一幅比例尺为1∶2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10厘米。一辆汽车和一辆货车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汽车以每时58千米的速度行驶,2小时后在超过中点16千米的地方相遇。货车每时行多少千米? 26.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工作人员配制消毒水,药液的质量与水的质量如下表。药液0123456水060120180240300360(1)判断药液的质量与所需水的质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并说明理由。(2)把上表药液和相对应的水的质量的点描在方格纸上,再顺次连接。(3)4.5千克药液需要和 ( )千克水配置这种消毒水;水需要和( )药液配置这种消毒水。27.佳航在操场上竖直固定了几根长短不同的竹竿,在同一时间里测量竹竿长和相应的影长,情况如表:竹竿长米11.41.61.82.23影长米0.50.70.80.91.11.5这时,佳航身边的强强测量出了旗杆的影长是6米,旗杆的实际高度是多少米?
参考答案:1.B【分析】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详解】A.根据路程=速度×时间,题目中没说路程一定,所以汽车行驶的时间和速度不成比例;B.根据圆的周长公式:,圆周率一定,即圆的周长和圆的直径之间的商一定,所以圆的周长与直径成正比例;C.根据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可得,即正方体的表面积与它的棱长的平方成正比例;D.一个人的身高和体重是相关联的量,但是二者的数量关系既不是比值一定,也不是乘积一定,所以二者不成比例关系;故答案为:B【点睛】此题属于辨识成正、反比例的量,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再做判断。2.D【分析】把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按2∶1的比放大,也就是把正方形的边长扩大到原来的2倍,据此求出放大后的边长,进而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求出放大后正方形的面积。【详解】3×2=6(厘米)6×6=36(平方厘米)放大后正方形的面积是36平方厘米。故答案为:D【点睛】本题考查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方法,以及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应用。3.B【分析】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据此解答。【详解】因为y÷6=x,所以y∶x=6(一定),比值一定,所以每次输入的数x与相应的计算结果y成正比例。故答案为:B【点睛】此题属于辨识成正、反比例的量,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再做判断。4.C【分析】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据此把选项中的数与、、组成两个比,比值相等即可组成比例。【详解】A.∶=,∶=,两个比比值相等,即能与、、组成比例;B.1∶=2,∶=2,两个比比值相等,即1能与、、组成比例;C.12和、、组成的两个比,比值不相等,则12不能与、、组成比例;D.∶=3,∶=3,两个比比值相等,即能与、、组成比例。故答案为:C【点睛】根据比例的意义即可解答。把选项中的数分别与三个数其中的一个组成比,剩下的两个数也组成比,再判断比值是否相等。5.B【分析】根据图形放大与缩小的特征可知,图形放大或缩小只是改变图形的大小,而不改变其形状,据此解答。【详解】原图形的宽为1格,高2格,按2∶1扩大后,宽应为2格,高应为4格,只有B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睛】本题是考查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6.D【分析】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据此逐项分析比例尺的意义。【详解】A.比例尺1∶10,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厘米;B.比例尺100∶1,图上100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厘米,则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0.01厘米;C.比例尺,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00厘米;D.,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5千米,即150000厘米。150000>1000>10>0.01,则图上1厘米表示的实际距离最长的图的比例尺是。故答案为:D【点睛】掌握比例尺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7.8∶10=∶6【分析】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据此可知:8×6=10×。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这两组乘数分别作为比例的外项和内项即可写出比例。【详解】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和比例的基本性质,用图中的四个数据可以组成1个比例:8∶10=∶6。(答案不唯一)【点睛】根据比例的意义或比例的基本性质都可以写出比例。8. 40∶8=10∶2 50∶10=8∶1.6【分析】这个比例的内项分别是8和10,那这个比例有两种情况:()∶8=10∶()或者是()∶10=8∶(),再根据比的前项、后项与比值的关系,即可求得两个对应的内项。据此解答。【详解】根据分析可知,()∶8=5,这个数是:8×5=40;10∶()=5,这个数是:10÷5=2比例是:40∶8=10∶2()∶10=5,这个数是:10×5=508∶()=5,这个数是:8÷5=1.6比例是:50∶10=8∶1.6【点睛】利用比的前项、后项与比的关系进行计算,是解答本题的关键。9. 120 90 10.5【分析】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可知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从而求得长和宽的实际距离,(注意单位的转化);再根据比例的定义,可设另一个平面图中操场的宽是x厘米,可列出4∶14=3∶x,解此比例可得另一个平面图上的宽。