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精品ppt课件
展开人类产生之初,以采集和渔猎为生。大约1万年前,农业产生,人类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 相对稳定的食物供应促进了人口的增长,也使人类有条件从事各种文化创造活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品有了剩余,出现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人类进入文明社会。 各大洲的农业各具特色,孕育出各自不同的古代文明。 新航路开辟后,不同地区的食物物种交流,丰富了食物的种类,改善了人类生活,也改变了生态环境。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革命促进了农业现代化,为消除饥饿、保障人类的粮食安全创造了条件。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新航路开辟前,物种交流主要在彼此邻近的地区或各大洲内部进行,也有一些跨洲的物种交流。公元前6000年左右,西亚的小麦、大麦等进入欧洲。公元前100年到公元前200年间,通过丝绸之路,葡萄、苜蓿等传入中国,樱桃、杏等传入罗马。 此后,物种交流进一步发展,中国的粟传入波斯,越南的占城稻引入中国,棉花、水稻等从印度传入埃及和地中海国家。
哥伦布大交换是一场关于生物、农作物、人种(包括黑奴)、文化、传染病以及思想观念在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的一场引人注目的大转换。 在人类史上,这是关于生态学、农业、文化许多项目的一件重要历史事件。1492年哥伦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陆,这是世纪性大规模航海,也是旧大陆与新大陆之间联系的开始。这种生态学上的变革,便称之为“哥伦布大交换”。
一、美洲物种的外传:二、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三、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新旧大陆间物种交换示意图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15世纪末16世纪初,粮食作物玉米、马铃薯和甘薯,蔬菜作物番茄、辣椒、南瓜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之后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各洲。
1、粮食作物:(1)欧洲:(2)中国:2、蔬菜作物:(1)番茄: (2)辣椒:
①玉米和马铃薯传入欧洲后,最初种在庭院中供人们观赏。②16世纪中叶起,玉米在南欧地区广泛种植,成为主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之一。 到17世纪,玉米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传遍欧洲各国。③16世纪末,马铃薯作为食用作物开始在欧洲推广。④甘薯引入欧洲后,传播比较缓慢。
①明朝时期,玉米从多种途径传入中国:从西亚、中亚传入西北,从印度、缅甸传入西南,从菲律宾传入东南沿海地区,玉米从丘陵山地种植逐渐拓展到平原地区。 ②清代前期,玉米在全国种植。乾隆、嘉庆年间,玉米得到大规模推广;道光年间已遍布全国。 ③马铃薯甘薯也在明朝传入中国,传播历程与玉米相似。
①番茄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后,最初只是作为观赏植物,18世纪中叶开始作食用栽培。经过欧洲农艺家的改良培育,番茄变得红润多汁和香甜可口。 ② 18世纪末,欧洲培育的番茄新品种又传回美洲。 ③明朝万历年间,番茄由欧洲传教士引入,长期当作观赏和药用植物。清光绪年间,番茄开始作为食用蔬菜在农场种植。
①15世纪末传入西班牙。16世纪,传到英国和中欧国家。 ②16世纪后期,传入中国,中国的西南和中南地区气候潮湿,吃辣椒可祛湿抗潮,得到流行。
在新版的电视剧《寻秦记》第二集中,古天乐饰演的项少龙在一对老夫妇家借宿一晚,临行前人家送他一包地瓜用以充饥。
问题1:老人的这份善良让人感动,但这包地瓜却被观众看成笑话。为什么?
地瓜在新航路开辟后明朝后期才传入中国
“地瓜的前世” 史料一 番薯原产于中美洲。西班牙船在16世纪70年代将番薯运到了马尼拉,随后一位中国船的船长瞒着西班牙海关,将番薯的藤蔓和塞进筐里的一卷绳子混在一起偷运了出去。他将这种走私来的植物带到了位于中国东南部、与台湾隔海相望的福建。当时中国正在饥馑之中。船长的儿子将番薯介绍给了福建巡抚,后者随后命令农民开始种植番薯(即外来的块茎)。饥馑结束了。其他地区也用番薯来解决其食品问题。——摘编自[美]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问题2:番薯来到中国是偶然,还是必然?请思考回答?
