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上海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学期单元测试卷(AB卷)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上海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学期 第2章 浩瀚的大气 单元测试(A卷·夯实基础) (原卷+解析卷)
展开
这是一份上海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学期 第2章 浩瀚的大气 单元测试(A卷·夯实基础) (原卷+解析卷),文件包含第2章浩瀚的大气单元测试A卷·夯实基础解析版doc、第2章浩瀚的大气单元测试A卷·夯实基础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第2章 浩瀚的大气 单元测试 (A卷·夯实基础)
(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 14 O:16 Ca:40 Fe:56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第1-17题为单选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第18-20题为多选题,每小题3分,共43分)
1.(2021•上海模拟)关于原子和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B.分子决定物质的化学性质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分子之间没有间隙
【解析】解:A、原子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之一,能直接构成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决定物质的化学性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故选项说法错误。
D、分子之间有间隙,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2.(2021•上海)下面哪个气体是稀有气体( )
A.氦气 B.氮气 C.氯气 D.氧气
【解析】解:稀有气体包括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氡气,选项中氦气属于稀有气体。
故选:A。
3.(2021•嘉定区二模)如图是氢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单质
B.氢气是由氢原子直接构成的
C.每个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
D.微观示意图中的微粒可用3H2表示
【解析】解:A、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单质,故A正确;
B、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故B错误;
C、由分子的模型图可知,每个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故C正确;
D、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微观示意图表示的是3个氢分子,可用3H2表示,故D正确。
故选:B。
4.(2021•闵行区二模)关于分子、原子说法正确的是( )
A.同种分子可以构成不同物质
B.化学变化中原子数目一定不变
C.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原子
D.水的反常膨胀是因为水分子变大了
【解析】解:A、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同种分子不能构成不同物质,故A错;
B、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以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质量、种类都不变,故B正确;
C、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分子,故C错;
D、水的反常膨胀是因为水分子间隔变大了,故D错。
故选:B。
5.(2021•潍坊二模)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模型正确的是( )
A.地壳中元素的含量
B.物质的分类
C.空气的组成
D.物质的组成
【解析】解:A.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氧、硅、铝、铁、钙等,图示错误;
B.物质分为混合物与纯净物,纯净物分为单质与化合物,图示错误;
C.空气中各种成分按照体积分数计算,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其他成分占1%,图示正确;
D.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图示错误。
故选:C。
6.(2021春•静安区期中)有关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红磷在空气里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解析】解:A、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说法错误;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说法正确;
C、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说法正确;
D、红磷在空气里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说法正确;
故选:A。
7.(2020秋•长宁区期末)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CaO+H2O═Ca(OH)2
B.CaCO3CaO+CO2↑
C.CuSO4+2NaOH═Cu(OH)2↓+Na2SO4
D.C+CO22CO
【解析】解:A、CaO+H2O═Ca(OH)2,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B、CaCO3CaO+C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
C、CuSO4+2NaOH═Na2SO4+Cu(OH)2↓,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D、C+CO22CO,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8.(2020秋•雁江区期末)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操作有:①加热;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向试管中装入药品;④当有连续气泡时用排水法收集;⑤实验完毕将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⑥熄灭酒精灯;⑦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正确顺序是( )
A.③②①⑦④⑤⑥ B.②③⑦①④⑥⑤ C.②③⑦①④⑤⑥ D.①③②④⑦⑤⑥
【解析】解: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分别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装入固体药品)→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点(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收(收集氧气)→移(把导管移出水面)→熄(熄灭酒精灯),可得题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②③⑦①④⑤⑥。
故选:C。
9.(2020秋•松江区期中)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发生改变的是( )
A.元素化合价
B.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和
C.元素质量
D.分子数目
【解析】解:A、元素的化合价可能发生变化,如置换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变,复分解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一定不变,故A错误;
B、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和可能变化,可能不变,故B错误;
C、元素的质量一定不变,故C正确;
D、分子数目可能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10.(2021春•浦东新区期中)3.2克某物质X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0.1mol二氧化碳和0.2mol水,该物质可能是( )
A.CH3OH B.C2H6O C.CH4 D.C2H4
【解析】解:0.1mol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质量为4.4g,0.2mol水,水的质量为3.6g,因为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即某物质中碳元素质量,碳元素质量=4,水中氢元素质量等于某物质中氢元素质量,氢元素质量=,1.2g+0.4g=
1.6g<3.2g,则某物质中含氧元素,氧元素质量为3.2g﹣1.6g=1.6g,则某物质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故选:A。
11.(2021•虹口区二模)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X+3O22CO2+4H2O,其中X是( )
A.CH4 B.C2H4O C.CH4O D.CH4O2
【解析】解: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中氧原子个数为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2、8、8,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中含有2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8个氢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碳原子、1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构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H4O;
故选:C。
12.(2020秋•奉贤区期末)利用太阳光能人工合成燃料,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说法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甲、乙物质的量之比为1:1
B.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发生变化
C.甲、乙、丁都是氧化物
D.氧元素由化合态变成游离态
【解析】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水在催化剂和光照的条件下生成了甲烷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2H2OCH4+2O2。
A、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2,故A错误;
B、该反应有单质生成,反应前后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故B错误;
C、由物质的组成可知,甲、丙两种物质都是氧化物、丁物质是氧气,属于单质,不是氧化物,故C错误;
D、由物质的组成可知,在反应物中氧元素存在于化合物中,在生成物中氧元素存在于单质中,所以氧元素由化合态变成游离态,故D正确。
故选:D。
13.(2021•宜州区三模)如图是氧气化学性质的部分知识网络,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S、P在氧气中燃烧均会产生大量白烟
B.I、Ⅱ两类反应均体现了氧气的可燃性
C.Fe在I、Ⅱ两类反应中的产物不相同
D.任何物质都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解析】解:A、P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大量白烟,S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A错误;
B、Ⅰ、Ⅱ两类反应都是物质与氧气发生了反应,均体现了氧气的氧化性,氧气不具有可燃性,故B错误;
C、Fe在氧气中燃烧、缓慢氧化反应中的产物不相同,故C正确;
