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二年级上册1 长度单位教学设计
展开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感受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古时候的测量方法的视频,使学生了解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单位进行测量的不准确性,以及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存在的普遍性,为学生学习估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准备。】
课件展示古时候的测量方法
同学们, 在古时候,人们是用什么量出物体的长度呢?来看看吧(播放课件视频)
师:看完后,你有什么想说吗?
学生举手回答:这三者的测量工具不一样,无法判断大石头、长方形布、竹竿的长度谁最长。
学生2:以前是把两臂曲直测量、用手去测量、用脚去测量。
二、发挥联想,感受身体尺
师:同学们,那你能想到的身体尺还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师补充:手、手掌、胳膊、拇指等。我们中国古老的长度单位寸就与手有关。
英国的英尺也是由脚长演变来的。
师:同学们,这些身体尺测量出的石头、布和竹竿什么物品更长呢?
生:测量的单位不同,无法比较。
4.引入课题
课件呈现:选用同一种物体作单位来测量,可以比较吗?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统一的国际长度单位(板书课题)。
学习任务一:选择一种物体测量课桌的长
【设计意图:任务引领,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对比,发现相同的单位“拃”或其它身体尺,因为每个人的身体体型不同,也会有不一样的结果。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使学生了解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单位进行测量的不准确性,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同桌为一组,每组选择一样的物体作为测量单位
(除了选用身体尺,还可以选择生活中的物品,如笔袋等)
1.动手操作,独立思考:量的都是课桌,两同桌测量的结果一样吗?
2.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3.总结:两同桌选用的测量工具是一样的,比如都选拃做单位,可是每个人的手长度可能是不同的,测量出的结果也就不同。
二、播放小故事视频数
总结:说明生活中需要统一长度单位。
三、随堂练习
1. 我会用作标准。
(1)胡萝卜大约( )个长,
(2)西红柿大约( )个长。
2. 我会看,我会估。
(1)绳子大约有( )个那么长。
(2)绳子大约有( )个那么长。
学习任务二:认识直尺、形成概念
【设计意图:概念的形成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感知、辨别而抽象、概括出概念的过程,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也是学生理解概念的中心环节。通过让学生观察发现直尺的特点,再让学生通过“找一找”“画一画”“做一做”等活动来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及培养学生的量感。】
一、认识厘米尺
1.投影出示认识尺子
2.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
(1)一条一条的线,有长有短 → 这就是“刻度线” (板书)
(2)数字,0、1、2…… → 这就是“刻度”
(3)尺上有厘米(cm)→ 这是单位。
(4)0表示测量的起点。
二、观察操作,形成概念
1. 明确1厘米概念
从刻度0到刻度1之间的一大格就是1厘米的长度。
直尺上相邻两个刻度之间都是1厘米。
2. 找尺上的1厘米(直观感知,培养量感)
你能跟老师一样比划一下1厘米的长度吗?在尺上,你还能找出其它的1厘米吗?
3. 表达1厘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1厘米。(建立空间观念)
找一找,身边有哪些物体大约1厘米。
做一做,用手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
总结: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三、随堂练习
1. 找一找、填一填
从( )到( )是1厘米
从( )到( )也是1厘米
2. 看一看
铅笔长( )厘米
学习任务三:动手操作、培养量感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量一量”进一步巩固1厘米的测量单位的作用。培养学生的量感。】
一、用厘米量
师:我们已经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
师: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
(学生测量纸条,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
二、交流反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
(1)放正:尺子要放正;
(2)对“0”:刻度0对准纸条的左端;
(3)看数: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尺子的数字是数字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
三、随堂练习
1. 在错误量法下画×,正确量法下写出测量的结果。
( ) ( ) ( )
2. 填一填
纸条长( )厘米
3.量一量: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物品测量。
如:一支新铅笔的长、数学本的长、橡皮的长等。
【作业设计】
1. 回家测量家里的物体并记录下来;
2. 完成《分层作业》。
【板书设计】
学 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表象,学会量物体的长度。
3.通过想象、估测等活动,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事实,发展空间观念,形成初步的量感。
重 点
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表象,学会量物体的长度。
难 点
能够理解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和量感。
学情分析
“认识厘米”是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其它长度单位和有关测量问题的基础。二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及学习经验,厘米尺也是他们用来连线的工具,相信孩子们在使用的过程中有意无意的观察过厘米尺,问过它的作用,所以孩子的认知不是空白的。本课以儿童感兴趣的测量开始,动态地呈现了在测量活动中问题的产生过程,较好地实现了数学产生于生活的新课程教学理念。用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了解尺,懂得测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并通过观察、估计、读数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
教学辅助
教学课件、学习任务单、直尺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认识厘米_苏教版: 这是一份二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认识厘米_苏教版,共5页。
二年级上册1 长度单位第1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二年级上册1 长度单位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6页。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亿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亿以内数的认识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件出示北京冬奥会相关信息,回顾万以内数的相关知识,随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