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复习必备】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单元测试+期中期末测试(含答案)
- 人教版化学九上 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含答案) 试卷 3 次下载
- 人教版化学九上 第二单元综合检测(含答案) 试卷 2 次下载
- 人教版化学九上 第四单元综合检测(含答案) 试卷 2 次下载
- 人教版化学九上 第五单元综合检测(含答案) 试卷 2 次下载
- 人教版化学九上 第六单元综合检测(含答案) 试卷 1 次下载
人教版化学九上 第三单元综合检测(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化学九上 第三单元综合检测(含答案),共6页。
第三单元综合检测(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题3分,共36分)1 [2021·江苏泰州中考]含有“氚”的核废水直接排放会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氚原子的原子核内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其核外电子数是( )A.1 B.2 C.3 D.62 [2021·辽宁盘锦中考]在氧气转化为液氧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 )A.分子大小 B.分子种类 C.分子间隔 D.分子数目3 [2021·湖南衡阳中考]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贡献,他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铈、铒等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如图是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铒原子中有68个中子B.铒的元素符号为ErC.铒是一种非金属元素D.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7.3 g4 [2021·四川广安中考]下列关于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压缩容器会使二氧化碳分子变小B.二氧化碳分子在容器内静止不动C.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D.碳原子和氧原子是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5 [2022·山东青岛校级期中]如图是水的微观层次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5题图)A.水是由水分子聚集而成的B.水分子是极小的水滴C.如图中“〇”表示的是氧原子D.1个水分子是由1个氢分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6 真情境 科技发展 [2022·湖北孝感校级期中]我国的北斗导航卫星系统采用铷原子钟,提供精确时间。如图是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第6题图)A.铷的元素符号是RbB.铷元素属于金属元素C.铷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D.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7 [2022·江苏常州校级期中]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A.过氧化氢分解,是因为过氧化氢分子被破坏,形成新的分子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C.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相同D.20 mL水与20 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40 mL,主要是因为分子体积变小8 下图中“”和“”分别表示碳原子和氧原子,能保持一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9 [2022·河南新乡封丘县校级期中]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B.同种元素的中子数一定相等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D.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10 下图是氧元素、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有关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第10题图)A.氧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B.Na+的结构示意图是⑥C.氧元素与钠元素的本质区别是最外层电子数不同D.①②两种元素可组成物质11 [2020·黑龙江鸡西中考]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11题图)A.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D.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12 [2021·山东烟台中考]如图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第12题图)A.②③属于不同种元素B.当X的数值为10时,①表示一种原子C.②属于金属元素D.④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形成阳离子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38分)13 真情境 生活化学 (6分)[2021·河南新乡封丘县校级期中]人体中必需的微量元素有铁、锌、碘、氟等,虽然含量很少,但对健康至关重要。分析下列几种微量元素的相关信息,回答问题:(第13题图)(1)上述的“55.85”表示的是铁元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述微量元素的原子中质子数最多的是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3)碘元素与氟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则碘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____。14 (10分)[2021·辽宁阜新中考]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科学。 (第14题图)(1)分析图甲得出:①②③表示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_构成的;④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在原子中,质子数=__________________=核外电子数。(2)乙是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____电子,趋于达到相对稳定结构。(3)已知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与元素所在周期表中的周期序数相同,则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在第___________周期。15 (14分)[2022·江苏南通校级期中]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表中,①所示元素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它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2)X2-与Ar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X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________,它处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第________周期。(3)第三周期(横行)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____________(填一种),其阳离子是_______________。(4)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纵行)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则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填字母)。A.C和Ne B.Be和MgC.Al和Si D.F和Cl16 (8分)[2022·江西赣州校级期中]几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16题图)(1)下列说法正确的_________(填字母,多选);A.氯原子的质子数为17,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B.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 gC.X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6,与氧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D.X元素与磷、氯元素位于同周期,与氧元素位于同一族(2)粒子D中的x=__________,A、B、C、D四个粒子中表示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填字母)。(3)E中银原子的中子数约是_____________。三、实验探究题(共16分)17 (16分)为探究分子的运动及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某同学设计了以下三个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第17题图)【实验方案一】如图1(1)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方案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实验方案二】如图2、图3、图4图中无色透明塑料瓶的材质、大小、形状完全相同,将滤纸折叠成大小、形状相同的小纸花,在纸花上都均匀喷有酚酞溶液,用细线固定在瓶内,按照图2的操作方式分别用注射器向图3和图4的塑料瓶中同时注入5滴浓氨水,然后将针孔处密封,再将两个塑料瓶同时放入等体积的冷水和40 ℃的热水中。