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很多种物质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14.(2018秋•浦东新区期中)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质量变少;
②质量不变;
③化学性质改变;
④化学性质不变;
⑤若用双氧水制氧气时忘了添加二氧化锰,则会使氧气的产量减少
⑥二氧化锰可以作为各种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A.①③ B.②④⑤⑥ C.②④ D.②③⑤
【解析】解: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可以加快也可减慢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若用双氧水制氧气时忘了添加二氧化锰,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生成物的质量无影响,使用催化剂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二氧化锰不能作为各种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故②④说法正确。
故选:C。
15.(2020秋•黄浦区期末)某反应的微观变化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 )
A.2CO+O22CO2
B.2H2+O22H2O
C.H2CO3H2O+CO2↑
D.CH4+2O2CO2+2H2O
【解析】解:由反应的微观变化图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数目关系是:
A、由微粒的构成和反应的微粒的数目关系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一氧化碳燃烧的反应,故A符合题意。
B、该反应是两种单质反应生成了一种化合物,不符合图示,故B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不符合图示,故C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物质,不符合图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6.如下是小明整理的与氧气化学性质有关的部分笔记,他归纳了以下四点,其中不合理的是( )
S+O2SO2
C+O2CO2
3Fe+2O2Fe3O4
A.都是单质与单质反应 B.都是氧化反应
C.都生成了化合物 D.都生成了气体
【解析】解:A.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硫、碳、铁和氧气均属于单质,故正确;
B.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反应,所以这三个反应均属于氧化反应,故正确;
C.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四氧化三铁均属于化合物,故正确;
D.四氧化三铁是一种黑色固体,故错误。
故选:D。
17.(2020秋•让胡路区校级期末)下列图象符合其描述情况的是( )
A.①中表示:KMnO4制取氧气时,MnO2随着反应进行质量发生的变化
B.②中表示:a,b两试管中分别装有等质量的双氧水溶液,并向a试管中放入催化剂后,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的生成情况
C.③中表示:KMnO4制取氧气时,试管中剩余的固体随着反应的进行质量的变化情况
D.④中表示:双氧水制取氧气时,生成的氧气质量的变化情况
【解析】解:
A、KMnO4制取氧气时,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二氧化锰的质量不断增加,完全反应后质量不变,故图象与实验操作过程不对应;
B、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只是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影响生成氧气的质量,故图象与实验操作过程不对应;
C、KMnO4制取氧气时,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完全反应后,固体质量不为0,故图象与实验操作过程不对应;
D、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立即产生大量的氧气,反应不停止,氧气的质量不断增加,故图象与实验操作过程对应。
故选:D。
多选题(选全得3分,漏选得2分,选错得0分)
18.(2020秋•松江区期末)如图为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成物中有单质
B.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2:1
C.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D.该净化过程可减少有毒气体排放
【解析】解:由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NO和CO,生成物是CO2和N2,条件是催化剂,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2CO2CO2+N2;
A、由微粒的构成可知,生成物的一种分子是由同种的原子构成的,属于单质,故A叙述正确;
B、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反应物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的量之比为(30×2):(28×2)=15:14,故B叙述错误;
C、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每4个分子变化成了3个分子,反应后分子总数减少,故C叙述错误;
D、由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该反应将有毒的物质转化为无毒的物质,可减少有毒气体排放,故D叙述正确。
故选:AD。
19.(2020秋•杨浦区校级月考)偏二甲肼(C2H8N2)与N2O4反应放出的能量能把火箭送入太空,该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2X↑+3N2↑+4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化学式为CO
B.偏二甲肼中碳的质量分数为40%
C.每个N2O4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
D.偏二甲肼是由碳原子、氢原子、氮原子构成
【解析】解:A、反应前碳原子是2个,反应后应该是2个,包含在2X中,反应前后氢原子都是8个,氮原子都是6个,反应前氧原子是8个,反应后应该是8个,其中4个包含在2X中,X的化学式为CO2,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偏二甲肼中碳的质量分数为:×100%=40%,该选项说法正确;
C、每个N2O4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D、偏二甲肼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氮原子构成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C。
20.(2020秋•杨浦区期末)在光照条件下,AgNO3可分解为Ag、O2和某种氮的氧化物X。取一定质量的AgNO3固体充分光照,测得生成Ag、O2、X的质量分别为21.6g、mg、9.2g。说法正确的是( )
A.AgNO3固体应密封保存在无色细口瓶中
B.m=3.2
C.X的化学式为NO2
D.生成物中Ag与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
【解析】解:A、硝酸银见光易分解,因此AgNO3固体应密封保存在棕色广口瓶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硝酸银质量:21.6g÷=34g,m=34﹣21.6﹣9.2=3.2,该选项说法正确;
C、氮的氧化物中,氮元素质量:34×=2.8g,氧元素质量:9.2g﹣2.8g=6.4g,氮原子、氧原子个数比::=1:2,X的化学式为NO2,该选项说法正确;
D、生成物中Ag与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C。
二.填空题(本大题满分25分)
21.(2020秋•青浦区期末)科技改变生活,生活离不开化学。
(1)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防腐,是因为 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
(2)宇航员太空行走时,需要“人造空气”供给呼吸。这种“人造空气”中含有体积分数为70%的氮气、20%以上的氧气、还有二氧化碳。“人造空气”中供给呼吸的物质是 氧气 ,“人造空气”中的氮气和空气中的氮气化学性质 相同 (填“相同”或“不同”)。
【解析】解:(1)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所以氮气可充入食品包装袋防腐;故填: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2)氧气能供给呼吸,所以“人造空气”中供给呼吸的物质是氧气;“人造空气”中的氮气和空气中的氮气都是由氮分子构成的,所以二者中氮气化学性质相同。
22.(2019秋•资中县校级月考)通过化学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的物质,请回答以下问题:
(1)从宏观上认识物质,水是由 氢元素 和 氧元素 组成的;
(2)从微观构成上认识物质,水是由 水分子 构成的,水分子由 氢原子和氧原子 构成,镁条由 镁原子 构成;
(3)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氧分子 ,保持铁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铁原子 。
【解析】解:(1)从宏观上认识物质,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填:氢元素;氧元素;
(2)从微观构成上认识物质,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镁条由镁原子构成;故填:水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镁原子;
(3)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所以,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铁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保持铁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铁原子。故填:氧分子;铁原子。
23.按要求填空.
(1)请用“组成”、“构成”填空,注意它们之间的区别:
①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 组成 ,水由水分子 构成 .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 构成 .
②铜由铜元素 组成 ,铜由铜原子直接 构成 .
(2)请用“元素”、“分子”、“原子”填空:
①二氧化硫是由无数个二氧化硫 分子 构成;
②二氧化硫分子是由硫 原子 和氧 原子 构成;
③二氧化硫是由硫 元素 和氧 元素 组成.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 ×
②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
③凡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叫氧化物; × .
【解析】解:(1)①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水由水分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故填:组成,构成,构成;
②铜由铜元素组成的,铜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故填:组成,构成;
(2)①二氧化硫是由无数个二氧化硫分子构成的,故填:构成;
②二氧化硫分子是由硫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填:原子,原子;
③二氧化硫是由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填:元素,元素;
(3)①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例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故×;
②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正确,故√;
③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NaOH,故×.
