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梳理+专题过关)(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79404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03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梳理+专题过关)(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79404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03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梳理+专题过关)(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79404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03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梳理+专题过关)(解析版)
展开
专题03 物质构成的奥秘(第3单元)
【知识梳理】
一、分子和原子
1.物质是由 、 、 等基本粒子构成,这些粒子是真实存在的。
2.分子的基本特征或性质:分子的质量和体积 、分子在 ,温度越高,微粒的运动速率 、分子之间有 。(如物质的“三态”变化、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都是因为 。)
3.分子运动现象的探究实验 (如下图①所示)
①
②
现象: ;结论: ; 。
如果把图①所示实验改为在密闭装置进行(如图②所示),优点是 。
4.分子
(1)分子是保持物质 的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 的最小粒子。如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2)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中分子 ,(改变的是 ) ;化学变化中分子 。
(3)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混合物、纯净物
混合物: 。 纯净物:
(4)同种分子 相同(如: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所以化学性质相同) 不同种分子 不相同(如:氧分子和水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氧气能助燃,水用于灭火,两者化学性质不同)。
5.原子
(1)原子是 中的最小粒子。(即:化学变化中,原子 )
(2)化学反应(化学变化)的实质: 。 可见,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 发生变化,原子的种类 发生改变。(填“一定”或“不一定”)
(3)分子和原子的区别: ;联系:
(4)分子是由 构成的,如:1个二氧化碳(CO2)分子是由
构成。1个水分子(H2O)是由 构成。
(5)用化学符号表示:3个二氧化碳分子 ,2个氢原子 ,2个氧分子 。
【答案】一 、1.分子、原子、离子
2.都很小 ;不断地运动;越快 ;间隔;分子间间隔发生改变
3.烧杯 A 中溶液变红,烧杯 B 中溶液不变红;分子在不停的运动;氨水能使酚酞变红;污染小,药品用量少
4.(1)化学性质;最小粒子;化学性质 ;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
(2)不发生改变;分子之间的间隔;改变,变成其它分子
(3)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
(4)化学性质;化学性质
5.(1)化学变化;不可分
(2)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一定;不一定
(3)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分子由原子构成
(4)原子;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
(5)3CO2;2H;2O2。
二、原子的结构
1.原子是由 和 构成的。
原子核(带 电) (带正电)
2.原子( 电性) 中子( )
核外电子(带 电)
3.在原子中,质子数= = = 。
4.相对原子质量是以 作为基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值,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上,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 + ;相对分子质量等于
5.普通氢原子的原子核由 构成。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 相等,决定原子种类的是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
6.原子结构示意图
7.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关系
金属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 ,容易 ,化学性质
非金属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 ,容易 电子,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 , 得失电子,化学性质
原子的原子最外层为 个电子的结构(只有一个电子层为 个)为相对稳定结构。元素的化学性质与 关系最密切。
8.离子
(1) 得失电子后得到的微粒叫做离子。按电性分为 、 。
(2)离子的表示方法
阳离子
氢离子
钠离子
钾离子
镁离子
铵根离子
阴离子
氟离子
氯离子
氧离子
硫离子
硝酸根离子
氢氧根离子
碳酸根离子
硫酸根离子
(3)离子符号的意义
例如 钙离子: ; 5个硫酸根离子:
(4)离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粒子的种类
原 子
离 子
阳离子
阴离子
区
别
粒子结构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 电子数
质子数 电子数
粒子电性
不显电性
带 电
带 电
符 号
用元素符号表示
如:O、H、Fe
用阳离子符号表示
如:Na+、Mg2+
用阴离子符号表示
如:Cl-、O2-
原子与离子相互转化
关系
失电子
失电子
得电子
得电子
阳离子 原子 阴离子
(5)原子、离子、分子的关系
中子
核外电子
物质
原子
分子
【答案】一、1、原子核;(核外)电子
原子核(带正电) 质子(带正电)
2.原子(不显电性) 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带负电)
3.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4.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作为基准;原子核;质子数;中子数;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5.质子;不一定;质子数和中子数;质子数
6.
