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苏科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困难)(含答案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苏科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困难)(含答案解析)01
    苏科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困难)(含答案解析)02
    苏科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困难)(含答案解析)03
    还剩2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苏科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困难)(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苏科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困难)(含答案解析),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科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
    考试范围:全册;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0分)
    1. 下列各组条件中,能判断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是(    )
    A. 两组直角边对应相等 B. 一组边对应相等
    C. 两组锐角对应相等 D. 一组锐角对应相等
    2. 在△ABC中,AC=6,中线AD=5,则边AB的长的取值范围是(    )
    A. 1 3. 如图,已知三角形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E分别在边AB、BC上,CD、AE交于点F,∠AFD=60°.FG为三角形AFC的角平分线,点H在FG的延长线上,HG=CD,连接HA、HC.①BD=CE;②∠AHC=60°;③FC=CG;④S△CBD=S△CGH;其中说法正确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 如图,在Rt△ABC中,∠C=90°,以△ABC的一边BC为边画等腰三角形,使得它的第三个顶点在△ABC的其他边上,则可以画出的不同的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最多为(    )
    A. 2
    B. 3
    C. 4
    D. 5


    5. 如图,在Rt△ABC纸片中,∠ACB=90°,AC=4,BC=3,点D,E分别在AB,AC上,连结DE,将△ADE沿DE翻折,使点A的对应点F落在BC的延长线上,若FD平分∠EFB,则AD的长为(    )


    A. 259 B. 258 C. 157 D. 207
    6. 我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刘徽将勾股形(古人称直角三角形为勾股形)分割成一个正方形和两对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得到一个恒等式。后人借助这种分割方法所得的图形证明了勾股定理,如图所示的长方形由两个这样的图形拼成,若a=3,b=4,则该长方形的面积为(    )
    A. 20 B. 24 C. 994 D. 532
    7. 实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则|a+b|-|a-b|等于(    )
    A. 2b+2a B. 2b C. 2b-2a D. 2a
    8. 对a、b,定义运算a*b=a2b(a≥b)ab2(a A. 4 B. ±12 C. 12 D. 4或±12
    9.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B′C′由△ABC绕点P旋转得到,则点P的坐标为(    )

    A. (0,1) B. (1,−1) C. (0,−1) D. (1,0)
    10. 如图,长方形BCDE的各边分别平行于x轴与y轴,物体甲和物体乙由点A(2,0)同时出发,沿长方形BCDE的边做环绕运动,物体甲按逆时针方向以1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匀速运动,物体乙按顺时针方向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匀速运动,则两个物体运动后的第2022次相遇地点的坐标是(    )

    A. (1,−1) B. (−1,−1) C. (−1,1) D. (2,0)
    1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一次函数y=(k−2)x−b的图象大致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k>2,b>0
    B. k>2,b<0
    C. k<2,b>0
    D. k<2,b<0
    12. 小带和小路两个人开车从A城出发匀速行驶至B城.在整个行驶过程中,小带和小路两人的车离开A城的距离y(千米)与行驶的时间t(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有下列结论:
    ①A、B两城相距300千米;
    ②小路的车比小带的车晚出发1小时,却早到1小时;
    ③小路的车出发后2.5小时追上小带的车;
    ④当小带和小路的车相距50千米时,t=54或t=154.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 D. ②③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2.0分)
    13. 在△ABC和△A′B′C′中,已知∠A=∠A′,AC=A′C′,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ABC≌△A′B′C′,你添加的条件是______.
    14. 如图,在△ABC中,AB=AC,D为BC上的一点,∠BAD=28°,在AD的右侧作△ADE,使得AE=AD,∠DAE=∠BAC,连接CE,DE,DE交AC于点O,若CE//AB,则∠DOC的度数为______.
    15. 如图,AC,BD在AB的同侧,AC=2,BD=8,AB=8,点M为AB的中点,若∠CMD=120°,则CD的最大值是_______.

    16. 如图,“爱心”图案是由函数y=−x2+6的部分图象与其关于直线y=x的对称图形组成.点A是直线y=x上方“爱心”图案上的任意一点,点B是其对称点.若AB=42,则点A的坐标是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72.0分)
    17. 如图,已知△ABC,∠C=90°,AC (1)用直尺和圆规,作出点D的位置(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2)连结AD,若∠B=37°,则∠CAD=______度.

    18. 如图,操场上有两根旗杆间相距12m,小强同学从B点沿BA走向A,一定时间后他到达M点,此时他测得CM和DM的夹角为90°,且CM=DM,已知旗杆AC的高为3m,小强同学行走的速度为0.5m/s,则:
    (1)请你求出另一旗杆BD的高度;
    (2)小强从M点到达A点还需要多长时间?