24.(2020秋•九龙县期中)请写出以下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红磷燃烧: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
(2)铁燃烧: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
(3)硫燃烧: 硫+氧气二氧化硫 ;
(4)碳燃烧: 碳+氧气二氧化碳 ;
(5)加热氯酸钾制氧气: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
【解析】解:(1)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3)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硫+氧气二氧化硫。
(4)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碳+氧气二氧化碳。
(5)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故答案为:
(1)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2)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3)硫+氧气二氧化硫;
(4)碳+氧气二氧化碳;
(5)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25.(2020春•武城县校级月考)某同学写了以下化学方程式:
A.Mg+O2 MgO2;
B.KClO3KCl+O2↑;
C.2H2O2 2H2O+O2↑;
D.2H2↑+O2↑2H2O;
E.3Fe+2O2═Fe3O4;
根据化学方程式错误的不同,将其序号填入以下相应的空白处:
(1)未配平的是 ;
(2)化学式写错的是 A ;
(3)“↑”使用不当的是 D ;
(4)未注明反应条件的是 E ;
(5)反应条件写错的是 C 。
【解析】解:根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进行检查判断方程式:
A、在方程式Mg+O2 MgO2中只能生成MgO,化学式写错;
B、在方程式KClO3KCl+O2↑中没有配平;
C、方程式2H2O2 2H2O+O2↑,反应条件应是二氧化锰做催化剂,故反应条件错误;
D、在方程式2H2↑+O2↑2H2O中,反应物不能有气体符号,因此“↑”使用不恰当;
E、在方程式3Fe+2O2═Fe3O4中,无反应条件;
故答案为:(1)B (2)A (3)D (4)E (5)C;
26.(2020秋•浦东新区校级期中)新中国成立71年以来,我国的化学工业得到长足发展。
(1)积极开发燃料酒精等石油代品,酒精(C2H6O)由 三 种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 46 ,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52.2% 。
(2)光伏产品遍及全球。生产中涉及反应:SiO2+2C═Si+2X↑,X的化学式是 CO 。1mol SiO2中约含 6.02×1023 个Si原子。
(3)人造金刚石世界闻名。金刚石的化学符号为C,其中碳元素以 游离 (选填“游离”或“化合”)态存在。
【解析】解:(1)酒精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6+16=46;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52.2%。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硅、氧、碳原子个数分别为1、2、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硅、氧、碳原子个数分别为1、0、0,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O。
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构成该物质的粒子,即1mol任何物质中含有构成该物质的6.02×1023个构成该物质的粒子。1个二氧化硅分子中含有1个硅原子,1mol SiO2中约含6.02×1023个硅原子。
(3)金刚石属于单质,其中碳元素以游离态存在。
故答案为:
(1)三;46;52.2%;
(2)CO;6.02×1023;
(3)游离。
27.(2020秋•静安区校级期中)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①关于“H2O”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Ⅰ、Ⅲ 。
Ⅰ.表示水这种物质
Ⅱ.表示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Ⅲ.表示一个水分子
Ⅳ.表示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②条件不同,水可能发生不同的变化。
Ⅰ.加热水使其变成水蒸气,这个过程中水分子的间隙变 大 (填“大”或“小”)。
Ⅱ.如图是电解水反应的微观示意图,错误的说法是 D 。
A.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
B.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C.该实验可证明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D.分子数目没有改变
【解析】解:①由化学式的意义可知:
Ⅰ.表示水这种物质,说法正确;
Ⅱ.表示每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说法错误;
Ⅲ.表示一个水分子,说法正确;
Ⅳ.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表示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说法错误。
故选:Ⅰ、Ⅲ;
②Ⅰ.加热水使其变成水蒸气,这个过程中水分子的间隙变大;故填:大;
Ⅱ.A.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说法正确;
B.在化学反应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说法正确;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该实验可证明水由氢、氧元素组成,说法正确;
D.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分子数目发生改变,说法错误。
故选:D。
28.(2018•衢州)小柯为了研究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浓度是否有差异,做了如下实验: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分别用两种方法各收集三瓶氧气,井使用传感器测定收集到的氧气浓度,数据见表。
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
排水法
氧气浓度%
79.6
79.7
79.9
90.0
89.8
89.3
氧气平均浓度%
79.7
89.7
(1)小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以能使放置在集气瓶瓶口的带火星木条复燃为氧气集满的标准;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以观察到 当气泡从瓶口冒出时或观察到瓶中水排尽时 为氧气集满的标准。
(2)以上两种方法中, 排水 法收集到的氧气更纯净。
(3)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到的氧气浓度只有80%左右的原因有 ACD 。
A.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的密度
B.加热高锰酸钾固体产生氧气的浓度只有80%左右
C.当观察到带火星木条复燃时,集气瓶内还有空气
D.当氧气进入集气瓶时,瓶内空气与进入的氧气相互扩散
【解析】解:(1)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气泡从瓶口冒出时或观察到瓶中水排尽时,说明该瓶内的气体已集满;
故答案为:当气泡从瓶口冒出时或观察到瓶中水排尽时;
(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由以上信息中也可得到同样结论;
故答案为:排水;
(3)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到的氧气浓度只有80%左右的原因有很多,如:氧气密度只是略大于空气,很容易出现排不净空气或少量混合的情况;当用带火星木条验满复燃时,只能说明瓶中的氧气浓度大,不能说明集气瓶内一点空气也没有;在收集氧气时,氧气与空气可能进行少量的扩散混合,这些都会造成氧气浓度的减小;而加热高锰酸钾固体产生氧气的浓度只有80%左右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ACD。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满分32分)
29.(2020秋•虹口区期末)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如图。
(1)如图一所示,制取并收集氧气。试管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KClO32KCl+3O2↑ ;实验结束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再熄灭酒精灯,目的是 防止水倒吸,使试管炸裂 。
(2)计算含溶质0.2mol的过氧化氢溶液完全分解生成氧气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3)某小组用如图二所示装置制取氧气,测定生成氧气的体积。打开活塞K,向B中滴入50mL 3%的过氧化氢溶液后关闭活塞,待集气瓶C和烧杯D中的液面不再变化时,测定烧杯D中水的体积为V水。若生成氧气的体积为V氯气,则V水 > V氯气(选填“>”“<”或“=”),理由是 由于过氧化氢溶液进入集气瓶时,也会使装置B中的气体进入C,使水压入烧杯D中 。
【解析】解:(1)实验室用A装置制氧气,属于加热固体制取氧气,并且试管口没有棉团,应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来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实验结束应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其原因是:防止水倒吸,使试管炸裂;
(2)设生成氧气的物质的量为x
2H2O22H2O+O2↑
2 1
0.2mol x
x=0.1mol
氧气的质量为:0.1mol×32g/mol=3.2g
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3.2g。
(2)由于过氧化氢溶液进入集气瓶时,也会使装置B中的气体进入C,使水压入烧杯D中,所以烧杯D中水的体积为V水大于生成氧气的体积为V氯气,
故答案为:(1)2KClO32KCl+3O2↑;防止水倒吸,使试管炸裂;
(2)3.2g;
(3)>;由于过氧化氢溶液进入集气瓶时,也会使装置B中的气体进入C,使水压入烧杯D中。
30.(2021•常州二模)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图I中仪器的名称为 烧杯 ;
(2)E试管盛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对比 ;
(3)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C中酚酞变红的快,B中酚酞变红的慢 ;
(4)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②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 。
(5)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 有利于环境保护 (任写一点)。
【解析】解:(1)据图可以知道,图I中的仪器是烧杯,故填:烧杯;
(2)E试管盛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做对照试验,故填:对比;
(3)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在热水中分子的运动速度快,故可以观察到C中变红的快,B中变红的慢,故填:C中酚酞变红的快,B中酚酞变红的慢;
(4)根据实验可以看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故填: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
(5)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有利于环境保护,故填:有利于环境保护。
31.(2020秋•浦东新区月考)根据如图实验装置请回答:
Ⅰ.写出仪器a和b的名称是 长颈漏斗 、 铁架台 。
Ⅱ.检查装置A气密性的方法是夹紧止水夹, 通过长颈漏斗加水直至浸没长颈漏斗密度形成一段水柱,一段时间后水柱高度不变 ,则气密性良好。
Ⅲ.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2KCl+3O2↑ 。