原子核带正电
质子数
原子核
最外层电子数
各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电子层
4.每个横行的原子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
每个竖列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从上到下电子层数依次递增。
7.少于4个; 失去电子;比较活泼
多于等于4个;得到;比较活泼
8个(氦为2 个);不易;很不活泼
8 ; 2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8.(1)原子或原子团;阳离子;阴离子
(2)
阳离子
氢离子H+
钠离子Na+
钾离子K+
镁离子Mg2+
铵根离子NH4+
阴离子
氟离子F-
氯离子Cl-
氧离子 O2-
硫离子S2-
硝酸根离子NO3-
氢氧根离子OH-
碳酸根离子CO32-
硫酸根离子SO42-
(3)Ca2 +;5 SO42-
(4)
粒子的种类
原 子
离 子
阳离子
阴离子
区
别
粒子结构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 > 电子数
质子数 < 电子数
粒子电性
不显电性
带 正 电
带 负 电
(5)
质子
中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
原子
物质
原子
分子
三、元素
1.元素是具有相同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元素的根本区别是 不同;
决定元素的种类,同种元素的原子 一定相同。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一类原子 同种元素(填是、不是)。
2.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 ,元素种类 (填改变、不改变)。
3.元素分为 、 、 。
4.元素符号的意义:宏观: 。微观: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其元素符号还表示 。
如果元素符号前出现数字:表示 。
5.物质分类:
(1)单质是由 组成的 ,例如氮气、金刚石。
(2)化合物是由 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如水、二氧化硫。
(3)氧化镁、四氧化三铁等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这样的化合物是 。
6.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按 的顺序给元素编了号,叫做原子序数。原子序数与 在数值上相同。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元素周期表中的“格”包含信息: 、
、 、 等内容。
【答案】三、1.质子数;质子数;质子数;质子数;是
2.离子;不改变
3.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4.元素;一个原子;物质;几个原子
5.(1)一种元素;纯净物(2)两种或两种以上(3)氧化物。
6.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
【专题过关】
1. (河南许昌一中2021—2022 学年上学期期中)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
A. H B. H2O C. H2 D. 2H
【答案】C
【解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氢气的化学性质是由氢分子保持,表示氢分子的化学式是H2;
故选C。
2. (黑龙江佳木斯市同江市三中2021—2022学年上学期期中)下列客现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 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运动
B. 金属很难被压缩——分子间没有间隔
C. 过氧化氢溶液是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D. 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答案】B
【解析】A、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人们很容易闻到气味,酒香不怕巷子深, 微观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B、金属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分子间间隔较小,微观解释不正确,符合题意;
C、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水分子和过氧化氢分子,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微观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故选B。
3. (广东惠州市博罗县2021-2022上学期期中)下列粒子示意图可表示纯净物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A、由两种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
B、由两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
C、由两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
D、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故D正确。
故选:D。
4. (天津市红桥区2020-2021上学期期中)铼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铼的元素符号是Re B. 铼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75
C. 铼是非金属元素 D. 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6.2
【答案】C
【解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钵的元素符号是Re,故A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75,表示原子序数为75;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75,故B正确;
C、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铼元素的名称中含有“钅”旁,铼元素是金属元素,故C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铢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6.2,故D正确。故选C。
5. (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中)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不合理的是( )
A. 花香四溢——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 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分子体积变大
C. 1滴水中大约有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D.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复原——分子之间有间隔
【答案】B
【解析】A、闻到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选项正确;
B、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选项错误;
C、一滴水中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选项正确;
D、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受热后分子的间隔变大,使乒乓球内气体体积变大造成的,选项正确。
故选B。
6. (广东惠州市博罗县2021-2022上学期期中)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化学模型中正确的是( )
A. 地壳中元素含量B. 镁离子结构
C. 物质的分类D. 氧化反应、化合反应关系模型
【答案】D
【解析】A.地壳中含量居前五位元素是氧、硅、铝、铁、钙,此选项错误;
B.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粒子是原子,该粒子核内有12个质子,核外有12个电子,是镁原子结构示意图,此选项错误;
C.混合物与纯净物是并列关系,纯净物与化合物是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此选项错误;
D.氧化反应中有的属于化合反应,有的不属于化合反应;化合反应中有的属于氧化反应,有的不属于氧化反应,所以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属于交叉关系,此选项正确。故选D。
7.(江西吉安市吉安县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上百万吨核污水排入大海,多国对此表示反对。核污水中含有氚,如图为氚原子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氚原子
A. 含有2个质子 B. 核电荷数为1
C. 相对原子质量为4 D. 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
【答案】B
【解析】A、根据图示可知,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故错误;
B、核电荷数=质子数,据图可知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因此核电荷数为1,故正确;
C、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据图可知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2个中子,因此相对原子质量=3,故错误;
D、据图可知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2个中子,因此质子数和中子数不相等,故错误;
故选:B。
