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1-2022学年选择性必修一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选拔与管理 课件(20张PPT)第1页
    2021-2022学年选择性必修一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选拔与管理 课件(20张PPT)第2页
    2021-2022学年选择性必修一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选拔与管理 课件(20张PPT)第3页
    2021-2022学年选择性必修一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选拔与管理 课件(20张PPT)第4页
    2021-2022学年选择性必修一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选拔与管理 课件(20张PPT)第5页
    2021-2022学年选择性必修一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选拔与管理 课件(20张PPT)第6页
    2021-2022学年选择性必修一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选拔与管理 课件(20张PPT)第7页
    2021-2022学年选择性必修一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选拔与管理 课件(20张PPT)第8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人教统编版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评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评课ppt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察举制汉代,表二两汉察举制演化表,西汉武帝,东汉末年魏王曹丕,道德才能,考核制度,监察制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 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 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汉高祖
    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 太守)乎! ——汉宣帝
    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呐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反映出官制变迁的哪些 历史信息?
    世官制曾经占据主流地位,此时已受到猛烈冲击。
    材料一 (陈胜)曰:“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史记》
    1、世官制——西周到春秋
    世官制与“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选拔方式有何差异?
    2、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制度——秦朝
    前者以血缘作为选拔标准,官职世代继承,以宗法制分封制为存在基础,后者以才能或功劳作为选拔标准,皇帝直接任免官员,以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为存在基础。
    阅读教材第30页第一子目第二段文字,归纳察举制的内容
    请大家将表一填写完整,然后指出察举制的特征。
    察举流程:由地方向中央进行举荐,再由中央授官;标准:儒家才德,科目:孝廉、茂才等常科, 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等特科
    由下到上,以官举士,权操于上
    特征:以官举士,权操于上,兼重德才
    材料二 汉初选官沿袭秦制,重在军功,故“公卿多起于屠贩”随着封建经济的恢复发 展以及中央集权国家的不断完善和巩固,武帝时“吏多军功”的局面已不适应地主阶级政权 的需要,军功地主已开始没落,官吏出自“任子”或“赀选”的办法,已难以选拔真正的人才。 因此,武帝时出于扩大封建统治基础以强化中央集权制政治的需要,开始推行“以儒取士”的 察举制,并逐步发展成为完善的选官制度。 ——王震亚《论汉代的察举制度》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推行察举制的历史背景。
    汉初原有选官制度已经难以选拔真正的人才,封建经济的恢复发展,加强中央集权的需 要,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摘编自大纲版高中教科书《中国古代史》
    根据表一、表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察举制
    选官标准由 血缘变成德才,有利于促进阶层流动,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以官举士!权操于上,为 专制皇权服务,人治色彩浓厚,政治清明时可以为国选才,政治腐朽时助长吏治败坏。
    材料三 九品中正制的产生汉末社会动荡,“人口流移,考详无地”举举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了社会基础。当时,选官多操纵在地方大族名士手中。他们交结朋党,严重干扰了人才选拔。曹操开始尝试新的选人方法。曹丕继任魏王后,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颁行九品中正制。这种选官制度既继承了两汉乡里评议人物的传统,又将评议权收归中央,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 ——中外历史纲要(上)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教科书第30页最后一段文字,指出九品中正制与察举制的区别
    4、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
    曹丕为什么推行九品中正制?他的初衷是什么?九品中正制的实施效果与其设计初衷吻合吗?