【详解】4÷=4×3000=12000(厘米)=120米3÷=3×3000=9000(厘米)=90米这个操场长实际为(120)米,宽实际为(90)米。设另一个平面图中操场的宽是x厘米,则:4∶14=3∶x4x=3×144x=424x÷4=42÷4x=10.5在另一个平面图上,这个操场的长为14厘米,则宽为(10.5)厘米【点睛】能灵活运用比例尺的定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0.5∶3【分析】甲燃去,可知甲还剩下;乙燃去,可知乙还剩下;再根据“这时它们剩下的部分一样长”,可得出等量关系式:甲原来长度×=乙原来长度×,然后把这个等式改写成比例即可解决问题。【详解】甲剩下:乙剩下:甲原来长度×=乙原来长度×则甲原来长度∶乙原来长度=∶==5∶3甲乙两枝蜡烛原来长度的最简整数比是5∶3【点睛】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先求出两枝蜡烛剩下的分率,进而根据题意写出等式,再把等式改写成比例。11. 16 6【分析】在比例(b、d均不为0)中,a和d是比例的外项,b和c是比例的内项。【详解】比例写成分数形式后,内项和外项并不改变,所以在比例中,16和6是内项。【点睛】熟悉比例的两种书写形式,就能够准确确定其中的内项和外项。12. 正 60【分析】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根据图像求出水流速度进而解决问题。【详解】由分析得:6÷1=6(升/分)12÷2=6(升/分)18÷3=6(升/分)水流速度一定,水的体积和注水时间成正比例关系,照这样计算,10分钟可以注入水:6×10=60(升)【点睛】此题属于辨识成正、反比例的量,解答此题关键是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再做判断。13.180【分析】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进行换算即可。【详解】4.5÷=4.5×4000000=18000000(厘米)=180(千米)泸州到成都的实际距离是180千米。【点睛】关键是掌握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方法。14. 9 4 【分析】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解答即可。【详解】在比例a∶4=b∶9中,a和9是外项,b和4是内项,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知:a×9=b×4。由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知:3x=5y。若x作外项,3也作外项;y作内项,5也作内项。所以x∶y=5∶3。【点睛】把等式ax=by改写成比例时(a,b,x,y均不为0),相乘的2个字母必须同时作比例的外项或内项。15.√【分析】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内项积=外项积,由此即可判断。【详解】由分析可知:内项乘积和外项乘积相等,两个一样的数相减是0,所以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比例的基本性质,熟练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灵活运用。16.√【分析】判断两个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可以看看这两个比值是否相等;如果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否则,就不能组成比例。【详解】圆的周长=π×直径;圆的周长∶直径=π;比值相等。任意两个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都可以组成比例。原题干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睛】利用比例的意义,以及圆的周长公式进行解答。17.×【分析】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据此求出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据此判断即可。【详解】5厘米∶5毫米毫米∶5毫米=(50÷5)∶(5÷5)则这幅图纸的比例尺为。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比例尺的意义,明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8.×【分析】把三角形按4∶1放大,则把三角形的底和高都扩大到原来的4倍,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ah÷2,据此代入数值进行计算即可。【详解】=20×12÷2=240÷2=120(平方厘米)即得到的图形面积是120平方厘米,所以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图形的放大与三角形的面积,明确放大的是三角形的各个边长是解题的关键。19.×【分析】根据比例的性质“两外项的积等于两内项的积”,直接把比例式转化成等式即可。【详解】若a∶2=9∶b,则ab=2×9=18,所以原题说法错误。故判断为:×【点睛】此题考查比例基本性质的灵活运用。20.×【分析】根据题意可得:报纸的总价和所订份数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报纸的总价变化,所订份数也随着变化,但是报纸的总价和所订份数的比值(也就是报纸的单价)一定,据此判断。【详解】由分析可得:因为报纸的总价÷所订分数=报纸的单价(一定),所以报纸的总价和所订份数成正比例关系,所以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睛】本道题考查了判断成正比例关系的实际应用,可以用公式y÷x=k(一定)去判断。21.x=125;x=;x=1.6;x=3【分析】(1)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把比例转化成方程后,再根据等式的性质2,方程左右两边同时除以7,解出方程。(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把比例转化成方程后,再根据等式的性质2,方程左右两边同时除以,解出方程。(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把比例转化成方程后,再根据等式的性质2,方程左右两边同时除以4.5,解出方程。