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第1页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第2页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第3页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第4页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第5页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第6页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第7页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第8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图文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图文ppt课件,共20页。
    第二课 大变革的时代:春秋战国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程标准:1.通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变法运动的必然性,了解老子、孔子学说。2.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
    一、观“变”之因: 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
    西周(武王伐纣-平王东迁)
    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按图索骥:春秋战国之际天子的权力为何变化?
    一、观“变”之因:(一)权力之变
    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盖天子、诸侯者,有土之君也。——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诸侯纷争,扩张势力,谋求霸主地位
    疆土缩小,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丧失
    材料2: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是以传相放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刘向《书录》
    思考:春秋战国之际权力如何流动?
    周朝传统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
    经济和军事实力决定权力大小
    材料1: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史记·周本纪》
    材料1:距国门以外 ,穷四竟之内 , 丈夫二犁 ,童五尺一犁 ,以为三日之功 。——《管子》
    牛耕得到推广,铁农具开始使用
    材料2: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吕氏春秋》
    思考1:春秋战国之际的农业生产有哪些新的变化?
    ——数据表摘自陈洪:《从出土实物看秦国铁农具的生产制造及管理》
    思考2:这些变化带来了什么影响?
    出现个体劳动、个体经营,私田开拓、公田不治。
    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一、观“变”之因:(二)经济之变
    形成新兴地主、农民阶级,贵族政治瓦解
    社会转型(奴隶-封建)
    促进手工业发展和工商业繁荣
    材料2:北海则有走马吠犬焉……南海则有羽翮、齿革、曾青、丹干焉……东海则有紫紶、鱼盐焉……西海则有皮革、文旄焉,然而中国得而用之。——《荀子·王制》
    货币流通广泛,商业贸易发达
    思考:春秋战国之际工商业经济发展有何特点?
    材料1: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战国策》
    造车行业—《周礼·考工记》
    诸侯国数量减少,局部统一
    按图索骥:对比地图,找出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和各民族的变化?
    秦楚两国融入中原文化圈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唐]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
    中原民族先进的社会发展
    一、观“变”之因:(三)民族之变
    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民族
    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局部统一形成,国家日益趋向统一
    二、应“变”之法: 春秋战国的变法运动
    二、应“变”之法:(一)变法之必然性
    材料1:春秋以来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推动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昔日以等级分封制为基础的相对封闭的小型社会逐步演变为大型复杂社会,要求建立更加严密的管理体制。同时,兼并战争日益激烈的严峻形势,也要求各国实行君主集权,提高统治效率,改变春秋后期卿大夫专权纷争的现象。—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思考:据材料分析列国变法的必然性?
    必然性:①新兴地主阶级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封建经济的需要。(富国)②各国兼并战争需要建立君主集权制度。(强兵)
    商鞅变法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客观上需要调整旧的生产关系。直接目的:富国强兵
    二、应“变”之法:(二)以商鞅变法为例
    思考:请对商鞅变法的内容归类并思考其作用。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除井田,授田百姓
    大家庭拆散为小家庭什伍连坐,互相纠察
    奖励军功,限制贵族推行郡县,君主任免
    限制贵族特权;建立中央集权
    富国强兵;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稳定社会,户籍管理增加赋税
    特点: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思考:商鞅变法的内容有何特点?
    思考:如何评价商鞅变法的历史影响?
    材料1: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论衡》材料2: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人富强,天子致胙於孝公,诸侯毕贺。——《史记·商君列传》材料3: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功成求得矣,终不知反廉愧之节,仁义之厚。——贾谊《治安策》
    弊:轻视礼义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对人民的压迫,也造成民风的堕落。
    利: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基。变法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符合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需要。
    三、思“变”之道: 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
    三、思“变”之道:(一)救世之人
    思考: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P13思考点)
    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说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汉书·艺文志》
    ⑴政治:王权衰微,诸侯崛起。
    ⑵经济:铁犁牛耕的出现,促使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为文化繁荣奠定物质基础。
    ⑶阶层: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的活跃。
    ⑷文化:私学兴起,“学在民间”。
    三、思“变”之道:(二)救世之道
    思考:据以下材料概括孔子的思想。
    材料1: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材料2: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材料3:有教无类。材料4: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提倡“仁”(核心)、“礼”,希望统治者推行“德治”、“为政以德”;主张恢复礼乐制度,承认制度应随时代改良。
    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推动私学发展;教授“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仁”是内在的自觉;“礼”是社会的规范。“礼”以“仁”为基础,“仁”靠“礼”来维系,二者相互制约。
    春秋后期鲁国人,奴隶主贵族阶级思想经典:《论语》
    思考:“仁”和“礼”是什么关系?
    思考:据以下材料概括老子的思想。
    材料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材料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材料3: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材料4: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道”为世界的根本;追求“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史观;辩证法。
    无为而治,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
    春秋后期楚国人,反映了奴隶主贵族的消极应世情绪,思想经典:《老子》
    思考:孔子与老子的学说的侧重点有何区别?
    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孔子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重视伦理道德
    老子侧重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研究
    思考:从阶级立场出发,你更认可哪一家?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思考:诸子百家关注的核心点是什么?他们思想的“生命力”如何体现?
    他们的思想之所以具有生命力,就在于他们具有共同的政治责任感,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正是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驱使着他们直面现实的苦难,积极逆挽世运,以图天下大治。 ——桓占伟《百家争鸣中的共鸣—以战国诸子“义”思想为中心的考察》
    (1)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对当时: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思想理论基础。
    (3)对后世:是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道家学说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各家各派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4)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具有兼容并包、宽容开放的特点,对后世文化学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关课件

    高中历史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五霸更迭,春秋时期,理清时序,战国时期,材料一,材料三,战争迁徙交流,华夏认同民族大融合,经济发展,1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教课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教课内容ppt课件,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西周变东周,“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乐征伐自大夫出”,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堂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堂教学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时空坐标,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列国纷争社会动荡,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礼乐征伐自大夫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