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四节《输血与血型》知识点
展开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一、 血量与血型
a正常血量
成年人体内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约4800ml)一般男性多于女性,身体强壮的多于身体衰弱的。体内血量的稳定,对于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b失血对身体的影响
一次失血量 | 后果 |
不超过400ml | 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可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 |
超过800-1000ml | 会出现头晕、心跳加快、眼前发展和出冷汗等症状 |
超过1200-1500ml | 会发生生命危险,需要及时输血 |
c ABO血型(最常见)
发现时间:1900年
发现者:奥地利科学家卡尔.兰德斯坦纳
血液类型:A、 B、 AB 、O型
人类的红细胞中两种凝集原:A凝集原和B凝集原,人类血浆中则含有与它们对抗的两种凝集素,分别叫做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含有A型凝集原的红细胞与抗A凝集素相遇或者含有B型凝集原得到红细胞与抗B凝集素相遇时,就会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当含有某种凝集原的红细胞和对抗凝集原的凝集素相遇时,就会出现凝集反应。
血型 | 红细胞表面凝集原 | 血清凝集素 |
A | A凝集原 | 抗B凝集素 |
B | B凝集原 | 抗A凝集素 |
AB | A凝集原、B凝集原 | 无凝集素 |
O | 无凝集原 | 抗A凝集素、抗B凝集素 |
在发现了A B O血型系统后,人们又陆续发现了Rh血型、孟买血型等血型系统。Rh血型分为Rh阳性和Rh阴性两种。因此,临床上输血时,不仅要鉴定人的ABO血型,还要鉴定其他血型。
人的血型终身不变,是可以遗传的。A B O血型的遗传是由三个复等位基因决定的,但是依据血型判别亲生子女的时候,只能作为否定的参考,而不能作出肯定的判断。
二、 安全输血
输血时必须首先知道献血者与受血者的血型。(目的:防止红细胞出现凝集现象)当一个人大量失血而危机生命时,最有效的抢救方法是输血。输血的时候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情况紧急时,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缓慢地输入少量O型血;A B型血的人,除可输入少量O型血外,也可缓慢地输入少量的A型或B型血。大量输血时,仍需实行同型输血。
输血关系如下:
某人的血型 | 可接受的血型 | 可输给的血型 |
A | A O | A AB |
B | B O | B AB |
AB(万能受血者) | A B AB O | AB |
O(万能输血者) | O | A B AB O |
输血时如果血型不合,受血者体内红细胞会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从而引起严重后果。
三、 成分输血
概念 | 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把全血分离制备成纯度高、容量小的血液成分,然后再根据病情的需要输给病人 |
原则 | 缺什么补什么,科学用血,合理用血,节约用血 |
意义 | 大大提高了病人输血治疗的效果,降低了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避免了大量的血液浪费 |
举例 | 给大面积烧伤的病人输入血浆 给严重贫血的病人输入浓缩的红细胞悬液 某些出血性疾病病人输入含凝血物质的血浆或浓缩的血小板悬液 |
四、 无偿献血
从198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对于健康成年人来说,一次失血不超过400ml,所丧失的血浆成分与血细胞,可以在短期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可见,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ml是不会影响身体健康的。作为一个健康的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为挽救他人的生命贡献爱心。
世界献血日:6月14日
⚠️自体输血:
可避免感染疾病,防止发生输血不良反应
避免在输血过程中发生差错事故
可刺激自身血液的再生能力
可节省血液资源和输血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