(4)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把比例转化成方程后,再根据等式的性质2,方程左右两边同时除以3,解出方程。【详解】25∶7=x∶35解:7×x=25×357x=875x=875÷7x=125解:解:解:22.6毫米【分析】先量出这个零件的外直径是多少厘米,再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求出这个零件外直径的实际长度,再换算成毫米,即可解答。【详解】量出这个零件外直径的图上长度为3.6厘米。3.6÷6=0.6(厘米)0.6厘米=6毫米答:这个零件外直径的实际长度是6毫米。【点睛】熟练掌握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之间的换算。23.(1)100(2)2.5;250(3)6(4)涛涛家到火车站有多少米?(问题不唯一);500米【分析】(1)根据分数和比的关系,分子相当于比的前项,分母相当于比的后项,即=1∶10000,由此即可知道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000厘米,再根据1米=100厘米换算单位即可;(2)用尺子量涛涛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是2.5cm,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把数代入即可求出实际距离,再转换单位即可。(3)量出从家到花店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再根据公式求出实际距离,再除以50即可求解;(4)问题合理即可,例如涛涛家到火车站的距离是多少米?(问题不唯一),先量出图上距离,再根据比例尺求出实际距离,再转换单位即可。【详解】(1)由分析可知:=1∶10000,1厘米表示10000厘米,10000厘米=100米所以图上1厘米表示的实际距离是100米。(2)涛涛家到学校的图上2.5厘米。2.5÷=2.5×10000=25000(厘米)25000厘米=250米所以涛涛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是2.5厘米,实际距离是250米。(3)家到花店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3÷=3×10000=30000(厘米)30000厘米=300米300÷50=6(分)他从家到花店需要6分钟。(4)涛涛家到火车站的距离是多少米?(问题不唯一)量得涛涛家到火车站的图上距离为5厘米。5÷=5×10000=50000(厘米)50000厘米=500米答:涛涛家到火车站的距离是500米。【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比例尺的应用,熟练掌握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公式是解题的关键。24.(1)(2)图见详解(3)3【分析】(1)把长方形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后,点O的位置不动,其余各部分均绕点O按相同方向旋转相同的度数,即可得到旋转后的图形,解答即可;(2)原三角形底为6,高为4,可先结合比计算出缩小后的底和高,再依照原三角形的形状作图即可;(3)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底×高÷2,代入数据计算即可。【详解】(1)(2)如图:(2)6÷2=34÷2=2(3)若每个小方格的面积表示1平方厘米,每个小格边长是1厘米。2×3÷2=3(平方厘米)缩小后三角形的面积是3平方厘米。【点睛】能够按照要求结合具体图形旋转一定的角度;熟悉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规律,同时牢记三角形面积公式。25.42千米【分析】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求出甲乙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再利用速度和=总路程÷相遇时间求出汽车和货车的速度和,最后用减法求出货车的速度,据此解答。【详解】10÷=20000000(厘米)20000000厘米=200千米200÷2-58=100-58=42(千米)答:货车每时行42千米。【点睛】本题考查比例尺,求出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解题的关键。26.见详解【分析】(1)根据所需水的质量与药液的质量比,求出比值,再判断即可。(2)把上表药液和相对应的水的质量的点描在方格纸上,然后再顺次连接各点即可。(3)根据所需水的质量与药液的比值是60解答即可。【详解】(1)因为60∶1=120∶2=180∶3=200∶4=300∶5=60(一定),所以药液的质量与所需水的质量成正比例关系。(2)(3)(千克)(克)4.5千克药液需要和270千克水配置这种消毒水;水需要和药液配置这种消毒水。【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明确正比例的意义和辨识成正比例关系的方法。27.12米【分析】由于1÷0.5=2,1.4÷0.7=2,1.6÷0.8=2,由此即可知道同一时刻物高与影长成正比,可以设旗杆的实际高度是x米,当竹竿长是1米,影长0.5米时,即旗杆的高度∶旗杆的影长=1∶0.5,据此列出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即可。【详解】解:设旗杆的实际高度是米,0.5x=6÷0.5答:旗杆的实际高度是12米。【点睛】找出等量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学期小升初苏教版专题特训:分数的运用(含答案)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判断题,填空题,计算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学期人教版小升初专题特训学案+模拟卷:比和比例(含答案),共1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计算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小升初人教版专题特训:行程、工程问题(含答案)学案,共1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计算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