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 期末复习 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 试卷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89647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九年级上册 期末复习 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 试卷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89647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九年级上册 期末复习 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 试卷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89647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九年级上册 期末复习 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
展开总复习一 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
电解水实验探究水的组成
知识点(正氧负氢 氧一氢二)
装置——水电解器
电源种类——直流电
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化学反应:2H2O==== 2H2↑ + O2↑
产生位置 负极 正极
体积比 2 :1
质量比 1 :8
检验:O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H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结论: 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②一个水分子是由 2 个氢原子和 1个氧原子构成的。
③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2020 昌平期末】
1.电解水实验如右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试管 2 中得到O2
B.产生 H2 与 O2 的体积比约为2:1
C.该实验说明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D.该化学反应的条件是通直流电
【2020 丰台期末】
2.电解水实验如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试管2中得到H2
B. 与试管1相连的电极是负极
C. 产生H2与O2的质量比约为2∶1
D. 该实验说明水由H2和O2组成
【2021 西城期末】
3.水作原料能制得清洁能源氢气。
(1)电解水实验如右图。玻璃管①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氢气是最清洁的燃料,其原因是______。
红磷燃烧实验探究空气的组成
知识点
实验现象: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白烟
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实验现象:水经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约占集气瓶水面上方空间的1/5
实验原理:红磷燃烧消耗了集气瓶中空气中的氧气,气体量减少,容器内压强减小,水倒流
实验结论:空气中的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注意事项:装置气密性要良好; 红磷要过量; 点燃红磷后,要快速伸入集气瓶中; 必须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弹簧夹。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P +5O2=== 2P2O5
【2020 东城期末】
4.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红磷足量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之一
C.打开弹簧夹,集气瓶液面上升至1处,可说明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D.该实验所用的红磷可用木炭代替
【2020 西城期末】
5.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1)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红磷足量的目的是______。
(3)引燃红磷后,左管内液面先下降的原因是______。
(4)能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现象是______。
【2021 东城期末】
6.竹子是“有节、中空、四季常绿”的植物。用排水法收集两瓶竹子(竹节)内部的气体,对气体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1:如图所示,将盛有足量红磷的燃烧匙伸入瓶中,用放大镜聚焦使红磷燃烧,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集气瓶内水面上升约1/10。
实验2:向另一瓶气体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1)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由实验1可知,竹子内部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3)由实验2可知,竹子内部的气体中含有 。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知识点
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相同点:都有水、氧气、二氧化碳
不同点:吸入的空气,氧气多 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水多
【2021 西城期末】
7.用下列实验研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
实验1 实验2
(1)实验1能证明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低的现象是______。
(2)实验2能证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高。
步骤Ⅰ:从导管口______(填“a”或“b”)连续吹气10秒,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步骤Ⅱ:另取相同装置和药品,从导管口______(补全实验操作),未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020 西城期末】
8.用右图装置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进行探究。
(1)检查装置气密性:向集气瓶中加水至浸没长导管末端。用止
水夹夹紧左侧橡胶管,手握集气瓶。能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的现象是______。
操作 | c处现象 | d处现象 |
从a处缓缓吸气5次 | 无明显现象 | 石灰水不浑浊 |
从b处缓缓吹气5次 | 出现无色液滴 | 石灰水变浑浊 |
(2)进行实验:向d中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实验操作及现象如表。
①吸气、吹气时,c处现象不同的
原因是______。
②吹气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
学方程式是______。
探究燃烧的条件
知识点
燃烧的条件(同时具备): 灭火的原理(达到其一):
可燃物 消除或隔离可燃物
可燃物接触氧气(或空气) 隔绝氧气(或空气)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温度降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2021 东城期末】
9.用下图装置验证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 甲中白磷 | 乙中白磷 |
滴入H2O2溶液前 | ①不燃烧 | ②不燃烧 |
滴入H2O2溶液后 | ③不燃烧 | ④燃烧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 + O2↑
B. 对比②④,可验证白磷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C.对比①④,可验证白磷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D.若将乙中的水全部倒出,白磷立即燃烧
【2021 西城期末】
10.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对比实验1和实验2,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_____。
(3)若验证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实验3中 X、Y可能是______(填序号)。
A.X是20 ℃水,Y是白磷
B.X是40 ℃水,Y是白磷
C.X是80 ℃水,Y是红磷
【2021 石景山期末】
11.用下图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探究燃烧的条件。
将2份等质量的红磷放在铁片两端,将右
端红磷用细沙覆盖并加热一段时间,左端
红磷发生燃烧;熄灭酒精灯,拨开细沙,
细沙下的红磷发生燃烧。
(1)铁片左端的红磷燃烧,说明铁具有的性质是______。
(2)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2020 西城期末】
12.用右图装置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已知:白磷着火点为40 ℃,红磷着火点为240 ℃。
(1)实验中,利用了铜片的物理性质是______。
(2)该实验能证明可燃物燃烧的一个条件是______。
(3)用该装置验证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应补充的操作是______。
总复习一 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
电解水实验探究水的组成
【2020 昌平期末】
1.C
【2020 丰台期末】
2.B
【2021 西城期末】
3.(1) O2 2H2O==== 2H2↑ + O2↑ (2)氢气燃烧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空气
红磷燃烧实验探究空气的组成
【2020 东城期末】
4.D
【2020 西城期末】
5.(1)4P +5O2=== 2P2O5 (2)尽量耗尽氧气
(3)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热使压强增大的趋势大于O2消耗使压强减小的趋势,管内压强
大于大气压
(4)左管液面最终上升到刻度1处
【2021东城期末】
6.(1)4P + 5O2 ===== 2P2O5 (2)低于 (2)二氧化碳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2021 西城期末】
7.(1)呼出气体中的蜡烛先熄灭 (2)步骤I:a 步骤II:b连续吸气10秒
【2020 西城期末】
8.(1)长导管内液面上升,一段时间不下降
(2)①吸入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低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
②CO2 + Ca(OH)2 === CaCO3↓+ H2O
探究燃烧的条件
【2021 东城期末】
9.C
【2021 西城期末】
10.(1)4P + 5O2=== 2P2O5 (2)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AC
【2021 石景山期末】
11.(1)导热性
(2)加热时左端红磷燃烧,右端用细沙覆盖的红磷不燃烧
或加热时细沙覆盖的红磷不燃烧,拨开细沙后红磷燃烧
【2020 西城期末】
12.(1)导热性 (2)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向热水中加一块白磷
九年级上册 期末复习 生产实际分析: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本册综合同步测试题,共6页。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项突破07《实验原理分析之酸碱的性质》练习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项突破07《实验原理分析之酸碱的性质》练习题(含答案),共3页。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题型突破07《实验原理分析》练习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二轮复习题型突破07《实验原理分析》练习题(含答案),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