偶然:由这为船长以这种方式传入中国,的确有偶然性;必然:在新航路开辟,世界性物种大交流的背景下,又有必然性。
“地瓜的今生” 史料二 明朝后期,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传入中国后逐渐得到推广。番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而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果,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粪而获”和番薯“备荒第一物”的特性,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 ——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 问题3:根据上述史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世界物种大交换带来哪些历史影响?
消极:1、带来人口压力 2、破坏自然环境 3、导致疾病传播 4、伴随殖民掠夺。
积极:1.丰富食物结构;2.增加粮食产量;3.促进人口增长; 4.促进经济开发;5.促进文明交融;6、有利于备战灾荒。
二、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1、欧亚作物传入美洲:2、小麦和水稻对美洲人的社会生活影响最大:3、畜禽的传入:
粮食类有小麦、大麦、水稻; 水果类有苹果、葡萄、甜橙、柠檬;蔬菜类有黄瓜、甜瓜、豌豆; 经济类有甘蔗等。
①小麦由欧洲移民带到美洲,最初仅供富人享用,后来被迅速推广,成为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 ②水稻由西班牙人带到美洲。18世纪中期,水稻成为北美第二大农作物,产量仅次于小麦。
①欧洲移民把牛、驴、骡、马、猪、羊、鸡等畜禽传入美洲。牛、驴、骡主要用作役畜,猪、羊、鸡泽主要用于食用。 ②这些欧洲畜禽在美洲繁衍生息,极大地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三、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1、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2、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3、推进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4、对当地生态环境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① 玉米使干旱缺水的非洲有了可靠的食物来源。②玉米丰富了中国的粮食种类,扩大了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③马铃薯提高了欧洲抗饥荒能力,加速了欧洲人口的增长。
①马铃薯在欧洲的种植,改变了欧洲人的食物结构。 ②小麦在北美的推广,丰富了当地人的饮食种类。 ③玉米、马铃薯、甘薯除了供人类食用外,还改善了家禽、家畜的营养,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为人类提供更多、更好的肉、蛋、奶,深刻影响着人类的日常生活。
①北美地区的水稻绝大部分用于出口,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②在中国,玉米、马铃薯、甘薯增加了粮食供应总量,粮食盈余投入市场销售,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①食草的马牛羊来到美洲,繁殖数量远远超出了土地的承载能力。 大量种植农作物,导致原始森林被滥伐。美洲地表植被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②明清时期引进推广玉米、甘薯等,使以前不能耕种的荒山、丘陵、滩涂、 沙地得以利用,扩大了耕地面积。但过度的垦荒造田,也导致水土流失。
[欧洲餐桌上的变化] 新航路的开辟,欧洲的饮食生活发生变化。美洲的可可,印度和马鲁古的香料、中国出产的茶叶、丝绸、瓷器,阿拉伯人的咖啡,以及来自东南亚国家的大米、白糖等都是大量贸易的重要商品,都出现在欧洲的餐桌上。欧洲人第一次接触咖啡时,称这种诱人的饮料为“阿拉伯酒”。1615年,咖啡由埃塞俄比亚传到威尼斯,1643年传入巴黎,1650年传入英国,1686年传入荷兰。1689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订购 7.5~ 8万磅咖啡,1695年增加到 30 ~40万磅。——摘编自朱基福《新航路开辟:欧洲饮食文化的新篇章》问题1: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餐桌上的饮食日益“世界化”了,你从史料中能获得什么依据? 食品来自世界各地,餐具来自于中国。问题2:咖啡传入欧洲的数量有什么趋势?说明了什么问题? 商品流通量成倍增长,说明世界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
1、粮食作物:(1)欧洲: (2)中国:2、蔬菜作物:(1)番茄: (2)辣椒:
1、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 2、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3、推进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4、对当地生态环境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集体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集体备课课件ppt,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2课,时空观念,目录CONTENTS,美洲物种的外传,④特点,外来物种入侵,亚洲鲤鱼50公斤左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集体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集体备课课件ppt,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禽类的推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示范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示范课课件ppt,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一美洲物种的外传,外传概况,学思之窗p9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