    原因:东汉中 后期以来,豪强大族控制了地方察举权,汉末社会动荡,人口大迁徙,察举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社会基础,九品中正制继承了两汉乡里评议人物的传统,有利于稳步过渡,九品中正 制将评议权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初衷:选拔经世治国人才,加强中央集权。
    由下向上举荐 ,中央考察任命
    本籍中正官(京官)评定资品 吏部授官
    5、科举制——隋唐至明清
    阅读教材第31页第三段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的特征
    (1)隋唐两宋时期科举制度的发展
    表四 隋唐两宋科举制度发展大事纪要
    分科考试,以成绩作为录取依据,考试内容以儒家经义为主,不再是以官举士,而是自 主投考。
    材料五 进士科大大影响了唐代文官制度。除宦官系统、地方军阀系统以外,他们几乎垄断了省、部、寺、御史台和京府各机构,以及中央所能控制的各州县刺史、县令、参军事、丞 尉、主簿等官职。 ——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第3版)
    材料六 (2011年江苏卷第2题)右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材料七 (宋朝)考试之前,被指定的考官全部进入贡院,考试期间不得私自外出或会见 亲友。试卷一律“封弥”(糊名)、“誊录”。 ——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根据表四及材料五至七,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两宋科举制的演变特点,并指出科举制的进步性。
    特点:政府越来越重视,地位越来越高,考试程序 越来越严密,报考资格限制越来越少,录取人数越来越多,录取人员的阶层越来越平民化等。进步性: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社会的公平公正,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等。
    (2)元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发展
    材料八 明朝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是八股文,清朝沿袭其制。主要特点有:从儒家经书中命题作文,写作时必须遵循程朱理学的有关解释;需要模仿古代“圣贤”口吻写作,不许自由发挥个人见解;作文的骨干部分是四段对偶排比文字。 ——《中外历史纲要》(上)
    根据材料八,结合教材第32页第二段文字“进士题名碑”图片及“历史纵 横”内容,归纳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进步性:明清科举考试录取人数更多,组织管理更严密和系统,南北卷制有利于地域平衡,八股取士有利于增强考试的客观性。局限性:八股取士进一步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读书人进一步沦为皇权的附庸, 学风空疏,科学技术长期不受读书人重视等。
    请大家阅读教材,列表整理中国古代的官员考核制度
    文官归吏部 武官归兵部
    决定官员的升迁 、降 、调
    查处官员的贪 、酷和不作为
    根据表五内容,归纳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的特点
    材料九 (唐太宗)曰:“为朕养民者,唯在都督、刺史,朕常疏其名于屏风,坐卧观之,得 其在官善恶之迹,皆注于名下,以备黜陟(注:官员的升降)。县令尤为亲民,不可不择。”乃 命内外五品以上,各举堪为县令者,以名闻(注:把他们的名字告诉我) ——《资治通鉴.唐纪》
    材料十 我们的政事,注重体制的安定,而不计较对一人一事的绝对公允。牺牲少数 人,正是维持大局的办法。人事考察条例,也就从这里着眼。按照规定,四品以下的地方官 三年任满应当入京朝觐述职,由皇帝及有关部门核定他们政绩的优劣。但是全国有一千一 百多个县,任何精明强干的人事官员也无法详细知道他们的具体成绩,而只能在大节目上斟 酌一二。如果一个地方官所统辖的地区安静无事,税收没有多大亏欠,该地区的民风就是 “淳厚”而并非“刁顽”这一位地方官必为好官而非“浮躁”或“才力不及”。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根据材料九、十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的看 法。
    考核的内 容和考核方式多样化,考核对象存在分类,考核机构从兼任到逐步专门化,重视对考核结果 的利用
    官员考核制度事关吏治清明与否,事关国家治理好坏,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归根到底是人治等。
    请大家阅读教材,列表整理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材料十一 秦朝和西汉的御史大夫居副丞相,与丞相、太尉并为三公。东汉御史中丞、司隶校尉朝会时与尚书令一样独坐,号称“三独坐”。南北朝御史中丞专道而行。元朝御史 台与中书省、枢密院并为三大府。明清都察院与六部并重。一般御史秩卑权重,手握尚方宝 剑。西汉侍御史和刺史品秩仅为六百石,相当于低级县令,但职权大大超过他的身份。刺史 依《六条问事》可监察二千石地方长官。唐代的监察御史仅为正八品上,但有权监督六部尚 书,奉制巡按,气派“震慑州县”. ——邱永明著《中国监察制度史》
    根据表六和材料十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监察机构逐渐独立,监察机构和监察主官地位崇高,一般监察官位卑权重,监察方 式多样化,监察制度在继承中创新,皇帝掌握最高监察权,监察官员机构仅是皇帝的“耳目风 纪之司”,人治色彩浓厚,监察实际效能有限等。

    相关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教学演示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教学演示ppt课件,共5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素养奠基,官位世袭,军功大小,豪强大族,道德和才能,中央集权,门阀士族,户口垦田,官员赏罚,御史大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人教统编版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图片课件ppt:

    这是一份历史人教统编版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图片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官员选拔,春秋战国,贵族世代垄断高官,军功爵,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糊名法,誊录法,南北分卷法,进一步完善,官员考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集体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集体备课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好了歌,皇帝的烦恼,评价科举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