    19. 如图,在△ABC中,∠ABC=90°,AB=BC,点D为平面内一点,且∠BDC=45°,BD与AC交于点P,过A作AF//CD交BD边于点F.
    (1)如图1,过C作CE⊥BD交于E,
    ①求证:∠ABF=∠BCE;
    ②求证:DF=2BE;
    (2)过F作FH⊥AF交AB于H,连接CF,若∠BAF=∠PCF,BC=5,求BH的长.

    20. 已知△ABC与△AD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BAC=∠DAE=90°,点D在直线BC上.
    (1)如图1,当点D在CB延长线上时,求证:BE⊥CD;
    (2)如图2,当D点不在直线BC上时,BE、CD相交于M.
    ①直接写出∠CME的度数;
    ②求证:MA平分∠CME.


    21. (1)观察猜想,如图1,点B,A,C在同一条直线上,DB⊥BC,EC⊥BC且∠DAE=90°,AD=AE,则BC,BD,CE之间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

    (2)问题解决,如图2,在Rt△ABC中,∠ABC=90°,CB=4,AB=2,以AC为直角边向外作等腰Rt△DAC,连接BD,求BD的长;

    (3)拓展延伸,如图3,在四边形ABCD中,∠ABC=∠ADC=90°,CB=4,AB=2,DC=DA,请直接写出BD的长.

    22. 规定:若P(x,y)是以x,y为未知数的二元一次方程ax+by=c的整数解,则称此时点P为二元一次方程ax+by=c的“理想点”.请回答以下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的相关问题.
    (1)已知A(−1,2),B(4,−3),C(−3,4),请问哪个点是方程2x+3y=6的“理想点”,哪个点不是方程2x+3y=6的“理想点”,并说明理由.
    (2)已知m,n为非负整数,且2|n|−m=1,若P(m,|n|)是方程2x+y=8的“理想点”,求2m−n的平方根.
    (3)已知k是正整数,且P(x,y)是方程2x+y=1和kx+2y=5的“理想点”,求点P的坐标.
    23. 在数轴上点A表示a,点B表示b,且a,b满足a−10+b−3=0:
    (1)①a+b=_________;② x表示a+b的整数部分,y表示a+b的小数部分,则y=________;
    (2)若b (3)若点A与点C之间的距离表示AC,点B与点C之间的距离表示BC,请在数轴上找一点C,使得AC=2BC,求点C在数轴上表示的数.
    24.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x1,y1),B(x2,y2),若x2−x1=y2−y1≠0,则称点A与点B互为“对角点”,例如:点A(−1,3),点B(2,6),因为2−(−1)=6−3≠0,所以点A与点B互为“对角点”.
    (1)若点A的坐标是(4,−2),则在点B1(2,0),B2(−1,−7),B3(0,−6)中,点A的“对角点”为点______;
    (2)若点A的坐标是(−2,4)的“对角点”B在坐标轴上,求点B的坐标;
    (3)若点A的坐标是(3,−1)与点B(m,n)互为“对角点”,且点B在第四象限,求m,n的取值范围.

    25. 为倡导低碳生活,绿色出行,某自行车俱乐部利用周末组织“远游骑行”活动.自行车队从甲地出发,途径乙地短暂休息完成补给后,继续骑行至目的地丙地,自行车队出发1小时后,恰有一辆邮政车从甲地出发,沿自行车队行进路线前往丙地,在丙地完成2小时装卸工作后按原路返回甲地,自行车队与邮政车行驶速度均保持不变,并且邮政车行驶速度是自行车队行驶速度的2.5倍,如图表示自行车队、邮政车离甲地的路程y(km)与自行车队离开甲地时间x(h)的函数关系图象,请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各题:


    (1)自行车队行驶的速度是_____km/h;
    (2)邮政车出发多少小时与自行车队首次相遇?
    (3)邮政车在返程途中与自行车队再次相遇时的地点距离甲地多远?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可以利用边角边判定两三角形全等,故本选项正确;
    B、两直角三角形隐含一个条件是两直角相等,要判定两直角三角形全等,起码还要两个条件,则选项错误;
    C、两个锐角分别相等,只有角没有边,不能判定全等,此选项错误;
    D、一组锐角对应相等,隐含一个条件是两直角相等,根据角对应相等,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故选项错误.
    故选:A.
    利用SAS、HL、AAS进行判定.
    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注意直角三角形性质的使用(两锐角互余,一个角是90°).

