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浩瀚的大气 单元检测试卷(含解析)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07993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二章 浩瀚的大气 单元检测试卷(含解析)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07993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二章 浩瀚的大气 单元检测试卷(含解析)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07993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1.3 物质的提纯 同步检测题(含解析) 试卷 6 次下载
- 1.4 世界通用的化学语言 同步检测题(含解析) 试卷 4 次下载
- 3.1 水 同步测试题(含解析) 试卷 3 次下载
- 3.2 溶液 同步测试题(含解析) 试卷 4 次下载
- 3.3 溶液的酸碱性 同步测试题(含解析) 试卷 4 次下载
2021学年第二单元 浩瀚的大气综合与测试精品课时练习
展开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15 小题 ,每题 2 分 ,共计30分 , )
1. 下列关于空气各成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按质量计算,空气中约含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其他成分
B.氦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C.造成空气污染的气体主要有、和等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又被称为“惰性气体”
2. 某有机物和氧气置于完全封闭的容器中引燃,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实验测得反应前后物质量如下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的值为
B.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
C.物质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D.物质只含有碳、氢元素
3. 下列情况下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是( )
A.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B.燃烧烟花爆竹
C.人和动物呼出的二氧化碳
D.汽车排出的尾气
4. 关于氧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B.拉瓦锡发现了空气的组成
C.氧气是一种可燃性气体
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5. 对于化学方程式的读法错误的是( )
A.铁加氧气等于四氧化三铁
B.在点燃条件下,铁和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
C.在点燃的条件下,每三个铁原子和两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一个四氧化三铁分子
D.在点燃条件下,每份质量的铁和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份质量的四氧化三铁
6. 是指大气中直径微米的颗粒物,是造成灰霾现象的罪魁祸首.下列措施不能有效减少排放的是( )
A.减少燃煤量,使用清洁能源
B.控制机动车污染的排放,提升燃油品质
C.多部门齐抓共管,减少扬尘污染
D.建立区域联合机制,发布大气雾霾预警信号
7.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工业上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从液态空气中分离氧气
B.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C.若大量有害物质进入空气中,仅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大气还能保持洁净
D.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8. 反应式配平后,前面的化学计量数是( )
9. 如图是关于氧气化学性质的部分知识网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氧气中燃烧均会产生大量白烟
B.在Ⅰ、Ⅱ两类反应中的产物不相同
C.Ⅰ、Ⅱ两类反应均体现了氧气的可燃性
D.Ⅰ类反应放出热量,Ⅱ类反应吸收热量
10. 雾霾天气的时候,不建议做的是( )
11. 酒精(化学式为)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则,,,四种物质的质量比为( )
12. 下列表示氧气用途的是( )
13. 在进行“空气中的氧气会减少耗尽?”的辩论中,作为正方(空气中的氧气会减少耗尽).下列论点不应成为本方论据的是( )
A.汽车越来越多,消耗的氧气越来越多
B.限制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排放是目前各国政府的重要环境政策
C.有证据表明,在远古时代的原始空气中氧气含量高达
D.人口增多,人类所消耗的燃料越来越多
14. 下列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反应正确的是( )
A.
B.
C.
D.
15.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伴有蓝色火焰
C.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浅蓝色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二、 多选题 (本题共计 5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15分 , )
16. 下列有关氧气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氧气不易溶于水
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C.氧气能跟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17. 年月日,武威市凉州区洪祥镇果园村组一废弃仓库发生火灾.武威消防指挥中心立即调派凉州消防中队辆水罐消防车和名官兵,紧急前往火灾现场进行扑救.此次火灾,想法官兵及现场群众抢出个氧气瓶.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
B.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热
D.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
18. 年月日晚,载有人的“东方之星”客船在长江中游遇龙卷风翻沉.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全力抢救,从翻沉客船中成功搜救出幸存者.说明沉船内残存空气中的氧气,具有的用途是( )
19. 下列实验现象中,描述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有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B.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有黄色火焰,有大量白色气体生成
C.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小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火星四射,有黑色熔融物溅落瓶底
2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过氧化氢催化分解的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
B.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常温下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D.没有二氧化锰作催化剂,过氧化氢溶液就不会产生氧气
三、 填空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9分 , )
21. 实验室里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若把高锰酸钾误以为二氧化锰加入,其结果是:氯酸钾的反应速率________,生成氧气的质量________,氯酸钾和高锰酸钾混合加热,完全反应后,生成物有________种.
22. 空气是人类活动必需的自然资源.工业上常用分离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如图所示,实验室常用物质分解的方法制取氧气.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并收集氧气,可选择________装置(填字母代号).
