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知识点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381420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知识点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381420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知识点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381420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知识点
展开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分为大分子物质和小分子物质。小分子物质如水,无机盐,维生素能够直接通过细胞膜被细胞吸收。而大分子物质如淀粉,脂肪,蛋白质必须先分解成小分子的有机物,才能被细胞吸收。
一、 食物的消化
①概念: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叫消化。
②分类:
物理性消化:通过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切断、磨碎,并与消化液混合(胆汁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属于物理性消化)A➡️a
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液中的消化酶将食物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可以吸收的小分子有机物A➡️b
二、消化系统组成:消化道➕消化腺
食物的消化是靠消化系统来完成的。
a消化道:口腔➡ 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b消化腺:唾液腺 胃腺 肝脏 胰腺 肠腺
三、 消化道及功能
名称 | 功能 | 备注 |
口腔 | 牙齿咀嚼、舌的搅拌,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使部分淀粉消化成麦芽糖 | 牙齿是人体最坚硬的器官,牙齿损坏后,食物得不到充分咀嚼,会加重胃、肠的负担,影响食物的消化。 |
咽 | 食物的通道 |
|
食道 | 食物的通道,通过蠕动将食物推进胃 |
|
胃 | 通过蠕动搅磨食物,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并初步消化蛋白质 | 消化道中最膨大的器官,暂时贮存食物 |
小肠 | 通过蠕动促进食物和消化液(肠腺分泌肠液、胰腺分泌胰液、肝脏分泌胆汁)混合 | 消化的主要场所 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
大肠 | 通过蠕动,将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
|
肛门 | 将粪便排出体外 |
|
口腔里有牙齿、舌和唾液腺导管的开口。唾液腺分泌的唾液,通过导管流入口腔。吃东西的时候,牙齿将食物切断、磨碎;唾液腺大量分泌唾液;舌一方面配合牙齿的咀嚼,一方面通过搅拌将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对食物的消化来说,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腺分泌唾液是不是都很重要呢?
四、消化腺及功能
名称 | 功能 | 备注 |
唾液腺 | 分泌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单一),初步消化淀粉【最早进行化学性消化】 | 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促进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湿润口腔和食物,便于吞咽。 含有溶菌酶,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
胃腺 | 胃壁上胃腺分泌胃液,还有胃蛋白酶(单一),初步消化蛋白质 | 酶:活细胞产生的促进物质发生变化的有机物;高效性;专一性;多样性 |
肠腺 | 分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酶(三种消化液) | 彻底消化蛋白质、淀粉和脂肪 |
肝脏 | 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物理性消化),胆汁储存在胆囊内,可乳化脂肪,促进脂肪的消化,胆汁在小肠内发挥作用
| 肝炎病人厌油腻食物是常见的临床表现。因为肝炎病人的肝细胞受损,合成的胆汁自然就会减少,油腻食物不易消化,所以神经系统会自动产生对油腻食物的排斥 |
胰腺 | 消化功能最强 分泌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酶(单一) | 彻底消化蛋白质、淀粉和脂肪 |
五、 三大有机物的消化过程
在口腔中,通过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淀粉才能与唾液充分混匀,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可以使淀粉分解为麦芽糖。食物中的淀粉只有一小部分被分解为麦芽糖,还未变成可吸收的葡萄糖。口腔里的食物通过吞咽,进入食道,再到胃里。胃里有胃腺分泌的大量胃液。胃不停地收缩和蠕动,使食物与胃液混合,变成像黏稠的糨糊一样的食糜,胃液中的蛋白酶对蛋白质进行初步分解。随着胃的蠕动,食糜下行,分批进入小肠。小肠中有胰腺和肠腺分泌的大量的消化液,其中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在多种消化酶的作用下,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分解为可以被细胞直接吸收的小分子有机物。如:淀粉最终被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最终分解为氨基酸。由此可见,食物的消化是在消化系统中逐渐完成的。
淀粉➡ 麦芽糖➡ 葡萄糖(分子最小);利用唾液腺、肠腺、胰腺中的酶
蛋白质➡ 多肽➡ 氨基酸(分子最小);利用胃腺、肠腺、胰腺中的酶
脂肪➡ 脂肪微粒 ➡甘油➕脂肪酸(分子最小);利用胆汁(无酶),肠腺、胰腺中的酶
口诀:口香(腔)糖,胃蛋白,脂肪肝胆都去肠。
食物的消化过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食物切断、磨碎、与消化液充分混合(物理性消化)二是食物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在消化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能被细胞吸收的小分子有机物。(化学性消化)
