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中考物理】2023届北京市第二轮复习分类专题—特殊方法测密度(提升篇)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中考物理】2023届北京市第二轮复习分类专题—特殊方法测密度(提升篇)含解析01
    【中考物理】2023届北京市第二轮复习分类专题—特殊方法测密度(提升篇)含解析02
    【中考物理】2023届北京市第二轮复习分类专题—特殊方法测密度(提升篇)含解析03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6.1 密度课时作业

    展开
    这是一份沪教版九年级上册6.1 密度课时作业,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7 N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物理】2023届北京市第二轮复习分类专题—特殊方法测密度(提升篇)
    题型精练
                      
      测量密度通常需要用天平测量质量和量筒测量体积,常见的利用浮力测定密度问题,按照测量工具可分成四类: ①弹簧测力计,②量筒,③刻度尺,④天平。其中①和④都属于不能直接测量体积,所以思路应该是使固体在液体中浸没时,利用浮力求体积(V物=V排=F浮/ρ液g);有时我们也可以用等体积的水的体积替代所测量物体的体积,根据水的质量和密度求出体积;②和③都属于不能直接测量重力,所以思路应该是使固体在液体中漂浮,利用浮力求出重力(G物=F浮=ρ液gV排),再求物体的质量。
    1.(2021顺义一模)在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时,选用弹簧测力计、细线、物体A、圆柱形容器和水按照图甲、乙、丙所示依次进行实验。三次测量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1、F2、F3,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待测液体的密度用ρ表示,则下列ρ的表达式中正确的是( )
    A.ρ=F1−F2F1−F3ρ水 B.ρ=F1F1−F3ρ
    C.ρ=F1−F3F1−F2ρ水 D.ρ=F1−F2F2−F3ρ水

       甲    乙    丙

    2.(2022河南中考)小丽在乒乓球比赛中获得一枚金牌,她想测出该金牌的密度。她先用天平测出金牌的质量m1,然后将金牌浸没到装满水的溢水杯中,溢出的水流入质量为m2的空烧杯中,测得烧杯和溢出水的总质量为m3。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则金牌的密度为( )
    A.m3−m2m1ρ水 B.m1m3−m2ρ水
    C.m1m3ρ水 D.m3m1ρ水

    3.(2022湖北武汉中考)如图所示,三个相同的柱形容器中盛有体积相同的水或盐水,将重为3.0 N的圆柱体依次放入这三个容器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ρ水=1.0×103 kg/m3,g=10 N/kg)( )

    A.图乙和图甲中圆柱体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之差大于0.7 N
    B.图丙和图乙中容器底上表面受到的压力之差等于0.1 N
    C.图丙中盐水的密度是1.1×103 kg/m3
    D.圆柱体的密度是3.0×103 kg/m3
    4.(2019东城一模)小华同学想用家里的体重计测量哑铃片的密度。他分别进行了如图甲、乙、丙所示的三次测量,对应的体重计示数分别为m1、m2、m3。若体重计单位为千克,水的密度用ρ表示,则丙图中哑铃片所受浮力表达式F浮=     ;该哑铃片的密度表达式ρ1=      。(结果用m1、m2、m3、ρ、g表示) 







    5.(2020昌平二模)为了测量一块矿石的密度,小丽选用天平、细线、烧杯和适量的水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盛有适量水的烧杯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内,天平平衡后,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烧杯及杯内水的总质量为   g。 
    (2)用细线系住矿石并将其浸没在烧杯内的水中,矿石始终不与烧杯接触。天平平衡后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此时矿石受到的浮力为   N。 
    (3)松手后矿石静止在烧杯底部,天平平衡后,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丙所示。
    (4)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此种矿石的密度为     kg/m3。(g取10 N/kg,ρ水=1 g/cm3) 

    6.(2022广西北部湾中考)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测定一块吊坠的密度。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调到标尺左端       处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此时应向   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2)将吊坠放在天平左盘中,向右盘中加砝码并调节游码直到横梁平衡。此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吊坠的质量是    g。 








