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9.1 陈情表精品教案
展开2.品味作者在文中蕴含的真挚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真挚情感。
难点: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悟以情动人的陈情艺术,进而分析作者是怎样通过陈情达到“愿乞终养”的目的。
教学过程
导入
情真语挚,绝无粉饰之迹,读之令人感动。盖《出师》,一忠心所注;《陈情》,一孝思所迫。文章根忠孝中来,自足不朽千古。——(清)唐介轩《古文翼》
文学常识
《昭明文选》又称《文选》,是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收录自周代至六朝梁以前七八百年间130多位作者的诗文700余篇,是一部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
《陈情表》是三国两晋时期文学家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文章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辞意恳切,真情流露,语言简洁,委婉畅达。此文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有“读诸葛亮《出师表》不流泪不忠,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的说法。相传晋武帝看了此表后很受感动,不仅同意其暂缓出仕的请求,特赏赐给李密奴婢二人,并命郡县按时给其祖母供养。
作者
李密(224年-287年),字令伯,一名虔,西晋犍 [qián]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晋初散文家。曾仕蜀汉,蜀亡后,晋武帝征他为太子洗(xiǎn)马时,他写了这篇表。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后李密以对祖母孝敬甚笃而名扬乡里。师事当时著名学者谯周,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传》。初仕蜀汉为尚书郎。蜀汉亡,晋武帝召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供养而力辞。祖母去世后,方出任太子洗马,迁汉中太守。后免官,卒于家中。著有《述理论》十篇,不传。《华阳国志》、《晋书》均有李密传。
写作背景
李密原是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官职不详)。三国魏元帝(曹奂)景元四年(263年),司马昭灭蜀,李密沦为亡国之臣。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魏元帝,史称“晋武帝”。泰始三年(267年),朝廷采取怀柔政策,极力笼络蜀汉旧臣,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时年44岁,以晋朝“以孝治天下”为口实,以祖母供养无主为由,上《陈情表》以明志,要求暂缓赴任,上表恳辞。
晋武帝为什么要这样重用李密呢?
第一,当时东吴尚据江左,为了减少灭吴的阻力,收笼东吴民心,晋武帝对亡国之臣实行怀柔政策,以显示其宽厚之胸怀。而李密是个有一定影响的政治人物。他曾在蜀汉担任过尚书郎的官职,并且多次出使东吴,能言善辩,受到孙权的赏识。征召李密出仕,既可笼络、安抚蜀汉旧臣,又可吸引东吴官员归心于晋,减少以后政吴的阻力。
第二,李密当时以孝闻名于世,据《晋书》本传记载,李密奉事祖母刘氏“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正因为如此,李密屡被征召。李密则向晋武帝上此表“辞不就职”。
第三,李密是个学识渊博的学者。他少时曾拜当时的名儒谯周为师,博览五经,在儒林中有一定的影响。
释题
陈:陈述。
情:衷情。
表:中国古代文体的一种。表,就是“奏表”,又称“表文”,是臣属给君王的上书。
【拓展】
古代给君王的上书,有各种名称,不同的名称与上书内容有关。
刘勰《文心雕龙·章表》云:“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意思说:
“章”是用来谢恩的;
“奏”是用来弹劾即揭发别人的;
“表”是用来陈述衷情的;
“议”是用来表示不同意见的。
当然,关于这些上书的名称和功用,随着不同的时代也有变化。单以“表”来说,是秦汉时代开始有的,秦汉以至唐宋以后,虽皆沿用,但它的功用和使用范围,却有所变化。如唐、宋以后,表文不仅多用四六文体,而且诸如谢恩劝进、辞免、庆贺、贡物等事项,一般皆用“表”。表,虽是古代的一种公文,但有些表文,内容充实,语言简洁明畅,特别是表文与其他一般上书奏状不同,常含有表志陈情、诉说心曲的意思,因此,某些写得好的表文,就成为我国古代散文的名篇。唐、宋以后用骈体写的表文,有的由于用典精切,词藻清丽,也成为骈体文学中的代表作。
六.文本梳理
(一)第一段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⑴遭闵⑵凶。生孩⑶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⑷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⑸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⑹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⑴夙:早。这里指幼年时。回顾:夙兴夜寐。
⑵闵(mǐn):通“悯”,指可忧患的事(多指疾病死丧)。
⑶生孩:谓刚生下地。
⑷愍:怜悯;哀怜。
⑸零丁:①孤单没有依靠的样子。也作「伶丁」、「伶仃」。
②身体瘦弱的样子。《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五:「不诓一出门担阁了这些时,那小猢狲不要说急死,饿也该饿得零丁了。」也作「伶丁」、「伶仃」。
③旧时称寻人的启事为「零丁」。也作「令丁」。
⑹祚:n①福分,福运。
②帝位。《东都赋》 :往者王莽作逆, 汉祚中缺。
v①赐福。祚土(封赐土邑),祚命(赐予皇位);
②保佑。祚灵主以元吉。——《文选》;
③流传。传祚万世。——《晋书》
比较:
阼:①大堂前东面的台阶,主人迎接宾客的地方。②封建帝王登阼阶以主持祭祀,指帝位:践~(皇帝即位)。即~。
⑺而刘夙婴疾病:被动句
【合作探究】
第一段写了什么?哪句话奠定文章悲凉的基调?