    2.【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中线的定义,三角形三边关系,关键是倍长中线即延长AD至E,使DE=AD,利用SAS证明△ABD≅△ECD,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三边关系即可解答.
    【解答】
    解:如图,延长AD至E,使DE=AD,

    ∵AD是△ABC的中线,∴BD=CD,
    在△ABD和△ECD中,
    BD=CD∠ADB=∠EDCAD=ED
    ∴△ABD≌△ECD(SAS),
    ∴AB=CE,
    ∵AD=5,∴AE=5+5=10,
    ∵10+6=16,10−6=4,
    ∴4   
    3.【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涉及三角形面积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作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①由∠AFD=60°可证明△CAE≌△BCD,从而可判断①正确;②作CM⊥AE交AE的延长线于M,作CN⊥HF于N,可证明△ECM≌△GCN(AAS)得CE=CG,EM=GN,∠ECM=∠GCN,即可证明△AMC≌△HNC(SAS),有∠ACM=∠HCN,AC=HC,从而得△ACH是等边三角形,故②正确;③由∠CFH=∠AFH=60°,若FC=CG,可得∠FCG=60°,即可判定③不正确;④根据△ECM≌△GCN,△AMC≌△HNC,△CAE≌△BCD,可判定④正确.
    【解答】
    解:①因为三角形ABC是等边三角形,
    所以∠B=∠ACE=60°,BC=AC,
    因为∠AFD=∠CAE+∠ACD=60°,∠BCD+∠ACD=∠ACB=60°,
    所以∠BCD=∠CAE,
    在△BCD和△CAE中,
    ∠B=∠ACEBC=AC∠BCD=∠CAE,
    所以△BCD≌△CAE(ASA),
    所以BD=CE,故①正确;
    ②作CM⊥AE交AE的延长线于M,作CN⊥HF于N,如图:

    因为∠EFC=∠AFD=60°
    所以∠AFC=120°,
    因为FG为△AFC的角平分线,
    所以∠CFH=∠AFH=60°,
    所以∠CFH=∠CFE=60°,
    因为CM⊥AE,CN⊥HF,
    所以CM=CN,
    因为∠CEM=∠ACE+∠CAE=60°+∠CAE,∠CGN=∠AFH+∠CAE=60°+∠CAE,
    所以∠CEM=∠CGN,
    在△ECM和△GCN中
    ∠CEM=∠CGN∠CME=∠CNG=90∘CM=CN,
    所以△ECM≌△GCN(AAS),
    所以CE=CG,EM=GN,∠ECM=∠GCN,
    所以∠MCN=∠ECG=60°,
    由①知△CAE≌△BCD,
    所以AE=CD,
    因为HG=CD,
    所以AE=HG,
    所以AE+EM=HG+GN,即AM=HN,
    在△AMC和△HNC中,
    AM=HN∠AMC=∠HNC=90∘CM=CN,
    所以△AMC≌△HNC(SAS),
    所以∠ACM=∠HCN,AC=HC,
    所以∠ACM−∠ECM=∠HCN−∠GCN,即∠ACE=∠HCG=60°,
    所以△ACH是等边三角形,
    所以∠AHC=60°,故②正确;
    ③由②知∠CFH=∠AFH=60°,若FC=CG,则∠CGF=60°,从而∠FCG=60°,这与∠ACB=60°矛盾,故③不正确;
    ④因为△ECM≌△GCN,△AMC≌△HNC,
    所以S△AMC−S△ECM=S△HNC−S△GCN,即S△ACE=S△CGH,
    因为△CAE≌△BCD,
    所以S△BCD=S△ACE=S△CGH,故④正确,
    所以正确的有:①②④,
    故选:C.  
    4.【答案】C 
    【解析】略

    5.【答案】D 
    【解析】解:作DH⊥BC于H,
    在Rt△ABC纸片中,∠ACB=90°,
    由勾股定理得:AB=32+42=5,
    ∵将△ADE沿DE翻折得△DEF,
    ∴AD=DF,∠A=∠DFE,
    ∵FD平分∠EFB,
    ∴∠DFE=∠DFH,
    ∴∠DFH=∠A,
    设DH=3x,
    在Rt△DHF中,sin∠DFH=sin∠A=35,
    ∴DF=5x,
    ∴BD=5−5x,
    ∵△BDH∽△BAC,
    ∴BDAB=DHAC,
    ∴5−5x5=3x4,
    ∴x=47,
    ∴AD=5x=207.

    故选:D.
    由翻折得出AD=DF,∠A=∠DFE,再根据FD平分∠EFB,得出∠DFH=∠A,然后借助相似列出方程即可.
    本题考查了以直角三角形为背景的翻折问题,紧扣翻折前后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来解决问题,通过相似表示线段和列方程是解题本题的关键.