    (3)往量筒中倒入50 mL水,将吊坠浸没在水中,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吊坠的密度是   kg/m3。 
    (4)整理实验器材时发现,使用的砝码有磨损,则测得的密度值偏     。 
    (5)实验小组讨论后,不用砝码,只利用天平、两个相同的烧杯、量筒和水也能测出吊坠的密度。请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在两个烧杯中倒入等量的水,分别放在已调平衡的天平的左右盘中如图丙所示;
    ②将拴着细线的吊坠浸没在左盘烧杯的水中(不碰烧杯底),用量筒向右盘的烧杯中加水到A处时横梁平衡,记下加水的体积为V1,如图丁所示;
    ③        ,用量筒继续向右盘的烧杯中加水,直到横梁平衡,并记下再次加入水的体积为V2; 
    ④吊坠密度的表达式为ρ=     。(用V1、V2、ρ水表示) 

    7.(2021黑龙江伊春中考)创新小组自制简易“浸没式密度计”过程如下(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
    (1)将一实心小球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方,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甲所示为4 N;
    (2)将小球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乙所示为3 N;
    (3)将小球浸没在某未知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丙所示为2.8 N;则经计算即可得出小球的密度为     kg/m3,未知液体密度为     kg/m3。 

        甲    乙     丙


    8.(2021重庆中考A)“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遗址在2021年3月出土了大量文物,如图所示是其中的金面具残片,文物爱好者小张和小敏同学制作了一个金面具的模型,用实验的方法来测量模型的密度。(水的密度ρ水=1.0×103 kg/m3)

    (1)小张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拨到        ,此时指针偏向分度标尺中线的左侧,应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2)调好后小张将模型放在左盘,在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使天平再次水平平衡,砝码和游码如图甲所示,则模型的质量为    g。 
    (3)小张又进行了如图乙所示的三个步骤:
    ①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45 g。
    ②用细线拴住模型并   在水中(水未溢出),在水面处作标记。 
    ③取出模型,用装有40 mL水的量筒往烧杯中加水,直到水面达到     处,量筒中的水位如图丙所示。 
    (4)旁边的小敏发现取出的模型沾了水,不能采用量筒的数据,于是测出图乙③中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55 g,小敏计算出模型的密度为   g/cm3。 
    (5)若只考虑模型带出水产生的误差,则实验过程中模型带出水的体积为     cm3,小敏计算出的密度值与实际值相比     (选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9.(2021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学习了密度知识后,小华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食用油的密度。




    图1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   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右侧,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端调节,使横梁平衡。 
    (2)称出空烧杯的质量为28 g,将适量的食用油倒入烧杯,称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如图1甲所示,则烧杯中食用油的质量为  g,接着,将烧杯中的食用油倒入量筒中,示数如图1乙所示,则食用油的密度为__g/cm3。 
    (3)本次实验测得食用油的密度     (选填“偏大”或“偏小”),主要原因是           。 
    (4)小华查阅资料和深入思考后,找到了测量液体密度更精确简便的方法,操作如下:

    图2
    ①如图2甲、乙所示,把适量待测液体和水分别倒入两容器中并置于两电子秤上,再将两电子秤示数清零(按电子秤的清零键后,示数显示为零);
    ②将系好细线的小物块(不吸收液体)缓慢浸没到待测液体中保持静止(未触底),液体未溢出,如图2丙所示,记下电子秤的示数m1;
    ③将小物块取出,擦干后再缓慢浸没到水中保持静止(未触底),水未溢出,如图2丁所示,记下电子秤的示数m2;
    ④则该液体密度的表达式ρ= m1ρ水m2 。(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10.(2020广东中考)受“曹冲称象”的启发,小明在家利用量筒、碗、水盆和足量的水(密度为ρ水)、油性笔等,测量小玻璃珠的密度,如图所示。实验步骤如下(请将步骤④补充完整):

    ①如图甲,取一定数量的小玻璃珠放入空碗中,再把碗放入盛有水的水盆中,用油性笔在碗外壁上标记水面的位置;
    ②如图乙,往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记下量筒中水的体积V1;
    ③如图丙,取出碗中所有的小玻璃珠并放入量筒中,记下小玻璃珠和水的总体积V2;
    ④如图丁,将量筒中的水慢慢倒入水盆中的空碗内,直到标记处与碗外水面   ,记下量筒中小玻璃珠和剩余水的总体积V3。 

    完成下列填空(选用V1、V2、V3和ρ水表示以下物理量):
    (1)小玻璃珠的总体积为V=      。 
    (2)小玻璃珠的总质量为m=       。 
    (3)小玻璃珠密度的表达式为ρ=        。 
    (4)在不改变实验方法的前提下,请提出一条提高测量精度的措施:        (示例:在同等容积的情况下换用碗口面积较小的碗)。 