①若需制取较纯的氧气,选择的装置组合为 BE (填字母),仪器选择的依据是 AD (填字母)。
A.属于固固加热型的反应
B.属于固液加热型的反应
C.制取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D.制取的气体不易溶于水
②上述混合物中的氯酸钾是 白 色固体;反应后的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将 增大 (填“增大”、“减少”、“不变”);充分反应后需要从剩余固体中提取二氧化锰的操作是溶解、 过滤 、洗涤、干燥。
Ⅳ.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判断用C装置收集满氧气的方法是 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 。
Ⅴ.实验室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二种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备甲烷。
①根据如图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
②实验中可以用装置E收集甲烷,说明甲烷具有 难溶于水 的物理性质;
③实验中还可以用装置D而不用装置C收集甲烷,由此反映了甲烷的密度比空气 小 (填“大”或“小”)。
【解析】解:Ⅰ.仪器a和b的名称是长颈漏斗、铁架台。
故填:长颈漏斗;铁架台。
Ⅱ.检查装置A气密性的方法是夹紧止水夹,通过长颈漏斗加水直至浸没长颈漏斗密度形成一段水柱,一段时间后水柱高度不变,则气密性良好。
故填:通过长颈漏斗加水直至浸没长颈漏斗密度形成一段水柱,一段时间后水柱高度不变。
Ⅲ.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
故填:2KClO32KCl+3O2↑。
①若需制取较纯的氧气,选择的装置组合为BE,仪器选择的依据是属于固固加热型的反应、制取的气体不易溶于水。
故填:BE;AD。
②上述混合物中的氯酸钾是白色固体,反应后的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将增大,充分反应后需要从剩余固体中提取二氧化锰的操作是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故填:白;增大;过滤。
Ⅳ.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判断用C装置收集满氧气的方法: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
故填:2H2O22H2O+O2↑;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
Ⅴ.①根据如图选择的发生装置为B。
故填:B。
②实验中可以用装置E收集甲烷,说明甲烷具有难溶于水的物理性质。
故填:难溶于水。
③实验中还可以用装置D而不用装置C收集甲烷,由此反映了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
故填:小。
32.(2020秋•松江区月考)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如图,请按要求回答:
①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 酒精灯 ,b 集气瓶 。
②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择 BD或BE 装置组合(填仪器编号),反应的原理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为 过氧化氢水+氧气 ,该反应的反应类型是 分解反应 。
③用E装置收集某种气体时,验满的方法: 集气瓶内水排空,则气体收集满 。
④能用D装置收集的气体应具有 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反应 性质。
⑤实验室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二氧化锰起 催化 作用,反应的原理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为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完全反应后,试管内留下的固体物质是 氯化钾和二氧化锰 。
⑥现从废旧干电池中回收上述实验所需的二氧化锰(MnO2)。废旧干电池中主要含有碳和二氧化锰(均难溶于水)、氯化锌和氯化铵(均易溶于水)。为获得较纯的二氧化锰进行如下实验:
上述实验过程中,加水后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 加速溶解 ;操作A的名称是 过滤 ;最后“灼烧”的目的是 除去滤渣中的碳 。
【解析】解:①仪器a为酒精灯、仪器b为集气瓶,故填:酒精灯;集气瓶;
②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选择固液不加热型,即装置B,氧气可以选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进行收集,即装置E和D,因此制取装置选择BD或BE;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成为水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反应的类型属于分解反应;故填:BD或BE;过氧化氢水+氧气;分解反应;
③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当集气瓶内水排空时,气体收集满,故填:集气瓶内水排空,则气体收集满;
④D装置是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反应的气体,故填: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反应;
⑤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其中二氧化锰起到催化作用,文字表达式为:氯酸钾氯化钾+氧气;由于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完全反应后的固体中有生成的氯化钾和二氧化锰;故填:催化;氯酸钾氯化钾+氧气;氯化钾和二氧化锰;
⑥加水后搅拌的作用是加速溶解;操作A将固体和液体进行分离,则操作A是过滤;由于滤渣中含有碳,通过灼烧可以除去其中的碳;故填:加速溶解;过滤;除去滤渣中的碳。
33.(2020秋•青浦区期末)某兴趣小组开展“测定密闭容器中某种气体的体积分数”的探究实验。
【实验1】按图1所示装置,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实验2】按图2所示装置,在集气瓶内壁用水均匀涂附铁粉除氧剂(其中辅助成分不干扰实验)。利用铁锈腐蚀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实验1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4P+5O22P2O5 。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K,水能倒吸入集气瓶的原因是 集气瓶中的氧气消耗,压强减小 。
(2)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以上两个实验都需要注意的事项是 确保装置不漏气 (写一点)。
(3)实验过程中,连接数字传感器。测得实验1、实验2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如图3、图4所示。依据图3、图4信息, 实验2 (填“实验1”或“实验2”)的测定方法更准确,判断依据是 消耗氧气更彻底 。
(4)结合你的学习经验,若要寻找红磷或铁粉除氧剂的替代物。用图一或图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该替代物应满足的条件是 只和氧气反应,不是气体等 (写两点)。
【解析】解:(1)实验1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
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K,水能倒吸入集气瓶的原因是集气瓶中的氧气消耗,压强减小。
故填:4P+5O22P2O5;集气瓶中的氧气消耗,压强减小。
(2)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以上两个实验都需要注意的事项是确保装置不漏气。
故填:确保装置不漏气。
(3)实验2的测定方法更准确,判断依据是消耗氧气更彻底。
故填:实验2;消耗氧气更彻底。
(4)用图一或图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该替代物应满足的条件是只和氧气反应,不是气体等。
故填:只和氧气反应,不是气体等。
34.(2021•泰安模拟)实验小组同学用图1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连接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点燃燃烧匙内足量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瓶塞。整个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到现象是 发出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热。待装置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吸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中原空气体积的 。
(2)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4P+5O22P2O5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集气瓶内压强的变化为 压强先增大,后减小至大气压以下,待打开止水夹后又恢复至与大气压相等 。
(3)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CD (填字母序号,下同)。
A.红磷点燃后,燃烧匙缓慢伸入集气瓶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大
B.装置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立即读数,导致测量结果偏大
C.冷却过程中有空气进入集气瓶,导致测量偏小
D.该实验可以说明空气是混合物
(4)该小组同学尝试使用其它物质代替红磷进行上述实验,并且查阅了相关资料,如图2所示
下列物质中,不能用于代替红磷进行该实验的有 ABC 。
A.木炭 B.铁丝 C.镁条
(5)该小组同学又查阅了以下的资料:
资料:SO2和NaOH在常温下反应生成H2O和易溶于水的Na2SO3。
据此改进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
用硫粉代替红磷进行实验。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将足量的浓氢氧化钠溶液挤入瓶中,并充分振荡。之后打开弹簧夹,实验获得成功。此实验能用硫粉代替红磷的原因是 硫燃烧消耗氧气,生成的SO2气体又被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吸收,且不生成其他气体,瓶中的气体减少量约等于O2消耗量 。
【解析】解:(1)暗红色的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热。待装置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吸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中原空气体积的.故填:发出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热。待装置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吸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中原空气体积的;
(2)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红磷燃烧放出热量造成装置内的压强增大,温度降低后,由于氧气被耗尽,所以温度降低至室温后压强又变小,打开止水夹后,压强又恢复至与大气压相等;故填:4P+5O2 2P2O5;压强先增大,后减小至大气压以下,待打开止水夹后又恢复至与大气压相等;
(3)A.红磷点燃后,燃烧匙缓慢伸入集气瓶会造成空气膨胀部分逸出,导致测量结果偏大,正确;
B.装置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立即读数,导致测量结果偏小,错误;
C.冷却过程中有空气进入集气瓶,导致测量偏小,正确;
D.足量的红磷将氧气耗尽,剩余的主要是氮气,该实验可以说明空气是混合物,正确。
故填:ACD;
(4)A.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的二氧化碳会占据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导致水不能进入容器,因此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
