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苏科版九年级全册第十四章 欧姆定律3 欧姆定律课堂检测
展开14.3 欧姆定律
一.选择题
1.最先研究出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三者之间关系的科学家的是( )
A.欧姆 B.法拉第 C.牛顿 D.焦耳
2.从欧姆定律可导出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电压为0时,电阻为0
B.当电流增大2倍时,电阻减小2倍
C.当电压增大2倍时,电阻增大2倍
D.不管电压或电流如何变化,电阻不变
3.关于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导体的电阻与该导体两端的电压有关
B.导体的电阻与通过该导体的电流有关
C.对某一导体来说,导体中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D.对某一导体来说,导体的电阻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4.根据欧姆定律公式I=,也可变形得到R=.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流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则电阻越小
B.某段导体两端电压为0时,其电阻为0
C.导体两端的电压跟通过导体电流的比值等于这段导体的电阻
D.导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5.把两个同规格的灯泡L串联在电源为3伏的电路中,L上标有“3V”的字样,它的电阻随它两端电压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灯泡L的额定电流是0.2A
B.灯泡L此时的电阻是8Ω
C.灯泡L此时能正常发光
D.灯丝的电阻随电压的增大而减小
6.如图,开关S闭合后,电压表V1为4V,电压表V2示数为6V,电流表A示数为1A,且将R2和R3互换位置后,发现三表示数均不变,则( )
A.通过三电阻R1、R2、R3的电流之和为1A
B.R1=2Ω
C.电源电压U为7V
D.R2两端电压为4V
7.图甲是某同学“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电路图.闭合开关S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a端移至b端的过程中,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I﹣U)如图乙所示.则( )
A.R0的电阻值是0.2Ω
B.该电路最小功率0.05W
C.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是5Ω
D.滑动变阻器R的电功率先变大后变小
8.某同学在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时,利用如图所示电路,在a、b两点间分别接入定值电阻R1,R2,R1>R2,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测得了多组数据,并根据数据绘制了两个电阻的U﹣I关系图象,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个电阻大小关系的是( )
A. B. C. D.
9.在做“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轩轩连接了如图所示的电路,他先在电路的a、b间接入10Ω的电阻,移动变阻器的滑片,读出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记录数据
后,改用15Ω的电阻替换10Ω电阻,闭合开关,接下来他的实验操作应该是( )
A.观察电压表,向右移动滑片,读取电流数据
B.观察电流表,向右移动滑片,读取电压数据
C.观察电压表,向左移动滑片,读取电流数据
D.观察电流表,向左移动滑片,读取电压数据
10.某学习小组在一次实验中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出了多组数据,并记录如表中,请根据表中给出的数据,分析判断出他们实验时所使用的电路图可能是( )
U/V | 3.0 | 2.5 | 2.0 | 1.8 | 1.5 | 1.3 |
I/A | 0.20 | 0.30 | 0.40 | 0.44 | 0.50 | 0.54 |
A. B. C. D.
二.填空题
11.德国物理学家 总结出导体中电流跟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为了纪念他,人们将他的名字命名为 的单位.
12.当某导体两端电压是3V时,通过它的电流是0.2A,则该导体的电阻是 Ω;当它两端电压为0V时,该导体的电阻为 Ω.
13.小明利用电压表测量未知电阻的阻力.实验过程中,与未知电阻并联的电压表的示数如图甲所示,与未知电阻串联的电源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电压表的示数为 V,电流表的示数为 A,此时所测量的未知电阻的阻值为 Ω.
14.图甲是小伟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电路图.图乙是他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I﹣R关系图象.由图象可知:当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 (选填“正比”或“反比”);他每次控制电阻的两端电压为 V不变.若电源电压为 4.5V,实验中R的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20Ω、25Ω,那么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至少为 Ω.
15.甲乙两小组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实验室提供的实验器材有:电源(电压恒为4.5V),电流表、电压表各一个,开关一个,四个定值电阻(5Ω、10Ω、15Ω、20Ω).一只滑动变阻器,小灯泡一只(额定电压为2.5V),导线若干.
(1)甲小组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①请你根据图甲的电路图用笔划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②他们将5Ω的电阻接入电路,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有示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条即可).
③排除故障后进行实验得到的数据如表,由此可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
电压U/V | 1.0 | 1.5 | 3.0 |
电流I/A | 0.2 | 0.3 | 0.6 |
(2)乙小组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①将5Ω的电阻接入电路,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1.5V,并记下相应的电流值.再用10Ω的电阻替代5Ω的电阻,此时滑片应向 (选填“左”或“右”)端移动直到电压表的示数为1.5V,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②他们用小灯泡替换定值电阻,移动滑片,使小灯泡正常发光,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W.
三.实验探究题
16.如图是小华同学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电路图.
(1)请按电路图将实物图连接完整(要求滑片P向左滑时接入电阻变大).
(2)小华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放在最 (左/右)端.
(3)闭合开关后小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动,电压表指针有示数且不变,原因可能是 .
(4)接着小华取来三只阻值分别5Ω、10Ω、15Ω的电阻,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他将电阻5Ω换成10Ω,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目的是 .
17.在做“探究导体中电流跟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实验器材有:学生电源(3V不变),电流表、电压表、定值电阻四只(5Ω、10Ω、20Ω、25Ω各一只),滑动变阻器M(10Ω 1A),滑动变阻器N(20Ω 1A),开关、导线若干.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片P向B端移动时电路中电流变大.
(2)实验过程中,使用不同定值电阻进行探究时,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使电阻R两端电压保持不变,这种方法是 (填字母编号);
A.转换法 B.控制变量法 C.等效替代法
(3)某次实验中,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时,发现电流表示数几乎为零,电压表示数约3V,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两电表示数均无明显变化,电路故障原因可能是 ;
(4)排除故障后,更换不同定值电阻进行了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电阻/Ω | 5 | 10 | 20 | 25 |
电流/A | 0.40 | 0.20 | 0.10 | 0.08 |
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 ;
(5)实验中选择的滑动变阻器应是 (选填“M”或“N”).
18.为了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的关系,小晨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电路电压恒为6V,R1是定值电阻,R2是滑动变阻器.
(1)闭合开关后,移动滑片P,发现两电表示数始终如图乙所示,原因是将滑动变阻器的 (填字母)两个接线柱接入了电路.
(2)改正错误后,小晨继续实验,将有关实验数据标记在图丙上.分析图丙可知,他所选择的滑动变阻器的规格是 (选填字母).
A.10Ω 2A B.25Ω 2A C.50Ω 0.5A
(3)图丙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大小表示 .
19.某小组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如图所示电路连接完整;
(2)电源由两节电压为1.5V的电池串联组成,则电源电压为 V;
(3)若分别将5Ω、l0Ω、15Ω的电阻接入电路进行实验时,调节滑动变阻器,保持电压表示数为1.5V不变,那么选取的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应该不小于 Ω,由此得到结论: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 ;
(4)保持电压表示数为2V的条件下重复进行上述实验,其目的是: .
20.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现有器材如下:电源(电压恒定但未知),四个定值电阻R1(5Ω)、R2(10Ω)、R3(15Ω)、R4(20Ω),标有“×Ω1A”的滑动变阻器(阻值模糊不清),电压表(可用量程:0~3V、0~15V),电流表(可用量程:0~0.6A),导线,开关.
(1)设计并正确连接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把定值电阻R1接入图甲中的A、B两点之间,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 端,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V时,电流表的示数应为 A.
(2)分别用定值电阻R2、R3、R4依次替换R1,重复(1)的实验步骤.根据所得的四次试验数据绘制出I﹣R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得出的结论是:在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 .
(3)当使用定值电阻R4进行实验时,刚一闭合开关,就发现电压表示数恰好为2V,为了用以上四个定值电阻完成实验且确保电路安全,应控制A、B两点之间的电压在 范围内.
(4)在使用定值电阻R1和R4进行实验过程中,读取数据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之比为 .
21.小科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仪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10Ω 1A”,AB间接入的定值电阻的阻值为25Ω.
