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1《论语》十二章 课件22张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49220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1《论语》十二章 课件22张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49220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1《论语》十二章 课件22张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49220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1《论语》十二章 课件22张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492202/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1《论语》十二章 课件22张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492202/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1《论语》十二章 课件22张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492202/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1《论语》十二章 课件22张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492202/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1《论语》十二章 课件22张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492202/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4.1《论语》十二章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4.1《论语》十二章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外研读,齐看齐,内在心里,省反省检查,已停止,毅坚强意志坚强,以为把作为,士读书人,篑盛土的竹筐,止停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言简意丰,含蓄凝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是儒家思想重要典籍。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论语》体式: 语录体(格言体)、对话体、叙事体
《论语》的篇名通常取开篇前两个字作为篇名;若开篇前两个字是“子曰”,则跳过取句中的前两个字;若开篇三个字是一个词,则取前三个字。篇名与其中的各章没有意义上的逻辑关系。
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世尊为圣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乃位于“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通晓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实行有教无类,收徒讲学,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一生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不追求饮食的饱足,不追求居住的安逸;对工作勤勉,说话谨;接近有道德的人来匡正自己,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第一章孔子认为君子“好学的标准是什么”?
第一条“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做到物质上不追求安逸和享受(排除干扰)第二条“敏于事而慎于言”言行上做事敏捷、说话谨慎(实践锻炼)第三条“就有道而正焉”不断向有道德的人学习才算达到“好学”的要求。(虚心请教)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礼仪制度呢?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音乐呢?”
【原文】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注释】 八佾(yì):古代奏乐舞蹈,每行八人,称为一佾。天子可用八佾,即六十四人; 诸侯六佾,四十八人;大夫四佾,三十二人。季氏应该用四佾。
【翻译】"在他的家庙的庭院里用八佾奏乐舞蹈,对这样的事情,季家都忍心做了,还有什么事情不忍心去做呢!"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孔子说:“早晨能够懂得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可以了(没有遗憾了)。”
成语“朝闻夕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迫切的追求。(凸显了作为志士仁人对于生命意义的定位)
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
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义利观:重义轻利、见利思义。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想着与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在心里反省自己。”
贤:形用作名,贤人,有贤德的人。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难免显得粗野,文采超过了质朴就显得虚浮,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得,这才能成为君子。”
孔子这里说的“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 “质”,指内在的仁德。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质,同时又合乎“礼”并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 这一方面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方面反映了孔子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而主张不偏不倚,执两用中。 文与质是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不可分离。孔子认为只有两者配合得当才是完美的。 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就是典型的“文胜质则史”。 所以孔子提倡“文质彬彬”,既要有文化修养,又不要迷失了本性,只有这样,才能够称得上是真正的君子。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不是很遥远吗?”
任重道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弘:广、大,志向远大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kuì,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hǎn》)
孔子说:“好比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停止的(其咎在己)。好比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可以前进一步了,也是我自己坚持的(进益在己)。”
孔子用 的手法阐释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强调成功与失败的根源都在于自己。
进:前进。指继续堆土。
孔子用比喻和散句,说明做事不可半途而废,要持之以恒,进退的责任在自己而不在别人。
孔子运用“堆土成山”与“填土平地”这两个比喻,说明了功亏一篑与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做成任何一件大事,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无论是做学问,还是为人处世,除了有明确的目标以外,都应自觉自愿地坚持下去。只有坚持下去,才能积土成山,最终达于成功。否则,就会前功尽弃,功亏一篑,留下终身遗憾。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孔子说:“智慧的人不疑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不畏惧。”
有智慧的人能将事理看得明白透彻,所以不会迷惑。仁者存公心,去私欲,乐天知命,不患得患失,所以不忧虑。有勇气的人不畏惧困难,见义勇为,所以不惧。
孔子希望自己的学生具备智、仁、勇的三种品质,成为真正的君子。。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克:约束。复:使动,使...归复。一日:一旦。归:称赞,称许。由:依靠。目:条目,细则。礼:名词作动词,合乎礼 事:名作动,实践,从事。
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就是仁。一旦你做到了克己复礼,全天下都会称赞你是仁人。要做到仁靠的是自己,难道要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克己复礼的细则。”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看,不合于礼的不听,不合于礼的不说,不合于礼的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明,请允许我实践这些话。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于:介词,可以翻译成“给”
子贡问道:“有一个可以终身奉行的字吗?”孔子说:“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其:大概,表示推测、估计。
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它在根本上与”仁“是相同的,所以常把它看成是”仁“的实践原则。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小子:老师对学生的称呼。何莫:为什么不。夫:那。兴:指激发人的感情。观:指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
群:指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怨:指讽刺时政。迩:近。事:通“侍”,侍奉。
孔子说:“同学们怎么不学《诗》呢?学《诗》可以激发情感,可以观察政治得失,风俗盛衰,可以使人合群,提高交际能力,可以讽谏时政。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主;还可以多知道一些鸟兽草木的名字。”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4.1《论语》十二章课文课件ppt,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孔子通晓六艺,《论语》,《论语》写作背景,食动词吃饭,求追求,居居住,安安逸,敏勤勉,而表并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4.1《论语》十二章图文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孔子简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4.1《论语》十二章背景图ppt课件,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