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8 人之初(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94783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8 人之初(教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94783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6 古对今(教案) 教案 4 次下载
-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7 操场上(教案) 教案 2 次下载
-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打电话(教案) 教案 3 次下载
-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教案) 教案 2 次下载
-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11 古诗二首(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语文人教部编版8 人之初优质教学设计
展开本文选自《三字经》,《三字经》为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课文一共2节,寓意深刻,让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明白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意义,只有打好坚实的知识基础,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年级学生刚接触古文,比较难理解文意,因此,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理解文意,然后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明白其中的道理。学生学习古文难度较大,教师应耐心指导,细心讲授。
1.认识“初、性”等13个生字,会写“之、相”等7个生字。
2.认读“初始、初夏、性格、个性”等8个词语,复习“不”的变调规律。联系生活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联系生活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教师: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学生:预习课文。
2课时
1.认识“初、性”等13个生字,会写“之、相”等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一、知识导入。
《三字经》是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全文仅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人做事。我们今天所学的课文只是《三字经》的一部分,让我们一起看看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吧!
二、学习识字。
1.朗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
(2)把句子读通顺、连贯。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开火车认一认,会认的贴在一旁,不会认的字反复认读。提示翘舌音的字:之、初、善、专,提示后鼻音的字:性。
(4)再读读课文。想一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字词?小组讨论解决。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师生共同正音。
(2)指名带读,注意读准翘舌音的字:之、初、善、专,后鼻音的字:性。
(3)说说你能用哪些字组词。
(4)学生指出有疑问的字词,全班共同探讨解决。
三、诵读课文。
1.读古文不仅要将文章读通读顺,而且要读出节奏和韵律。教师播放课件,学生跟读,把握节奏。
2.学生自由读。
3.指名学生读,教师评价。(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和韵律)
4.拍手打节奏,齐声朗读。
5.背诵课文。
四、学写生字。
1.加一加:木+目=?(相)注意:“木”作偏旁时,最后一笔捺变为点。
2.学习“远”“近”,这两个字都是半包围结构,注意它们在田字格中各部分所占的比例、位置。
3.学写“义”。提醒学生注意:最后一笔是捺。
4.教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仿写。
5.将学生的成果投影展示并评价。
8 人之初
之 初 性 善 习 教 迁 贵 专 幼 玉 器 义
|
|
|
|
|
|
|
|
之 | 相 | 近 | 习 | 远 | 玉 | 义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学习的重要性。
一、游戏复习。
1.教师转大转盘,转到相应的字之后,学生抢答说出字的读音。
2.男女生比赛读课文。
二、理解课文。
1.学习第1句话前半句:人之初,性本善。
(1)教师解释关键词的意思:“初”在这里就是指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指品性、品格、德行。
(2)小组交流讨论这半句话的意思,比一比哪一个小组意思解读得最准确。
(3)这句的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4)讨论: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根据同学的回答,进一步启发思考。
(5)教师小结:既然天性是先天决定的,无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每个人的性情都不同呢?我们的祖先难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接下来,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
2.学习第1句话后半句:性相近,习相远。
(1)理解关键词的意思:“近”是指接近,类似;“习”是指习性,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
(2)小组交流讨论这半句话的意思,比一比哪一个小组意思解读得最准确。
(3)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性情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4)师:学习完这半句,你受到什么启发呢?
生1:环境对人的成长很重要。
生2: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性格的人。
(5)教师小结:原来古人认为人出生的时候都是善良的,只不过环境的不同导致人的性情之间的差异。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保持善良的本性呢?让我们接着学习课文,来找出答案。
3.学习第2句话: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1)教师解释关键词的意思。
苟:如果。 乃:就。 迁:变化。
道:方法、规律。 贵:可贵。
以:认为、以为。 专:专心致志,持之以恒。
(2)指名谈对这句话的理解,教师点评并补充。
(3)这句的意思是: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不使人本性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4)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现在明白这句话了吗?如果要保持善良的本性,该怎么办呢?
4.学习第3句话: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1)通过学习第1、2句话,我们受益匪浅,知道了善良是本性,人与人的差异是由后天的环境不同而造成的,那么第3句又告诉我们什么呢?
(2)学生自主理解句意,教师巡视,学生不懂的地方教师点拨。指名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3)教师点评补充: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
(4)师:学习了这句,你想说什么?
生1:我们要好好学习。
生2:我们从小就要好好学习,不然到长大后一无所知,成为一个对社会无用的人。
师:你们说得都很有道理,那么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好好学习,是不是?
生:是!
5.学习第4句话: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学生自主学习,理解意思。
(2)这句的意思是: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知礼仪,不能成才。
(3)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学习很重要)
三、教师小结。
学完这堂课我们明白了:善良是人的本性,但是不进行教育的话,本性可能发生变化。从小的时候我们就要坚持学习,否则是无法成才的。
四、拓展教育。
1.在生活中,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教育你的?你喜欢他们的做法吗?说说理由。
2.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启发,决定怎么去做?
8 人之初
善良是本性 环境造差异
坚持学习 持之以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识字(二)8 人之初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识字(二)8 人之初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目标,课前解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课前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8 人之初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8 人之初教案及反思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8 人之初优质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8 人之初优质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激趣,引入新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记忆字形,指导书写,课文详解,总结全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5dd06cfaa1fe0fadf633abb41c796ed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