    6.【答案】B 
    【解析】解:设小正方形的边长为x,

    ∵a=3,b=4,
    ∴AB=3+4=7,
    在Rt△ABC中,AC2+BC2=AB2,
    即(3+x)2+(x+4)2=72,
    整理得,x2+7x−12=0,
    即x2+7x=12
    而长方形面积为(x+4)(x+3)=x2+7x+12=12+12=24
    ∴该长方形的面积为24,
    故选:B

    7.【答案】D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了整式的加减,绝对值,以及实数与数轴,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根据数轴上点的位置判断出绝对值里边式子的正负,利用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化简,去括号合并即可得到结果.
    【解答】
    解:根据数轴上点的位置得:a<0 则,a+b>0,a−b<0,
    则,原式=a+b+a−b=2a.
    故选D.

      
    8.【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平方根和新定义的应用,关键是能求出符合条件的所有情况.根据题意得出两个情况,求出后看看是否符合条件即可
    【解答】
    解:∵3*m=36,
    ∴①9m=36,
    m=4,
    ∵3和4不符合a≥b,
    ∴此种情况不符合题意;
    ②3m2=36,
    m=±12 ,
    m=−12<3,(舍去)
    实数m=12,此种情况符合a 故选C.
      
    9.【答案】B 
    【解析】解:

    由图形可知,对应点的连线CC′、AA′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是点(1,−1),根据旋转变换的性质,点(1,−1)即为旋转中心.
    故旋转中心坐标是P(1,−1).
    故选:B.
    根据网格结构,找出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即为旋转中心.
    本题考查了利用旋转变换作图,旋转变换的旋转以及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即为旋转中心,熟练掌握网格结构,找出对应点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

    10.【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为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动点坐标规律探究题,解答关键是找到两个物体相遇的位置的变化规律.
    根据两个物体运动速度和长方形周长,得到两个物体的相遇时间间隔,进而得到两个点相遇的位置规律.
    【解答】
    解:由已知,长方形周长为12,
    ∵甲、乙速度分别为1单位/秒,2单位/秒,
    则两个物体每次相遇时间间隔为121+2=4秒,
    则两个物体相遇点依次为(−1,1)、(−1,−1)、(2,0),
    ∵2022=3×673······3,
    ∴第2022次两个物体相遇位置为(2,0),
    故选:D  
    11.【答案】C 
    【解析】解:∵一次函数y=(k−2)x−b的图象经过二、三、四象限,
    ∴k−2<0,−b<0.
    解得:k<2,b>0
    故选:C.
    先根据函数图象得出其经过的象限,由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即可得出结论.
    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即一次函数y=kx+b(k≠0)中,当k<0,b<0时函数的图象经过二、三、四象限.

    12.【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掌握一次函数图象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特别注意t是小带车所用的时间.
    观察图象可判断①②,由图象所给数据可求得小带、小路两车离开A城的距离y与时间t的关系式,可求得两函数图象的交点,可判断③,再令两函数解析式的差为50,可求得t,可判断④,可得出答案.
    【解答】
    解:由图象可知A、B两城市之间的距离为300km,小带行驶的时间为5小时,而小路是在小带出发1小时后出发的,且用时3小时,即比小带早到1小时,
    ∴①②都正确;
    设小带车离开A城的距离y与t的关系式为y1=kt,
    把(5,300)代入可求得k=60,
    ∴y1=60t,
    设小路车离开A城的距离y与t的关系式为y2=mt+n,
    把(1,0)和(4,300)代入可得m+n=04m+n=300,
    解得:m=100n=−100,
    ∴y2=100t−100,
    令y1=y2,可得:60t=100t−100,
    解得:t=2.5,
    即小带车、小路车两直线的交点横坐标为t=2.5,
    此时小路车出发时间为1.5小时,即小路车出发1.5小时后追上小带车,
    ∴③不正确;
    令|y1−y2|=50,可得|60t−100t+100|=50,即|100−40t|=50,
    当100−40t=50时,可解得t=54,
    当100−40t=−50时,可解得t=154,
    又当t=56时,y1=50,此时小路车还没出发,
    当t=256时,小路车到达B城,y1=250;
    综上可知当t的值为54或154或56或256时,两车相距50千米,
    ∴④不正确;
    故选C.  
    13.【答案】AB=A′B′ 
    【解析】解:添加的条件是AB=A′B′,
    理由是:∵在△ABC和△A′B′C′中
    AB=A′B′∠A=∠A′AC=A′C′,
    ∴△ABC≌△A′B′C′(SAS),
    故答案为:AB=A′B′
    添加的条件是AB=A′B′,理由是由AB=A′B′,∠A=∠A′,AC=A′C′根据SAS推出两三角形全等即可,答案不唯一.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注意: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SAS,ASA,AAS,SSS,②此题答案不唯一,可以为AB=A′B′或∠B=∠B′或∠C=∠C′.

