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22.1 第2课时 比例线段 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318644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沪科版九年级上册第22章 相似形22.1 比例线段第2课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沪科版九年级上册第22章 相似形22.1 比例线段第2课时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技巧点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2课时 比例线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从生活中形状相同的图形的实例中认识成比例的线段,理解成比例线段的概念.【过程与方法】在成比例线段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运用“观察—比较—猜想”的方法分析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成比例的线段.【教学难点】理解成比例线段的概念.◇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小明在一张1∶1000000的地图上找到他家与黄果树风景区的大体位置,他想知道从家里到贵州黄果树风景区的距离是多少,可不知该怎么办.你能尝试着帮助小明来解决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1 比例线段典例1 下列各组中的四条线段成比例的是 ( )A.4,2,1,3 B.1,2,3,5C.3,4,5,6 D.1,2,2,4[解析] 2×1≠3×4,故A错误;1×5≠2×3,故B错误;4×5≠3×6,故C错误;2×2=1×4,故D正确.[答案] D探究点2 比例中项典例2 已知线段a=3 cm,b=4 cm,那么线段a,b的比例中项等于 cm. [解析] ∵线段a=3 cm,b=4 cm,∴线段a,b的比例中项==2 cm.[答案] 2变式训练 如果a=3,b=2,且b是a和c的比例中项,那么c= ( )A.± B.C. D.±[答案] C探究点3 比例尺典例3 在比例尺为1∶10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30 cm,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 )A.30 km B.300 kmC.3000 km D.30000 km[解析] 设相距30 cm的两地实际距离为x cm,根据题意得1∶10000000=30∶x,解得x=300000000,∵300000000 cm=3000 km,∴相距30 cm的两地实际距离为3000 km.[答案] C变式训练 A,B两地的实际距离为3000 m,画在图上的距离A'B'=6 cm.求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解析] ∵AB=3000 m=300000 cm,∴A'B'∶AB=6∶300000=1∶5000.【技巧点拨】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根据比例尺进行计算时,要注意单位的转换.三、板书设计比例线段比例线段◇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对相似多边形的特征的教学要注意难度的把握,不要过高要求学生掌握更多的内容.学生能了解性质,并能简单运用即可,重要的还是后续的相似三角形的学习,当相似三角形的特征掌握之后,再进一步研究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学生就比较容易掌握.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沪科版九年级上册22.1 比例线段精品第2课时教案,共3页。
这是一份沪科版九年级上册22.1 比例线段精品第4课时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3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九年级上册22.1 比例线段精品第1课时教案,共5页。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