【实验步骤】
①连接电路:完成图甲中的连线,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
②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为3.0V,读出电流表示数并记录,此时滑片P在中点附近
③断开开关,在AB间换接20Ω的定值电阻;
④闭合开关,读出电流表示数并记录;
⑤断开开关,在AB间分别换接15Ω、10Ω和5Ω的定值电阻,依次重复步骤④.
【实验数据】
电阻R/Ω | 25 | 20 | 15 | 10 | 5 |
电流I/A | 0.12 | 0.14 | 0.16 | 0.20 | ★ |
AB间接5Ω的定值电阻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表中“★”处的数值为 .
【数据分析】小科找不出上述数据的定量关系.而其他同学都通过实验得出了“电压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的正确结论.
【实验反思】
(1)小科得不到正确结论的原因是 ,需要重新实验.
(2)根据小科的实验数据,通过进一步分析计算可以发现,当AB间的阻值变小时,电池组两端的电压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2.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已知电源电压为4.5V保持不变,所给的定值电阻的阻值分别为10Ω、20Ω、30Ω、40Ω,不同的定值电阻两端的控制电压恒为2.5V.
(1)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应处于 状态.
(2)他们在电路连接好后,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有明显示数,且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则故障原因可能是 .
(3)实验中,他们将10Ω的定值电阻换成20Ω的定值电阻后,同时应将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向 端移动到适当位置.(选填“A”或“B”)
(4)为了使所给的四个定值电阻都能进行实验,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至少应为 Ω.
23.小明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实验中,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出实验电路图,并按电路图连接实验器材如图甲所示.
(1)电路中有一根线未连接,轻质图甲中以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
(2)连接电路过程中,开关应处于 状态,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调至阻值最 的位置.
(3)实验中要控制 不变,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电阻两端的 .
(4)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记录如表:
序号 | 电压表示数U/V | 电流表示数I/A |
1 | 1.4 | 0.14 |
2 | 2.2 | 0.22 |
3 | 2.8 |
|
表中空白处的电流值如图乙所示,该值为 A.
(5)分析实验数据可得结论:当电阻一定时, .
24.小明同学在做“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时,准备了以下器材:干电池(1.5V)两节,电流表(0~0.6A 0~3A)、电压表(0~3V 0~15V)、滑动变阻器(20Ω、2A)、定值电阻(5Ω)、开关各一只、导线若干.根据图甲所示的电路图进行实验.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照图甲所示电路,将乙图中的实物图连接完整.
(2)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滑片P应处于 (选填“A”或“B”)端.
(3)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指针有明显偏转,原因可能是 .
(4)实验过程中,要使电压表示数逐渐变大,滑动变阻器滑片P应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5)实验过程中,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 A.
(6)试验中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测出通过定值电阻R的不同电流和对应的电压值如表所示.老师看后说其中一次是错误的.帮小明分析出错的是第 次,原因是 .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6 |
电压U/V | 0.5 | 1.0 | 1.5 | 2.0 | 2.5 | 3.0 |
电流I/A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25.为了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
(1)实验中,应保持 不变,调节滑片P,当电压表示数为2V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电路中的电流为 A;
电压/V | 1 | 2 | 3 |
电流/A | 0.1 |
| 0.3 |
(2)多次测量,将记录的数据填在上表中,分析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在上述实验结束后,该同学还想利用此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并与上表中的第三次实验数据进行比较,于是他在原电路中,只将10Ω的定值电阻换成了15Ω.闭合开关后,发现电压表的示数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则他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 .
26.如图所示,小亮利用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电源、阻值不同的电阻及导线等实验器材,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帮小亮完成实物电路的连接.要求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小,导线不能交叉;
(2)小亮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电流表的示数始终为0,电压表的示数约为3V,实验所用导线完好无损,则电路中出现的故障是 .
(3)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具有保护电路的作用.另外,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通过移动滑片P来改变 ;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通过移动滑片P来控制 ;
(4)小亮将电阻R换成一个额定电压为3.8V、阻值约为10Ω的小灯泡,想测量它的额定功率.为此,需要对原电路进行两处改动:一是 ,二是 .
27.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
(1)如图所示是小明连接的实物图,经仔细检查后发现电路中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在途中连接错误的那根导线上画“×”,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正确(导线不可交叉)
(2)解决以上问题后,小明在开关闭合前,先将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 (选填“A”或“B”)端,再闭合开头,此时发现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随后在将滑片P向终点移动的过程中,发现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无示数,则发生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填字母)
A.电阻R短路 B.电流表短路
C.电压表断路 D.滑动变阻器断路
(3)电路连接正确后,小明闭合开关调节变阻器的滑片P,直到电压表的示数为3V,记录电流表示数.接下来断开开关,只取下阻值为5Ω的电阻R,把它依次更换成阻值为10Ω、15Ω、20Ω、25Ω的定值电阻,并在实验中分别读取相应的电流表的示数,记录在表中.
试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电流I/A | 0.6 | 0.4 | 0.3 | 0.24 | 0.2 |
电阻R/Ω | 5 | 10 | 15 | 20 | 25 |
(4)在评估交流环节中,小明通过分析表中数据发现上述实验过程并不科学,因为在改变电阻的同时,没有控制其 不变.
28.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中所连接的实物图,各元件及连接均完好但不完整.
(1)请在图甲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验电路连接完整.
(2)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 (选填“A”或“B”)端.
(3)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记录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进行多次实验,绘制出I﹣U图象,如图乙中a所示,根据图象得出结论: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这个实验过程运用的主要实验方法是 .
(4)将电阻换成小灯泡,重复上述实验,绘制出I﹣U图象,如图乙中b所示,则根据图象得出结论:当电灯两端的电压变小,通过灯丝的电流变小,灯丝的电阻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29.小薇和小亮两位同学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中,电源使用两节新干电池,滑动变阻器R′的规格是“20Ω 2A”.
(1)如图甲所示是小薇画出的电路图,小亮进行实物连线如图乙所示,请你在虚线框内把电路图补画完整(要求所补画的元件与实物电路对应).
(2)开关闭合前,小亮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在零刻度线左端,如图丙所示,其原因是 (选填“A”或“B”)
A.电流表没调零 B.电流表正负极接反了
(3)确认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进行实验,4次实验时电流表示数为0.5A,电压表示数如图丁所示,记为 V;他们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老师指出其中一组数据有拼凑的嫌疑,你认为是第 组(填写实验序号),理由是 ;
实验序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电压/V | 0.5 | 1.2 | 1.8 |
|
电流/A | 0.10 | 0.24 | 0.34 | 0.5 |
(4)排除有拼凑嫌疑的数据后,分析数据可以提到的结论是:在 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比;
(5)小薇利用实验数据还计算出定值电阻R的阻值为 Ω(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6)以下实验与“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不相同的是 .
A、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B、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C、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
30.冬冬和同学们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过程中:
他们先将R1接入图甲所示的电路中.再依次将定值电阻R2、R3接入a、b间进行实验.每次更换电阻后需将滑片P向 (选填“左”或“右”)端移动,以保持a、b两端的电压不变,他们根据测量数据描绘出了图乙所示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a、b两端的电压为 V,当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 .
在做完上述实验后.冬冬他们将电路改为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所用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图丙是他们所连接的实物图.
①闭合开关后.他们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电压表的示数均为3V不变,小灯泡不发光.经检查,是由于其中一根导线连接错误造成的,请你用笔在实物图中将连接错误的导线打“×”并补画出正确的连线,
②排除故障后按照正确的操作进行实验,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两电表的示数分別如图丁所示,电压表的示数为 V.电流表的示数为 A.小灯泡额定功率为 W.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2016•河池)最先研究出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三者之间关系的科学家的是( )
A.欧姆 B.法拉第 C.牛顿 D.焦耳
【分析】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一规律最早由德国科学家欧姆总结得出,这就是著名的欧姆定律
【解答】解:
A、最先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并得出三者之间关系的科学家是欧姆,故A符合题意;
B、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牛顿的研究成果是牛顿运动定律,故C不符合题意;
D、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英国物理学家焦耳找出了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间的关系,即发现了焦耳定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物理学史的识记,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容易解答.
