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第1节 群落的结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
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 第1节 群落的结构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要求
简述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特征,并可随时间改变
二、素养要求
1、 生命观念:通过学习群落的空间结构形成结构和功能观;通过学习生态位形成进化和适应观。
2、 科学思维:从不同探究视角,尝试对种群和群落水平问题进行区分研究
三、教学提示
本节内容为帮助学生达成对选择性必修二课程概念2的理解,促进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应学习“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调查实验,并尝试分析当地自然群落中某种生物的生态位。但网络课程不好带学生做实验,可以推荐一些视频让学生在网络搜索进行学习。
同时,群落的内容属于宏观生物学范畴,看得见摸得着,学生具有丰富的直观体验,较易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切入,多将教材中的例子用图片形式呈现,多引导学生对一些自然现象分析讨论,总结、概况,形成概念,习得方法。
四、教学目标
1、 通过调查活动,说明群落的概念;明确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说明研究的视角不同,探究的问题也不同。
2、 通过分析实例,阐明群落的物种组成及种间关系,阐明群落是物种间通过不断变化的复杂关系形成的有机整体。
3、 举例说明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季节性及其影响因素,认同生物的生态位是生物进化和适应的结果,会随各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4、 运用所学知识给当地的生态恢复、生态农业等工作提出建议。
5、 尝试运用取样调查的方法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五、重难点
重点
1、 群落的概念及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
2、 群落的物种组成及种间关系
3、 群落的空间结构
4、 生态位
难点
1、 分析实例,阐明群落的物种组成及种间关系,阐明群落是物种间通过不断变化的复杂关系形成的有机整体。
2、 分析当地自然群落中某种生物的生态位,并能解释生态位是可以随各种因素不同发生变化。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 ||||
序号 | 教学内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备注 |
1 | 群落的概念 | 上一章我们学习的是种群这个生命层次,研究了什么问题?今天开始进入群落层次,研究的问题有哪些?这是从不同的视觉去看待问题。 | 回顾上一章学习的种群内容,结合书本22页科学方法,看看种群有的特征跟群落有的特征有何不同? | 对比种群研究的问题学习群落这个生命层次,从不同探究视角,尝试对种群和群落水平问题进行区分研究; |
2 | 群落的特征(数量特征) | 群落的数量特征跟种群的数量特征有何不同? | 群落的数量特征衡量指标是物种丰富度,它是群落的物种组成中的重要指标,数量多影响大的为优势物种。 | 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随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教材中的例子尽量多找一些图片
|
3 | 群落的特征(种间关系) | 群落中物种不论多少,都不是随机简单的集合,而是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学习5种常见的种间关系。 展示5种种间关系图 | 任务1认识并判断它们之间的种间关系: 小丑鱼和海葵 噬菌体与细菌 蚕与桑叶 蚜虫与植物 瓢虫与植物 任务2:教材25页思考与讨论,分析种间关系对群落的影响 任务3:教材46页选择题第3题
|
种间关系并不只有这5种,而且种间关系也会发生变化,如蚕吃桑叶为捕食,但当蚕破茧成蝶后又会为植物传粉,变为原始合作关系。 |
|
|
|
|
|
第二课时 | ||||
4 | 群落的特征(空间结构) | 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占据不同的空间,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植物分层的影响因素? 动物分层的影响因素? 分层的意义 | 任务4:学习了“板栗-茶树”模式,了解到混种或者混养模式能更充分利用环境资源(阳光、水、无机盐),不同种群间相互利好,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而分析稻-萍-鱼模式和佛手瓜-生姜模式如何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
|
5 | 群落的季节性 | 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外貌结构也会有规律的变化。 | 理解教材27页的例子 | 教材的例子找相关图片 |
6
| 生态位 | 概念: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某一种群生物的生态位会由于竞争关系的剧烈程度发生分化,最终平衡后达到与其他生物共存。 | 任务5:教材28页思考与讨论:分析当地自然群落中某种生物的生态位 任务6:对比并用生态位的知识分析,四大家鱼能混养,为何河蟹和青鱼一般不混养? |
|
7 | 思维训练 | 运用所学群落生态位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案例。 引入热点,大象北迁现象背后的原因分析。 | 任务7:思维训练:溯因推理(教材29页思维训练)
运用生态位的分析,尝试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如何让人与野生动物更好的共存。 | 溯因推理,不能直接得出结论,需要进行详细进一步的调查,分析与其相关的物种发生了什么变化。 |
8 | 小结 | 展示这一节2个课时的知识归纳图 | 鼓励学生自己完成这一节的知识框架 |
|
9 | 作业 | 教材29页课后练习与应用,做完后再播放视频对答案 |
|
|
|
|
|
|
|
七、课后作业 教材29页课后练习与应用
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情分析,本课概念图,本课涉及课程标准,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1节 群落的结构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1节 群落的结构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设想,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版 (2019)一 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一 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