(3)学习了对过氧化氢分解有催化作用的知识后.某同学想:能否起到类似的催化剂作用呢?于是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不是催化剂、也不参与反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参与反应产生,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是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________.
【实验】用天平称量,取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图实验:
(一)填表:
(二)步骤①的目的是________;
(三)步骤④需用到的实验仪器有: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烧杯、________;
(四)过氧化氢能被催化分解放出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拓展】要探究步骤⑤做过催化剂的其它化学性质,还应补做的实验是用氢气(或一氧化碳或炭)还原固体,观察固体是否变成红色;或用加热的稀硫酸溶液固体,观察是否能生成蓝色溶液.
23. 把硫粉放在给定质量的氧气中燃烧,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实验中参加反应的硫、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质量比是________.
(2)第二次实验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是________.
(3)第三次实验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是________.
四、 解答题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7 分 ,共计14分 , )
24. 很多因素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请按下列要求各举一例说明(用文字表达)
(1)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
(2)反应物的浓度不同,反应现象可能不同
(3)反应物的量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
25. 物质变化的分类.将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分解反应、燃烧、缓慢氧化等概念填写在下列概念图相应的空格内,举例用符号表达式表示.
五、 实验探究题 (本题共计 4 小题 ,每题 8 分 ,共计32分 , )
26. 实验室制取氧气,若采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可以按如图所示的各步操作进行实验: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①所示实验操作中,要使集气瓶内充满水而不留有气泡,应该如何操作?
(2)图④所示实验操作中,当集气瓶内即将充满氧气时,要使集气瓶内充有尽可能多的氧气,应该如何操作?
(3)图⑤中,应该选用________或方式放置已充满氧气的集气瓶.
27. 两个同学在实验室做了两个小实验及所得结论如下:
同学实验操作及现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一集气瓶中,木条不变.
结论:说明集气瓶中没有氧气
同学实验操作及现象:将燃烧的木条伸入一集气瓶中,木条没有熄灭.
结论:说明集气瓶中盛有纯净的氧气
请分析:这两位同学所得结论正确吗?
28. 空气看不见也摸不着,你能设计简单的实验证明它的存在吗?请说出操作过程、实验现象及结论.
29. 通过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规律,以下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请结合如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
(2)当用装置和组合制取氧气时,实验结束后,应先操作________.
A.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
B.熄灭酒精灯
(3)写出以为发生装置来制取氧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若用装置收集得到的氧气不纯,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写出条即可).
(4)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氨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实验室制取氨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_______(填写字母编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上册_第二章_浩瀚的大气_ 单元检测试卷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15 小题 ,每题 2 分 ,共计30分 )
1.
【答案】
A
【考点】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解析】
根据空气的成分、各成分的性质、空气的污染源等知识分析回答.
【解答】
解:、按体积计算,空气中约含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其他成分.故错误;
、氦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故正确;
、造成空气污染的气体主要有、和等,故正确;
、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又被称为“惰性气体”.故正确.
故选.
2.
【答案】
D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从而得出待测的值,由物质质量的增减量可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再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和物质的质量可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
【解答】
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待测值,故正确;
、根据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为、和其相对分子质量为、,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故正确;
、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生成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其质量比为:,故正确;
、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生成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则可以知道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氧元素,故错误.
故选:.
3.
【答案】
C
【考点】
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解析】
我们现在谈到的空气污染只是指列入空气质量检测范围之内的,不在其序列中的不视为是空气污染,这是思考的时候需要注意到的.
【解答】
目前列入检测范围的气体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臭氧。
、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会造成污染,并且列入检测范围。正确。
、烟花爆竹爆炸会生成二氧化硫等气体,所以会污染大气。正确。
、人和动物的呼出二氧化碳,临时没有列入检测范围之内,不视为空气污染物。错误。
、汽车尾气中含有氮氧化合物以及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列入检测范围。正确。
4.
【答案】
C
【考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
空气组成的测定
氧气的物理性质
【解析】
根据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氧气的性质分析判断.
【解答】
解:、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故叙述正确;
、拉瓦锡发现了空气的组成,故叙述正确;
、氧气是一种具有助燃性的气体,不具有可燃性.故叙述错误;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故叙述正确.
故选.
5.
【答案】
A
【考点】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
【解析】
化学方程式可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等.但要注意读化学方程式时,“+”应读作“和”,“”应读作“生成”.
【解答】
解:、该反应可读作:铁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应读作“和”,故选项读法错误.
、该反应可读作:在点燃条件下,铁和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故选项读法正确.