B.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因此不能用铁丝代替红磷;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能够消耗氧气和氮气等物质,因此不能用镁代替红磷;
故填:ABC;
(5)硫燃烧消耗氧气,生成的SO2气体又被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吸收,且不生成其他气体,瓶中的气体减少量约等于O2消耗量,因此用硫粉代替红磷进行实验,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将足量的浓氢氧化钠溶液挤入瓶中,并充分振荡。之后打开弹簧夹,实验获得成功用硫粉代替红磷进行实验。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将足量的浓氢氧化钠溶液挤入瓶中,并充分振荡。之后打开弹簧夹,实验获得成功;故填:硫燃烧消耗氧气,生成的SO2气体又被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吸收,且不生成其他气体,瓶中的气体减少量约等于O2消耗量。
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第2章 浩瀚的大气 单元测试 (A卷·夯实基础)
(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 14 O:16 Ca:40 Fe:56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第1-17题为单选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第18-20题为多选题,每小题3分,共43分)
1.(2021•上海模拟)关于原子和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B.分子决定物质的化学性质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分子之间没有间隙
【解析】解:A、原子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之一,能直接构成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决定物质的化学性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故选项说法错误。
D、分子之间有间隙,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2.(2021•上海)下面哪个气体是稀有气体( )
A.氦气 B.氮气 C.氯气 D.氧气
【解析】解:稀有气体包括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氡气,选项中氦气属于稀有气体。
故选:A。
3.(2021•嘉定区二模)如图是氢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单质
B.氢气是由氢原子直接构成的
C.每个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
D.微观示意图中的微粒可用3H2表示
【解析】解:A、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单质,故A正确;
B、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故B错误;
C、由分子的模型图可知,每个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故C正确;
D、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微观示意图表示的是3个氢分子,可用3H2表示,故D正确。
故选:B。
4.(2021•闵行区二模)关于分子、原子说法正确的是( )
A.同种分子可以构成不同物质
B.化学变化中原子数目一定不变
C.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原子
D.水的反常膨胀是因为水分子变大了
【解析】解:A、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同种分子不能构成不同物质,故A错;
B、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以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质量、种类都不变,故B正确;
C、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分子,故C错;
D、水的反常膨胀是因为水分子间隔变大了,故D错。
故选:B。
5.(2021•潍坊二模)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模型正确的是( )
A.地壳中元素的含量
B.物质的分类
C.空气的组成
D.物质的组成
【解析】解:A.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氧、硅、铝、铁、钙等,图示错误;
B.物质分为混合物与纯净物,纯净物分为单质与化合物,图示错误;
C.空气中各种成分按照体积分数计算,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其他成分占1%,图示正确;
D.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图示错误。
故选:C。
6.(2021春•静安区期中)有关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红磷在空气里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解析】解:A、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说法错误;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说法正确;
C、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说法正确;
D、红磷在空气里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说法正确;
故选:A。
7.(2020秋•长宁区期末)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CaO+H2O═Ca(OH)2
B.CaCO3CaO+CO2↑
C.CuSO4+2NaOH═Cu(OH)2↓+Na2SO4
D.C+CO22CO
【解析】解:A、CaO+H2O═Ca(OH)2,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B、CaCO3CaO+C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
C、CuSO4+2NaOH═Na2SO4+Cu(OH)2↓,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D、C+CO22CO,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8.(2020秋•雁江区期末)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操作有:①加热;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向试管中装入药品;④当有连续气泡时用排水法收集;⑤实验完毕将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⑥熄灭酒精灯;⑦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正确顺序是( )
A.③②①⑦④⑤⑥ B.②③⑦①④⑥⑤ C.②③⑦①④⑤⑥ D.①③②④⑦⑤⑥
【解析】解: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分别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装入固体药品)→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点(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收(收集氧气)→移(把导管移出水面)→熄(熄灭酒精灯),可得题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②③⑦①④⑤⑥。
故选:C。
9.(2020秋•松江区期中)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发生改变的是( )
A.元素化合价
B.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和
C.元素质量
D.分子数目
【解析】解:A、元素的化合价可能发生变化,如置换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变,复分解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一定不变,故A错误;
B、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和可能变化,可能不变,故B错误;
C、元素的质量一定不变,故C正确;
D、分子数目可能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10.(2021春•浦东新区期中)3.2克某物质X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0.1mol二氧化碳和0.2mol水,该物质可能是( )
A.CH3OH B.C2H6O C.CH4 D.C2H4
【解析】解:0.1mol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质量为4.4g,0.2mol水,水的质量为3.6g,因为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即某物质中碳元素质量,碳元素质量=4,水中氢元素质量等于某物质中氢元素质量,氢元素质量=,1.2g+0.4g=
1.6g<3.2g,则某物质中含氧元素,氧元素质量为3.2g﹣1.6g=1.6g,则某物质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故选:A。
11.(2021•虹口区二模)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X+3O22CO2+4H2O,其中X是( )
A.CH4 B.C2H4O C.CH4O D.CH4O2
【解析】解: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中氧原子个数为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2、8、8,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中含有2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8个氢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碳原子、1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构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H4O;
故选:C。
12.(2020秋•奉贤区期末)利用太阳光能人工合成燃料,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说法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甲、乙物质的量之比为1:1
B.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发生变化
C.甲、乙、丁都是氧化物
D.氧元素由化合态变成游离态
【解析】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水在催化剂和光照的条件下生成了甲烷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2H2OCH4+2O2。
A、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2,故A错误;
B、该反应有单质生成,反应前后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故B错误;
C、由物质的组成可知,甲、丙两种物质都是氧化物、丁物质是氧气,属于单质,不是氧化物,故C错误;
D、由物质的组成可知,在反应物中氧元素存在于化合物中,在生成物中氧元素存在于单质中,所以氧元素由化合态变成游离态,故D正确。
故选:D。
13.(2021•宜州区三模)如图是氧气化学性质的部分知识网络,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S、P在氧气中燃烧均会产生大量白烟
B.I、Ⅱ两类反应均体现了氧气的可燃性
C.Fe在I、Ⅱ两类反应中的产物不相同
D.任何物质都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解析】解:A、P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大量白烟,S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A错误;
B、Ⅰ、Ⅱ两类反应都是物质与氧气发生了反应,均体现了氧气的氧化性,氧气不具有可燃性,故B错误;