2.(2016•莆田)从欧姆定律可导出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电压为0时,电阻为0
B.当电流增大2倍时,电阻减小2倍
C.当电压增大2倍时,电阻增大2倍
D.不管电压或电流如何变化,电阻不变
【分析】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与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电流无关,R=这个导出公式只说明导体电阻的大小是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的比值.
【解答】解: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与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
所以,当电压为0时、电流增大2倍时或电压增大2倍时,电阻的阻值不变,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导体电阻的理解和运用,导体的电阻是不变的.学习物理公式时,要注意不能像数学公式一样来分析,因为物理公式中的每个字母都代表一个特定的物理量,有其本身的物理意义,如此题中的电阻就不能说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
3.关于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导体的电阻与该导体两端的电压有关
B.导体的电阻与通过该导体的电流有关
C.对某一导体来说,导体中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D.对某一导体来说,导体的电阻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分析】欧姆定律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也就是说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而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导体的电压与电流无关.
【解答】解:A、B、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导体的长度、材料、横截面积有关,而与导体的电压与电流无关.故AB说法错误;
C、由欧姆定律可知,对某一导体来说,导体中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故C说法正确;
D、对某一导体来说,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材料、横截面积有关,而与导体的电压无关.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阻的性质、欧姆定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要知道电流跟电压成正比,电流跟电阻成反比都是有条件的.
4.根据欧姆定律公式I=,也可变形得到R=.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流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则电阻越小
B.某段导体两端电压为0时,其电阻为0
C.导体两端的电压跟通过导体电流的比值等于这段导体的电阻
D.导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分析】(1)导体电阻的影响因素: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
(2)可以用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的比值(R=)求出其大小,但电阻与电压、电流都无关.
【解答】解:电阻是导体本身所具有的性质,与通过它的电流、它两端的电压无关,故A、B、D错误;
导体电阻的大小可以由公式R=求出,故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欧姆定律及其公式变形的应用,关键知道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是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
5.把两个同规格的灯泡L串联在电源为3伏的电路中,L上标有“3V”的字样,它的电阻随它两端电压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灯泡L的额定电流是0.2A
B.灯泡L此时的电阻是8Ω
C.灯泡L此时能正常发光
D.灯丝的电阻随电压的增大而减小
【分析】(1)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额定电压相等,由图读出灯泡在额定电压下的电阻,根据欧姆定律求出此时通过灯泡的电流;
(2)根据串联电路分压的特点,得出灯泡两端的电压,由图读出灯泡在实际电压下的电阻;
(3)用电器只有在额定电压下才能正常工作,据此进行分析;
(4)通过曲线图可知小灯泡的电阻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解答】解:
A、当灯泡L恰好正常发光,则灯泡两端的电压U=3V,由图可知,此时灯泡的电阻R=11Ω左右,灯泡L的额定电流:I==≈0.27A,故A错误;
B、两个同规格的灯泡L串联在电源为3伏的电路中,每个灯泡两端的电压为1.5V,由图可知,此时灯泡的电阻为8Ω,故B正确;
C、灯泡的额定电压为3V,此时灯泡两端的电压为1.5V,灯泡L此时不能正常发光,故C错误;
D、由曲线图可知,小灯泡的电阻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串联电路电压的关系、欧姆定律计算公式的应用,关键是能利用曲线图获取有用的信息.
6.如图,开关S闭合后,电压表V1为4V,电压表V2示数为6V,电流表A示数为1A,且将R2和R3互换位置后,发现三表示数均不变,则( )
A.通过三电阻R1、R2、R3的电流之和为1A
B.R1=2Ω
C.电源电压U为7V
D.R2两端电压为4V
【分析】(1)由电路图可知,三电阻串联,V1测R1、R2两端的电压,V2测R2、R3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2)当R2和R3互换位置后电路仍为串联电路,电路中的电阻不变,V1测R1、R3两端的电压,V2测R2、R3两端的电压,电流表仍测电路中的电流;
(3)根据电流表的示数可知此时通过三电阻的电流;根据三电表的示数不变和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可知R2两端电压;根据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求出电源的电压;根据电压表V1、V2的示数和电流表的示数利用欧姆定律结合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求出R1的阻值.
【解答】解:
(1)将R2和R3互换位置后,电路中的总电阻不变、电流表仍侧电路中的电流;
根据欧姆定律可知,当电源的电压不变时,电流表的示数不变,即仍为1A,故A选项不正确;
(2)R2和R3互换位置前后三电表的示数不变,
根据串联电路电阻的分压特点可知,R2、R3两端分得的电压相等、阻值相等,结合电压表的示数可知R2、R3两端电压均为3伏,故D选项不正确;
(3)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电源的电压U=V1+V2=4V+×6V=7V,故C选项正确;
(4)由题意可知,R1+R2===4Ω,R2+R3===6Ω,且R2=R3=3Ω;所以R1=1Ω,故B选项不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灵活运用,关键是电压表所测电路元件的判断和“R2和R3互换位置后,发现三表示数均不变”这一条件的具体应用.
7.图甲是某同学“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电路图.闭合开关S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a端移至b端的过程中,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I﹣U)如图乙所示.则( )
A.R0的电阻值是0.2Ω
B.该电路最小功率0.05W
C.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是5Ω
D.滑动变阻器R的电功率先变大后变小
【分析】(1)当滑片位于b端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0,电路为R0的简单电路,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根据图象可知电源电压的大小和电路中的最大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R0的电阻值;
(2)当滑片位于a端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由图象读出电路中的最小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总电阻,利用电阻的串联求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根据P=UI求出电路消耗的最小功率;
(3)根据图乙确定电源电压,当电流最小时,变阻器的阻值最大,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及欧姆定律求出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4)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与所串联电阻的阻值相等时,其消耗的电功率最大.
【解答】解:
A、当滑片位于b端时,电路为R0的简单电路,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最大,由图乙可知,电源的电压U=3.0V,电路中的最大电流I大=0.6A,由I=可得,R0的阻值:R0===5Ω,故A错误;
B、当滑片位于a端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由图乙可知,
电路中的最小电流I小=0.1A,电路中的总电阻:R总===30Ω,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大=R总﹣R0=30Ω﹣5Ω=25Ω,
电路的最小功率:P小=UI小=3.0V×0.1A=0.3W,故B错误;
C、由图乙知,当电流最大时,变阻器的阻值应为零,此时电压表的示数等于电源电压,则U总=3V;
当电流I=0.1A时,变阻器的阻值最大,则R滑===25Ω,故C错误;
D、PR=I2R=()2R====,
则当R=5Ω,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最大,变阻器的功率先变大后变小.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图象分析,图象中包含了大量有用的信息,关键看我们能否结合实验的要求将其找出,然后再利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
8.某同学在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时,利用如图所示电路,在a、b两点间分别接入定值电阻R1,R2,R1>R2,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测得了多组数据,并根据数据绘制了两个电阻的U﹣I关系图象,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个电阻大小关系的是( )
A. B. C. D.
【分析】(1)导体中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串联电路中导体起分压作用,所分得电压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解答】解:定值电阻R1,R2分别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总电流;因为R1>R2,分别把R1,R2接入a、b两点之间两端电压相等时,与R1串联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值较大,电路中总电阻大,电流小;所以B选项中图象符合实际情况.
故选B.
【点评】本题考需要根据图示信息结合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来解决,培养了学生可以从图示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9.在做“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轩轩连接了如图所示的电路,他先在电路的a、b间接入10Ω的电阻,移动变阻器的滑片,读出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记录数据
后,改用15Ω的电阻替换10Ω电阻,闭合开关,接下来他的实验操作应该是( )
A.观察电压表,向右移动滑片,读取电流数据
B.观察电流表,向右移动滑片,读取电压数据
C.观察电压表,向左移动滑片,读取电流数据
D.观察电流表,向左移动滑片,读取电压数据
【分析】要研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需要保证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当改用15Ω电阻替换10Ω电阻时,导体两端的电压是否变化,怎样变化是此题的解题思路.