、从微观上,该反应应读作:在点燃的条件下,每三个铁原子和两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一个四氧化三铁分子,故选项读法正确.
、在点燃条件下,每份质量的铁和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份质量的四氧化三铁,故选项读法正确.
故选.
6.
【答案】
D
【考点】
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解析】
本题主要是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二氧化硫主要来源于煤、石油等燃料的燃烧,工厂排放的废气等;一氧化碳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和汽车的尾气等;二氧化氮主要来源于机动车排放的废气和燃放烟花爆竹;粉尘主要是地面粉尘、燃煤排放的粉尘、沙尘暴等.是首要污染物,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微米的颗粒物,雾霾可使空气中增加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
【解答】
解:、减少燃煤量,使用清洁能源,能有效减少排放,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控制机动车污染的排放,提升燃油品质,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能有效减少排放,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多部门齐抓共管,减少扬尘污染,能有效减少排放,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建立区域联合机制,发布大气雾霾预警信号,不能有效减少排放,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故选.
7.
【答案】
C
【考点】
氧气的工业制法
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解析】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氧气大约占、稀有气体大约占、二氧化碳大约占、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空气的成分主要以氮气和氧气为主,氧气约占五分之一,氮气约占五分之四.
【解答】
解:
、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从液态空气中分离氧气,故对;
、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故对;
、大量有害物质进入空气中,大自然的自净能力不能吸收所有的有害物质,大气不能保持洁净,故错;
、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故对.
答案:
8.
【答案】
C
【考点】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不变,选择相应的配平方法(最小公倍数法、定一法等)进行配平即可;配平时要注意化学计量数必须加在化学式的前面,配平过程中不能改变化学式中的下标;配平后化学计量数必须为整数.
【解答】
解:利用最小公倍数法进行配平,以氧原子作为配平的起点,、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最后调整、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故配平后前面的化学计量数是.
故选:.
9.
【答案】
B
【考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
【解析】
、根据硫和磷燃烧的现象分析解答;
、根据铁燃烧的产物和铁锈的成分分析解答;
、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解答;
、根据燃烧和缓慢氧化都放出热量解答。
【解答】
、硫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硫,不能产生白烟,红磷在氧气中燃烧能够产生大量白烟。故错;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铁生锈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故对;
、Ⅰ、Ⅱ两类有氧气参加的化学反应的相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应,均体现了氧气的氧化性,故错。
,燃烧和缓慢氧化都放出热量,故错误。
10.
【答案】
B
【考点】
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解析】
根据雾霾天气时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雾霾天气时,要注意关闭门窗,尽量不要外出,外出要养戴口罩,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
解: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外出时带口罩、乘公共交通出行,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尽量少开窗,回家后清洗口鼻,都可降低雾霾天气对身体地影响.
故选:.
11.
【答案】
D
【考点】
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解析】
根据酒精(化学式为)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利用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和的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由,在此反应中、、、四种物质的质量比为:::.
故选:.
12.
【答案】
D
【考点】
氧气的用途
【解析】
我们学习过氧气能支持燃烧,能供给呼吸,故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等方面进行分析、考虑,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
解:、人工降雨常用干冰而不是氧气,故错误;
、自行车生锈是由于铁制品和氧气以及水作用引起的,但不是氧气的用途,故错误;
、用玻璃刀裁玻璃是利用金刚石的硬度大,不属于氧气的用途,故错误;
、炼钢是利用氧气的助燃性,属于氧气的用途,故正确.
故选.
13.
【答案】
B
【考点】
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解析】
氧气的用途是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与这些方面有关的就会消耗氧气.
【解答】
解:、汽车燃烧会消耗氧气,汽车越来越多,消耗的氧气就越来越多,故不符合题意;
、限制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排放是目前各国政府的重要环境政策,是为了防止空气的污染,与氧气的含量无关,故符合题意;
、远古时代的空气中氧气含量高达,而今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数据的减少,可见氧气在逐渐消耗.故不符合题;
、人口增多,呼吸作用和生活所用的燃料的燃烧消耗的氧气也增多,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14.
【答案】
B
【考点】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解答】
解:、硝酸钾与氯化镁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错误.
、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正确.
、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铅弱,不能发生置换反应,故错误.
、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故错误.
故选:.
15.
【答案】
B
【考点】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
【解析】
、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根据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根据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正确;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没有蓝色火焰,错误;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浅蓝色,正确;
、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正确;
二、 多选题 (本题共计 5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15分 )
16.
