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上化学 3.1.4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离子 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45985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沪教版九上化学 3.1.4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离子 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45985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化学第1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第1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在学习原子结构和元素概念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的过程。本课题难点比较集中,有离子的形成、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离子符号及含义等。这些内容是引领学生把学习注意力由宏观世界转到微观研究的重要过渡,为学生探求宏观物质变化的奥秘打开了一个微观领域的窗口,是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和向往,是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兴趣的一个很好的素材。
二、学情分析
在了解了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以及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学习离子的知识,认识原子和离子的区别和联系,是为了进一步学习化合价和化学式打基础。初学者常常容易犯的错误是质子和电子的电性记忆混乱;书写离子符号时,易将离子的电性和所带的电荷数的位置、数值和电性写错。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离子形成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掌握离子符号的书写3.知道原子与离子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让学学生理解离子并初步形成归纳和获取信息的能力。2.运用多媒体动画片、课文插图等辅助手段,演示离子的形成过程, 以期达到直观认识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初步体会物质构成的奥秘,培养学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2.初步形成“物质的粒子性“的观点
三、重难点
重点:离子的形成。
难点:离子符号的书写及含义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离子
1、原子结构示意图(质子数、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
2、离子的形成: 原子:①失电子变成阳离子(金属原子)
②得电子变成阴离子(非金属原子)
3、离子符号的书写及表示含义。
六、教学反思
课本上将《核外电子排布》放在了拓展视野中,为了学生在学习离子时更易理解,我用投影打出了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按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三大类进行归类总结,在此基础上讲解离子的形成,并逐一写出1——20号元素的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的离子符号,然后介绍离子根据带电荷不同分为阴离子和阳离子,介绍阴阳离子相互作用形成离子化合物。 课后,我又要求学生记忆常见离子符号,使学生巩固世界上千千万万种物质都是由原子,分子,离子构成的。这样在讲解化合价时,我就在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简单的介绍了化合价的确定,这样对成绩比较好,知识接受比较快的学生来讲,就不用死记硬背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而对那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要求他们记忆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即可。通过实践,我认为这样设计确实做到了“既让优生吃饱,又让成绩差的学生吃好” ,取得了因材施教的效果。由此我越发感觉到,课改的任重道远,他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反思,探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设置情景,引入问题
知识回顾,课前热身
通过原子的自述,巩固原子结构的知识。 设问:原子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它们能否挣脱原子核的吸引呢?
齐声回答
学生猜想: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科学素养
探究核外电子的排布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72页的拓展视野
设问:如何表示我们对整个原子结构的认识呢?
板书:原子结构示意图
(过渡)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达到稳定结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金属原子和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未排满,要趋向稳定,怎么样才能达到目的呢?
学生分组讨论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练习: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4位学生上黑板板书练习,教师学生共同纠错点评,巩固对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认识。明确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的含义。
学生观察、互相讨论归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
使学生初步形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象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引导学生探索元素的化学性质和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初步渗透离子概念。
探究离子的形成
提供信息: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多媒体演示离子的形成过程。
引导提问:离子是怎样形成的?什么叫离子?如何区别阳离子和阴离子?离子符号的书写应与原子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要趋向稳定结构的钠原子和氯原子该如何变化来达到稳定呢?
两个学生分别扮演钠原子和氯原子,头上贴上元素名称,身上贴最外层电子数目,把钠原子身上最外层的那个电子贴到氯原子身上,钠原子变成钠离子,氯原子变成氯离子,由于静电作用而形成化合物NaCl
使学生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直观生动活泼的表演,把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学生自然对原子与离子的概念有了初步的区分,也为掌握原子得失电子的规律创造了件。
总结
板书:离子的形成
巩固:离子符号书写规则:写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并在符号的右上角用数字标出所带电荷数目,分别用“+”或“-”表示所带电性正负。
熟悉地根据给出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判断粒子的种类,并会用离子符号表示。
归纳总结离子符号数字的含义。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根据投影上的内容,练习离子符号的书写及说出它的含义
归纳总结,完成投影上的练习。
强化记忆
应用迁移
能力提升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物质由微粒构成,微粒是不断运动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布置复习内容和家庭小实验,课堂教学过程,.纯净物和混合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