【解答】解:将ab两点间改用15Ω电阻替换10Ω电阻时,导体的电阻变大,根据串联分压的知识,电阻两端的电压会变大,要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需保持ab间的电压不变,所以应增大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将滑片向右滑动,减小电压表的示数,使电压表的示数保持不变,并读取此时电流表的示数.
故选A.
【点评】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熟悉控制变量法的实施环节并正确运用,是解决此类实验题的关键.
10.(2016•枣庄)某学习小组在一次实验中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出了多组数据,并记录如表中,请根据表中给出的数据,分析判断出他们实验时所使用的电路图可能是( )
U/V | 3.0 | 2.5 | 2.0 | 1.8 | 1.5 | 1.3 |
I/A | 0.20 | 0.30 | 0.40 | 0.44 | 0.50 | 0.54 |
A. B. C. D.
【分析】通过表格分析可知,电压表的示数减小时,电流是随着增大,但电压和电流的比值发生改变.
【解答】解:AB、根据电路图可知,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示数不变,故AB不符合题意;
C、根据电路图可知,电压表测量定值电阻两端电压,当电压表示数变小时,电流表示数也变小,且比值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
D、根据电路图可知,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当电压表示数变大时,说明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增大,则电流表示数减小,且比值改变,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关键是会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得出电表所测的电路元件,并能正确的分析选项中电路图的特点.
二.填空题
11.(2016•娄底)德国物理学家 欧姆 总结出导体中电流跟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为了纪念他,人们将他的名字命名为 电阻 的单位.
【分析】德国物理学家欧姆最先通过实验归纳出一段导体中电流跟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即:欧姆定律;电阻的单位是欧姆.
【解答】解:德国物理学家欧姆最先通过实验归纳出一段导体中电流跟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即:欧姆定律;
为了纪念他作出的杰出贡献,人们将他的名字命名为电阻的单位;
故答案为:欧姆;电阻.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物理学史的掌握和运用,基础性题目.
12.(2016•临沂)当某导体两端电压是3V时,通过它的电流是0.2A,则该导体的电阻是 15 Ω;当它两端电压为0V时,该导体的电阻为 15 Ω.
【分析】(1)已知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导体的电阻;
(2)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与其两端的电压无关.
【解答】解:
根据I=可得,导体的电阻:
R===20Ω;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
∴在这个导体两端电压为0时,导体的电阻仍为15Ω不变.
故答案为:15;15.
【点评】本题考查了欧姆定律的简单应用,关键是知道电阻的大小与其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是一道基础题目.
13.小明利用电压表测量未知电阻的阻力.实验过程中,与未知电阻并联的电压表的示数如图甲所示,与未知电阻串联的电源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电压表的示数为 2 V,电流表的示数为 0.4 A,此时所测量的未知电阻的阻值为 5 Ω.
【分析】(1)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确定使用的量程,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多少.
(2)知道电压和电流,根据R=,求出电阻大小.
【解答】解:电压表使用的0~3V量程,每一个大格代表1V,每一个小格代表0.1V,电压为2V.
电流表使用的0~0.6A量程,每一个大格代表0.2A,每一个小格代表0.02A,电流为0.4A.
由欧姆定律I=得,
R===5Ω.
故答案为:2;0.4;5.
【点评】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欧姆定律都是电学最基础的内容,一定要熟练掌握.
14.图甲是小伟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电路图.图乙是他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I﹣R关系图象.由图象可知:当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 反比 (选填“正比”或“反比”);他每次控制电阻的两端电压为 2.5 V不变.若电源电压为 4.5V,实验中R的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20Ω、25Ω,那么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至少为 20 Ω.
【分析】(1)根据图乙中实验数据描绘出的I﹣R关系图象可解答此题;
(2)由图乙中实验数据并根据欧姆定律公式可计算出电阻的两端电压值;
(3)利用串联分压公式可以解决此题.
【解答】解:(1)由乙图中实验数据描绘出的I﹣R关系图象可知:当电压一定时,电流随着电阻阻值的增大而减小,所以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2)由乙图数据可知:当R=5Ω时,I=0.5A,此时U=IR=5Ω×0.5A=2.5V;
当R=10Ω时,I=0.25A,此时U=IR=0.25A×10Ω=2.5V;
一直到R=25Ω时,I=0.1A,此时U=IR=0.1A×25Ω=2.5V
(3)每次控制电阻的两端电压为2.5V时,电源电压为 4.5V,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特点,滑动变阻器需要承担电压为2V,实验中R的阻值最大为25Ω,利用串联分压公式:===,可得R滑=20Ω.
故答案为:反比;2.5;20.
【点评】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必须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控制电压不变;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控制电阻值大小不变,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实验之一.
15.甲乙两小组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实验室提供的实验器材有:电源(电压恒为4.5V),电流表、电压表各一个,开关一个,四个定值电阻(5Ω、10Ω、15Ω、20Ω).一只滑动变阻器,小灯泡一只(额定电压为2.5V),导线若干.
(1)甲小组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①请你根据图甲的电路图用笔划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②他们将5Ω的电阻接入电路,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有示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定值电阻短路(或电压表短路、电压表断路) (写出一条即可).
③排除故障后进行实验得到的数据如表,由此可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 .
电压U/V | 1.0 | 1.5 | 3.0 |
电流I/A | 0.2 | 0.3 | 0.6 |
(2)乙小组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①将5Ω的电阻接入电路,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1.5V,并记下相应的电流值.再用10Ω的电阻替代5Ω的电阻,此时滑片应向 右 (选填“左”或“右”)端移动直到电压表的示数为1.5V,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②他们用小灯泡替换定值电阻,移动滑片,使小灯泡正常发光,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0.85 W.
【分析】(1)①由电路图可知,电压表与电阻R并联,然后根据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将电压表接入电路中;
②电流表有示数,表明电流表所在电路接通;电压表无示数表明电阻短路,或电压表断路,或电压表短路;
③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2)①当将电阻由5Ω更换为10Ω后,定值电阻阻值变大,定值电阻分压变大,滑动变阻器分压变小,为保证电阻两端电压不变,应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大,使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保持1.5V不变;
②读出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值,根据P=UI求出其额定功率.
【解答】解:(1)①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电流表串联接入电路;电压表与电阻并联,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如图所示:
②电流表有示数,表明电路接通;电压表无示数表明定值电阻(或电压表)短路或电压表断路;
③分析数据可得出结论: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2)①定值电阻由5Ω更换为10Ω后,定值电阻分压变大,大于原来的电压,为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不变,由电路图可知,应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增大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增大滑动变阻器的分压,使定值电阻两端电压减小到原来的1.5V,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一定;
②图丙中电流表的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34A,
小灯泡的额定功率P=UI=2.5V×0.34A=0.85W.
故答案为:(1)①见上图;
②定值电阻短路(或电压表短路、电压表断路);
③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
(2)右;0.85.
【点评】本题考查了连接电路图、滑动变阻器的调节、电路故障分析等问题,实验中应用了控制变量法,解题时注意该方法的应用.第(2)小题中的第①问是本题的难点,滑动变阻器的调节是中考的热点.
三.实验探究题
16.(2016•扬州)如图是小华同学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电路图.
(1)请按电路图将实物图连接完整(要求滑片P向左滑时接入电阻变大).
(2)小华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断开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放在最 左 (左/右)端.
(3)闭合开关后小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动,电压表指针有示数且不变,原因可能是 电阻R断路 .