明确:叙述李密的悲惨身世。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作者叙述了个人哪些不幸?为什么要写这些不幸?
明确:①父丧母嫁:“慈父见背”“舅夺母志”。
②多病零丁:“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目的:突出祖母的养育之恩,伏笔下文“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为自己的陈情提供了第一个有力的依据(祖母的恩情深如海,自己有义不容辞的反哺的责任)。
③孤弱无亲:“既无伯叔,终鲜兄弟”“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目的:祖母卧病只能靠自己一个人奉养,伏笔下文“祖母无臣,无意中余年”,为自己的陈情提供第二个有力依据。
“既无伯叔”:强调父辈无人照顾祖母;
“终鲜兄弟”:强调己辈只有自己一人照顾祖母;
“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强调儿辈幼小,不能尽孝道。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是对“既无伯叔,终鲜兄弟”的照应小结,“内无应门五尺之僮”是对“门衰祚薄,晚有儿息”的小结照应。“既无”“又无(终鲜)”“外无”“内无”,突出一个“无”字,隐含一个“孤”字。“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是对前面六小句的形象化的小结。
(二)第二段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⑴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⑵报。臣具以表闻⑶,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⑷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⑴当:V承担,担任,充当。
⑵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判断句。
⑶闻:使动用法,使……知道。
⑷苟:副词,姑且,暂且。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被动句。
【合作探究】
本段哪些写到朝廷对自己优礼有加?
明确:①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②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③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④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郡太守的察举
州长官的推举
地方官的授职
皇帝的亲自任命2.作者怎样巧妙推脱任职?
明确:一方面感激朝廷知遇之恩,一方面又提出自己的苦处,即有卧床不起的祖母,博得武帝的同情。
3.第二段写了什么?
明确:写皇恩深厚,自己进退两难。
征召之殷,退很难;祖母病重,进更难。
4.小结:上段由陈述祖母之恩谈到尽孝道,此段由陈圣朝之恩谈到报国恩,尽孝道和报国恩的矛盾对立,产生“进退两难”的困境。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但作者并不马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故作顿挫。
(三)第三段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⑴伏惟:俯身思想。是下对上的谦敬之词,多用于奏章、书信。
⑵职:名词作动词,做……官。
⑶矜:V①看重,推崇。
②自大,自夸。矜伐:恃才夸功;夸耀。
③怜悯;同情。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④恭敬谨慎。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⑷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合作探究】
1.本段结尾落在辞官养亲上(“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可以分为几层?分别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分析的?
提示:三层,分别以“伏惟”“且”“但”来转换文意。
第一层:“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特为尤甚。”
——抓住晋“以孝治天下”的大理,解释自己应得到同情。
第二层:“且臣少仕伪朝……有所希冀。”
——自陈宦历,称颂君恩,表明辞职与“名节”无关,以求皇帝谅解。
第三层:“但以刘日薄西山……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正面陈述刘之现状,是“不能废远”的惟一原因。
③接着写祖母年老且病。“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照应首段第一层次,重提陈情的第一个依据,间接写自己应该尽孝道(有反哺之责);“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照应首段的第二层次,重提陈情的第二个依据,直接写自己应该尽孝道。说明辞职不就的唯一原因是为了孝养祖母。
2.品味第一层,作者为什么扯起“孝”这面大旗?“凡”句有何含义?
明确:A.借孝来掩饰自己的观望之意,从而解除晋武帝的疑忌之心。
B.“凡”是指一般,“况”是指特殊。孝既已及于一般,对特殊就更应如此了,强调自己更应该受到照顾。理由充足且冠冕堂皇。“孤苦”一词承首段,又为下文“臣之辛苦”张本。
分析:“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作者十分巧妙地将自己尽孝道的行为和晋武帝治天下的纲领联系起来,表面上恭维晋武帝,实际上为自己“辞不就职”的行为取得合法的伦理依据。
3.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
明确:矜守名节。古代崇尚一种观念“一臣不事二主”,魏晋文人名士最重气节。晋武帝同样怕李密也是矜守名节。
4.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
明确:本图宦达→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岂敢盘桓。
分析:面对晋武帝的猜忌,先以自己在蜀汉出仕的经历说明自己本来就是一个不矜名节图宦达的人。再从自己极其低微的“亡国贱俘”的身分和所受到过分恩宠的对比中,说明自己感恩不尽,岂敢徘徊犹豫,没有立名节的向往。这十句意在说明辞不就职的原因不是由于崇尚名节。
5.假设你是晋武帝,李密在此提出终养祖母的请求,你能不能用一两句话就把他驳得哑口无言?
