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 《大气受热过程》课件 课件 2 次下载
- 3.3 《大气热力环流》课件 课件 3 次下载
- 4.2《海水的性质和运动》课件 课件 2 次下载
- 4.3 《海洋与人类》课件 课件 3 次下载
- 5.2 《土壤的形成》课件 课件 2 次下载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第一节 水循环优秀ppt课件
展开(1)家乡最主要的河流来自哪里?(2)这条河流汇入大海吗?(3)为何河流的径流量会随季节发生变化?
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了解地球表面各种水体的名称和含义,明了水循环各环节包含的概念。
能绘制示意图并描述水循环的过程。
能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掌握洪涝灾害形成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如图所示,若将①地球上的水,②沼泽、河流、湖泊和地下水中的液态淡水,③河流和湖泊中的淡水三者分别汇集起来,只不过形成三个小水珠。
地球上水的体积与地球体积大小对比
沼泽、河流、湖泊和地下水中的液态淡水
思考:图中的三个水珠并不太大,但地球却被称为“水的行星”,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在八大行星中,地球被称为“水的行星”
“水珠”虽不大,但地球上的水覆盖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面积。
从太空巡望地球,宇航员看到的水面远远大于陆地。
地球上约有71%的表面覆盖着水
形式:固态、液态、气态
分布:海洋、陆地、大气之中
这些水都以何种形态分布在哪呢?
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构成了水圈。
海洋水是地球上主要的水体约占全球水储量的97%
陆地水的水量不足海洋水的3%
冰川:是地球淡水的主体,主要分布在两极地区和中低纬度高山地区,水量占全球淡水储量的三分之二以上。
大气层中也有少量的水,基本上是以水汽的形态存在。
目前人类利用较多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水量约占全球淡水储量的0.3%。
思考:长江会枯竭吗?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环境中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状态变化。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通过吸引或释放热量,固、液、气三态转化,形成了永无休止的循环运动。
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是?
阅读教材“自然界的水循环”内容,动手画一画水循环简图。
要求:①图文结合 ②标明水体的运动方向 ③标明水循环的各个环节
水循环划分为哪些类型?
广阔海洋表面的水经过蒸发成水汽,水汽上升到空中随气流运行,被输送到大陆上空,其中一部分水汽在适宜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
在陆地上的降水,一部分通过蒸发或植物蒸腾返回大气。
一部分形成地表径流汇入江河、湖泊,最终注入海洋。
一部分渗入地下,在一定地质构造条件下溢出地表,成为不同形式的泉水,或者成为土壤水,通过蒸发或植物蒸腾进入大气中,或形成地下径流排入江河、湖泊,最终汇入海洋。
最重要的类型(大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海洋表面的水蒸发成水汽,进入大气后再海洋上空凝结,形成降水,落到海洋表面。
降水量最大,是海陆间循环的近10倍。
降落在大陆上的水,部分或全部通过陆面、水面蒸发和植物蒸腾形成水汽,被气流带到上空,冷却凝结形成降水,降落到大陆上。
陆地内循环运动而补给陆地水体的水量较少。
塔里木盆地附近的河流多参与陆上内循环
江湖环绕的地理环境,为庐山提供了生成云雾的充足水汽。此外,当地郁郁葱葱的森林通过蒸腾作用,也向大气输送大量水汽。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影响:减少下渗,增加地表径流
影响:拦截地表径流,增加蒸发量,如有计划地控制径流量,可以蓄洪补枯,调节径流的年内分配。
影响: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状况
影响地下径流、地下空洞、地面沉降或塌方。
影响径流、蒸腾、下渗等
增加下渗,调节径流的变化
在外流区,存在水的陆地内循环吗?
陆地内循环分:外流区循环、内流区循环两种形式。在外流区循环的过程当中,外流区存在着以降水和蒸发形式而实现地表与空中的水分交换,同时还有多余的水量,以径流的方式注入海洋,这说明必然有等量的水分,以水汽输送的方式从海洋上空输送到外流区上空,因而也必然存在着横向的水分交换。在内流区循环过程中,内流区仅存在以降水和蒸发的形式而实现地表以空中纵向水分交换,而不存在水分的横向交换。
水循环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从总体来看,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也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
水循环作为大气系统能量的主要传输、储存和转化者,通过对地表太阳辐射的重新分配,使得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得以缓解。
水循环的强弱及路径,直接影响到各地的天气过程,乃至区域的基本气候特征。水循环的强弱变化,往往引发区域性的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
水循环深入大气系统内部,深刻地影响着全球气候的变化。
水循环是海陆间联系的纽带,陆地径流源源不断向海洋输送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
为什么说水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因子之一?
