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一单元达标检测 试卷 0 次下载
- 高分进阶特训1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课后复习题
展开第一单元 第2课
【学考过关练】
一、选择题
1.新航路开辟后,在西欧市场上出现的商品中最能体现时代特色的是( )
A.丝绸 B.香料
C.玉米 D.茶叶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原产于美洲的玉米传入欧洲,故C项正确;丝绸、香料、茶叶都是传统的东方商品,不符合题意,排除A、B、D三项。
2.清朝吴其濬在《植物名实图考》中写道:“又如玉蜀黍一种,于古无征,今遍种矣。”材料中的“玉蜀黍”被引入中国是在( )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原产于美洲的玉米在明朝时被引入我国,故选C项。
3.成书于1621年的《二如亭群芳谱》记载:“茎似蒿,高四五尺,叶似艾,花似榴,一枝结五实或三四实,一树二三十实,缚作架,最堪观。……来自西蕃,故名。”据此推断当时传入我国的果蔬是( )
A.马铃薯 B.番茄
C.辣椒 D.南瓜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茎如蒿,高四五尺,叶如艾,花似榴……来自西番,故名”可知,该文献记载的果蔬是明朝时传入中国的番茄,故选B项。
4.17世纪以来,用马铃薯做的饭菜在欧洲的许多地区逐渐取代了由面包与粥构成的食系。导致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革命在欧洲的开展
B.欧美建立直接商贸联系
C.欧洲农业经济迅速发展
D.欧洲民众生活水平改善
【答案】B 【解析】用马铃薯做的饭菜在欧洲的许多地区逐渐取代了由面包与粥构成的食系,是由于美洲的马铃薯能够源源不断地运到欧洲,这反映了欧美之间直接商贸联系密切,故选B项。
5.16世纪伊始,随着新航路开辟,一方面美洲的作物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等地生根发芽。另一方面也有许多新物种来到美洲。下列物种属于欧洲人带入美洲的是( )
A.小麦、水稻、牛、马 B.玉米、马铃薯、猪、羊
C.玉米、水稻、牛、马 D.马铃薯、番茄、猪、羊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玉米、马铃薯、番茄的原产地都是美洲,故排除B、C、D三项,选A项。
6.旧大陆禽畜的传入和繁衍极大地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大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有力地推动了畜牧业、农业的发展。但也有人认为旧大陆禽畜的传入破坏了美洲的植被,损害了生态环境。这些看法反映了( )
A.物种交流的影响的复杂性
B.不同阶级的看法不同
C.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艰难性
D.人们看待问题的片面性
【答案】A 【解析】材料中的看法反映了旧大陆禽畜传入美洲后的多元影响,体现了物种交流的影响的复杂性,故选A项。
7.到了18世纪,在亚欧人的饮食中,玉米和马铃薯的比重大大提高,使人口得到增长。从西欧到中国的土地上,美洲的豆类提供了蛋白质,番茄和辣椒提供了维生素,并使饮食有滋有味。对这一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
A.欧洲的本土作物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
B.物种交流有利于改善世界各地的饮食结构
C.工业化带来的粮食产量增加使世界人口激增
D.粮食作物是早期亚欧贸易的主要交易品
【答案】B 【解析】材料“美洲的豆类提供了蛋白质,番茄和辣椒提供了维生素,并使饮食有滋有味”表明物种交流有利于改善世界各地的饮食结构,故选B项;玉米、马铃薯的原产地是美洲,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工业化,故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粮食作物是早期亚欧贸易的主要交易品,故D项错误。
8.《全球通史》中写道:“除了少数无关紧要的例外,凡是今天得到利用的动植物都是由史前时期世界各地区的人们驯化出来的。它们从各自发源地向外的传播一直缓慢地进行到1500年;这时,它们开始由横跨地球的人们在各大陆中间来回移植。”材料表明( )
A.地理大发现开启了物种间的流动
B.1500年以来动植物的迁移趋缓
C.近代以来的全球生态平衡被打破
D.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物种的交流
【答案】D 【解析】材料强调了新航路开辟后,各地物种之间的相互交流情况,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考古材料证明玉米最早是在美洲培育出的。哥伦布将这种“奇异的谷物”带回欧洲后,在全世界得到迅速传播,成为世界三大谷物之一。到16世纪中叶玉米被引入佛得角和西非,17世纪80年代在黄金海岸和达荷美之间的地区得到广泛种植,17世纪末18世纪初传入南欧地区。16世纪中叶,玉米传入中国,清嘉庆年间大面积种植,到鸦片战争前已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引种而居杂粮之首。玉米等作物的引进与大面积种植大大缓解了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中国因人口大幅度增长而带来的巨大粮食压力。历史学家评述玉米在世界传播的意义时说:“其价值超过了所有的黄金。”
——摘编自黄邦和等主编《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玉米在200年内传播到世界各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历史学家为什么说玉米在世界传播的“价值超过了所有的黄金”。
【答案】(1)背景: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移民,世界不同地区的联系加强。
(2)原因:改变了欧亚非大陆的粮食生产结构,缓解了粮食供应的压力,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选考过关练】
一、选择题
1.中餐在演变过程中,吸收大量外来的饮食材料和做法,如川菜、湘菜都以辣闻名。据考证,辣椒的原产地是墨西哥。据此推断川菜、湘菜等菜系的出现应不早于(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答案】D 【解析】新航路开辟后,直到16世纪,原产于美洲的辣椒才传入中国,而16世纪是中国的明朝时期,故D项正确。
2.水稻在16世纪晚期被引入巴拿马,17世纪晚期被引入南卡罗来纳,从而使得这两个地区分别成为西班牙和英国这两个帝国的谷仓。在加勒比海大部分地区,水稻成为传统饮食的一部分,尤其是在英国人引进的印度劳工的居住地,或西非奴隶集中居住的地方。据此可知( )
A.西班牙和英国在美洲竞争激烈
B.拉美人民的主食结构发生改变