8. (陕西咸阳市旬邑县底庙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分子和原子都不带电,所以不带电的微粒都是分子和原子
B. H2O和H2O2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C. 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D. O2-、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所以离子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答案】B
【解析】A、分子和原子都不带电,但不带电的微粒除了分子、原子还可以是中子等,错误;
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分子的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正确;
C、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都是氧化物,例如氢氧化钠,错误;
D、离子如锂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不是8,错误;
故选B。
9. (天津市红桥区2020-2021上学期期中)推理是常用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
A. 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四个,最外层电子数少于四个的原子一定是金属元素
B. 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
C. 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所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D.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答案】AD
【解析】A. 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四个,但最外层电子数少于四个的原子不一定是金属元素,如氢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少于4个。错误。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离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 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正确。
C.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空气中的氧气参与反应,水中含有氢氧元素,所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正确。
D.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一种物质,一定是纯净物。但纯净物不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错误。
故选:AD。
10. (天津市红桥区2020-2021上学期期中)根据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所获取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 它们表示三种元素 B. ②表示的是阴离子
C. ③表示的元素是金属元素 D. ①不带电,而④是带电的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①是氦元素②③表示的是同一种元素是镁元素,镁元素属金属元素④是氟元素,A、C正确;在原子在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②③属原子;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得电子形成带负电的阴离子,失电子形成带正电的阳离子,则②是阳离子,④是阴离子。故选B。
11. (广东揭阳市宝塔学校2021—2022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 稀有气体原子是最外层电子数都为 8,所以最外层电子数为 8 的粒子一定是稀有气体的原子
C.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一定相似
D. 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相同
【答案】D
【解析】A、离子是带电的粒子,但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 ,如质子、电子都是带电的微粒,选项错误;
B、稀有气体原子是最外层电子数都为 8,但最外层电子数为 8 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的原子,如许多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也是8,选项错误;
C、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但是二者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似,如一氧化碳有还原性而二氧化碳没有,选项错误。
D、 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相同,选项正确。
故选D。
12.(北京市昌平区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过氧化氢和水都是无色液体,但它们的化学性质明显不同,其本质原因是
A. 元素种类不同 B. 原子种类不同
C. 分子种类不同 D. 相对分子质量不同
【答案】C
【解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由分子保持,分子种类不同,则化学性质不同。
过氧化氢(H2O2)和水(H2O)都是无色液体,但它们的化学性质明显不同,是因为二者的分子种类不同;
故选:C。
13. (重庆市开州区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期末)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核一定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B. 一氧化碳的构成粒子是碳原子和氧原子
C. 固态氧中的分子停止了运动 D. 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一定相同
【答案】D
【解析】A、原子核不一定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如某种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选项A错误;
B、一氧化碳的构成粒子是一氧化碳分子,一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选项B错误;
C、分子在不断运动,固态氧中的分子也在不断运动,选项C错误;
D、同种元素核内质子数相等,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一定相同,选项D正确;
故选:D。
14. (江西吉安市吉安县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硅在北斗导航卫星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硅原子的质子数是______,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______,位居第二。
(2)A单质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是______。
(3)写出B与C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
【答案】(1) ①. 14 ②. 氧元素O (2)78% (3)Na2S
【解析】(1)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14;地壳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元素,其次是硅元素;
(2)质子数=原子序数,7号元素是氮元素,A单质是氮气,氮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是78%;
(3)质子数=原子序数,16号元素是硫元素,11号元素是钠元素,化合物中钠元素通常显+1价,硫元素通常显-2价,故B与C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Na2S。
15. (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中)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H
He
Li
Be
B
C
N
①
F
Ne
Na
Mg
②
Si
P
S
Cl
Ar
(1)晶体硅是制造计算机芯片的材料,硅元素位于第______周期;
(2)M2+和Ne原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M2+的离子符号是________;
(3)①和②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答案】(1)三3 (2)Mg2+ (3)Al2O3
【解析】(1)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硅元素位于第三横行,属于第三周期;故填:三。
(2)M2+是由M失去最外层的2个电子形成的,M2+和Ne原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说明M2+的质子数为12,核外有10个电子,即镁离子--Mg2+;故填:Mg2+。
(3)①是8号元素,即氧元素,在化合物中显-2价,②是13号元素,即铝元素,在化合物中显+3价,二者组成的化合物氧化铝的化学式为Al2O3;故填:Al2O3。
16. (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中)碘是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如图是碘离子( I- )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x=_____;
(2)碘属于__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3)下图表示的粒子中,与碘属于同一族的是 (填标号)。