C、Fe在氧气中燃烧、缓慢氧化反应中的产物不相同,故C正确;
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很多种物质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14.(2018秋•浦东新区期中)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质量变少;
②质量不变;
③化学性质改变;
④化学性质不变;
⑤若用双氧水制氧气时忘了添加二氧化锰,则会使氧气的产量减少
⑥二氧化锰可以作为各种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A.①③ B.②④⑤⑥ C.②④ D.②③⑤
【解析】解: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可以加快也可减慢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若用双氧水制氧气时忘了添加二氧化锰,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生成物的质量无影响,使用催化剂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二氧化锰不能作为各种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故②④说法正确。
故选:C。
15.(2020秋•黄浦区期末)某反应的微观变化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 )
A.2CO+O22CO2
B.2H2+O22H2O
C.H2CO3H2O+CO2↑
D.CH4+2O2CO2+2H2O
【解析】解:由反应的微观变化图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数目关系是:
A、由微粒的构成和反应的微粒的数目关系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一氧化碳燃烧的反应,故A符合题意。
B、该反应是两种单质反应生成了一种化合物,不符合图示,故B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不符合图示,故C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物质,不符合图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6.如下是小明整理的与氧气化学性质有关的部分笔记,他归纳了以下四点,其中不合理的是( )
S+O2SO2
C+O2CO2
3Fe+2O2Fe3O4
A.都是单质与单质反应 B.都是氧化反应
C.都生成了化合物 D.都生成了气体
【解析】解:A.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硫、碳、铁和氧气均属于单质,故正确;
B.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反应,所以这三个反应均属于氧化反应,故正确;
C.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四氧化三铁均属于化合物,故正确;
D.四氧化三铁是一种黑色固体,故错误。
故选:D。
17.(2020秋•让胡路区校级期末)下列图象符合其描述情况的是( )
A.①中表示:KMnO4制取氧气时,MnO2随着反应进行质量发生的变化
B.②中表示:a,b两试管中分别装有等质量的双氧水溶液,并向a试管中放入催化剂后,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的生成情况
C.③中表示:KMnO4制取氧气时,试管中剩余的固体随着反应的进行质量的变化情况
D.④中表示:双氧水制取氧气时,生成的氧气质量的变化情况
【解析】解:
A、KMnO4制取氧气时,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二氧化锰的质量不断增加,完全反应后质量不变,故图象与实验操作过程不对应;
B、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只是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影响生成氧气的质量,故图象与实验操作过程不对应;
C、KMnO4制取氧气时,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完全反应后,固体质量不为0,故图象与实验操作过程不对应;
D、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立即产生大量的氧气,反应不停止,氧气的质量不断增加,故图象与实验操作过程对应。
故选:D。
多选题(选全得3分,漏选得2分,选错得0分)
18.(2020秋•松江区期末)如图为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成物中有单质
B.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2:1
C.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D.该净化过程可减少有毒气体排放
【解析】解:由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NO和CO,生成物是CO2和N2,条件是催化剂,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2CO2CO2+N2;
A、由微粒的构成可知,生成物的一种分子是由同种的原子构成的,属于单质,故A叙述正确;
B、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反应物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的量之比为(30×2):(28×2)=15:14,故B叙述错误;
C、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每4个分子变化成了3个分子,反应后分子总数减少,故C叙述错误;
D、由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该反应将有毒的物质转化为无毒的物质,可减少有毒气体排放,故D叙述正确。
故选:AD。
19.(2020秋•杨浦区校级月考)偏二甲肼(C2H8N2)与N2O4反应放出的能量能把火箭送入太空,该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2X↑+3N2↑+4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化学式为CO
B.偏二甲肼中碳的质量分数为40%
C.每个N2O4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
D.偏二甲肼是由碳原子、氢原子、氮原子构成
【解析】解:A、反应前碳原子是2个,反应后应该是2个,包含在2X中,反应前后氢原子都是8个,氮原子都是6个,反应前氧原子是8个,反应后应该是8个,其中4个包含在2X中,X的化学式为CO2,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偏二甲肼中碳的质量分数为:×100%=40%,该选项说法正确;
C、每个N2O4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D、偏二甲肼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氮原子构成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C。
20.(2020秋•杨浦区期末)在光照条件下,AgNO3可分解为Ag、O2和某种氮的氧化物X。取一定质量的AgNO3固体充分光照,测得生成Ag、O2、X的质量分别为21.6g、mg、9.2g。说法正确的是( )
A.AgNO3固体应密封保存在无色细口瓶中
B.m=3.2
C.X的化学式为NO2
D.生成物中Ag与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
【解析】解:A、硝酸银见光易分解,因此AgNO3固体应密封保存在棕色广口瓶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硝酸银质量:21.6g÷=34g,m=34﹣21.6﹣9.2=3.2,该选项说法正确;
C、氮的氧化物中,氮元素质量:34×=2.8g,氧元素质量:9.2g﹣2.8g=6.4g,氮原子、氧原子个数比::=1:2,X的化学式为NO2,该选项说法正确;
D、生成物中Ag与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C。
二.填空题(本大题满分25分)
21.(2020秋•青浦区期末)科技改变生活,生活离不开化学。
(1)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防腐,是因为 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
(2)宇航员太空行走时,需要“人造空气”供给呼吸。这种“人造空气”中含有体积分数为70%的氮气、20%以上的氧气、还有二氧化碳。“人造空气”中供给呼吸的物质是 氧气 ,“人造空气”中的氮气和空气中的氮气化学性质 相同 (填“相同”或“不同”)。
【解析】解:(1)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所以氮气可充入食品包装袋防腐;故填: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2)氧气能供给呼吸,所以“人造空气”中供给呼吸的物质是氧气;“人造空气”中的氮气和空气中的氮气都是由氮分子构成的,所以二者中氮气化学性质相同。
22.(2019秋•资中县校级月考)通过化学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的物质,请回答以下问题:
(1)从宏观上认识物质,水是由 氢元素 和 氧元素 组成的;
(2)从微观构成上认识物质,水是由 水分子 构成的,水分子由 氢原子和氧原子 构成,镁条由 镁原子 构成;
(3)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氧分子 ,保持铁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铁原子 。
【解析】解:(1)从宏观上认识物质,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填:氢元素;氧元素;
(2)从微观构成上认识物质,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镁条由镁原子构成;故填:水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镁原子;
(3)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所以,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铁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保持铁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铁原子。故填:氧分子;铁原子。
23.按要求填空.
(1)请用“组成”、“构成”填空,注意它们之间的区别:
①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 组成 ,水由水分子 构成 .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 构成 .
②铜由铜元素 组成 ,铜由铜原子直接 构成 .
(2)请用“元素”、“分子”、“原子”填空:
①二氧化硫是由无数个二氧化硫 分子 构成;
②二氧化硫分子是由硫 原子 和氧 原子 构成;
③二氧化硫是由硫 元素 和氧 元素 组成.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 ×
②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
③凡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叫氧化物; × .
【解析】解:(1)①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水由水分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故填:组成,构成,构成;
②铜由铜元素组成的,铜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故填:组成,构成;
(2)①二氧化硫是由无数个二氧化硫分子构成的,故填:构成;
②二氧化硫分子是由硫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填:原子,原子;
③二氧化硫是由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填:元素,元素;
(3)①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例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故×;
②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正确,故√;
③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NaOH,故×.
