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习题
展开课时评价作业(十三)
地貌的观察
(一)基础巩固
读八达岭附近京张铁路“人”字形路线景观图,完成1~2题。
1.詹天佑将铁路线设计成“人”字形,主要克服的障碍是( )
A.地形 B.河流 C.沙漠 D.洪水
2.该地地形的哪一特征对铁路线影响较大 ( )
A.坡度 B.坡向 C.绝对高度 D.地形类型
解析:将铁路线设计成“人”字形,是为了克服地形坡度大的障碍,通过延长铁路线,降低线路的坡度。
答案:1.A 2.A
地貌类型多样,规模差别较大。观察地貌要采用科学合理的顺序,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地貌观察要领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观察地貌要选择一个视野比较广阔的地方
B.一般要采用从小到大、从点到面的顺序
C.每一项地貌特征都要实地观察
D.观察某一处地貌时,只能选择一个固定的观察地点
4.假如我们要观察一段河谷地貌,应该采取怎样的观察方式 ( )
A.直接下到河谷近距离观察
B.先选择高处观察,再走进河谷近距离观察
C.坐在飞机上观察
D.直接阅读等高线图或遥感影像
解析:第3题,观察地貌要选择一个视野比较广阔的地方,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进行观察。观察某一处地貌时,根据需要可能选择多个地点进行观察。对于每一项地貌特征,不可能都实地观察,可以借助地形图、遥感影像等辅助观察。第4题,要观察一段河谷地貌,应先选择一个高处,从宏观进行观察;然后下到河谷,进行微观观察。
答案:3.A 4.B
高度和坡度是地貌观察的重要内容,据此完成5~6题。
5.有关地貌高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高度能够反映地面的起伏状况
B.实地观察时,都要进行绝对高度的测量
C.绝对高度是划分地形类型的重要依据
D.相对高度也叫海拔
6.下列关于坡度和坡向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坡地耕作易引发水土流失,因此坡度大于5°的坡地不宜耕作
B.迎风坡降水多,易发生水土流失
C.人类只能选择阳坡进行耕作
D.铁路线的最大坡度一般不超过2.5%—3%
解析:第5题,相对高度能够反映地面的起伏状况。绝对高度可以通过查找地图或借助仪器获得。绝对高度也叫海拔,是划分高原、山地和平原等地貌的主要依据。第6题,坡地耕作容易引发水土流失,特别是在坡度大于15°的坡地上种植,一旦遇到暴雨,易造成严重的土壤侵蚀。迎风坡降水较背风坡多,但不一定易发生水土流失。相比较而言阳坡光照充足,但是阴坡也可以进行耕作。铁路线的最大坡度一般不超过2.5%—3%。
答案:5.C 6.D
7.读某地景观示意图(左图)及其等高线地形图(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该景观示意图的绘制者位于上面右图a、b、c、d四点中的哪一点。
(2)若观察者想看到右图中的全貌,则应该选择在什么地方进行观察?
(3)若分别从右图中四点出发,直接去爬图中最高峰,判断哪一地点最为省力,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从左图中可以看出,绘制者与房屋、左侧山顶基本在同一条线上。比较右图中四点,只有a点与房屋、山顶在同一条线上,故绘制者应站在a点。第(2)题,要看到右图中的全貌,应站在最高处,应选择在山顶上。第(3)题,比较图中四点,d点在河流近山一岸,因此不用跨越河流。“直接去爬”意味着不偏离方向,因此d点距离山地较近,而且山地坡度相对较小。综合比较,从d点出发最为省力。
答案:(1)a点。
(2)山顶。
(3)d点。 距离较近;坡度较小;不跨越河流。
(二)拓展提高
2020年4月30日,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首场新闻发布会在珠穆朗玛峰大本营召开,这意味着我国对珠穆朗玛峰高程新一轮测量正式启动。下图示意本次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拟定登顶线路图,图中珠穆朗玛峰大本营位于珠穆朗玛峰的西北方向。据此完成8~10题。
8.登顶珠穆朗玛峰线路中,甲乙段冰川的走向为 ( )
A.东西走向 B.南北走向
C.西北-东南走向 D.西南-东北走向
9.5月登顶条件优于4月,因为5月 ( )
A.气温更高 B.云雾更多
C.昼夜温差更大 D.冰雪层更稳定
10.甲处冰雪层厚度大于丙处的原因是 ( )
A.降雪偏多 B.坡度更小
C.地处阴坡 D.气温偏低
解析:第8题,冰川沿山谷延伸,山谷的走向就是冰川的走向,材料信息表明,图中珠穆朗玛峰大本营位于珠穆朗玛峰的西北方向,进行对比分析,甲乙段山谷呈南北走向,因此登顶珠穆朗玛峰线路中,甲乙段冰川的走向大致为南北走向,B项符合题意,排除A、C、D三项。第9题,珠穆朗玛峰登顶困难除了风力之外,严寒也是主要困难之一,与4月相比,5 月气温更高,登顶条件较优,A项符合题意。云雾更多、昼夜温差大不是登顶的优势,排除B、C两项。与4月相比,5月气温较高,冰雪松动的可能性更大,冰雪层较不稳定,排除D项。第10题,冰雪在地表积累过程中,还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图中显示,丙处地形坡度较大,冰雪向下移动较多,而甲处位于山谷,坡度较小,属于冰雪汇集之处,向下移动较慢,因此甲处冰雪层厚度大于丙处,B项符合题意。甲处和丙处降雪差异不大,排除A项。丙处位于东北坡,甲处山坡朝向南,因此甲地处阳坡,排除C项。甲坡位于阳坡,海拔比丙坡较低,因此气温偏高,排除D项。
答案:8.B 9.A 10.B
(三)挑战创新
庐山地处江西省,山势雄伟,山体多峭壁悬崖。由于庐山雨量充沛,水系发育,在流水强烈侵蚀作用下,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流水地貌景观。据此完成11~13题。
11.下列景观最可能在庐山上看到的是 ( )
A B C D
12.苏轼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其中原因是 ( )
A.观察者的位置和角度不同
B.观察者的心情不同
C.观察者的观察顺序不同
D.观察者的认知水平不同
13.要体会“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所描述的壮美景观,应选择的观察地点是 ( )
A.站在山顶向下俯视
B.站在瀑布前面适当距离仰视
C.站在远处眺望
D.站在河流中的船上观看
解析:第11题,根据图片景观特征可判断,A项是风蚀城堡,是西北干旱地区的风蚀地貌。B项图中左侧为山崖,右侧为海洋,应是海蚀崖地貌。C项为瀑布,属于流水侵蚀地貌。D项为喀斯特地貌。第12题,随着观察者的位置和角度变化,才能横看成岭,侧看成峰,远看近看,山的高度各不相同。第13题,要观察瀑布景观,只有站在瀑布前面适当距离仰视,才能体会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美景观。
答案:11.C 12.A 13.B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课后测评,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图中最宏观的地貌类型是,能正确反映地貌观察顺序的是,该地区山地阳坡植被稀疏,原因是,图中地形部位判断正确的是,下列地段中坡度最缓的是,梯田田埂的水平延伸方向一般与,修筑梯田显著地改变了山坡的,图中甲河流的流向大致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达标测试,共7页。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课时训练,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能眺望到八达岭长城的地点是,倒立锥表层堆积物的分布特点是,该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