A. B. C. D. E. F.
【答案】(1)18 (2)非金属 (3)BE
【解析】(1)碘离子是碘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离子,那么图示的离子核外电子数应该为54,可计算出x=54-2-8-18-8=18,故填:18;
(2)碘是“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故填:非金属;
(3)同一族的元素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碘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应为7,与碘属于同一族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也为7。
A是氦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不符合题意;
B是氟离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不符合题意;
C是钠离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不符合题意;
D是硫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不符合题意;
E是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符合题意;
F是氩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不符合题意。
故填:BE。
17.(河南许昌一中2021—2022 学年上学期期中)水和过氧化氢元素组成相同,化学性质差异很大的原因是 __________;氢元素和氧元素种类不同是因为___________;钠元素和钾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___________。
【答案】 ①. 分子构成不同 ②. 质子数不同 ③. 钠原子和钾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解析】水和过氧化氢均是由H、O元素组成,但是分子构成不同,故化学性质差异很大;
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氢元素和氧元素种类不同是因为质子数不同;
钠原子和钾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钠元素和钾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18. (黑龙江佳木斯市同江市三中2021—2022学年上学期期中)氧化汞粉末在加热条件下可生成汞和氧气。
根据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属于_____
(2)氧化汞由大量的_____
(3)请从微观角度描述该反应中氧气的形成过程:_____
【答案】 ①. 分解反应 ②. 分子 ③. 氧化汞分子分成汞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大量的氧分子构成氧气
【解析】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氧化汞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汞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1)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新物质,属于分解反应;
(2)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氧化汞是由大量的氧化汞分子构成的;
(3)由化学反应的实质可知:氧化汞分子分成汞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大量的氧分子构成氧气。
19. (云南昭通市昭阳区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某兴趣小组设计以下实验,探究分子运动的有关情况,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按图Ⅰ进行实验时,烧杯甲中有明显现象,该现象说明________;
(2)按图Ⅱ进行实验时,在A试管中倒入适量浓氨水,B试管中放入一张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图Ⅱ连接好。
①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试管中滤纸条上的酚酞溶液从左往右逐渐变红的现象:
②小明发现图Ⅱ实验完成需等待较长时间,他采取加热试管A的方式,很快就观察到了现象,这说明____;
③实验结束后,小张发现滤纸放在空气中一会儿后红色消失了,因为浓氨水_____;
④对比图Ⅰ的实验,图Ⅱ实验的优点是_____;
(3)查阅资料可知:碱性物质可使酚酞变红,如碱性的氨水(氨气溶于水即得到氨水):为证明图Ⅰ实验中使甲杯中酚酞变色的物质是氨水,而不是水,也不是氨气,现用图Ⅲ装置进行验证,应采取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填序号,可重复选用):
①从a端通氮气 ②将有酚酞成分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
③从b端通氨气 ④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4)探究分子的运动速率与分子质量(指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浓氨水能挥发出氨气,浓盐酸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二者接触反应会产生白烟;氨气分子质量小于氯化氢分子质量。如图Ⅳ所示,在玻璃管两端分别放入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花团,实验时观察到C处产生的烟较多。由此可知,分子质量越小,分子的运动速率越_____(“快或“慢”)
【答案】(1)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 ①. 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快 ②. 易挥发 ③. 实验在密闭装置中进行,减少氨气逸出,更环保(或实验所用溶液少,节约药品) (3)②③①④③ (4)快
【解析】(1)按图Ⅰ进行实验时,烧杯甲中有明显现象,该现象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按图Ⅱ进行实验时,在A试管中倒入适量浓氨水,B试管中放入一张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图Ⅱ连接好。
①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试管中滤纸条上的酚酞溶液从左往右逐渐变红的现象:
②小明发现图Ⅱ实验完成需等待较长时间,他采取加热试管A的方式,很快就观察到了现象,这说明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快;
③实验结束后,小张发现滤纸放在空气中一会儿后红色消失了,因为浓氨水易挥发,氨分子从滤纸中运动到空气中去了;
④对比图Ⅰ的实验,图Ⅱ实验的优点是实验在密闭装置中进行,减少氨气逸出,更环保(或实验所用溶液少,节约药品)。
(3)查阅资料可知:碱性物质可使酚酞变红,如碱性的氨水(氨气溶于水即得到氨水):为证明图Ⅰ实验中使甲杯中酚酞变色的物质是氨水,而不是水,也不是氨气,现用图Ⅲ装置进行验证,应采取的操作顺序:②将有酚酞成分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③从b端通氨气;①从a端通氮气;④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③从b端通氨气;故选②③①④③。
(4)探究分子的运动速率与分子质量(指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浓氨水能挥发出氨气,浓盐酸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二者接触反应会产生白烟;氨气分子质量小于氯化氢分子质量。如图Ⅳ所示,在玻璃管两端分别放入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花团,实验时观察到C处产生的烟较多。由此可知,分子质量越小,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