(第17题图)(1)两瓶中观察到的相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3、图4采用对照实验的方法,变量只有一个,被控制的量有多个,请说出4个被控制的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方案三】如图5(已知氨气+氯化氢氯化铵)用长柄V形玻璃管进行实验,向左、右两端的V形玻璃管口同时滴入等量的浓氨水、浓盐酸(浓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塞紧橡胶塞。一段时间后,从图5中观察到有白烟(白烟为NH4Cl)产生位置偏右,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上述实验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且分子的运动速率与________和_______有关。(第17题图)四、计算题(共10分)18 (10分)[2022·广东潮州潮安区月考]有一种含有6个中子的碳原子,它的质量的112为1.66×10-27 kg,已知1个氧原子的质量约为2.657×10-26 kg,求:(1)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_。(2)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m kg,另一个A原子的质量为n kg,且其中有a个质子,则A原子的中子数的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多少?(结果保留整数)
第三单元答案与解析一、1. A 【解析】 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氚原子的原子核内含有1个质子,故其核外电子数是1。2. C 【解析】 氧气转化为液氧,分子之间间隔变小,分子大小、种类、数目都不变。3. B 【解析】 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68,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原子核内中子数不等于68;铒的元素符号为Er;该元素的名称是铒,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4. C 【解析】 压缩容器不会使二氧化碳分子变小,变化的是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二氧化碳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二氧化碳分子。5. A 【解析】 水是由多个水分子聚集而成的;水滴是由多个水分子聚集在一块形成的,不能说水分子是水滴;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题图中“〇”表示的是氢原子。6. C 【解析】 铷的元素符号为Rb;铷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铷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7;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7. D 【解析】 20 mL水与20 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40 mL,主要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8. D 【解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每个一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所以D符合题意。9. C 【解析】 氢原子内没有中子;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不一定相等;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故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10. C 【解析】 氧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A说法正确;Na+的结构示意图是⑥,B说法正确;氧元素与钠元素的本质区别是核内质子数不同,C说法不正确;①②两种元素可组成氧化钠等,D说法正确。 11. C 【解析】 由题给反应的示意图可知,反应后生成的分子种类只有一种,所以生成物是纯净物;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所以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反应的前后都含有两种原子,且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所以该反应是化合反应。12. D 【解析】 ②③的质子数不同,属于不同种元素;当X的数值为10时,①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一种原子;②的质子数为11,是钠元素,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④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形成阴离子。13. (1)相对原子质量(2分) (2)Ⅰ(2分) (3)7(2分) 【解析】 (1)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2)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微量元素的原子中质子数最多的是碘元素。(3)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碘元素与氟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则碘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14. (1)离子、原子、分子(2分) 原子核(2分) 核电荷数(2分) (2)得到(2分) (3)三(2分) 【解析】 (1)①②③表示物质是由离子、原子、分子构成的;④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是原子核;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2)根据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最外层电子数为6,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3)氯元素的原子核外有三层电子,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在第三周期。15. (1)氮元素(2分) (2分) (2)S(2分) 三(2分) (3)Na(合理即可)(2分) Na+(合理即可,与上一空对应)(2分) (4)BD(2分) 【解析】 (1)题表中①所示元素的名称是氮元素。(2)硫原子得到2个电子形成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X2-与Ar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X是S,它处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三周期。(3)第三周期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Na、Mg、Al,其阳离子符号是Na+、Mg2+、Al3+。(4)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铍元素和镁元素、氟元素和氯元素都属于同一主族。16. (1)CD(2分) (2)8(2分) A、B(2分) (3)61(2分) 【解析】 (1)A.氯原子的质子数为17,有三个电子层,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不是“g”;X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6,最外层电子数是6,与氧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X元素与磷元素、氯元素位于同一周期,与氧元素位于同一主族。(2)粒子D中的x=18-2-8=8;A、B的核内质子数相等,属于同种元素。(3)E中银原子的中子数约是108-47=61。17. 【实验方案一】(1)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2分) (2)氨气会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或药品用量较多,答一点即可)(2分) 【实验方案二】(1)纸花由下向上依次变红(2分) 放在热水中的瓶内纸花比放在冷水中的瓶内纸花更快变红(2分) (2)塑料瓶的材质、大小、形状;纸花的材质、大小、形状;加入的浓氨水的体积;热水和冷水的体积(2分) 【实验方案三】氨分子运动速率比氯化氢分子快(2分) 【实验结论】温度(2分) 分子种类(2分) 【解析】 【实验方案一】(1)浓氨水易挥发,挥发出的氨分子运动到酚酞溶液中,溶于水形成氨水,可以使酚酞变红。(2)该实验装置不密闭,氨气会扩散到空气中造成污染;需要用到的药品量也比较多,不够节约。【实验方案二】(1)浓氨水易挥发,挥发出的氨分子自下而上运动,遇到纸花上的酚酞可以使酚酞变红,所以两瓶中都能看到纸花自下而上依次变红。因为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所以放在热水中的瓶内纸花更快变红。(2)由方案二可知,无色透明塑料瓶的材质、大小、形状完全相同;小纸花的材质、大小、形状相同;同时注入5滴浓氨水;同时放入等体积的冷水和热水中。【实验方案三】白烟是氨气和氯化氢反应生成的氯化铵固体小颗粒,生成白烟的位置即为氨气分子和氯化氢分子相遇的位置,该位置更靠近浓盐酸,说明相同时间内氨分子运动距离更远,即氨分子的运动速率比氯化氢分子快。【实验结论】由实验方案二可知,分子运动速率和温度有关,由实验方案三可知,分子运动速率和分子种类有关。18. (1)12(3分) (2)(3分) (3)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3分)答: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1分) 【解析】 (1)由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可知,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2)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由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可知,A原子的中子数约是。(3)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