(4)接着小华取来三只阻值分别5Ω、10Ω、15Ω的电阻,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他将电阻5Ω换成10Ω,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目的是 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
【分析】(1)滑片P向左滑时接入电阻变大,滑动变阻器滑片以右电阻丝连入电路中;电压表选用小量程;
(2)连接电路时,为保证电路的安全,开关应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放在阻值最大的位置;
(3)电压表指针有示数,说明电压表两接线柱与电源正负极之间是通路,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动说明电路断路,即与电压表并联的部分断路;
(4)探究影响电流与电压关系时,应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解答】解:(1)因滑片P向左滑时电阻变大,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右边的电阻连入电路;因电源电压为3V,电压表选用小量程,如图所示;
(2)小华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放在左端;
(3)闭合开关后小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动(即电流表示数为0),说明电路中存在断路故障;而电压表指针有示数且不变,说明电压表与电源两极是连通的,即电压表与电路中的其它元件串联了;所以,造成这一故障的原因可能是定值电阻R断路;
(4)小华取来三只阻值分别5Ω、10Ω、15Ω的电阻,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他将电阻5Ω换成10Ω,根据分压原理,定值电阻的电压变大,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特点,应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其分得电压变大,从而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故答案为:(1)如上图所示;(2)断开;左;
(3)电阻R断路;(4)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点评】本题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考查电路的连接及注意事项、常见故障的分析判断及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中考实验中的热点问题.
17.(2016•宿迁)在做“探究导体中电流跟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实验器材有:学生电源(3V不变),电流表、电压表、定值电阻四只(5Ω、10Ω、20Ω、25Ω各一只),滑动变阻器M(10Ω 1A),滑动变阻器N(20Ω 1A),开关、导线若干.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片P向B端移动时电路中电流变大.
(2)实验过程中,使用不同定值电阻进行探究时,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使电阻R两端电压保持不变,这种方法是 B (填字母编号);
A.转换法 B.控制变量法 C.等效替代法
(3)某次实验中,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时,发现电流表示数几乎为零,电压表示数约3V,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两电表示数均无明显变化,电路故障原因可能是 R断路 ;
(4)排除故障后,更换不同定值电阻进行了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电阻/Ω | 5 | 10 | 20 | 25 |
电流/A | 0.40 | 0.20 | 0.10 | 0.08 |
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 在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
(5)实验中选择的滑动变阻器应是 N (选填“M”或“N”).
【分析】(1)使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串联,滑片P向B端移动时电路中电流变大,说明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减小,故将B接线柱接入电路;
(2)要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运用控制变量法;
(3)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流表的示数为零,说明电路出现断路,并且断路在电压表两接线柱之间;
由表格数据可知电流表使用的量程,由电流表量程和分度值读出其示数;
(4)研究电流跟电阻关系时,控制电压不变,分析电流和电阻的变化关系得出结论;
(5)根据表格中数据,用公式U=IR计算出导体两端的电压;
根据串分压的知识,当定值电阻的阻值最大时,所需的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也最大,结合欧姆定律的知识计算得出.
【解答】解:(1)将滑动变阻器的B接线柱与定值电阻的右接线柱相连,如下图所示:
(2)导体中电流跟电阻和电阻两端电压有关,所以实验中要使用控制变量法,故B正确,AC错误;
(3)闭合开关,无论怎样移动滑片,且电压表始终为3V,电流表示数为零,说明电压表串联在了电路中,电流太小电流表显示不出来,则故障的原因可能是R断路;
(4)研究电流跟电阻之间的关系,电流的变化倍数与电阻变化倍数的倒数相等,故可得结论:在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5)电压表的示数保持不变,由表格中数据知,UR=I1R1=5Ω×0.4A=2V;
根据串分压的知识,当定值电阻的阻值最大为25Ω时,所需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大,此时电路中电流为0.08A,
所以R滑===12.5Ω,因此选择滑动变阻器N.
故答案为:(1)见上图;(2)B;(3)R断路;(4)在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5)N.
【点评】本题是探究“导体中电流跟电阻的关系”的实验,考查了电路连接、实验方法、电表读数、数据分析等,考查全面,难度不大,这个实验是常考题,能灵活运用控制变量是关键.
18.(2016•台州)为了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的关系,小晨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电路电压恒为6V,R1是定值电阻,R2是滑动变阻器.
(1)闭合开关后,移动滑片P,发现两电表示数始终如图乙所示,原因是将滑动变阻器的 CD (填字母)两个接线柱接入了电路.
(2)改正错误后,小晨继续实验,将有关实验数据标记在图丙上.分析图丙可知,他所选择的滑动变阻器的规格是 B (选填字母).
A.10Ω 2A B.25Ω 2A C.50Ω 0.5A
(3)图丙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大小表示 R1的电功率为0.2W .
【分析】(1)移动滑片,电流表示数不变,说明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零或为定值电阻;根据电压表的示数确定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接线柱;
(2)根据图丙可知,当电路中电流最小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规律和欧姆定律求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3)根据阴影部分可知,阴影面积等于电压和电流的乘积,据此判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的含义.
【解答】解:(1)移动滑片,电流表示数不变,说明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零或为定值电阻;
根据图乙可知,电压表的量程0~15V,分度值为0.5V,示数为6V,等于电源电压,因此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零,即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柱CD接入了电路;
(2)根据图丙可知,电路中的最小电流为0.2A,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为1V;
由串联电路电压规律和欧姆定律可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最大阻值:R===25Ω;故选B;
(3)根据图丙可知,阴影部分面积等于电流与电压的乘积,因此阴影部分的面积大小表示R1的电功率为0.2W.
故答案为:(1)CD;(2)B;(3)R1的电功率为0.2W.
【点评】本题考查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电压表的读数、欧姆定律和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关键是能从图中读出有用信息.
19.(2016•吉林)某小组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如图所示电路连接完整;
(2)电源由两节电压为1.5V的电池串联组成,则电源电压为 3 V;
(3)若分别将5Ω、l0Ω、15Ω的电阻接入电路进行实验时,调节滑动变阻器,保持电压表示数为1.5V不变,那么选取的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应该不小于 15 Ω,由此得到结论: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 反比 ;
(4)保持电压表示数为2V的条件下重复进行上述实验,其目的是: 多次实验,使得出的规律更具有普遍性 .
【分析】(1)(2)干电池串联后,总电压等于每节电池电压之和;先求出电源电压,然后根据电源电压确定电压表的量程,并将电压表并联在定值电阻两端;
(3)根据串联分压的知识可知,当电阻为15Ω时,所需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大,利用串联电路的电压、电流规律以及欧姆定律计算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4)多次实验可以求平均值,还可以寻找普遍规律.
【解答】解:(1)(2)电源电压:U=2×1.5V=3V,因此电压表选择0~3V的量程,并将电压表“3”接线柱与定值电阻的右接线柱相连,如下图所示:
(3)由数据知,当电阻值为15Ω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即Imin===0.1A;
U滑=U﹣UR=3V﹣1.5V=1.5V;
R滑===15Ω;
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4)保持电压表示数为2V的条件下重复进行上述实验是为了多次实验得出的规律更具有普遍性.
故答案为:(2)3;(3)15;反比;(4)多次实验,使得出的规律更具有普遍性.
【点评】此题是探究电流跟电阻关系的实验,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考查了电压表量程的选择和接法,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关系及欧姆定律的灵活应用.
20.(2016•长春)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现有器材如下:电源(电压恒定但未知),四个定值电阻R1(5Ω)、R2(10Ω)、R3(15Ω)、R4(20Ω),标有“×Ω1A”的滑动变阻器(阻值模糊不清),电压表(可用量程:0~3V、0~15V),电流表(可用量程:0~0.6A),导线,开关.
(1)设计并正确连接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把定值电阻R1接入图甲中的A、B两点之间,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 右 端,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V时,电流表的示数应为 0.4 A.
(2)分别用定值电阻R2、R3、R4依次替换R1,重复(1)的实验步骤.根据所得的四次试验数据绘制出I﹣R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得出的结论是:在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 反比 .
(3)当使用定值电阻R4进行实验时,刚一闭合开关,就发现电压表示数恰好为2V,为了用以上四个定值电阻完成实验且确保电路安全,应控制A、B两点之间的电压在 2V~3V 范围内.
(4)在使用定值电阻R1和R4进行实验过程中,读取数据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之比为 4:1 .