    答案解析
    题型精练
                      
      测量密度通常需要用天平测量质量和量筒测量体积,常见的利用浮力测定密度问题,按照测量工具可分成四类: ①弹簧测力计,②量筒,③刻度尺,④天平。其中①和④都属于不能直接测量体积,所以思路应该是使固体在液体中浸没时,利用浮力求体积(V物=V排=F浮/ρ液g);有时我们也可以用等体积的水的体积替代所测量物体的体积,根据水的质量和密度求出体积;②和③都属于不能直接测量重力,所以思路应该是使固体在液体中漂浮,利用浮力求出重力(G物=F浮=ρ液gV排),再求物体的质量。
    1.(2021顺义一模)在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时,选用弹簧测力计、细线、物体A、圆柱形容器和水按照图甲、乙、丙所示依次进行实验。三次测量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1、F2、F3,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待测液体的密度用ρ表示,则下列ρ的表达式中正确的是(C)
    A.ρ=F1−F2F1−F3ρ水 B.ρ=F1F1−F3ρ
    C.ρ=F1−F3F1−F2ρ水 D.ρ=F1−F2F2−F3ρ水

       甲    乙    丙
    解析 F1-F2=F浮= ρ水gV排可得V排水=(F1-F2)/(ρ水g),同理V排液=(F1-F3)/(ρ液g),同一个物体分别浸没在两种液体中,所以V排水= V排液,解得ρ=F1−F3F1−F2ρ水,故A、B、D错误,C正确 。
    2.(2022河南中考)小丽在乒乓球比赛中获得一枚金牌,她想测出该金牌的密度。她先用天平测出金牌的质量m1,然后将金牌浸没到装满水的溢水杯中,溢出的水流入质量为m2的空烧杯中,测得烧杯和溢出水的总质量为m3。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则金牌的密度为(B)
    A.m3−m2m1ρ水 B.m1m3−m2ρ水
    C.m1m3ρ水 D.m3m1ρ水
    解析 根据题意知道,溢出的水的质量m水=m3-m2,金牌的体积等于溢出水的体积,金牌的体积V金牌=V水=m水ρ水=m3−m2ρ水,则金牌的密度ρ=m1V金牌=m1m3−m2ρ水=m1ρ水m3−m2。A、C、D错误,B正确。
    3.(2022湖北武汉中考)如图所示,三个相同的柱形容器中盛有体积相同的水或盐水,将重为3.0 N的圆柱体依次放入这三个容器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ρ水=1.0×103 kg/m3,g=10 N/kg)(B)

    A.图乙和图甲中圆柱体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之差大于0.7 N
    B.图丙和图乙中容器底上表面受到的压力之差等于0.1 N
    C.图丙中盐水的密度是1.1×103 kg/m3
    D.圆柱体的密度是3.0×103 kg/m3
    解析 由题图甲可得,圆柱体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等于它受到的浮力:F甲下=F浮甲=G-F示甲=3.0 N-2.7 N=0.3 N。由题图乙可得,圆柱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等于它受到的浮力:F乙下-F乙上=F浮=G-F示乙=3.0 N-2.0 N=1.0 N,则F乙下=F乙上+1.0 N。 所以F乙下-F甲下=(F乙上+1 N)-0.3 N=0.7 N+F乙上>0.7 N,所以A不符合题意。题图乙中的水对容器的压力F水压=G水+1 N。圆柱体在图丙中受到的浮力为F浮盐水=G-F示丙=3.0 N-1.9 N=1.1 N,盐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压=G盐水+1.1 N。F压-F水压=(G盐水+1.1 N)-(G水+1 N)=G盐水-G水+0.1 N,相同体积的盐水重力大于水的重力,故F压-F水压> 0.1 N,B符合题意。由F浮=ρ液gV排可得,圆柱体的体积V=V排=F浮乙ρ水g=1×10-4m3,盐水的密度ρ盐水=F浮盐水gV排=1.1×103 kg/m3,C不符合题意。圆柱体的密度ρ柱=GVg =3×103 kg/m3,D不符合题意。


    解题关键
      物体浸入液体中,容器底部增加的压力等于物体受到的浮力。同一个物体浸没在不同的液体中,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且等于物体的体积。



