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群落的结构导学案及答案
展开学习目标:
1.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说明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种间关系。
学习内容:
一、群落的概念及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1.群落的概念
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 的集合,叫作生物群落,简称群落。
2. 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1)群落的 。
(2)群落的 组成、优势种群。
(3)群落的 结构。
(4)群落的分布 和 。
(5) 关系。
(6)各种群占据的 。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1.作用:是区别 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
2.衡量指标:物种丰富度,即 。
3.规律:不同群落丰富度 ,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 。
4.特点:群落中有的物种占优势,有的物种不占优势;群落中的物种组成不是 的。三、种间关系
1.常见种间关系
(1)原始合作: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 。
(2)互利共生:两种生物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 。
(3)种间竞争: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 的现象。
(4)寄生: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宿主)的 获取营养并通常对 产生危害的现象。
(5)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 的现象。
2.种间关系的比较
四、群落的空间结构
1.形成原因: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 。
2.垂直结构
(1)特点: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 现象。
(2)植物的分层
①决定因素:与植物对 的利用有关。
②其他因素:a.决定植物地上分层的环境因素还有 等条件;b.决定植物地下分层的环境因素有 、 等。
③意义: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 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3)动物的分层: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 和 。
3.水平结构
(1)特点:常呈 分布。
(2)决定因素: 、土壤湿度和 的差异、 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4. 群落的空间结构类型分析
(1)垂直结构。
①表现—— 现象
②b处的结构分析:
③C处的结构分析:由于不同光质其波长不同所含有的能量不同,导致穿透力不同,其中紫光的穿透力最强,而红光的穿透力最弱,导致了不同藻类的 分布。影响动物分布的是 和 。
(2)水平结构。
①表现—— 分布。
②A处影响因素分析:
是影响植物水平分布的主要因素,原因是不同高度的 不同。除上述影响水平结构的因素外,还有光照强度的不同、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生物 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3)群落结构的形成及意义。
①形成:生物群落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的具体表现都是在长期 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②意义: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 的充分利用。
五、群落的季节性和生态位
1.群落的季节性
(1)原因:由于 等随季节而变化。
(2)结果:群落的 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2.生态位
(1)概念: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 ,包括所处的 ,占用 的情况,以及与 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
(2)研究的问题
①动物:通常要研究它的 、 、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②植物:在研究区域内的 、种群密度、 等特征,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3)意义: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 的生态位,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 ,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 的结果。
3.分析当地自然群落中某生物的生态位
(1)生态位的内容:包括该物种 的地点、 的种类和大小,其每日的和季节性的生物节律,所需要的物理(如温度、湿度、pH等)和生物条件以及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等。
(2)生态位分化:在长期的相互竞争作用中,两个生态上接近的物种若要共存,必须在 、 、
、生理或习性上有分化,即生态位 。
(3)生态位 :当两个或更多的物种共同利用某些资源时,即出现了生态位重叠,如果资源供应不足,就会产生种间竞争,如果竞争激烈,种群对资源的利用就会发生改变,可能出现(a)生态位移动或(b)物种灭绝。
(4)生态位的应用:在农业中,应该从水平、垂直、时间、营养及物种、数量等多方位进行系统组分的合理组配,以充分利用和拓展系统 ,提高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六、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1.实验原理
(1)土壤动物具有 的习性。
(2)调查方法:常用 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3)调查指标:样本中小动物的 。
(4)常用的统计物种相对数量的方法:一是 ;二是 。
法:指在一定面积(体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
法: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体积)中的种群数量。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等。
2.实验步骤
(1)准备:
①制作取样器;②记录调查地点的地形和环境的主要情况。
(2)取样:
①拨开 ;②取一定土壤样品;③注明取样的时间和地点等。