【答案】
A,D
【考点】
氧气的物理性质
氧气的化学性质
【解析】
、根据氧气的溶解性分析;
、根据氧气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分析;
、根据氧气能和很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但不是能和任何物质发生反应分析;
、根据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分析.
【解答】
解:、氧气不易溶于水,该说法正确;
、氧气密度比空气密度大,该说法不正确;
、氧气能和很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但不是能和任何物质发生反应,该说法不正确;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该说法正确.
故选
17.
【答案】
A,D
【考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的物理性质
氧化反应
【解析】
、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能做燃料;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
、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根据氧化反应概念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能做燃料,说法错误;
、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故正确;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的气体,故正确.
、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氧不一定是指氧气,故错误.
故选:
18.
【答案】
C,D
【考点】
氧气的用途
【解析】
根据氧气的作用进行分析.
【解答】
解:氧气能供给呼吸,人体缺少氧气会发生窒息.
故选:.
19.
【答案】
C,D
【考点】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
【解析】
、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根据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小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故选项说法正确.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火星四射,有黑色熔融物溅落瓶底,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20.
【答案】
A,C
【考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的工业制法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解析】
、过氧化氢加入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可迅速制取氧气.
、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常温下能与很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工业上一般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
、过氧化氢在不加热的情况下也可分解产生氧气.
【解答】
解:、过氧化氢加入二氧化锰作可迅速制取氧气,二氧化锰是这一反应的催化剂.
、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常温下能与很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不是和所有物质都能反应.
、工业上一般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过氧化氢在不加热的情况下也可分解产生氧气,知识过程较缓慢.
故选
三、 填空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9分 )
21.
【答案】
加快,增加,四
【考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解析】
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二氧化锰可使氯酸钾的反应速率加快,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氯酸钾和高锰酸钾混合加热,高锰酸钾先分解,同时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其中,二氧化锰可使氯酸钾的反应速率加快,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产生的氧气是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分解反应的总和,也增加;完全反应后,物质的种类有四种;
故答案为:加快;增加;四.
22.
【答案】
分液漏斗,集气瓶
或
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固体质量是,与②进行对比,玻璃棒,
【考点】
氧气的制取装置
氧气的收集方法
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
(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通常情况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
(3)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过氧化氢在氧化铜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解答】
解:(1)是分液漏斗,是集气瓶.
(2)在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并收集氧气不需要加热,应该用装置作为发生装置;
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装置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即用装置收集.
(3).是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23.
【答案】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
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和判断.
【解答】
解:(1)硫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
由以上质量关系可知,参加反应的硫、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质量比是;
(2)第二次实验中,当氧气质量是时,恰好和硫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即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是.
(3)第三次实验中,氧气过量,硫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是.
四、 解答题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7 分 ,共计14分 )
24.
【答案】
解:(1)使用催化剂,催化剂能改变其它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变,如使用作催化剂,可加快分解反应的速率;使用作催化剂,还可以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使用作催化剂,可加快分解反应的速率.(合理即可)
(2)反应物的量不同,反应现象可能不同,硫、木炭等物质在空气中和在纯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同:硫在空气中燃烧只能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纯氧中燃烧能发出蓝紫色火焰.
(3)反应物的量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如碳的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木炭在充足的空气里燃烧,生成物为二氧化碳;而当空气量不足时,燃烧后的生成物为一氧化碳.
【考点】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
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解析】
本题是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使用催化剂,催化剂能改变其它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变,就可以设计有关的实验步骤;反应物的量不同,反应现象可能不同,硫、木炭等物质在空气中和在纯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同;反应物的量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如碳的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
【解答】
解:(1)使用催化剂,催化剂能改变其它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变,如使用作催化剂,可加快分解反应的速率;使用作催化剂,还可以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使用作催化剂,可加快分解反应的速率.(合理即可)
(2)反应物的量不同,反应现象可能不同,硫、木炭等物质在空气中和在纯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同:硫在空气中燃烧只能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纯氧中燃烧能发出蓝紫色火焰.
(3)反应物的量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如碳的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木炭在充足的空气里燃烧,生成物为二氧化碳;而当空气量不足时,燃烧后的生成物为一氧化碳.
25.
【答案】
【考点】
化合反应及其应用
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氧化反应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解析】
物质的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包括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氧化反应等.
【解答】
解:物质的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等,化合反应如碳+氧气二氧化碳,分解反应如水氢气+氧气,氧化反应包括:燃烧、缓慢氧化,
五、 实验探究题 (本题共计 4 小题 ,每题 8 分 ,共计32分 )
26.