明确:——晋武帝可能会说,既然你要终养祖母以尽孝心,为什么在蜀汉你又出来做官呢? “尔既须终养祖母,为何出仕伪朝?”
因此,李密深知这正是矛盾症结所在,这段历史是不能回避的,只能剖明自己心迹:
A.曾仕伪朝“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B.在圣朝“宠命优渥,岂敢盘桓”让晋武明白自己的忠心。
C.祖母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6.第三层有关祖母疾病的描写有什么动人之处?用了什么手法?这一层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手法:a比喻,“刘日薄西山”用太阳快要落山的自然景象形容老年人快要病死,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b夸张,“朝不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置疑的祖母刘病重垂危的真实;c四字骈句,浮现了刘氏在床上苟延残喘的样子,如泣如诉,读之无不令人动容泣下。
作用:照应前文,伏笔下文。“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照应前文“则刘病日笃”,又伏笔下文“报刘之日短也”。“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照应、小结首段第一层,重提陈情的第一个依据,间接写自己应该尽孝道(有反哺之责);“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照应、小结首段第二层,重提陈情的第二个依据,直接写自己应该尽孝道,说明辞不就职的唯一原因就是孝养祖母。
(四)第四段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⑴,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⑵,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⑴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状语后置。
⑵侥幸:古今异义,古义为幸运。
【合作探究】
1.本段中哪一句话表明了全文的主旨?
明确:愿乞终养。
2.贯穿全段的是哪两个词?
明确:“尽节”“报养”——忠孝两顺
3.用语有什么特点?
明确:“愿乞”“愿矜愍”“听臣微志”——无比恳切
4.由本段可见全文感情真挚,悲恻动人的原因是什么?
事言之:愿乞、愿矜愍、听臣微志、明知、共鉴。
言之实: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心之诚: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5.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孝与忠矛盾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
明确:先尽孝后尽忠。
七.综合探究
面对西晋王朝的多次征召,李密为什么一再陈情,辞不就职?有人说是由于热爱蜀汉,不愿为晋效劳;有人说是由于司马政局未稳定,故采取观望态度。你怎么认为?
①有留恋蜀汉的因素,他曾说刘禅“可次齐桓”。
②看重名节。自己的蜀国新亡,怎么能马上到晋国去当官?在道理上说不过去,在情感上转不过弯。何况“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氏篡权,名声很坏;爱惜名节的李密,岂肯应召出仕?
③奉养祖母。从李密行止看,他对祖母确实孝顺,以孝辞命并不止在晋朝。他在蜀汉时就“事祖母以孝闻,其侍疾则泣涕侧息,日夜不解带,膳饮汤药,必过目尝口。本郡礼命,不应”。在获免出仕后,他在家一直侍奉祖母以终其天年,直到祖母去世,“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事亲理由,确实不虚。
④现实顾虑:局势未稳。西晋初年,政局暗流涌动,以缺乏根基的亡国旧臣身份贸然投身其间,包含很大奉献。从后来李密在西晋出仕的经历看,虽名誉甚高,“贵势之家惮其公直”,却也在仕途上受到不少打压,很不得志,这也说明他的现实顾虑是有现实依据。
八.艺术特色
(一)结构特点
善于将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组成有机的整体。例如,第一段由写祖母之恩谈到应尽孝道,第二段由写圣朝之恩谈到要报国恩,然后将尽孝道和报国恩的矛盾尖锐地显示出来。作者十分巧妙地将一、二两段即“进退狼狈”这一问题相对立的两个方面,组成了有机的整体。又如,首段的第一层次侧重写“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第二层次侧重写“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这两个层次将“母孙二人,更相为命”这一问题的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组成了有机的整体。再如,第三段说明“辞不就职”的原因不是崇尚名节,而是由于母孙更相为命,将这一问题一反一正的两个方面组成了有机的整体。
前有伏笔,后有照应,各部分之间联系紧密。例如,“则刘病日笃”既照应前文“而刘夙婴疾病”二句,又伏下文“但以刘日薄西山”和“报刘之日短也”。又如第二段“臣以供养无主”照应并概括了第一段“既无叔伯,终鲜兄弟”六句,前三段“宠命优渥”照应并概括了第二段“察臣”、“举臣”、“拜臣”、“除臣”等句。
(二)语言特点
1.善于运用含有相对立的或相辅相成内容的排此对偶句来表达思想感情。例如:“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徇私情,则告诉不许。”这是含有相对立内容的排此对偶句,体现了本文在矛盾中抒情的特色。作者还运用带有“前后”、“生死”、“内外”和“长短”等相对词语的排偶句来表达相辅相成的内容。例如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来强调西晋地方官对李密的重视程度;用“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来表示生死都要报答大恩;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来突出祖母无人照顾;用“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来比较年寿的长短,提出先尽孝后尽忠的两全其美的办法。
2.本文保留并发扬了四字句的优点,摒弃了雕琢的陋习和庸俗的老套。文中四字句像诗一样,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在低沉之中含有声宏气壮之势。由于多用四字句要考虑字数和音节,文中多次连用同义词,如“躬亲抚养”、“晚有儿息”、“夙婴疾病”、“过蒙拔擢”、“有所希冀”、“气息奄奄”等。同义词的有意连用,增强了节奏感,加深了读者的印象。