    4.(2019东城一模)小华同学想用家里的体重计测量哑铃片的密度。他分别进行了如图甲、乙、丙所示的三次测量,对应的体重计示数分别为m1、m2、m3。若体重计单位为千克,水的密度用ρ表示,则丙图中哑铃片所受浮力表达式F浮= (m3-m2)g ;该哑铃片的密度表达式ρ1=  m1ρ/(m3-m2) 。(结果用m1、m2、m3、ρ、g表示) 






    解析 丙图中由于哑铃片没有沉底,所以我们知道体重计所受的压力F丙=G桶+G水+G铃-F拉;乙图中体重计所受的压力F乙=G桶+G水;乙、丙两图体重计所受的压力的差值为G铃-F拉也就等于哑铃片所受的浮力,因为哑铃片浸没,所以V排=V物,所以F浮=(m3-m2)g =ρgV物,V物=(m3-m2)/ρ 可得ρ1=m1/V物= m1ρ/(m3-m2)
    5.(2020昌平二模)为了测量一块矿石的密度,小丽选用天平、细线、烧杯和适量的水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盛有适量水的烧杯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内,天平平衡后,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烧杯及杯内水的总质量为 72 g。 
    (2)用细线系住矿石并将其浸没在烧杯内的水中,矿石始终不与烧杯接触。天平平衡后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此时矿石受到的浮力为 0.2 N。 
    (3)松手后矿石静止在烧杯底部,天平平衡后,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丙所示。
    (4)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此种矿石的密度为 2.9×103 kg/m3。(g取10 N/kg,ρ水=1 g/cm3) 
    解析 (1)从甲图中可以直接读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72 g。(2)乙图中由于矿石没有沉底,所以我们知道左盘所受的压力F =G杯+G水+G石-F拉; 甲、乙两图中左盘所受的压力的差值为G石-F拉也就等于矿石所受的浮力,所以m排=m2-m1=92 g-72 g=20 g=0.02 kg,F浮=m排g=0.02 kg×10 N/kg=0.2 N。(4)因为矿石浸没,所以V石=V排=(m2-m1)/ρ水=20 g/(1 g/cm3)=20 cm3,丙图测的是烧杯和水以及矿石的总质量为130 g,所以矿石质量m石=130 g-72 g=58 g,所以ρ石=m石/V石=58 g/20 cm3=2.9 g/cm3=2.9×103 kg/m3。
    6.(2022广西北部湾中考)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测定一块吊坠的密度。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调到标尺左端 零刻度线 处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此时应向 右 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2)将吊坠放在天平左盘中,向右盘中加砝码并调节游码直到横梁平衡。此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吊坠的质量是 32.2 g。 








    (3)往量筒中倒入50 mL水,将吊坠浸没在水中,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吊坠的密度是 2.3×103 kg/m3。 
    (4)整理实验器材时发现,使用的砝码有磨损,则测得的密度值偏 大 。 
    (5)实验小组讨论后,不用砝码,只利用天平、两个相同的烧杯、量筒和水也能测出吊坠的密度。请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在两个烧杯中倒入等量的水,分别放在已调平衡的天平的左右盘中如图丙所示;
    ②将拴着细线的吊坠浸没在左盘烧杯的水中(不碰烧杯底),用量筒向右盘的烧杯中加水到A处时横梁平衡,记下加水的体积为V1,如图丁所示;
    ③ 将吊坠缓慢沉入左盘烧杯底,松开线 ,用量筒继续向右盘的烧杯中加水,直到横梁平衡,并记下再次加入水的体积为V2; 
    ④吊坠密度的表达式为ρ= V1+V2V1ρ水 。(用V1、V2、ρ水表示) 
    解析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说明左侧较重,所以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天平平衡;
    (2)吊坠的质量m=20 g+10 g+2.2 g=32.2 g;
    (3)吊坠的体积V=64 mL-50 mL=14 mL=14 cm3;
    吊坠的密度ρ=m/V=32.2 g/(14 cm3)=2.3 g/cm3=2.3×103 kg/m3;
    (4)使用的砝码有磨损,测量的质量偏大,根据ρ=m/V可知测量的密度值偏大;
    (5)③④天平是一个等臂杠杆,左右两侧再次平衡时,左侧增加的压力等于吊坠受到的浮力,吊坠的体积等于V1;将吊坠直接放在左盘烧杯的水中,用量筒继续向右盘的烧杯中加水,直到天平平衡,再次加入水的体积为V2,此时天平两侧的重力大小相等,所以右侧总共增加的水的重力等于吊坠的重力,
    水的重力G水=m水g=ρ水V水g=ρ水(V1+V2)g
    吊坠的重力:G=mg=ρV1g
    ρV1g=ρ水(V1+V2)g
    ρ=V1+V2V1ρ水。
    7.(2021黑龙江伊春中考)创新小组自制简易“浸没式密度计”过程如下(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
    (1)将一实心小球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方,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甲所示为4 N;
    (2)将小球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乙所示为3 N;
    (3)将小球浸没在某未知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丙所示为2.8 N;则经计算即可得出小球的密度为 4.0×103 kg/m3,未知液体密度为 1.2×103 kg/m3。 