【分析】(1)闭合开关前,需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阻值最大处;根据欧姆定律可求出电压表示数为2V时电流表的示数;
(2)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3)根据串联电路分压规律可知,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的最小值,据此得出AB之间的电压范围;
(4)先根据图乙读出定值电阻R1和R4接入电路时电流,然后P=UI即可求出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之比.
【解答】解:(1)闭合开关前,需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阻值最大处,故将滑片移到最右端;
电流表的示数:I===0.4A;
(2)根据图乙可知,在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3)因为R4的阻值最大,因此当R4接入电路时,电压表示数刚好为2V,说明R4两端的最小电压为2V,因此为了用以上四个定值电阻完成实验且确保电路安全,应控制A、B两点之间的电压在大于2V范围内;
由于电流表的量程为0.6A,因此定值电阻两端允许的最大电压:U最大=I最大R1=0.6A×5Ω=3V;
故A、B两点之间的电压范围为2V~3V;
(4)根据图乙可知,当R1接入电路时,电路电流为0.4A;当R4接入电路时,电路电流为0.1A;
因为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相等,电源电压不变,因此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也相等;
由P=UI可得,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之比:P1:P4=I1:I4=0.4A:0.1A=4:1.
故答案为:(1)右;0.4;(2)反比;(3)2V~3V;(4)4:1.
【点评】此题是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它两端电压关系的实验,注意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考查了实验结论的得出,同时考查了I﹣R图象的分析.
21.(2016•宁波)小科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仪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10Ω 1A”,AB间接入的定值电阻的阻值为25Ω.
【实验步骤】
①连接电路:完成图甲中的连线,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
②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为3.0V,读出电流表示数并记录,此时滑片P在中点附近
③断开开关,在AB间换接20Ω的定值电阻;
④闭合开关,读出电流表示数并记录;
⑤断开开关,在AB间分别换接15Ω、10Ω和5Ω的定值电阻,依次重复步骤④.
【实验数据】
电阻R/Ω | 25 | 20 | 15 | 10 | 5 |
电流I/A | 0.12 | 0.14 | 0.16 | 0.20 | ★ |
AB间接5Ω的定值电阻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表中“★”处的数值为 0.26A .
【数据分析】小科找不出上述数据的定量关系.而其他同学都通过实验得出了“电压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的正确结论.
【实验反思】
(1)小科得不到正确结论的原因是 没有控制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需要重新实验.
(2)根据小科的实验数据,通过进一步分析计算可以发现,当AB间的阻值变小时,电池组两端的电压将 变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分析】①要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根据实物图中滑片的位置可知,需将滑动变阻器的右下接线柱接入电路;
⑤根据电流表的量程分度值以及指针的位置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1)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需控制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2)根据表中的数据和U=IR可知电池组两端电压与阻值的关系.
【解答】解:①使滑动变阻器的右下接线柱与开关的右接线柱相连,如下图所示:
⑤根据图乙可知,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26A;
(1)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需控制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根据表中数据和U=IR可知,电阻两端电压随阻值的减小而减小;因此小科得不到正确的结论是因为没有控制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2)假设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中点位置,则当AB间的阻值为25Ω时,电源电压:U=0.12A×(25Ω+5Ω)=3.6V;
当AB间的阻值为20Ω时,电源电压:U=0.14A×(20Ω+5Ω)=3.5V;
当AB间的阻值为15Ω时,电源电压:U=0.16A×(15Ω+5Ω)=3.2V;
当AB间的阻值为10Ω时,电源电压:U=0.2A×(10Ω+5Ω)=3V;
当AB间的阻值为5Ω时,电源电压:U=0.26A×(5Ω+5Ω)=2.6V;
通过上面的计算可知,当AB间的阻值变小时,电池组两端的电压将变小.
故答案为:0.26;(1)没有控制电阻两端电压不变;(2)变小.
【点评】本题考查了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控制变量法以及欧姆定律的应用,注意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需保持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22.(2016•南充)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已知电源电压为4.5V保持不变,所给的定值电阻的阻值分别为10Ω、20Ω、30Ω、40Ω,不同的定值电阻两端的控制电压恒为2.5V.
(1)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应处于 断开 状态.
(2)他们在电路连接好后,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有明显示数,且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则故障原因可能是 R1短路 .
(3)实验中,他们将10Ω的定值电阻换成20Ω的定值电阻后,同时应将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向 B 端移动到适当位置.(选填“A”或“B”)
(4)为了使所给的四个定值电阻都能进行实验,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至少应为 32 Ω.
【分析】(1)连接电路时,为了安全起见,开关必须断开;
(2)电流表有示数,说明电路为通路;电压表无示数,说明电压表被短路,据此判断故障的位置;
(3)根据串分压的知识,若电阻变大,两端分得的电压将变大,电压表的示数变大,为保持电压表的示数不变,应增大滑动变阻器的阻值;
(4)根据串联电路分压规律和欧姆定律可知,当改用40Ω的电阻时,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最大,据此求出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至少是多大.
【解答】解:(1)连接电路时,为了安全起见,开关必须断开;
(2)电流表有示数,说明电路为通路;电压表无示数,说明电压表被短路,因此与电压表并联的R1发生了短路;
(3)将10Ω的定值电阻换成20Ω的定值电阻后,两端的电压将变大,所以电压表的示数大于2.5V;
要减小电阻两端的电压,应增大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使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变大,故将滑片向B端滑动;
(4)探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需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根据串分压的知识,当导体电阻为40Ω时,所需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大;
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I===0.0625A;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最大阻值:R最大===32Ω.
故答案为:(1)断开;(2)R1短路;(3)B;(4)32.
【点评】此题是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考查了滑动变阻器的连接及控制变量的方法的应用,关键是能根据根据串联电路分压规律确定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的计算.
23.(2016•云南)小明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实验中,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出实验电路图,并按电路图连接实验器材如图甲所示.
(1)电路中有一根线未连接,轻质图甲中以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
(2)连接电路过程中,开关应处于 断开 状态,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调至阻值最 大 的位置.
(3)实验中要控制 电阻 不变,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电阻两端的 电压 .
(4)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记录如表:
序号 | 电压表示数U/V | 电流表示数I/A |
1 | 1.4 | 0.14 |
2 | 2.2 | 0.22 |
3 | 2.8 |
|
表中空白处的电流值如图乙所示,该值为 0.28 A.
(5)分析实验数据可得结论:当电阻一定时, 导体中的电流和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
【分析】(1)滑动变阻器和待测电阻串联,接线柱接线要一上一下;
(2)连接电路时开关要断开,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倒电阻最大位置;
(3)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实验中,控制电阻不变,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
(4)弄清电流表的量程和分度值再读数;
(5)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结论.
【解答】解:(1)滑动变阻器和待测电阻串联,接线柱接线要一上一下,连接实物图如下:
(2)连接电路时开关要断开,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倒电阻最大位置;
(3)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实验中,控制电阻不变,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来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
(4)电流表接的是0~0.6A量程,分度值为0.02A,读数为0.28A;
(5)分析实验数据可得结论:当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和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故答案为:(1)如上图;(2)断开;大;(3)电阻;电压;(4)0.28;(5)导体中的电流和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电路连接、实验注意事项、控制变量法、数据分析和电流表读数的理解和掌握,中考常见题型.
24.(2016•东营)小明同学在做“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时,准备了以下器材:干电池(1.5V)两节,电流表(0~0.6A 0~3A)、电压表(0~3V 0~15V)、滑动变阻器(20Ω、2A)、定值电阻(5Ω)、开关各一只、导线若干.根据图甲所示的电路图进行实验.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照图甲所示电路,将乙图中的实物图连接完整.
(2)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滑片P应处于 B (选填“A”或“B”)端.
(3)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指针有明显偏转,原因可能是 定值电阻断路 .
(4)实验过程中,要使电压表示数逐渐变大,滑动变阻器滑片P应向 左 (选填“左”或“右”)移动.
(5)实验过程中,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 0.3 A.
