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6 猫教学ppt课件
展开猫,是一种温顺、活泼乖巧,被许多人所喜爱的动物。可是,著名作家、学者郑振铎(duó)却见不得猫,甚至再也养不得猫。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猫》,去寻找谜底吧。
1. 了解作者、作品,识记生字、词语。(重点)2. 理清文章结构,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重点)3. 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通过品读探究,学会关爱动物、善待生命,与动物和谐相处。(素养)
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著有短篇小说集《取火者的逮捕》《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等,编有《中国版画史图录》《中国古本戏曲丛刊》等。
本文选自《郑振铎选集》上册(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猫》是郑振铎早期从事文学创作的作品,适逢五四运动时期提倡自由平等、个性解放,他认为即使对不会说话的猫也应如此。他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表现了新思想、新观念,表达了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
不爱劳动和工作;不勤快。
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对待某些人或事物。
指事先觉察可能发生某种情况的感觉。
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犯了罪怕受到制裁而偷偷地逃跑。
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怒气直冲天际。形容极其愤怒。
默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作者写了几次养猫的经历?哪一次是详写,哪几次是略写?作者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1. 作者写了几次养猫的经历?哪一次是详写,哪几次是略写?作者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
(1)写了三次养猫的经历,前两次是略写,第三次是详写。(2)作者是按照“得—养—失”的顺序分别描写三只猫的。
2.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第一部分(1、2段):第一次养猫的情景
第二部分(3—14段):第二次养猫的情景
第三部分(15—34段):第三次养猫的情景
1. 作者笔下的三只猫,特点不同,命运各异。请摘录课文内容,填写下表。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怅然、愤恨、诅咒路人、久不养猫
毛色花白,并不好看,又很瘦。烧脱了好几块毛之后,样子更难看了。
若有若无,大家都不喜欢,不大注意它。
被冤枉、误打、流浪而死
2. 文中是怎样描写三只猫的?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进行分析。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猫比作“带着泥土的白雪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猫讨人喜欢的样子。“滚来滚去”与“白雪球”相照应,表现出小猫的活泼可爱和“我们” 对它的喜爱。
(1)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3)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2)三妹常常地,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那小猫的动作、情态,表现了它玩耍时可爱的样子,体现了“我们”对它的喜爱之情。
直接抒发愉悦之情,对小猫的喜爱溢于言表。
经过上面的分析,你总结出第一只小猫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花白的毛,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
(1)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儿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跑” “爬”“扑”“捉”“跃”的动作描写,描绘出了小猫的活泼可爱。字里行间透露出“我们”对小猫的喜爱之情。
(2)饭后的娱乐,是看它在爬树,隐身在阳光隐约里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捕捉什么似的。把它捉了下来,又极快地爬上去了。
(3)有一次,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自此,夜间便不再听见讨厌的吱吱的声了。
大家都非常喜欢这只小猫,这只小猫也给大家带来了欢乐。
表达出“我”对小猫捉到老鼠后的惊喜之情,说明“我”对小猫的喜爱更深了一层。
经过上面的分析,你总结出第二只小猫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
(1)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
(2)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
“蜷伏”表现了小猫虚弱无助的姿态。“并不好看”直接点出了小猫的外貌不受作者喜爱。
表明“我们”收养这只猫完全是出于怜悯和无奈。
(3)有一天,它因为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4)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的胖胖的。
“钻到火炉底下” 说明小猫虽被收养,但仍然没有被宠爱,从侧面表现出家人对这只猫的态度。
“终日”“胖胖的”表现出这只猫的懒惰与不讨喜的性情。
毛色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不喜欢玩游,不活泼,天生忧郁。
经过上面的分析,你总结出第三只小猫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
3. 第三只猫无论它是难看,还是忧郁,按常理来说并不妨碍它的成长。这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改变了它的命运?