    14.【答案】92° 
    【解析】解:∵∠DAE=∠BAC,
    ∴∠DAE−∠DAC=∠BAC−∠DAC,
    ∴∠DAB=∠EAC,
    在△DAB和△EAC中,
    AB=AC∠DAB=∠EACAD=AE,
    ∴△DAB≌△EAC(SAS),
    ∴∠B=∠ACE,
    ∵CE//AB,
    ∴∠B+∠BCE=180°,
    ∴∠B+∠ACB+∠ACE=180°,
    ∵AB=AC,
    ∴∠B=∠ACB,
    ∴∠B=∠ACB=∠ACE=60°,
    ∴△ABC是等边三角形,
    ∴∠DAE=∠BAC=60°,
    ∴△ADE是等边三角形,
    ∴∠ADE=60°,
    ∵∠BAD=28°,
    ∴∠OAD=60°−28°=32°,
    ∴∠DOC=∠OAD+∠ADE=32°+60°=92°.
    故答案为:92°.
    根据已知条件证明△DAB≌△EAC,可得∠B=∠ACE,再根据CE//AB,可得∠B+∠ACB+∠ACE=180°,然后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ADE是等边三角形,进而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解决问题.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得到△DAB≌△EAC.

    15.【答案】14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轴对称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等知识.
    如图,作点A关于CM的对称点A′,点B关于DM的对称点B′,证明△A′MB′为等边三角形,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
    解:如图,作点A关于CM的对称点A′,点B关于DM的对称点B′,连接CA′、MA′、MB′、A′B′、B′D,
    ∵∠CMD=120°,
    ∴∠AMC+∠DMB=60°,
    ∴∠CMA′+∠DMB′=60°,
    ∴∠A′MB′=60°,
    ∵MA′=MB′,
    ∴△A′MB′为等边三角形
    ∵CD≤CA′+A′B′+B′D=CA+AM+BD=2+4+8=14,
    ∴CD的最大值为14,
    故答案为14.  
    16.【答案】(−2,2)或(1,5) 
    【解析】解:因为A、B关于直线y=x对称,
    所以设A(a,b),则B(b,a),
    ∵AB=(xB−xA)2+(yB−yA)2,
    ∴42=(b−a)2+(a−b)2,
    (42)2=(b−a)2+(b−a)2,
    32=2(b−a)2,
    (b−a)2=16,
    b−a=4或b−a=−4(舍去),
    ∴b=a+4,
    又∵A(a,b)在y=−x2+6上,
    ∴b=−a2+6,
    即a+4=−a2+6,
    整理得,a2+a−2=0,
    解得,a1=−2,a2=1,
    ∴当a1=−2时,b=a+4=−2+4=2,
    点A的坐标为(−2,2);
    当a2=1时,b=a+4=1+4=5,
    点A的坐标为(1,5).
    故答案为:(−2,2)或(1,5).
    根据对称性,表示A、B两点的坐标,利用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代入求值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的应用及对称点的表示,解题的关键是设一个点的坐标,表示对称点的坐标.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要理解并熟记.

    17.【答案】(1)如图,点D为所作;

    (2)16. 
    【解析】解:
    (1)见答案;
    (2)△ABC中,∵∠C=90°,∠B=37°,
    ∴∠BAC=53°,
    ∵AD=BD,
    ∴∠B=∠BAD=37°,
    ∴∠CAD=∠BAC−∠BAD=16°.
    故答案为:16.
    (1)作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与D,则DA=DB;
    (2)先利用互余计算出∠BAC=53°,然后利用AD=BD得到∠B=∠BAD=37°,然后计算∠BAC−∠BAD即可.
    本题考查了作图−复杂作图:复杂作图是在五种基本作图的基础上进行作图,一般是结合了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基本作图方法.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悉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结合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把复杂作图拆解成基本作图,逐步操作.

    18.【答案】解:(1)∵CM和DM的夹角为90°,
    ∴∠1+∠2=90°,
    ∵∠DBA=90°,
    ∴∠2+∠D=90°,
    ∴∠1=∠D,
    在△CAM和△MBD中,∠A=∠B∠1=∠DCM=MD,
    ∴△CAM≌△MBD(AAS),
    ∴AM=DB,AC=MB,
    ∵AC=3m,
    ∴MB=3m,
    ∵AB=12m,
    ∴AM=9m,
    ∴DB=9m;

    (2)9÷0.5=18(s).
    答:小强从M点到达A点还需要18秒. 
    【解析】(1)首先证明△CAM≌△MBD,可得AM=DB,AC=MB,然后可求出AM的长,进而可得DB长;
    (2)利用路程除以速度可得时间.
    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关键是正确判定△CAM≌△MBD,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SS、SAS、ASA、AAS、HL.