(6)试验中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测出通过定值电阻R的不同电流和对应的电压值如表所示.老师看后说其中一次是错误的.帮小明分析出错的是第 1 次,原因是 电压最小应是0.6V,电流为0.12A .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6 |
电压U/V | 0.5 | 1.0 | 1.5 | 2.0 | 2.5 | 3.0 |
电流I/A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分析】(1)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图.
(2)为保护电路,连接电路时,要断开开关,闭合开关前,滑片要移到阻值最大处.
(3)常见的电路故障有断路与短路,根据电路故障现象分析电路故障原因.
(4)根据串联电路中,串联电压的特点分析.
(5)电流表读数时要看清选择的量程和对应的分度值,根据指针的位置读数.
(6)根据串联分压的特点分析.
【解答】解:(1)已知电流表选择0~0.6A,因此将电流表0.6A接线柱与定值电阻左端接线柱相连,把滑动变阻器B端接线柱与定值电阻右端接线柱接入电路,实物电路图如图所示.
(2)在连接电路的各元件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B端,这样可以起到 保护电路的作用.
(3)闭合开关S,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存在断路;电压表的指针有明显的偏转,说明电压表与电源两极相连,电压表并联电路之外电路不存在断路,则与电压表并联的电阻断路.
(4)已知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串联,根据串联分压的特点可知,实验过程中,要使电压表示数逐渐变大,应减小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则滑动变阻器滑片P应向左移动;
(5)图中电流表选择的是0~0.6A量程,对应的分度值都是0.02A;则这时的电流为0.3A.
(6)已知滑动变阻器(20Ω、2A)、定值电阻(5Ω)、干电池(1.5V)两节,即电源电压为3V,
由图可知,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串联,在第一次实验时,滑动变阻器调到阻值最大处,即20Ω,因为定值电阻为5Ω,其电阻之比为4:1,根据串联分压的特点可知,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为×3V=0.6V,即出错的是第1次,原因是定值电阻两端电压最小为0.6V,电流为0.12A.
故答案为:(1)见上图;(2)B;(3)定值电阻断路;(4)左;(5)0.3;(6)1;电压最小应是0.6V,电流为0.12A.
【点评】本题考查了连接实物电路图、实验注意事项、电路故障分析、电表读数、实验数据分析等,是实验的常考问题,一定要掌握;对电表进行读数时要先确定其量程与分度值,然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电表刻度线垂直.
25.(2016•兰州)为了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
(1)实验中,应保持 电阻 不变,调节滑片P,当电压表示数为2V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电路中的电流为 0.2 A;
电压/V | 1 | 2 | 3 |
电流/A | 0.1 |
| 0.3 |
(2)多次测量,将记录的数据填在上表中,分析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
(3)在上述实验结束后,该同学还想利用此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并与上表中的第三次实验数据进行比较,于是他在原电路中,只将10Ω的定值电阻换成了15Ω.闭合开关后,发现电压表的示数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则他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 将滑片向右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3V,并读取电流表的示数,记录数据 .
【分析】(1)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需保持电阻不变;
根据电流表的量程、分度值以及指针的位置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2)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3)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需保持电阻两端电压不变;根据串联电路分压的规律以及串联电路电压规律可知电压表示数的变化,据此判断滑片移动的方向.
【解答】解:(1)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需保持电阻不变;根据图乙可知,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2A;
(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导体的电阻值保持不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相对应的导体中的电流也增大,且电压增加几倍,电流也增加几倍,故得结论: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3)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需保持电阻两端电压不变,因为串联电路起分压作用,因此将10Ω的定值电阻换成了15Ω时,定值电阻两端电压变大;又因为串联电路两端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因此要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电压3V不变,需增大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因此下一步将滑片向右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3V,并读取电流表的示数,记录数据.
故答案为:(1)电阻;0.2;(2)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3)变大;将滑片向右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3V,并读取电流表的示数,记录数据.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流表的读数、控制变量法的应用以及利用控制变量法得出结论的能力.虽然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但都是基础题,只要我们掌握好,也不难解决此题.
26.(2016•淄博)如图所示,小亮利用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电源、阻值不同的电阻及导线等实验器材,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帮小亮完成实物电路的连接.要求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小,导线不能交叉;
(2)小亮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电流表的示数始终为0,电压表的示数约为3V,实验所用导线完好无损,则电路中出现的故障是 R断路 .
(3)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具有保护电路的作用.另外,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通过移动滑片P来改变 定值电阻两端电压 ;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通过移动滑片P来控制 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
(4)小亮将电阻R换成一个额定电压为3.8V、阻值约为10Ω的小灯泡,想测量它的额定功率.为此,需要对原电路进行两处改动:一是 增加一节干电池 ,二是 电压表换接0~15V的量程 .
【分析】(1)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电阻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量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根据电源电压确定电压表的量程;
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小,说明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大,故需将右下接线柱接入电路;
(2)电流表示数为零,说明电路出现断路故障;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与电源两极相连,据此判断断路的位置;
(3)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需保持电阻不变;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需保持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4)题目中告诉小灯泡的额定电压,要注意分析电压表的量程及电源电压.
【解答】解:(1)因为电源电压为3V,所以电压表量程选择0~3V的量程;
使滑动变阻器的右下接线柱与定值电阻R的右接线柱相连,电压表的3V接线柱与R的右接线柱相连,如下图所示:
(2)闭合开关,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电流表的示数始终为0,说明电路某处发生断路;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与电源两极相连,说明R断路;
(3)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通过移动滑片P来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
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通过移动滑片P来控制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4)额定电功率是小灯泡在额定电压下实际的功率,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必须达到它的额定电压,测一个额定电压为3.8V、阻值约为10Ω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必须能达到3.8V,因此电源必须增加一节干电池,此时电源电压成了1.5V×3=4.5V,电压表的量程也应选择0~15V.
故答案为:(2)R断路;(3)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电阻两端电压不变;(4)增加一节干电池;电压表换接0~15V的量程.
【点评】(1)连接实物电路图时,开关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大阻值处,电压表根据电源电压选量程,电流表根据电路中最大电流选量程;
(2)掌握控制变量法的应用,理解额定功率的物理意义,会测量用电器的额定功率.
27.(2016•沈阳)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
(1)如图所示是小明连接的实物图,经仔细检查后发现电路中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在途中连接错误的那根导线上画“×”,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正确(导线不可交叉)
(2)解决以上问题后,小明在开关闭合前,先将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 B (选填“A”或“B”)端,再闭合开头,此时发现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随后在将滑片P向终点移动的过程中,发现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无示数,则发生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C (填字母)
A.电阻R短路 B.电流表短路
C.电压表断路 D.滑动变阻器断路
(3)电路连接正确后,小明闭合开关调节变阻器的滑片P,直到电压表的示数为3V,记录电流表示数.接下来断开开关,只取下阻值为5Ω的电阻R,把它依次更换成阻值为10Ω、15Ω、20Ω、25Ω的定值电阻,并在实验中分别读取相应的电流表的示数,记录在表中.
试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电流I/A | 0.6 | 0.4 | 0.3 | 0.24 | 0.2 |
电阻R/Ω | 5 | 10 | 15 | 20 | 25 |
(4)在评估交流环节中,小明通过分析表中数据发现上述实验过程并不科学,因为在改变电阻的同时,没有控制其 电压 不变.
【分析】(1)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电压表测量定值电阻两端电压,据此判断需要改动的导线;
(2)为了安全,闭合开关前,需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阻值最大处;
根据电流表和电压表有无示数判断电路的故障所在;
(4)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需保持电阻两端电压不变,根据欧姆定律的应用和表中数据可知定值电阻两端电压变化情况.
【解答】解:(1)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相连的导线应该去掉,将电流表负接线柱与定值定值的右接线柱相连;如下图所示:
(2)闭合开关前,需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阻值最大处;
滑片移动过程中,电流表始终有示数,说明电路为通路;电压表始终无示数,说明与电压表并联的电阻处短路或电压表断路,故选AC;
(4)根据表中数据和U=IR可知,定值电阻两端电压都不相同,而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需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不变,因此本实验不科学的原因是没有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故答案为:(2)B;AC;(4)电压.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实验中的运用和电路故障的分析,以及串联电路分压规律的应用.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比较全面,属于中考的常见题型.
