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展开七年级《古代诗歌四首》课堂导学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赏析诗歌中的字词,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2.学习“意象”有关知识,学会对诗歌中的意象进行分析;
3.了解古诗词常见的表现手法,并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赏析。
二、教学步骤
(一)诗句阐释,内容把握
自由朗读四首课外古诗,完成填空,并说明依据。(设计意图:学习本单元,要重视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领略景物之美。此环节让学自由朗读,理解诗意。)
(二)画面欣赏,字词品味
【原题呈现】
我们需要仔细揣摩诗歌凝练的语言,才能进一步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景。仿照示例,从课文中任选一首诗歌,对字词进行赏析,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示例]在《次北固山下》中,我认为“阔”字传神,因为“阔”字表现出“潮平”的结果,春潮初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1)在《___________》中,我认为“______”字(词)传神,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___________》中,我认为“______”字(词)传神,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指导】
如何找?在赏析古诗词字词时,优先关注古诗词中的形容词、动词、程度副词等,这些词有较多的赏析点。
如何答?阐释字义+描绘画面+点明感受。
以《天净沙·秋思》这一首小令为例,可以首先找出小令中的形容词:枯、老、昏、古、瘦等。例如“枯”字,表示枯萎的,向我们展现了秋天毫无生气的萧索景象,将读者很快带入深秋的环境氛围之中。
【参考范例】
(1)观沧海若这几句写的是虚景,作者借助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2)《天净沙·秋思》,枯藤,枯萎的藤蔓,向我们展现了秋天毫无生气的萧索景象,将读者很快带入深秋的环境氛围之中。(阐释字义+描绘画面+点明感受)
(三)解读意象,初探情感
阅读知识卡片,学习“意象”的有关知识,仿照示例,从课文的四首诗歌中任选意象进行分析。
【示例】子规:又称“杜鹃”,经常夜鸣,声音凄切,与诗中“明月”所显示的时间相照应,又表现了诗人对好友被贬他乡的伤感。
【方法指导】
如何找?熟记诗歌当中常见意象。
如何答?作答角度:(1)营造气氛;(2)设置背景或环境;
(3)塑造意境;(4)奠定情感基调;(5)借景抒情;(6)衬托(人物性格、品质;以景衬境、衬情);(7)诗歌线索。
【参考范例】
①星汉:即银河,银河宽广无边,展现出诗人像银河般宽广的胸怀和远大抱负。②归雁:古有“雁足传书”的故事,春回大地,大雁北归回到家乡,诗人借归雁表达思乡之情。③断肠人:漂泊他乡的游子面对如此萧瑟凄凉的秋天景象,又看到其他人家的其乐融融悲从中来,柔肠寸断。
(四)解析手法,体悟情感
【原题呈现】诗歌通常会采用多种表现手法来体现诗人的思想感情。请参照示例,小组合作讨论,从课文的四首诗歌中任选一首,参考小贴士,从尽可能多的角度对这首诗歌进行探究
究角度一:情景交融
【示例】《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这些有形可感的事物,具有明显的深秋悲凉色彩,与无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有相通之处。“小桥流水人家”是温馨的景色,当它遇到“断肠人在天涯”时,便成了“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更使图景增添悲凉气氛,表达出天涯沦落人的凄苦愁楚之情。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探究角度二:虚实结合
【小组展示】参考回答模式:我们组赏析的是_______________这首诗,我们从 ___________表现手法进行赏析……,我们还可以从____________表现手法进行赏析……
【参考范例】
探究角度二:虚实结合
【示例】虚实结合《观沧海》由眼前大海的波澜壮阔,山岛的高耸屹立,草树的一派欣欣向荣的实景描绘,转而把我们带入了一个闪烁着无垠宇宙的日月星辰的虚景之中,表现了诗人如大海和银河般博大的胸怀。
探究角度三:对偶
【示例】对偶《次北固山下》中的“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一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语句工整,形象生动。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朝气蓬勃的太阳已从海上升起;旧年还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诗句描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流逝,新必替旧,蕴含自然理趣。
三、作业布置
1.请借助互联网、书籍了解、积累古诗中的常见意象;
2.自主预习课本第63、64页的课外古诗词诵读,运用本堂课“意象”“表现手法”的有关知识,对诗歌进行赏析并作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