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
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花白猫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实施惩罚:“我”一时怒气冲天,拿起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过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
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作者的家里曾经养过三次猫,这三次养猫的经历给他带来了不尽相同的感受,这节课我们就来分析下作者对三只猫的不同态度和其中的缘由。
1.课文开头的第一句话“我家养了好几次的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1)这是全文的中心句,点明了“我”家养猫的结局,为全文定下基调,抛出线索,总领全文;(2)为末尾“我家永不养猫”埋下伏笔。
①如果开篇即点题,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奠定感情基调)。 ②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就是开启(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做铺垫。 ③文章开篇如果是景物描写,那么,首段的作用,从结构上看,它可能是铺垫作用,从景物描写上看,它的作用是以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营造(渲染)某种气氛。
④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作用。⑤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⑥开头还有可能是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2. 三次亡失小猫之后“我”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怅然地、愤恨地,在咒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取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
隔了几天……带了一只浑身黄色的小猫回来
3. 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表达了作者对猫的亡失的失落,对夺人所爱的人的恼恨之情。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表达了作者对第三只猫的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的感情。与文章的开头遥相呼应,在结构上形成了首尾呼应的特点。
4. 为什么“我”对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凭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檐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弥补的。
找出文中表现“我”对第三只猫的感情态度的句子,并说说这些句子饱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表现了作者对亡失了第三只小猫的愧疚、难过之情;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痛苦、深深的自责和遗憾之情。
作者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人生道理?
这篇课文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要平等地对待生命。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有与其他的小生命共同相处的时候,我们只有平等地对待他们,尊重他们,才能感受到生命之美,才能避免看到生命之悲。
本文主要写了“我”家先后养的三只猫的故事,表现了“我”因冤枉棒打第三只猫的伤心与自责,同时告诉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决不可主观臆断。此外,作者身上还表现出一个知识分子严于律己、勇于剖析自己的可贵精神。
感悟一: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能根据一点可疑的迹象就主观臆断,不能依靠自己的强势和暴力对小动物进行随意的惩戒。
感悟二: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一方面,我们要营造一个充满爱心的良好环境,使弱者得到帮助,得到幸福;另一方面,作为弱者要不甘落后,不逃避,积极奋斗,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❶结构严谨,首尾呼应。
作者围绕养猫叙写了三个故事。三个故事按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文章开头先交代几次养猫的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总领全文。以“自此,我家永不养猫”收束全文,呼应开头,结构完整严谨。
本文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描写生动,无论是猫的各种形态,还是一家人的喜怒哀乐,都跃然纸上。文中的三只猫,各有各的特点,令人难忘。第一只猫天真活泼,常在太阳里滚来滚去。第二只猫更有趣,更活泼生动,不仅乱跑、爬树,还扑蝴蝶。第三只猫则忧郁、懒惰,不讨人喜欢。通过描写,这三只猫栩栩如生地出现在读者面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❷抓住特征,描写生动。
【解析】B项中,“虐”应读nüè。
A.凝望 惩戒 无与纶比 若有若无B.恍惚 叮嘱 畏罪潜逃 提心吊胆C.悲楚 安祥 恼羞成怒 妄下断语D.辩护 衔着 怒不可扼 怒气冲天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解析】A项“纶”应为“伦”; C项“祥”应为“详”; D项“扼”应为“遏”。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项是( )①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 ,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 ②在小园里找了一遍,也不见。心里便有些亡失的 。 ③妻常常 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 A.酸辛 预兆 叮嘱 B.酸楚 预警 叮咛 C.酸辛 预警 叮嘱 D.酸楚 预兆 叮咛
4.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B.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C.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D.他们看见了,为什么不出来阻止?
【解析】A项中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B项中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C项中的句子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初中人教部编版猫教学演示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猫教学演示课件ppt,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从隔壁要来的,舅舅家要来的,流浪猫,花白毛,很活泼,受喜爱,一缕酸辛,浑身黄色,全家都喜爱它,被过路人捉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猫精品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猫精品ppt课件,文件包含16教学课件猫第2课时pptx、16知识导学猫第2课时docx、16教学设计猫第2课时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猫完美版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猫完美版ppt课件,文件包含16教学课件猫第1课时pptx、16知识导学猫第1课时docx、16教学设计猫第1课时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