        甲    乙     丙
    解析 G球=4 N,小球浸没在水中时,测力计示数为F示=3 N,则:
    小球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
    F浮=G球-F示=4 N-3 N=1 N,
    小球的体积为:
    V球=V排水=F浮ρ水g=1N1.0×103 kg/m3×10N/kg=10-4 m3,
    小球的密度为:
    ρ球=m球V球=G球V球g=4N10−4 m3×10N/kg=4×103 kg/m3;
    小球浸没在液体中时,测力计示数为F示'=2.8 N,
    小球浸没在液体中时受到的浮力为:
    F浮'=G球-F示'=4 N-2.8 N=1.2 N
    小球浸没在液体中时排开液体的体积为:
    V排液=V球=10-4 m3,
    液体的密度为:ρ液=F浮'gV排液=1.2N10N/kg×10−4 m3=1.2×103 kg/m3。
    8.(2021重庆中考A)“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遗址在2021年3月出土了大量文物,如图所示是其中的金面具残片,文物爱好者小张和小敏同学制作了一个金面具的模型,用实验的方法来测量模型的密度。(水的密度ρ水=1.0×103 kg/m3)

    (1)小张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拨到 零刻线(或标尺的左端或标尺的零刻线) ,此时指针偏向分度标尺中线的左侧,应向 右 (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2)调好后小张将模型放在左盘,在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使天平再次水平平衡,砝码和游码如图甲所示,则模型的质量为 84 g。 
    (3)小张又进行了如图乙所示的三个步骤:
    ①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45 g。
    ②用细线拴住模型并 浸没 在水中(水未溢出),在水面处作标记。 
    ③取出模型,用装有40 mL水的量筒往烧杯中加水,直到水面达到 标记 处,量筒中的水位如图丙所示。 
    (4)旁边的小敏发现取出的模型沾了水,不能采用量筒的数据,于是测出图乙③中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55 g,小敏计算出模型的密度为 8.4 g/cm3。 
    (5)若只考虑模型带出水产生的误差,则实验过程中模型带出水的体积为 2 cm3,小敏计算出的密度值与实际值相比 相等 (选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解析 (1)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节前应把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若此时指针偏向左侧,说明天平的左侧偏重,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2)模型的质量等于天平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游码左侧在标尺上对应的刻度值,由题图甲可知,标尺分度值为0.2 g,则模型的质量m=50 g+20 g+10 g+4 g=84 g。
    (4)根据等效替代法,模型的体积等于它排开水的体积,因为②与③中水面到同一标记处,说明模型的体积等于①③中水的体积差,则V=V水= m水ρ水= 155 g−145 g1 g/cm3=10 cm3,则模型的密度为ρ= mV= 84 g10 cm3=8.4 g/cm3。
    (5)根据图丙可知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为28 mL,则倒入烧杯中水的体积为12 mL=12 cm3,通过对比可知,实验过程中模型带出水的体积为12 cm3-10 cm3=2 cm3。按照小敏的实验方法,模型体积是根据①与③烧杯中水的质量差除以水的密度计算出的。①与②烧杯中的水体积相同,②烧杯中模型与水的总体积与③烧杯中水的体积相同,故模型带走的水的体积不影响测量结果。
    9.(2021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学习了密度知识后,小华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食用油的密度。




    图1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 左 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右侧,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左 端调节,使横梁平衡。 
    (2)称出空烧杯的质量为28 g,将适量的食用油倒入烧杯,称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如图1甲所示,则烧杯中食用油的质量为 33.2 g,接着,将烧杯中的食用油倒入量筒中,示数如图1乙所示,则食用油的密度为 0.83 g/cm3。 
    (3)本次实验测得食用油的密度 偏大 (选填“偏大”或“偏小”),主要原因是 烧杯中的食用油无法全部倒入量筒内,导致测量的体积偏小,从而使实验测得的食用油的密度偏大 。 
    (4)小华查阅资料和深入思考后,找到了测量液体密度更精确简便的方法,操作如下:

    图2
    ①如图2甲、乙所示,把适量待测液体和水分别倒入两容器中并置于两电子秤上,再将两电子秤示数清零(按电子秤的清零键后,示数显示为零);
    ②将系好细线的小物块(不吸收液体)缓慢浸没到待测液体中保持静止(未触底),液体未溢出,如图2丙所示,记下电子秤的示数m1;
    ③将小物块取出,擦干后再缓慢浸没到水中保持静止(未触底),水未溢出,如图2丁所示,记下电子秤的示数m2;
    ④则该液体密度的表达式ρ= m1ρ水m2 。(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解析 (1)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首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然后调节横梁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在调节过程中,若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应将平衡螺母向左端调节。
    (2)由图1甲知,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为m总=50 g+10 g+1.2 g=61.2 g,食用油的质量为m油=m总-m杯=61.2 g-28 g=33.2 g,由图1乙知,食用油的体积为V=40 mL=40 cm3,食用油的密度ρ=m油V=33.2g40cm3=0.83 g/cm3。
    (3)将食用油从烧杯中倒入量筒时不可能倒干净,导致体积的测量结果会偏小,而质量的测量结果是准确的,根据ρ=mV可知,此密度的测量结果比真实值偏大。
    (4)因为将两电子秤示数清零,所以根据题意可知m1为小物块排开液体的质量,m2为小物块排开水的质量,物块浸没在待测液体中和浸没在水中的体积相等,都等于物块的体积,则物块排开待测液体的体积为V排液=V物=V排水=m2ρ水,该液体的密度为ρ=m1V排液=m1ρ水m2。
    10.(2020广东中考)受“曹冲称象”的启发,小明在家利用量筒、碗、水盆和足量的水(密度为ρ水)、油性笔等,测量小玻璃珠的密度,如图所示。实验步骤如下(请将步骤④补充完整):

    ①如图甲,取一定数量的小玻璃珠放入空碗中,再把碗放入盛有水的水盆中,用油性笔在碗外壁上标记水面的位置;
    ②如图乙,往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记下量筒中水的体积V1;
    ③如图丙,取出碗中所有的小玻璃珠并放入量筒中,记下小玻璃珠和水的总体积V2;
    ④如图丁,将量筒中的水慢慢倒入水盆中的空碗内,直到标记处与碗外水面 相平 ,记下量筒中小玻璃珠和剩余水的总体积V3。 

    完成下列填空(选用V1、V2、V3和ρ水表示以下物理量):
    (1)小玻璃珠的总体积为V= V2-V1 。 
    (2)小玻璃珠的总质量为m= ρ水(V2-V3) 。 
    (3)小玻璃珠密度的表达式为ρ= ρ水(V2−V3)V2−V1 。 
    (4)在不改变实验方法的前提下,请提出一条提高测量精度的措施: 换用分度值更小的量筒(合理即可) (示例:在同等容积的情况下换用碗口面积较小的碗)。 
    解析 (1)利用排水法,根据图乙和图丙,可知小玻璃珠的总体积为V=V2-V1;(2)如图丁,将量筒中的水慢慢倒入水盆中的空碗内,直到标记处与碗外水平,记下量筒中小玻璃珠和剩余水的总体积V3,对比图甲和图丁,碗都是漂浮,F浮=G物,又由于ρ液和V排相同,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F浮相等,则小玻璃珠的总质量等于碗中水的质量,即m=m水=ρ水V水=ρ水(V2-V3);(3)小玻璃珠密度的表达式为ρ=mV=ρ水(2−V3)V2−V1;(4)换用分度值更小的量筒,可提高测量精度。


    相关试卷

    【中考物理】2023届北京市第二轮复习分类专题—质量和密度(提升篇)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2023届北京市第二轮复习分类专题—质量和密度(提升篇)含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5 kg的蜡质材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物理】2023届北京市第二轮复习分类专题—声现象(提升篇)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2023届北京市第二轮复习分类专题—声现象(提升篇)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物理】2023届北京市第二轮复习分类专题—热现象(提升篇)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2023届北京市第二轮复习分类专题—热现象(提升篇)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 3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