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教课ppt课件
展开一、诸侯迭起-乱世之争
材料二:仲尼既没之后,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至秦孝公,捐礼让而贵战争,弃仁义而用诈谲……诈谲之国,兴立为强,是以转相仿效,后生师乏,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兵革不休,诈伪并起。 ——西汉•刘向《战国策书录》
材料三:“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
材料一:各个强国为了要挟天子以令诸侯而争做霸主,故而春秋时期出现了大国争霸的斗争。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时间:BC770-BC476
春秋—因孔子所编《春秋》得名
起止:平王东迁-周敬王卒
时间:BC475-BC221
标志: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战国—因刘向所编《战国策》得名
农业: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广,各国纷纷兴建水利灌溉工程;手工业:冶铁业发展,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商业:货币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土地:私田开拓,公田不治。
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吕氏春秋·审分》
水利工程 各国货币 城市经济
材料: 周制, 野人只助耕公田不为兵。然而这种制度到了春秋时期就开始松动了。那时“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各国统治者为争霸权、求生存、略财富而纷纷扩军。……野中15—65岁之人都是要服役的。 既然耕田是成年男性的责任, 那么他们如去服兵役公田也就没人治理了。……田制赋税的变革是兵制变革的前提和基础;为应付战争的需要,变革兵制必先变革田制。 ——刘东升《试论井田制的瓦解》
材料:传统上东周被分为两个阶段,中国社会产生了一种革命性变化。周朝的组织是使一切事物按照固定的方式维持一成不变的关系。周王(衰微后)本身靠自有的地盘维持他的军事实力,丧失了这领域之后,对诸侯的仲裁也鲜有成效,各国的进贡也告终止。——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春秋时代形成大的诸侯国,是国君对其卿大夫的控制加强了,出现了卿大夫要向国君效忠的观念;不久一些卿大夫势力膨胀,与其下属结成主从关系,威逼国君,于是出现多层等级连锁……依靠这种效忠观念,封建团伙得以巩固壮大,加上血缘氏族关系的残存,这时封建主之间的个人关系加强了。君臣被用来指称这种关系,上级都可以称为君,下级都可以称为臣。“天子诸侯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社会流动性起先使贵族的等级不容易保持,继之则连贵族与平民间的界限也被冲破。生产增加铜钱开始流行,教育普及,以平民出身的学者也周游列国,说辩于诸侯之间。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春秋以来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推动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要求建立更加严密的管理体制。同时,兼并战争日益激烈的严峻形势,也要求各国实行君主集权,改变春秋后期卿大夫专权纷争的现象。—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新兴地主与士阶层兴起、文化下移
兼并战争激烈,需要实行君主集权
礼崩乐坏、动荡纷争旧制瓦解、新制酝酿
礼乐征伐自大夫出(战国)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西周)
政治:王室衰微,礼崩乐坏 诸侯迭起,新制酝酿
经济:铁犁牛耕,井田瓦解 土地私有,小农经济
阶级: 士阶层活跃 新兴地主阶级壮大
文化:学术下移,学在民间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春秋)
社会现象:分裂动荡,群起纷争时代趋势:亟待统一,加强集权
二、革故鼎新-应世之变
战国变法运动是各国在兼并战争的巨大压力下,实现大一统的必然要求。各国变法,其基本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富国、强兵与君主集权
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在许多国家掌握政权。他们为了打击旧的奴隶主贵族势力,建立封建统治和经济秩序,巩固新生政权,增强竞争实力,纷纷开展变法运动。
历史久远顺应潮流改革彻底富国强兵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除井田,授田百姓
大家庭拆散为小家庭什伍连坐,互相纠察
奖励军功,限制贵族推行郡县,君主任免
三、价值重构-治世之道
百家:泛指,意为数量多。指春秋战国时期的儒、道、墨、法等思想流派。
争鸣: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纷纷著书立说,阐发自己的观点,互相诘难、批驳,其目的都是寻求治国平天下之道。
百家争鸣指春秋战国时期不同思想学派的涌现及各学派之间争鸣的局面。
经济:铁犁牛耕,井田崩溃,土地私有,小农经济;政治: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诸侯纷争,新制酝酿; 各国统治者出于争霸的需要,礼贤下士,争先招揽人才;阶级:新兴地主阶级,士阶层兴起并活跃;文化:私学兴起,学术下移,学在官府—学在民间;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
结合教材与之前所学思考百家争鸣产生的社会背景?
克己复礼—名正言顺、贵贱有序
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但也承认制度随着时代变化应当有所改良。
仁者爱人—有等级差别的爱
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怠” 教学相长
①对鬼神敬而远之。重人事,远鬼神。
②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人本主义思想。
哲学思想: 朴素的唯物史观、辩证法特点:逍遥自由,消极避世
政治思想:无为而治 社会理念:小国寡民
材料: 诸子的思想不是凭空想象得来,而是导源于西周的官学,建构在一定文化基础之上的……战国后期,政治格局渐趋明朗,统一势在必行。此时诸子学说整体表现出一种务实倾向,力求可以切实地在当时的政治中运作……诸子之学的目的是一致的,只是准则各异,方法不同罢了。他们的思想之所以具有生命力,就在于他们具有共同的政治责任感,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正是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驱使着他们直面现实的苦难,积极逆挽世运,以图天下大治。 —桓占伟《百家争鸣中的共鸣—以战国诸子“义”思想为中心的考察》
(1)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思想理论基础。(3)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4)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兼容并包、宽容开放的特点,对后世文化学术产 生了极大的影响。
唐朝孔颖达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连称本意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在春秋战国时被认同。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
①(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资治通鉴》②考古出土的中山国铜器铭文,全部为汉字篆书,其内容则大谈天命、忠、孝、仁、义、礼、信、等,具有浓厚的儒家色彩。—于凯《战国史》③春秋时代中华民族已经开始形成。 —顾德融 朱顺龙《春秋史》
土地私有-新兴地主小农经济- 自耕农
高中人教统编版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堂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堂教学ppt课件,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大变局,为何危,百家争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背景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背景图ppt课件,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朝代歌诀,春秋时期道家,百家争鸣的意义,强兵之策,富国之策,集权之策,说明了什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示范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示范课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这一发现说明了什么,纷争与动荡,经济发展,工商业,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革,铁犁牛耕农业进步,私田开拓公田不治,政治变动,统一与秩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