C.殖民活动影响作物分布
D.拉美成为西班牙和英国的原材料提供地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西班牙、英国在美洲建立了大量殖民地,他们在巴拿马、南卡罗来纳、加勒比海大部分地区种植水稻,正是殖民活动影响的体现,故C项正确;A项与材料无关,B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均排除。
3.哥伦布到达美洲时,新旧大陆唯一相同的作物是棉花,唯一共有的家畜是狗。欧洲人给美洲带来了马、牛、羊、猪等牲畜和一些禽类,以及各种麦类、甘蔗、咖啡等农作物。美洲则向世界贡献了玉米、马铃薯、白薯、西红柿、鳄梨、南瓜、菠萝、可可、烟草等农作物和古柯、金鸡纳皮等重要药材。材料表明,西欧人早期海外扩张( )
A.扩大了洲际之间贸易的范围
B.形成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C.出现了洲际之间物种大交流
D.促进了种族交流和重新分布
【答案】C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新旧大陆在新航路开辟后实现了物种的交流,故C项正确。
4.16世纪初,欧洲的马和牛被引进到美洲;1555年,中国出现了最早的玉米种植记录;18世纪初,产自美洲的咖啡风靡欧洲。据此可知( )
A.美洲在世界物种交换中居主导地位
B.新航路开辟催生欧洲新的生产方式
C.世界交往的理性化促进了文明进步
D.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取得重大进展
【答案】D 【解析】材料强调了欧洲、亚洲和美洲之间物种的相互交流与传播,故选D项。
5.地理大发现之后,新旧大陆间粮食作物的互相传播,为全球范围内的交流提供了物质基础;经济作物的种植与贸易,则促进了各地商业的发展和白银的洲际流动,各大洲纷纷成为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材料反映了(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B.资本成为全球化的主要动力
C.农业变革推动了早期的全球化
D.新航路开辟改变了经济结构
【答案】C 【解析】“地理大发现”和“各大洲纷纷成为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体现了早期的全球化,而材料认为造成上述现象的部分原因是“新旧大陆间粮食作物的互相传播”和“经济作物的种植与贸易”,故选C项。
6.“没有美洲的农作物,欧洲不可能在后来养活那么庞大的人口,而且旧大陆的热带地区不会如此之快地得到开发。没有欧洲的牲畜,特别是用于运输和耕种的马和骡,美洲大陆不可能以它已经发生过的那种速度被开发。”据此可知,新航路的开辟( )
A.导致新旧大陆间经济互补而和谐发展
B.带来的物种交换改变了新旧大陆面貌
C.使美洲人口迁移造成旧大陆人口激增
D.并未给美洲造成致命打击和巨大破坏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没有美洲的农作物,欧洲不可能在后来养活那么庞大的人口”“没有欧洲的牲畜……美洲大陆不可能以它已经发生过的那种速度被开发”可知,新航路带来的物种交换改变了新旧大陆的面貌,故选B项。
7.自16世纪50年代开始,欧洲的自然科学家把数千种未知物种进行了分类,确定了适应欧洲不同气候和土壤的少部分物种,其中的一些食物物种对欧洲人的饮食习惯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反映出( )
A.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
B.世界联系加强影响人类物质生活
C.欧洲饮食结构变化引发商业革命
D.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
【答案】B 【解析】材料“16世纪50年代”“未知物种”表明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加强,促进了洲际物种交流,对当时欧洲的饮食习惯产生了重要影响,故选B项。
8.新旧两个世界的相遇,不妨看作是两个巨大而相对封闭系统的交汇——就像一条运河凿通两个湖泊之后,必然使生活在其中的不同鱼群相互游动。开放和交换可以带来积极的后果,但如果两者差别很大,那么大交换首先带来的或许是灭顶之灾。以下不符合这段话主旨的是( )
A.美国白蛾入侵中国后,到处繁殖蔓延,破坏生态环境
B.中国的大闸蟹随着船只“偷渡”到英国后,称霸河道
C.病菌或入侵生物在新环境中出现爆发式增长
D.物种交流推动全球粮食产量提高,使世界人口激增
【答案】D 【解析】材料“如果两者差别很大,那么大交换首先带来的或许是灭顶之灾”强调的是物种交换的消极影响,D项是物种交换的积极影响,符合题意,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5世纪末16世纪初,欧洲为了获取充足的生存资料,一方面,通过殖民掠夺,使世界上许多地区的动、植物原料被带回欧洲,如玉米、土豆等;另一方面,欧洲人还将自己本土的一些动植物带到殖民地,大量生产,以弥补欧洲食物原料供应的不足,如变种小麦。在1750—1850年,小麦逐渐取代了其他谷物的地位,引起了欧洲真正的食物革命,白面包不再是富人的专利和地位的象征,也不再是穷人奢望的食品。所有这一切促使欧洲人对食物原料的开发与利用趋于世界化。
——摘编自朱基富《新航路开辟:
欧洲饮食文化的新篇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食物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食物革命的作用。
【答案】(1)主要原因: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殖民扩张使食物品种相互交流;工业文明的需要和促进。
(2)作用:世界各地的食物品种增加,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世界物种的广泛交流,打破了食物品种的地域限制;有利于餐饮礼仪的进步和发展;加强了世界饮食文化的交流,有利于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
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课后作业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以如图信息表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统编版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当堂达标检测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有学者指出,下面是外来植物传入中国简况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课堂检测,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有学者指出,下面是外来植物传入中国简况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