24.(2020秋•九龙县期中)请写出以下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红磷燃烧: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
(2)铁燃烧: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
(3)硫燃烧: 硫+氧气二氧化硫 ;
(4)碳燃烧: 碳+氧气二氧化碳 ;
(5)加热氯酸钾制氧气: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
【解析】解:(1)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3)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硫+氧气二氧化硫。
(4)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碳+氧气二氧化碳。
(5)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故答案为:
(1)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2)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3)硫+氧气二氧化硫;
(4)碳+氧气二氧化碳;
(5)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25.(2020春•武城县校级月考)某同学写了以下化学方程式:
A.Mg+O2 MgO2;
B.KClO3KCl+O2↑;
C.2H2O2 2H2O+O2↑;
D.2H2↑+O2↑2H2O;
E.3Fe+2O2═Fe3O4;
根据化学方程式错误的不同,将其序号填入以下相应的空白处:
(1)未配平的是 ;
(2)化学式写错的是 A ;
(3)“↑”使用不当的是 D ;
(4)未注明反应条件的是 E ;
(5)反应条件写错的是 C 。
【解析】解:根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进行检查判断方程式:
A、在方程式Mg+O2 MgO2中只能生成MgO,化学式写错;
B、在方程式KClO3KCl+O2↑中没有配平;
C、方程式2H2O2 2H2O+O2↑,反应条件应是二氧化锰做催化剂,故反应条件错误;
D、在方程式2H2↑+O2↑2H2O中,反应物不能有气体符号,因此“↑”使用不恰当;
E、在方程式3Fe+2O2═Fe3O4中,无反应条件;
故答案为:(1)B (2)A (3)D (4)E (5)C;
26.(2020秋•浦东新区校级期中)新中国成立71年以来,我国的化学工业得到长足发展。
(1)积极开发燃料酒精等石油代品,酒精(C2H6O)由 三 种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 46 ,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52.2% 。
(2)光伏产品遍及全球。生产中涉及反应:SiO2+2C═Si+2X↑,X的化学式是 CO 。1mol SiO2中约含 6.02×1023 个Si原子。
(3)人造金刚石世界闻名。金刚石的化学符号为C,其中碳元素以 游离 (选填“游离”或“化合”)态存在。
【解析】解:(1)酒精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6+16=46;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52.2%。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硅、氧、碳原子个数分别为1、2、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硅、氧、碳原子个数分别为1、0、0,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O。
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构成该物质的粒子,即1mol任何物质中含有构成该物质的6.02×1023个构成该物质的粒子。1个二氧化硅分子中含有1个硅原子,1mol SiO2中约含6.02×1023个硅原子。
(3)金刚石属于单质,其中碳元素以游离态存在。
故答案为:
(1)三;46;52.2%;
(2)CO;6.02×1023;
(3)游离。
27.(2020秋•静安区校级期中)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①关于“H2O”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Ⅰ、Ⅲ 。
Ⅰ.表示水这种物质
Ⅱ.表示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Ⅲ.表示一个水分子
Ⅳ.表示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②条件不同,水可能发生不同的变化。
Ⅰ.加热水使其变成水蒸气,这个过程中水分子的间隙变 大 (填“大”或“小”)。
Ⅱ.如图是电解水反应的微观示意图,错误的说法是 D 。
A.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
B.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C.该实验可证明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D.分子数目没有改变
【解析】解:①由化学式的意义可知:
Ⅰ.表示水这种物质,说法正确;
Ⅱ.表示每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说法错误;
Ⅲ.表示一个水分子,说法正确;
Ⅳ.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表示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说法错误。
故选:Ⅰ、Ⅲ;
②Ⅰ.加热水使其变成水蒸气,这个过程中水分子的间隙变大;故填:大;
Ⅱ.A.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说法正确;
B.在化学反应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说法正确;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该实验可证明水由氢、氧元素组成,说法正确;
D.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分子数目发生改变,说法错误。
故选:D。
28.(2018•衢州)小柯为了研究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浓度是否有差异,做了如下实验: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分别用两种方法各收集三瓶氧气,井使用传感器测定收集到的氧气浓度,数据见表。
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
排水法
氧气浓度%
79.6
79.7
79.9
90.0
89.8
89.3
氧气平均浓度%
79.7
89.7
(1)小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以能使放置在集气瓶瓶口的带火星木条复燃为氧气集满的标准;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以观察到 当气泡从瓶口冒出时或观察到瓶中水排尽时 为氧气集满的标准。
(2)以上两种方法中, 排水 法收集到的氧气更纯净。
(3)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到的氧气浓度只有80%左右的原因有 ACD 。
A.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的密度
B.加热高锰酸钾固体产生氧气的浓度只有80%左右
C.当观察到带火星木条复燃时,集气瓶内还有空气
D.当氧气进入集气瓶时,瓶内空气与进入的氧气相互扩散
【解析】解:(1)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气泡从瓶口冒出时或观察到瓶中水排尽时,说明该瓶内的气体已集满;
故答案为:当气泡从瓶口冒出时或观察到瓶中水排尽时;
(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由以上信息中也可得到同样结论;
故答案为:排水;
(3)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到的氧气浓度只有80%左右的原因有很多,如:氧气密度只是略大于空气,很容易出现排不净空气或少量混合的情况;当用带火星木条验满复燃时,只能说明瓶中的氧气浓度大,不能说明集气瓶内一点空气也没有;在收集氧气时,氧气与空气可能进行少量的扩散混合,这些都会造成氧气浓度的减小;而加热高锰酸钾固体产生氧气的浓度只有80%左右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ACD。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满分32分)
29.(2020秋•虹口区期末)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如图。
(1)如图一所示,制取并收集氧气。试管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KClO32KCl+3O2↑ ;实验结束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再熄灭酒精灯,目的是 防止水倒吸,使试管炸裂 。
(2)计算含溶质0.2mol的过氧化氢溶液完全分解生成氧气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3)某小组用如图二所示装置制取氧气,测定生成氧气的体积。打开活塞K,向B中滴入50mL 3%的过氧化氢溶液后关闭活塞,待集气瓶C和烧杯D中的液面不再变化时,测定烧杯D中水的体积为V水。若生成氧气的体积为V氯气,则V水 > V氯气(选填“>”“<”或“=”),理由是 由于过氧化氢溶液进入集气瓶时,也会使装置B中的气体进入C,使水压入烧杯D中 。
【解析】解:(1)实验室用A装置制氧气,属于加热固体制取氧气,并且试管口没有棉团,应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来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实验结束应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其原因是:防止水倒吸,使试管炸裂;
(2)设生成氧气的物质的量为x
2H2O22H2O+O2↑
2 1
0.2mol x
x=0.1mol
氧气的质量为:0.1mol×32g/mol=3.2g
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3.2g。
(2)由于过氧化氢溶液进入集气瓶时,也会使装置B中的气体进入C,使水压入烧杯D中,所以烧杯D中水的体积为V水大于生成氧气的体积为V氯气,
故答案为:(1)2KClO32KCl+3O2↑;防止水倒吸,使试管炸裂;
(2)3.2g;
(3)>;由于过氧化氢溶液进入集气瓶时,也会使装置B中的气体进入C,使水压入烧杯D中。
30.(2021•常州二模)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图I中仪器的名称为 烧杯 ;
(2)E试管盛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对比 ;
(3)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C中酚酞变红的快,B中酚酞变红的慢 ;
(4)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②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 。
(5)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 有利于环境保护 (任写一点)。
【解析】解:(1)据图可以知道,图I中的仪器是烧杯,故填:烧杯;
(2)E试管盛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做对照试验,故填:对比;
(3)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在热水中分子的运动速度快,故可以观察到C中变红的快,B中变红的慢,故填:C中酚酞变红的快,B中酚酞变红的慢;
(4)根据实验可以看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故填: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
(5)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有利于环境保护,故填:有利于环境保护。
31.(2020秋•浦东新区月考)根据如图实验装置请回答:
Ⅰ.写出仪器a和b的名称是 长颈漏斗 、 铁架台 。
Ⅱ.检查装置A气密性的方法是夹紧止水夹, 通过长颈漏斗加水直至浸没长颈漏斗密度形成一段水柱,一段时间后水柱高度不变 ,则气密性良好。
Ⅲ.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2KCl+3O2↑ 。
①若需制取较纯的氧气,选择的装置组合为 BE (填字母),仪器选择的依据是 AD (填字母)。
A.属于固固加热型的反应
B.属于固液加热型的反应
C.制取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D.制取的气体不易溶于水
②上述混合物中的氯酸钾是 白 色固体;反应后的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将 增大 (填“增大”、“减少”、“不变”);充分反应后需要从剩余固体中提取二氧化锰的操作是溶解、 过滤 、洗涤、干燥。