28.(2016•贵港)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中所连接的实物图,各元件及连接均完好但不完整.
(1)请在图甲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验电路连接完整.
(2)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 B (选填“A”或“B”)端.
(3)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记录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进行多次实验,绘制出I﹣U图象,如图乙中a所示,根据图象得出结论: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正比 .这个实验过程运用的主要实验方法是 控制变量法 .
(4)将电阻换成小灯泡,重复上述实验,绘制出I﹣U图象,如图乙中b所示,则根据图象得出结论:当电灯两端的电压变小,通过灯丝的电流变小,灯丝的电阻 变小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分析】(1)将电流表和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注意电流表正负接线柱的接法,滑动变阻器要接一上一下;
(2)为防止电路中的电流过大,烧坏元件,在闭合开关前,应将滑片移至最大阻值处;
(3)电阻一定,电路中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需用到控制变量法;
(4)灯丝的电阻与温度有关,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灯丝两端的电压越小,电流越小,灯丝的实际功率越小,温度越低,电阻越小.
【解答】解:(1)将电流表和滑动变阻器与电阻串联,变阻器已接了下面一个接线柱,可再接上面任意一个接线柱,如图所示:
(2)滑动变阻器的下面接了左边的接线柱,为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应将滑片移至最右端,即B端,使其阻值最大;
(3)图乙a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可知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比;
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需使电阻的阻值不变,用到控制变量法;
(4)由图线b可知,通过灯泡的电流为I0,灯泡两端的电压小于U0,则根据R=可知,灯泡两端的电压越小,灯泡中的电流越小,电压与电流的比值也变小,可知灯丝的电阻变小.
故答案为:(1)见上图;(2)B;(3)正比;控制变量法;(4)变小.
【点评】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实验是电学的重点实验,首先要注意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有关实物电路的连接、滑动变阻器的使用等都是电学实验中的常见问题,同时还要注意灯丝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29.(2016•重庆)小薇和小亮两位同学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中,电源使用两节新干电池,滑动变阻器R′的规格是“20Ω 2A”.
(1)如图甲所示是小薇画出的电路图,小亮进行实物连线如图乙所示,请你在虚线框内把电路图补画完整(要求所补画的元件与实物电路对应).
(2)开关闭合前,小亮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在零刻度线左端,如图丙所示,其原因是 A (选填“A”或“B”)
A.电流表没调零 B.电流表正负极接反了
(3)确认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进行实验,4次实验时电流表示数为0.5A,电压表示数如图丁所示,记为 2.5 V;他们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老师指出其中一组数据有拼凑的嫌疑,你认为是第 ① 组(填写实验序号),理由是 第1次实验的电压不可能低至0.6V或第1次实验的电流不可能低至0.12A ;
实验序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电压/V | 0.5 | 1.2 | 1.8 |
|
电流/A | 0.10 | 0.24 | 0.34 | 0.5 |
(4)排除有拼凑嫌疑的数据后,分析数据可以提到的结论是:在 电阻 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正 比;
(5)小薇利用实验数据还计算出定值电阻R的阻值为 5.1 Ω(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6)以下实验与“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不相同的是 C .
A、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B、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C、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
【分析】(1)根据实物图可知,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串联,电压表测量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据此完善电路图;
(2)当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后,指针将反向偏转;
(3)根据电压表的量程、分度值以及指针的位置读出电压表的示数;
根据表格中数据代入R=计算出电阻的阻值,根据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计算出电阻两端的最小电压便可得出;
(4)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5)根据欧姆定律的应用求出R的阻值;
(6)多次实验的目的: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②多次测量寻找普遍规律.
【解答】解:(1)根据实物图可知,电路图虚线框内的元件为滑动变阻器,如下图所示:
(2)开关闭合前,小亮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在零刻度线左端,说明电流表没有进行调零,故选A;
(3)根据图丁可知,电压表量程为0~3V,分度值为0.1V,示数为2.5V;
由表格中数据知,当电压为1.2V时,电流为0.24A,所以R=R2===5Ω;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0Ω,当其阻值最大时,电阻两端的电压最小,
电路中的电流I===0.12A;
UR=IR=0.12A×5Ω=0.6V,即电路中的最小电流为0.12A,定值电阻两端最小电压为0.6V,而第一组数据,其电压值和电流值都低于可能达到的最小电压和电流,所以有拼凑的嫌疑;
(4)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当电压变为原来几倍时,电流也随之变为原来的几倍;
因此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5)由I=可得,第②次实验的阻值为5Ω;
第③次实验的阻值:R3==≈5.3Ω;
第④次实验的阻值:R4===5Ω;
定值电阻R的阻值:R==5.1Ω;
(6)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多次测量为了寻找普遍规律;
A、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多次测量为了寻找普遍规律;
B、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多次测量为了寻找普遍规律;
C、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为了减小误差.
故答案为:(1)见上图;(2)A;(3)2.5;①;第1次实验的电压不可能低至0.6V或第1次实验的电流不可能低至0.12A;(4)电阻;正;(5)5.1;(6)C.
【点评】此题是“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考查了学生对滑动变阻器的连接,同时考查了电压表的读数及对数据的分析.解决第3问的关键是利用滑动变阻器的规格计算最小电压或电流.
30.(2016•咸宁)冬冬和同学们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过程中:
他们先将R1接入图甲所示的电路中.再依次将定值电阻R2、R3接入a、b间进行实验.每次更换电阻后需将滑片P向 左 (选填“左”或“右”)端移动,以保持a、b两端的电压不变,他们根据测量数据描绘出了图乙所示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a、b两端的电压为 2 V,当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 反比 .
在做完上述实验后.冬冬他们将电路改为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所用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图丙是他们所连接的实物图.
①闭合开关后.他们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电压表的示数均为3V不变,小灯泡不发光.经检查,是由于其中一根导线连接错误造成的,请你用笔在实物图中将连接错误的导线打“×”并补画出正确的连线,
②排除故障后按照正确的操作进行实验,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两电表的示数分別如图丁所示,电压表的示数为 2.5 V.电流表的示数为 0.36 A.小灯泡额定功率为 0.9 W.
【分析】根据串联分压或确定滑动变阻器的移动方向;根据图线的性质,可判断电源电压的大小,并确定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①从图中可以判断出电压表被串联在了电路中,且灯泡与变阻器并联了,据此再进一步确定错接的导线并改正;
②明确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与分度值,根据指针位置读出示数,再利用公式P=UI计算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解答】解:实验中,将R1更换为R2,又将R2更换为R3,定值电阻的阻值增大,根据串联分压的原理可知,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将变大,为了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则应增大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增大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即滑片应向左端移动;
分析图乙可知,电流与导体的电阻关系图线为一条反比例图线,
由图乙数据可得,a、b两端的电压Uab=IR=0.4A×5Ω=0.2A×10Ω=0.1A×20Ω=2V;
根据图乙可得:当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①读实物图丙可以看出,灯泡与变阻器并联了,且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的内阻很大,则电路中电流非常小,此时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因此会出现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电压表的示数均为3V不变,小灯泡不发光的情况.
实物图中从电流表向灯泡的导线连接错误,其改正情况如图所示:
②从实物图中可以确定,电压表的量程为0~3V,分度值为0.1V,由丁图可知电压表示数为2.5V;
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由丁图可知电流表示数为0.36A;
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P额=UI=2.5V×0.36A=0.9W.
故答案为:左;2;反比;
①见上图;②2.5;0.36;0.9.
【点评】本题考查了“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电路图及实物图的连接,数据的分析,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以及电功率公式的运用等,综合性较强.
苏科版九年级全册第十四章 欧姆定律3 欧姆定律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苏科版九年级全册第十四章 欧姆定律3 欧姆定律复习练习题,共9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根据欧姆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3 欧姆定律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初中3 欧姆定律一课一练,共23页。
初中物理苏科版九年级全册3 欧姆定律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九年级全册3 欧姆定律同步练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