【答案】
(1)把集气瓶装满水至液面呈凸起状,用玻璃片先盖住一小部分,再平推玻璃片把瓶口全部盖住.把盛满水的瓶子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内.(2)要扶正集气瓶,当水面上有大气泡时,在水面下盖住玻璃片,取出.(3).
【考点】
氧气的收集方法
【解析】
根据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操作方法回答,要注意操作中的细节问题.
【解答】
解:(1)为了使集气瓶中灌满水,把集气瓶装满水至液面呈凸起状,用玻璃片先盖住一小部分,再平推玻璃片把瓶口全部盖住.把盛满水的瓶子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内;
(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要等到瓶口都大气泡冒出时,在水面下盖上玻璃片,然后再取出集气瓶;
(3)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放置时瓶口应向上.
27.
【答案】
两位同学的结论都不正确.
【考点】
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
根据氧气的验证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深入其中能复燃说明是氧气,如果木条不变,并不能说明没有氧气,空气中也有氧气,但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解答】
解:两位同学的结论都不正确.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克服回答问题时思维的片面性,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而应抓问题的实质.、两同学的实验,都说明木条没有熄灭,说明集气瓶中都盛有氧气.因反应的剧烈程度,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同学的实验木条不复燃,但没有熄灭,说明瓶中盛有氧气,只不过氧气的体积分数较小,不能使木条复燃(只有氧气体积分数较大或纯氧气时,反应剧烈,才能使木条复燃).由此知同学结论错;
若使木条熄灭,必须有不支持燃烧的物质,通常有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在同学的实验中,木条没能熄灭,说明在同学实验的集气瓶中盛有氧气,但氧气的体积分数较小,不能使木条剧烈燃烧,说明盛的不是纯净氧气,故同学结论也错.
28.
【答案】
将空玻璃杯倒立在水中,水不能全部进入,证明空气是存在的;或用针筒抽取一定体积的空气,然后注入水中,看到水中有气泡冒出,可证明空气是存在的.
【考点】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解析】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氧气大约占、稀有气体大约占、二氧化碳大约占、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证明空气存在的方法有:将空玻璃杯倒立在水中,水不能全部进入,证明空气是存在的;或用针筒抽取一定体积的空气,然后注入水中,看到水中有气泡冒出,可证明空气是存在的.
【解答】
解:证明空气存在的方法有:将空玻璃杯倒立在水中,水不能全部进入,证明空气是存在的;或用针筒抽取一定体积的空气,然后注入水中,看到水中有气泡冒出,可证明空气是存在的;
29.
【答案】
分液漏斗,集气瓶
A
,刚出现气泡就开始收集
【考点】
氧气的制取装置
氧气的收集方法
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
(1)依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认识进行分析;
(2)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时的注意事项分析回答;
(3)根据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及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注意事项分析回答;
(4)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解答】
解:(1)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是分液漏斗;是集气瓶;
(2)当用装置和组合制取氧气时,实验结束后,应该先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流而炸裂试管;
(3)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的方法制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用装置收集得到的氧气不纯,其原因可能是:刚出现气泡就开始收集,收集前集气瓶中的水不满;
(4)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所以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反应前质量
反应后质量
A.
B.
C.
D.
A.在户外戴口罩
B.在户外运动
C.公共交通出行
D.回家后清洗口鼻
A.
B.
C.
D.
A.人工降雨
B.自行车生锈
C.用玻璃刀裁玻璃
D.炼钢
A.作还原剂
B.作保护气
C.供给呼吸
D.支持呼吸
步骤③现象
步骤⑥结果
结论
________
________
猜想、不成立
猜想成立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氧气的质量
的质量
第2单元 浩瀚的大气(B卷·能力检测练)-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单元AB卷(沪教版.上海): 这是一份第2单元 浩瀚的大气(B卷·能力检测练)-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单元AB卷(沪教版.上海),文件包含第2单元浩瀚的大气B卷·能力检测练-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单元AB卷原卷版docx、第2单元浩瀚的大气B卷·能力检测练-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单元AB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单元测试卷】(沪教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 2 浩瀚的大气【提升卷】: 这是一份【期中单元测试卷】(沪教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 2 浩瀚的大气【提升卷】,文件包含期中单元测试卷沪教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2浩瀚的大气提升卷原卷版docx、期中单元测试卷沪教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2浩瀚的大气提升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单元测试卷】(沪教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 2 浩瀚的大气【考点卷】: 这是一份【期中单元测试卷】(沪教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 2 浩瀚的大气【考点卷】,文件包含期中单元测试卷沪教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2浩瀚的大气考点卷原卷版docx、期中单元测试卷沪教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2浩瀚的大气考点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