Ⅳ.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判断用C装置收集满氧气的方法是 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 。
Ⅴ.实验室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二种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备甲烷。
①根据如图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
②实验中可以用装置E收集甲烷,说明甲烷具有 难溶于水 的物理性质;
③实验中还可以用装置D而不用装置C收集甲烷,由此反映了甲烷的密度比空气 小 (填“大”或“小”)。
【解析】解:Ⅰ.仪器a和b的名称是长颈漏斗、铁架台。
故填:长颈漏斗;铁架台。
Ⅱ.检查装置A气密性的方法是夹紧止水夹,通过长颈漏斗加水直至浸没长颈漏斗密度形成一段水柱,一段时间后水柱高度不变,则气密性良好。
故填:通过长颈漏斗加水直至浸没长颈漏斗密度形成一段水柱,一段时间后水柱高度不变。
Ⅲ.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
故填:2KClO32KCl+3O2↑。
①若需制取较纯的氧气,选择的装置组合为BE,仪器选择的依据是属于固固加热型的反应、制取的气体不易溶于水。
故填:BE;AD。
②上述混合物中的氯酸钾是白色固体,反应后的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将增大,充分反应后需要从剩余固体中提取二氧化锰的操作是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故填:白;增大;过滤。
Ⅳ.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判断用C装置收集满氧气的方法: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
故填:2H2O22H2O+O2↑;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
Ⅴ.①根据如图选择的发生装置为B。
故填:B。
②实验中可以用装置E收集甲烷,说明甲烷具有难溶于水的物理性质。
故填:难溶于水。
③实验中还可以用装置D而不用装置C收集甲烷,由此反映了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
故填:小。
32.(2020秋•松江区月考)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如图,请按要求回答:
①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 酒精灯 ,b 集气瓶 。
②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择 BD或BE 装置组合(填仪器编号),反应的原理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为 过氧化氢水+氧气 ,该反应的反应类型是 分解反应 。
③用E装置收集某种气体时,验满的方法: 集气瓶内水排空,则气体收集满 。
④能用D装置收集的气体应具有 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反应 性质。
⑤实验室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二氧化锰起 催化 作用,反应的原理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为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完全反应后,试管内留下的固体物质是 氯化钾和二氧化锰 。
⑥现从废旧干电池中回收上述实验所需的二氧化锰(MnO2)。废旧干电池中主要含有碳和二氧化锰(均难溶于水)、氯化锌和氯化铵(均易溶于水)。为获得较纯的二氧化锰进行如下实验:
上述实验过程中,加水后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 加速溶解 ;操作A的名称是 过滤 ;最后“灼烧”的目的是 除去滤渣中的碳 。
【解析】解:①仪器a为酒精灯、仪器b为集气瓶,故填:酒精灯;集气瓶;
②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选择固液不加热型,即装置B,氧气可以选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进行收集,即装置E和D,因此制取装置选择BD或BE;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成为水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反应的类型属于分解反应;故填:BD或BE;过氧化氢水+氧气;分解反应;
③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当集气瓶内水排空时,气体收集满,故填:集气瓶内水排空,则气体收集满;
④D装置是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反应的气体,故填: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反应;
⑤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其中二氧化锰起到催化作用,文字表达式为:氯酸钾氯化钾+氧气;由于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完全反应后的固体中有生成的氯化钾和二氧化锰;故填:催化;氯酸钾氯化钾+氧气;氯化钾和二氧化锰;
⑥加水后搅拌的作用是加速溶解;操作A将固体和液体进行分离,则操作A是过滤;由于滤渣中含有碳,通过灼烧可以除去其中的碳;故填:加速溶解;过滤;除去滤渣中的碳。
33.(2020秋•青浦区期末)某兴趣小组开展“测定密闭容器中某种气体的体积分数”的探究实验。
【实验1】按图1所示装置,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实验2】按图2所示装置,在集气瓶内壁用水均匀涂附铁粉除氧剂(其中辅助成分不干扰实验)。利用铁锈腐蚀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实验1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4P+5O22P2O5 。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K,水能倒吸入集气瓶的原因是 集气瓶中的氧气消耗,压强减小 。
(2)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以上两个实验都需要注意的事项是 确保装置不漏气 (写一点)。
(3)实验过程中,连接数字传感器。测得实验1、实验2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如图3、图4所示。依据图3、图4信息, 实验2 (填“实验1”或“实验2”)的测定方法更准确,判断依据是 消耗氧气更彻底 。
(4)结合你的学习经验,若要寻找红磷或铁粉除氧剂的替代物。用图一或图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该替代物应满足的条件是 只和氧气反应,不是气体等 (写两点)。
【解析】解:(1)实验1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
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K,水能倒吸入集气瓶的原因是集气瓶中的氧气消耗,压强减小。
故填:4P+5O22P2O5;集气瓶中的氧气消耗,压强减小。
(2)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以上两个实验都需要注意的事项是确保装置不漏气。
故填:确保装置不漏气。
(3)实验2的测定方法更准确,判断依据是消耗氧气更彻底。
故填:实验2;消耗氧气更彻底。
(4)用图一或图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该替代物应满足的条件是只和氧气反应,不是气体等。
故填:只和氧气反应,不是气体等。
34.(2021•泰安模拟)实验小组同学用图1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连接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点燃燃烧匙内足量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瓶塞。整个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到现象是 发出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热。待装置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吸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中原空气体积的 。
(2)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4P+5O22P2O5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集气瓶内压强的变化为 压强先增大,后减小至大气压以下,待打开止水夹后又恢复至与大气压相等 。
(3)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CD (填字母序号,下同)。
A.红磷点燃后,燃烧匙缓慢伸入集气瓶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大
B.装置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立即读数,导致测量结果偏大
C.冷却过程中有空气进入集气瓶,导致测量偏小
D.该实验可以说明空气是混合物
(4)该小组同学尝试使用其它物质代替红磷进行上述实验,并且查阅了相关资料,如图2所示
下列物质中,不能用于代替红磷进行该实验的有 ABC 。
A.木炭 B.铁丝 C.镁条
(5)该小组同学又查阅了以下的资料:
资料:SO2和NaOH在常温下反应生成H2O和易溶于水的Na2SO3。
据此改进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
用硫粉代替红磷进行实验。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将足量的浓氢氧化钠溶液挤入瓶中,并充分振荡。之后打开弹簧夹,实验获得成功。此实验能用硫粉代替红磷的原因是 硫燃烧消耗氧气,生成的SO2气体又被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吸收,且不生成其他气体,瓶中的气体减少量约等于O2消耗量 。
【解析】解:(1)暗红色的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热。待装置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吸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中原空气体积的.故填:发出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热。待装置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吸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中原空气体积的;
(2)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红磷燃烧放出热量造成装置内的压强增大,温度降低后,由于氧气被耗尽,所以温度降低至室温后压强又变小,打开止水夹后,压强又恢复至与大气压相等;故填:4P+5O2 2P2O5;压强先增大,后减小至大气压以下,待打开止水夹后又恢复至与大气压相等;
(3)A.红磷点燃后,燃烧匙缓慢伸入集气瓶会造成空气膨胀部分逸出,导致测量结果偏大,正确;
B.装置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立即读数,导致测量结果偏小,错误;
C.冷却过程中有空气进入集气瓶,导致测量偏小,正确;
D.足量的红磷将氧气耗尽,剩余的主要是氮气,该实验可以说明空气是混合物,正确。
故填:ACD;
(4)A.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的二氧化碳会占据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导致水不能进入容器,因此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
B.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因此不能用铁丝代替红磷;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能够消耗氧气和氮气等物质,因此不能用镁代替红磷;
故填:ABC;
(5)硫燃烧消耗氧气,生成的SO2气体又被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吸收,且不生成其他气体,瓶中的气体减少量约等于O2消耗量,因此用硫粉代替红磷进行实验,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将足量的浓氢氧化钠溶液挤入瓶中,并充分振荡。之后打开弹簧夹,实验获得成功用硫粉代替红磷进行实验。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将足量的浓氢氧化钠溶液挤入瓶中,并充分振荡。之后打开弹簧夹,实验获得成功;故填:硫燃烧消耗氧气,生成的SO2气体又被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吸收,且不生成其他气体,瓶中的气体减少量约等于O2消耗量。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