六、 营养物质的吸收
吸收:食物中的水、无机盐、维生素以及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等经过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经过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的过程。
人体各段消化道的吸收能力是不同的,口腔、咽、食道基本上没有吸收作用;胃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大肠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 消化 | 吸收 |
口腔 | 淀粉➡️麦芽糖(初步) | 无 |
咽、食道 | 无 | 无 |
胃 | 蛋白质➡️多肽(初步) | 少量水、无机盐和酒精 |
小肠 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 | 彻底消化淀粉(麦芽糖➡️葡萄糖)、脂肪(胆汁乳化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蛋白质(多肽➡️氨基酸) | 小分子物质 大部分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 |
大肠 | 无 | 少量水、无机盐、部分维生素 |
肛门 | 无 | 无 |
⚠️
只消化不吸收:口腔
即消化又吸收:胃和小肠
不消化只吸收:大肠
不消化不吸收:咽、食道、肛门
七、 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特点
长度:成人小肠的长度一般是5-6米,大肠一般为1.5米
起始端:小肠起始于十二指肠,与胃相连,大肠起始于盲肠,盲肠上连着阑尾。
结构特点: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突起,称为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小肠绒毛(增加了营养物质与小肠的接触面积)。大肠较粗大,其内表面有皱襞,没有绒毛突起。
功能: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大肠可少量吸收营养物质,通过蠕动,将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葡萄糖、氨基酸以及大量的水和无机盐等物质,被构成小肠绒毛壁的一层上皮细胞所吸收,然后转运到小肠绒毛腔内的毛细血管中,随着血液运往全身各处。那些未被小肠消化和吸收的物质下行到大肠,其中一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被大肠吸收,剩余的残渣形成粪便,通过肛门排出体外。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大多数会经血液汇集到肝脏(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增加,氧气含量减少)。肝脏可以将暂时不用的葡萄糖合成为糖原贮存起来,以备需要时利用。肝脏还可以将一些有毒物质转化为无毒物质。
一层细胞组成的有?小肠绒毛、肺泡、毛细血管壁、苔藓
口诀:多大长薄。消化➕吸收:多大长薄;消化:多大长; 吸收:大长薄。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实验原理: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遇碘变蓝,麦芽糖遇碘不变蓝。淀粉无甜味,分解后形成的麦芽糖有甜味。
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馒头在口腔中会变甜是否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及唾液的分泌有关?
作出假设:馒头在口腔中会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及唾液的分泌有关。
实验准备:
A切馒头,取新鲜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三小块,编号①②③。将编号①②的馒头块分别用刀细细地切碎(模拟牙齿的咀嚼),③号馒头块不做任何处理,作为对照。
B取唾液:用凉开水漱口(除去口腔中的杂质),再在口中含一块消毒棉絮。约1分钟后,用干净的镊子取出棉絮,将棉絮中的唾液挤压到小烧杯中。
实验步骤及现象:
取三支洁净的试管,分别编号①②③,然后做如下处理并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①试管不变蓝②试管变蓝③试管内变蓝,且馒头块形状有所变化,说明①号试管内淀粉发生变化。
得出结论:①和②试管对照,馒头变甜与唾液有关 对照组①作用:作为对照;实验组②
①和③试管对照,说明馒头变甜在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有关。
⚠️将馒头切成碎屑模拟:牙齿的咀嚼;充分搅拌模拟:舌的搅拌
⚠️本实验对照组:两组。①②对照变量为唾液/有无唾液淀粉酶
如要探究温度对唾液消化淀粉是否有影响,应以温度为变量;一组37摄氏度,一组0度,一组100度 其他条件均相同。用等量馒头碎屑都加2毫升唾液并都充分搅拌,放在不同温度水浴加热。都滴加两滴碘液,摇匀。37度不变蓝,其余两组变蓝。
⚠️三个试管中加入唾液的量应:等量/相等
⚠️①为什么不变蓝: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了
⚠️水温:37摄氏度保温。为了模拟人体的口腔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影响唾液淀粉酶反应
⚠️反应时间:水浴加热5-10分钟。时间过短,反应不充分;时间过长,不利于实验结果。
⚠️唾液淀粉酶能将麦芽糖分解成葡萄糖(❌)
⚠️先加(唾液)后加(碘液)
⚠️相同的实验重复做多次,目的:避免实验偶然性,减少误差。
习题题型:考试常考
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a href="/sw/tb_c5363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学案</a>,共9页。
初中生物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优质导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优质导学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随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章第二节《人的生殖》知识点: 这是一份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章第二节《人的生殖》知识点,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