在水循环的驱动下,形成了多姿多态的地表形态。
思考:地球上淡水资源的储量并不多,而人类每天都在大量取用它,这会不会造成水资源的枯竭呢?为什么?
不同水体的更新周期不同
水体更新周期:指一定量的水从进入储存环境至离开该环境所需要花费的平均时间。
材料:不同水体的更新时间不等,很多类型的水体取用后难以恢复,一般不宜作为长期稳定的供水水源;更替周期短的水体,如河水为16天,浅层地下水约为一年,取用后容易恢复,是人类开发利用的主要对象。而地球上的液态水96.53%为海洋水,淡水中2/3是冰川,可以直接利用的河流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少之又少。如果将地球水比作一桶的话,可直接利用的淡水仅相当于一滴。目前我国有16个省区重度缺水,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极度缺水。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属于“严重缺水”或“缺水”的城市。京津冀人均水资源仅286立方米,为全国人均的1/8,世界人均的1/32,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500立方米的 “极度缺水”的标准。
在一定的空间与时间范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人类用水量超过了水体更新的速度,或者水资源遭到严重污染,就会造成水量型缺水或水质型缺水,因此,水资源处在不断更新之中,但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对于特定地区来说,水资源的量是有限的,必须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与保护。只有在开发利用强度不超过地区水循环更新速度以及不产生或少产生水污染的条件,水资源才能不断获得更新,才能被人类长期利用。
保护水资源,从我做起!
联系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
促进了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更新,维持了全球水体的动态平衡;
水循环是地球上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的重要过程;
降水和地表径流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水循环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黄河以高含沙量而闻名。它流经黄土高原,从那里带来大量泥沙。黄河每年从中游带入下游的泥沙约16亿吨,其中4亿吨淤积在下游河床,其余输入渤海,在 入海口处形成黄河三角洲。1954—1982 年,黄河造陆面积达1100平方千米,平均每年造陆约39平方千米,三角洲一带的海岸线平均每年外延470 米。
1999 年以来,我国在黄土高原地区实施了退耕还林(草)工程及其他水土保持生 态工程。高强度、大规模治理取得显著成效,黄河年均输沙量从16亿吨减少到近年来的3亿吨左右。
洪涝灾害是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发生频率高,影响范围广,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洪水灾害:是指由于暴雨或冰雪融化以及水利工程失事等引起的江河湖泊水量迅猛增加。
雨涝灾害:是指由于大雨、暴雨或持续性降雨等使低洼地区积水、淹没的现象。
(1)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造成该城市内涝的原因是什么?
【合作探究】洪涝灾害的防治(以山西太原城市内涝为例)2016年7月19日,山西太原遭遇强降雨天气,城市多处路段内涝严重,行车如行船。自2006年入夏以来,暴雨突袭致使全国不少城市陷入“看海”窘境,“逢雨必涝”成了我国城市发展中的一大“痼疾”。事实上,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城市内涝问题就已经凸里,但当时内涝造成的损失远比江河洪水造成的损失小,因而尚未引起足够的关注。然而,自2010年以来,有4年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超过了198年洪水所造成的损失(2551亿元),面对损失逐年增高的趋势,人们开始对城市内涝问题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
①夏季多暴雨,降雨强度大,范围集中;②地势低注,地表径流排水不畅;③路面 硬化导致下渗作用减小,地表径流增多。
措施:增加下渗,增加对地表径流的拦蓄—打造“海绵城市”。理念: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人类可以改变水循环的某些环节,但是人类的活动也可能会对水循环产生不良影响。
(2)我们应该如何打破该城市“逢雨必涝”的窘境?