    19.【答案】(1)①证明:方法一:过点B作BM⊥AC于点M,

    ∵∠BPM=∠CPE,∠CEP=∠BMO=90°,
    ∴△CEP∽△BMP,∠ECP=∠MBP,
    又∵AB=AC,∠ABC=90°,
    ∴∠ABM=∠BAC=∠BCM=45°,
    ∴∠BCE+∠ECP=∠ABF+∠MBP=45°,
    ∴∠ABF=∠BCE;
    方法二:
    ∵CE⊥BD,∠ABC=90°,
    ∴∠CEB=∠ABC=90°,
    ∴∠BCE+∠EBC=∠ABF+∠EBC=90°,
    ∴∠ABF=∠BCE;
    方法三:过A作AN⊥BD于点N,证明△ABN≌△BCE(AAS),也可证明出∠ABF=∠BCE;

    ②证明:过A作AN⊥BD于点N,连接AD,

    ∵∠ABF=∠BCE,AB=BC,∠ANB=∠BEC=90°,
    ∴△ABN≌△BCE(AAS),则AN=BE,∠EBC=∠BAN,
    又∵AF//CD,
    ∴∠BDC=∠AFN=45°,△AN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FAN=45°,AN=NF,
    ∵∠BAC=∠BDC=45°,
    ∴点A、B、C、D在同一个圆上,
    ∴∠ADP=∠ACB=45°,
    ∴△AD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N=DN,
    ∴AN=12DF=12(DN+NF)
    ∴DF=2BE;

    (2)过点F作FP′⊥AC,

    ∵∠FP′C=∠AFH=90°,∠BAF=∠P′CF,
    ∴ΔCP′F∽△AFH,则∠AHF=∠P′FC,且∠P′CF+∠BCF=∠BAF+∠FAP′,
    ∴∠FAP′=∠BCF,
    ∵AF//CD,
    ∴∠D=∠AFD=45°,
    ∴∠HFB=180°−90°−45°=45°,∠HBF+∠HFB=∠AHF=∠P′FC,
    BC=5,则AC=AB2+BC2=10,
    过H作HG⊥BD,则HG=GF,
    过B作BI⊥AC,则BI=22AB=102=AI=CI,
    ∴HG=GF=BI5=1010,
    则BH=5HG=22. 
    【解析】(1)①方法一:过点B作BM⊥AC于点M,由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证出△CEP∽△BMP,从而得出∠ECP=∠MBP,再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中三线合一证得∠BCE+∠ECP=∠ABF+∠MBP,从而证明结论;方法二:根据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即可证明;
    ②过A作AN⊥BD于点N,连接AD,证明出△ABN≌△BCE(AAS),所以AN=BE;再证A、B、C、D四点共圆,然后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证明∠ADP=∠ACB=45°,证出△ANF、△AD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就很容易证明结论;
    (2)过点F作FP′⊥AC,易得ΔCP′F∽△AFH,再过H作HG⊥BD,则HG=GF,过B作BI⊥AC,则BI=22AB=102=AI=CI,最后得结果.
    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断、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勾股定理等知识,难度较大,解题关键是作出合适的辅助线.

    20.【答案】(1)证明:设AD与BE交于点F,如图,

    ∵△ABC与△AD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B=AC,AD=AE,∠BAC=∠DAE=90°.
    ∴∠BAC+∠DAB=∠DAE+∠DAB.
    即∠DAC=∠BAE.
    在△DAC和△EAB中,
    AC=AB∠DAC=∠BAEAD=AE,
    ∴△DAC≌△EAB(SAS).
    ∴∠ADC=∠AEB.
    ∵∠AEB+∠AFE=90°,∠AFE=∠DFB,
    ∴∠DFB+∠ADC=90°.
    ∴∠FBD=90°.
    ∴BE⊥CD.
    (2)①解:设AD与BE交于点F,如图,

    ∵△ABC与△AD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B=AC,AD=AE,∠BAC=∠DAE=90°.
    ∴∠BAC+∠DAB=∠DAE+∠DAB.
    即∠DAC=∠BAE.
    在△DAC和△EAB中,
    AC=AB∠DAC=∠BAEAD=AE,
    ∴△DAC≌△EAB(SAS).
    ∴∠ADC=∠AEB.
    ∵∠AEB+∠AFE=90°,∠AFE=∠DFB,
    ∴∠DFB+∠ADC=90°.
    ∴∠FMD=90°.
    ∴∠CME=90°.
    ②证明:∵∠CME=90°,
    ∴∠CMB=90°,
    ∵∠BAC=90°,
    ∴∠BMC=∠BAC.
    ∴M,B,C,A四点共圆.
    ∴∠AMC=∠ABC.
    ∵△ABC与△AD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BC=45°.
    ∴∠AMC=45°.
    ∵∠CME=90°,
    ∴∠AMC=∠AME=45°.
    即MA平分∠CME. 
    【解析】(1)设AD与BE交于点F,通过证明△DAC≌△EAB,得到∠ADC=∠AEB,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对顶角的性质定理通过计算即可得出结论;
    (2)①利用(1)中的方法解答即可;
    ②利用∠BMC=∠BAC=90°可得M,B,C,A四点共圆,再利用圆周角定理可得结论.
    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圆周角定理,证明△DAC≌△EAB是解题的关键.