(3)采集小动物:
①常规方法: ;②简易方法: 或取虫。
(4)观察和分类:
①设计表格便于记录;②借助动物图鉴查清名称;③使用放大镜、体视显微镜观察。
(5)统计和分析:
①统计 ;②完成研究报告。
3.实验结论
(1)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 是不同。
(2)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 ,群落结构也越 。
4.注意事项
(1)从不同营养环境中采集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
(2)尽可能多地收集小动物。收集小动物时,根据土壤中生物的 性和 性来收集。
(3)从同样营养土壤中采集的样本, 组进行统计比较。
(4)识别命名要准确,并进行 。
(5)远离危险地带,不要破坏当地环境。
5. 用具分析
(1)用诱虫器采集
①土壤和花盆壁之间要留一定的空隙是为了使 。
②酒精的作用是 。
(2)简易采集法
①将取到的土壤样品放在瓷盆内(要注意防止小动物逃走),用解剖针拨找小动物,同时用放大镜观察,发现体型较大的小动物,可用 的镊子将其取出来。
②体型较小的小动物可用 采集。
下列为两种吸虫器。请思考:如果将采集的小动物作为标本长时间保存应选择 。如果将采集的小动物用于实验室培养应选择 。
课堂练习:
1.与种群相比,群落是更高层次的系统,下列研究的问题不属于群落水平的是( )
A.青藏高原上藏羚每年死亡的个体数
B.我国沿海红树林的范围和边界
C.福建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
D.我国东北防护林的物种丰富度
2.要认识一个群落,首先要分析该群落的物种组成。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
B.群落中的物种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
C.群落中的优势物种通常占有绝对竞争优势,且这种优势是不会改变的
D.测定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可以直接识别群落中的各种生物并列出它们的名录
3.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反映的种间关系是( )
A.种间竞争B.共生
C.寄生D.捕食
答案
一、1.生物种群
2.(1)演替 (2)物种 (3)空间 (4)范围 边界 (5)种间 (6)位置
二、1. 不同群落
2. 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
3. 不同 越丰富
4.固定不变
三、1. (1)各自也能独立生活 (2)有利 (3)排斥 (4) 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中 宿主(5) 为食 2.原始合作(互惠) 能 互利共生 有利 种间竞争 不同 相同 捕食 寄生
四、1.空间
2. (1)分层 (2)①光 ②温度 水分无机盐 ③阳光 (3)栖息空间 食物条件。
3.(1)镶嵌 (2)地形的变化 盐碱度 光照强度
4.(1)①分层 ②光明强度 食物条件 栖息空间 ③垂直 栖息空间 食物条件
(2)①镶嵌 ②地形的变化 温度 自身生长特点 (3)①自然选择 ②自然资源
五、1.(1)阳光、温度、水分 (2)外貌和结构
2. (1)地位或作用 空间位置 资源 其他物种 (2)栖息地 食物 ②出现频率 植株高度
(3) 相对稳定 环境资源 协同进化
2. (1) 觅食 食物 (2) 空间 食物 活动时间 (3)重叠 (4)生态位
六、1.(1)趋暗、趋湿、避高温 (2)取样器取样 (3) 种类和相对数量 (4) 记名计算法 目测估计法
记名计算法 目测估计法
2.(2)表层落叶 (3)诱虫器取虫 镊子吸虫器 (5)丰富度
3.(1)物种丰富度 (2)丰富 复杂
4.(2)避光 趋湿 (3)多 (4)分类
5. (1) ①使空气流通 ②杀死和保存小动物 (2)包着纱布 吸虫器 ②A B
课堂练习:
2.A 青藏高原上藏羚每年死亡的个体数,是种群的数量特征,属于种群水平研究的问题,A符合题意;我国沿海红树林的范围和边界,属于群落的范围和边界,B不符合题意;优势种和物种丰富度是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C、D不符合题意。
4.C 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同,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教材第23页),A正确。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原来不占优势的物种可能逐渐变得有优势;原来占优势的物种可能会逐渐失去优势,甚至从群落中消失,B正确,C错误。测定群落物种丰富度的最简单方法是识别组成群落的各种生物,并列出它们的名录,D正确。
5.D 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的是捕食关系,D正确。
关系名称
数量坐标图
特点
举例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各有所得,但二者并不存在依赖关系。即使离开这种协作关系,二者均 独立生存
如螺、牡蛎外壳上着生着苔藓植物,前者以后者为伪装,防止天敌袭击,而后者借助前者的蠕动更换生活环境以获得营养物质
相互 ,分开后至少一方不能生存。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
地衣内的真菌和藻类;大豆与根瘤菌
两种生物生存能力 ,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变化
水稻和稗草;同一草原上生活的非洲狮和斑鬣狗;大草履虫与小草履虫
两种生物生存能力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
牛与羊; 鹰和兔子
对宿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寄主会生活得更好
蛔虫与人;菟丝子与大豆;噬菌体与被侵染的细菌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群落的结构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群落的结构导学案,共9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群落的结构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群落的结构学案及答案,共1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群落及其物种组成,群落的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季节性,生态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第1节 群落的结构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第1节 群落的结构学案,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生物群落,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季节性和生态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