建立湿地公园、增加绿化面积
防御洪涝灾害,需要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
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顿河道,修建水库和分洪区(或滞洪区、蓄洪区),完善排涝设施等。
非工程措施:加强洪泛区的建设管制、建立洪水预警机制(利用气象卫星对强降雨天气、水情进行监测)、提高强降雨天气预报的准确率、落实居民撤离应急预案、推行防洪保险等。
遭遇洪涝灾害的自救举措示意
地处低洼地带的居民要准备沙袋、挡水板等物品,或砌好防水门槛,设置挡水土坝,以防止洪水进屋。
向山坡、高地、避洪台等就近迅速转移,或者爬到屋顶、楼房高层、大树等高的地方暂避。
一旦室外积水漫进屋内,应及时切断电源,防止触电伤人。
即使会游泳,也要尽量避免下水,以免碰到暗流和旋涡。
如水位继续上涨,暂避的地方已难自保,则要充分利用好救生器材逃生,或者迅速找一些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扎成筏子逃生。
当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远避,防止触电。
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高压线铁塔,不要爬到泥坯墙的屋顶上面。
1. 关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除课文的相关描述外,你还有哪些进一步的看法? 提出来,与同学共同探讨。
水循环是水资源和水能资源可再生的 根源,是地球系统中其他物质(如氮、碳等)循环的载体。
水循环过程中挟带了各种有害物质,它们既有可能通过水的稀释扩散,降低浓度而变为无害,即水体的自净作用,也有可能造成其他地区或更大范围的污染。
2. 鱼鳞坑是黄土高原常用的生态整地方式,是在较陡的山坡上,有序挖掘半月形坑穴。这些坑穴呈品字形交错排列,状若鱼鳞,故称鱼鳞坑。鱼鳞坑具有一定的蓄水能力,再加上植树造林,可保土、保水、保肥。试从水循环的角度想一想,鱼鳞坑为什么能保土、保水、保肥?
3. 1998 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时,我国气象卫星对洞庭湖区进行了实时监测。图 4-9 是气象卫星拍摄的多光谱合成遥感图像,其中右图中的红色部分表示洪水新 淹没的范围,通过与没有发生洪水时的遥感图像(左图)进行对比分析,就可以获得受灾区域的分布及面积。洪水分析是抗洪救灾与减灾决策的重要依据。读图 4-9, 完成相关任务。
(1)从水循环角度,分析长江流域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
(2)议一议,遥感技术与传统水文资料收集方式相比较,在洪水分析方面具有哪些显著的优势?
1.下游地区地势平坦,流水不易排开。2.同时中下游地区大量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的蓄水能力.3.上游地区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减少了森林的保水能力,河道堵塞。4.夏季风弱,停留在长江流域的时间长,长江流域的降水多,造成洪涝。
1.人类对水循环影响最大的环节是( )A.C环节B.G环节C.F环节D.E环节2.对陆地水资源更新作用最大的是( )A.A、B循环 B.H、G循环C.A、C、G、E、F循环D.B、C、G、F循环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3.图中a、b、c、d、e分别表示( )A.蒸发、地表径流、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B.下渗、地表径流、蒸发、水汽输送、地下径流C.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D.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地表径流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3-4题。
4.下列有关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促使陆地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②影响生态和气候,塑造地表形态③人类活动深刻地影响水循环的各个环节④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陆地水体更新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②④
5、2018年9月9日是为西部干旱地区募集用于修建水窖所需善款的“母亲水窖·爱心信用卡”在全国推出十周年的日子。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西部地区河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有哪些?(2)我国西部干旱缺水地区修建的“母亲水窖”主要对水循环的________环节和________环节施加影响,此项工程的好处是什么?
地表径流 下渗 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保障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陆地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
(3)海陆间循环除了能使陆地淡水得到更新外,其意义还有哪些?(4)试根据水循环原理分析某些地区水资源出现枯竭的人为原因有哪些?
人类用水量超过了水循环更新的数量;水资源遭到污染。
促进各种水体的转化,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是地球上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重要过程,塑造地表形态;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水循环集体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水循环集体备课课件ppt,共48页。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第一节 水循环课前预习课件ppt: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第一节 水循环课前预习课件ppt,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典例1,典例2,典例3,典例4,学法指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第一节 水循环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第一节 水循环课文ppt课件,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扎龙湿地的前世今生,水循环及其应用,扎龙湿地的今生,先变大后稳定,扎龙湿地的忧,带你去看海,带来降水缓解伏旱,促进陆地水体的更新,黄土高原,塑造地表形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