3.语言生动形象。“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进退狼狈”、“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更相为命”等词句有很强的生命力,至今仍为人们所广泛运用。
九.理解性默写
形象刻画自己幼年寂寞、孤独惨境的句子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陈情表》中表现李密祖母命在旦夕的句子: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
《陈情表》中抒写祖孙二人相依为命、情深意重、感人至深的句子是:臣无祖母,
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陈情表》中通过对比说明尽孝时短,尽忠时长的句子是: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陈情表》中以乌鸦反哺为喻,来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陈情表》中表现活着不惜性命为国出力,死后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君王之恩的句子
是: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陈情表》中李密申言自己的苦衷是人神共鉴的句子: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
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文中李密用委婉曲折的语气表明自己并非怀念旧朝,先自贬身份,说自己: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的地位,对晋武帝的过蒙拔擢,宠命优渥,感到无比荣幸,所以不可能岂敢盘桓,有所希冀,委婉得体,消除了晋武帝的疑惑。
文章结尾用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来表明自己的忠贞之情
李密形象表明自己是否应诏,进退两难的句子是: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11、李密《陈情表》“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申述了孝敬祖母,不能远离的拳拳之心。
李密《陈情表》中开头用:臣以险衅,夙遭闵凶概括自己坎坷命运;既无伯叔,
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表明家门冷落,人丁稀少 。
整篇《陈情表》密布着感情的浓云。在作者的笔下,展现出一位可亲可敬的慈祥的
老人形象。她悯孙孤弱,躬亲抚养,对李密有着大恩大德。二人关系正如李密所言: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为了打消晋武帝可能有的猜忌,李密在文中表明自己很想官职显达: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李密在《陈情表》中,形象地写其孤独情境的名句: 茕茕孑立,行影相吊。
李密在《陈情表》中,诉其进退两难处境的句子是: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李密在《陈情表》中,用比喻手法写祖母刘氏年老病危的句子是: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李密在《陈情表》中,表示家门冷落,人丁稀少的句子是: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李密在《陈情表》中,形象勾勒出一幅祖母病笃图的句子是: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李密在《陈情表》中,以乌鸟反哺作比表达孝道的句子是: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李密在《陈情表》中,表现家中人丁单薄,无人照料的句子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22、《陈情表》中“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写出了祖母日渐衰弱的身体状况,以此说明自己不能离开祖母立即赴任。
《陈情表》文笔简洁流畅,语言生动,用“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形容祖母垂危之状。
《陈情表》中申诉自己未敢违逆军命,但又不能离开祖母的进退不能的两难境地的
句子是: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陈情表》中用门衰祚薄,晚有儿息两句表现他的家门不兴旺缺少幸福。
《陈情表》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两句表明自己缺少亲属帮助并
且事必躬亲的孤弱。
《陈情表》中李密写他的祖母常年有病不能自理的两句是: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陈情表》中李密用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写明母孙二人命
运一体实难相离的请辞原因。
陈情表中李密用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两句请求晋武帝的怜悯他的现状并准许
他的要求
《陈情表》中李密写他的祖母在世间的时间很少,已在弥留之际的四句是: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9.1 陈情表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9.1 陈情表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解题和背景,初读,感知课文,合作探究,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9.1 陈情表教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9.1 陈情表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设想,教学方法,课时安排,教学过程,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9.1 陈情表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9.1 陈情表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