    21.【答案】解:(1)BC=BD+CE
    (2)问题解决
    如图②,过D作DE⊥AB,交BA的延长线于E,

    由(1)同理得:△ABC≌△DEA,
    ∴DE=AB=2,AE=BC=4,
    Rt△BDE中,BE=6,
    由勾股定理得:BD=62+22=210;
    (3)拓展延伸BD=32.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勾股定理,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证明三角形全等.
    (1)观察猜想:证明△ADB≌△EAC,可得结论:BC=AB+AC=BD+CE;
    (2)问题解决:作辅助线,同理证明:△ABC≌△DEA,可得DE=AB=2,AE=BC=4,最后利用勾股定理求BD的长;
    (3)拓展延伸:证明△CED≌△AFD,得到四边形BEDF是正方形,,设AF=x,DF=y,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和正方形的性质列方程组可得结论.
    【解答】
    解:(1)观察猜想
    结论:BC=BD+CE,理由是:
    如图①,∵∠B=90°,∠DAE=90°,
    ∴∠D+∠DAB=∠DAB+∠EAC=90°,
    ∴∠D=∠EAC,
    ∵∠B=∠C=90°,AD=AE,
    ∴△ADB≌△EAC,
    ∴BD=AC,EC=AB,
    ∴BC=AB+AC=BD+CE;
    故答案为BC=BD+CE;
    (2)见答案;
    (3)如图③,过D作DE⊥BC于E,作DF⊥AB于F,

    易证△CED≌△AFD,
    ∴CE=AF,ED=DF,
    则四边形BEDF是正方形,
    ∴BE=DF,
    设AF=x,DF=y,
    则x+y=42+x=y,解得:x=1y=3,
    ∴BF=2+1=3,DF=3,
    由勾股定理得:BD=32+32=32.
    故答案为BD=32.  
    22.【答案】解:(1)点A、B不是方程2x+3y=6的“理想点”,点C是方程2x+3y=6的“理想点”,理由如下:
    把A(−1,2)代入2x+3y=6的左边,得2x+3y=2×−1+3×2=4,
    左边≠右边,
    ∴点A不是二元一次方程2x+3y=6的“理想点”;
    把B(4,−3)代入2x+3y=6的左边,得2x+3y=2×4+3×−3=−1,
    左边≠右边,
    ∴点B不是二元一次方程2x+3y=6的“理想点”;
    把C(−3,4)代入2x+3y=6的左边,得2x+3y=2×−3+3×4=6,
    左边=右边,
    ∴点C是二元一次方程2x+3y=6的“理想点”;
    (2)解方程组2n−m=12m+n=8,得m=9n=±2,
    ∵m,n为非负整数,
    ∴n=2,
    ∴2m−n=2×9−2=16,
    ∵16平方根是±4,
    ∴2m−n平方根是±4;
    (3)解方程组2x+y=1kx+2y=5,得x=3k−4y=k−10k−4,
    ∵k是正整数,且P(x,y)是方程2x+y=1和kx+2y=5的“理想点”,
    ∴当k=1时,x=31−4=−1,y=1−101−4=3,故P−1,3;
    当k=3时,x=33−4=−3,y=3−103−4=7,故P−3,7;
    当k=5时,x=35−4=3,y=5−105−4=−5,故P3,−5;
    当k=7时,x=37−4=1,y=7−107−4=−1,故P1,−1;
    综上所述,点P的坐标为P−1,3或P−3,7或P3,−5或P1,−1.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二元一次方程(组)及二元一次方程的整数解的应用,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等知识.本题是阅读型题目,准确理解题干中的定义并熟练运用是解题的关键.
    (1)分别把A、B、C三点代入方程2x+3y=6的左边,判断左右两边是否相等即可;
    (2)解方程组2n−m=12m+n=8求出m,n的值,再把m和n的值代入2m−n求值,进而可求得2m−n的平方根;
    (3)解方程组2x+y=1kx+2y=5,用含k的式子表示x、y,再根据k是正整数,且P(x,y)是方程2x+y=1和kx+2y=5的“理想点”分别求出x和y的值,即可得出点P的坐标;

    23.【答案】(1)①10+3;②3−1;
    (2)5;
    (3)点A、B如下图所示:

    点A在点B右侧,要使AC=2BC,显然,点C不可能在点A右侧,
    设点C表示的数为c,
    分情况讨论:
    当点C在点A和点B之间时,
    AC=10−c,BC=c−3,
    ∵AC=2BC,
    ∴10−c=2(c−3),
    解得c=10+233;
    当点C在点B左侧时,
    AC=10−c,BC=3−c,
    ∵AC=2BC,
    ∴10−c=2(3−c),
    解得c=23−10.
    综上,可得点C表示的数为10+233或23−10.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估算无理数的大小等知识点,正确求出a,b的值是解题的关键.
    (1)①根据非负数的性质求出a,b的值,即可求出a+b;
    ②利用夹逼法求出a+b的整数部分,即可求出其小数部分;
    (2)由(1)知3 (3)设点C表示的数为c,分点C在AB之间和点C在点B左侧两种情况讨论,表示出AC,BC的距离,根据AC=2BC求出点C表示的数.
    【解答】
    解:(1)①∵a−10+b−3=0,
    ∴a−10=0,b−3=0,
    ∴a=10,b=3,
    ∴a+b=10+3,
    故答案为10+3;
    ②∵1<3<2,
    ∴11<10+3<12,
    ∴10+3的整数部分x=11,小数部分y=10+3−11=3−1,
    故答案为3−1;
    (2)由(1)知3 当x=6时,x−2=6−2=2,x+3=6+3=3,
    ∴x−2+x+3取最小整数值为2+3=5;
    故答案为5;
    (3)见答案.  
    24.【答案】B2(−1,−7),B3(0,−6) 
    【解析】解:(1)根据新定义可以得B2、B3与A点互为“对角点”;
    故答案为:B2(−1,−7),B3(0,−6);
    (2)①当点B在x轴上时,
    设B(t,0),由题意得t−(−2)=0−4,
    解得t=−6,
    ∴B(−6,0).
    ②当点B在y轴上时,
    设B(0,b),
    由题意得0−(−2)=b−4,
    解得b=6,
    ∴B(0,6).
    综上所述:A的“对角点”点B的坐标为(−6,0)或(0,6).
    (3)由题意得m−3=n−(−1),
    ∴m=n+4.
    ∵点B在第四象限,
    ∴m>0n<0,
    ∴n+4>0n<0,
    解得−4 此时0 ∴0 由定义可知:m≠3,n≠−1,
    ∴0 故答案为:0 (1)、(2)读懂新定义,根据新定义解题即可;
    (3)根据新定义和直角坐标系中第四象限x、y的取值范围确定m、n的取值范围即可.
    本题考查了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的新定义,解题的关键在于读懂新定义,利用新定义给出的公式,找到规律,解决问题.

    25.【答案】解:(1)24;
    (2)由题意得
    邮政车的速度为:24×2.5=60km/h.
    设邮政车出发a小时两车相遇,由题意得
    24(a+1)=60a,
    解得:a=23.
    答:邮政车出发23小时与自行车队首次相遇;
    (3)由题意,得

    邮政车到达丙地的时间为:135÷60=94,
    ∴邮政车从丙地出发的时间为: 94+2+1=214,
    ∴B(214,135),C(7.5,0).
    自行车队到达丙地的时间为:135÷24+0.5=458+0.5=498,
    ∴D(498,135).
    设BC的解析式为y1=k1+b1,由题意得
     135=214k1+b10=7.5k1+b1,
    ∴k1=−60b1=450,
    ∴y1=−60x+450,
    设ED的解析式为y2=k2x+b2,由题意得
     72=3.5k2+b2135=498k2+b2,
    解得: k2=24b2=−12,
    ∴y2=24x−12.
    当y1=y2时,
    −60x+450=24x−12,
    解得:x=5.5.
    y1=−60×5.5+450=120.
    答:邮政车在返程途中与自行车队再次相遇时的地点距离甲地120km.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的运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运用,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运用,解答时求出函数的解析式是关键.
    (1)由速度=路程÷时间就可以求出结论;
    (2)由自行车的速度就可以求出邮政车的速度,再由追击问题设邮政车出发a小时两车相遇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即可;
    (3)由邮政车的速度可以求出B的坐标和C的坐标,由自行车的速度就可以D的坐标,由待定系数法就可以求出BC,ED的解析式就可以求出结论.
    【解答】
    解:(1)由题意得
    自行车队行驶的速度是:72÷3=24km/h.
    故答案为:24;
    (2)(3)见答案.
      
    相关试卷

    苏科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困难)(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苏科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困难)(含答案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科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困难)(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苏科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困难)(含答案解析),共29页。

    苏科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困难)(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苏科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困难)(含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苏科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困难)(含答案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