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选择性必修一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课件(共28张PPT)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284822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选择性必修一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课件(共28张PPT)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284822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选择性必修一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课件(共28张PPT)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284822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选择性必修一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课件(共28张PPT)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2848225/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选择性必修一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课件(共28张PPT)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2848225/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选择性必修一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课件(共28张PPT)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2848225/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选择性必修一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课件(共28张PPT)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2848225/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选择性必修一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课件(共28张PPT)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2848225/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历史人教统编版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图片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历史人教统编版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图片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官员选拔,春秋战国,贵族世代垄断高官,军功爵,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糊名法,誊录法,南北分卷法,进一步完善,官员考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太古至春秋,君所任者,与共开国之人及其子孙也。……大夫以上皆世族,不在选举也。——俞正燮《癸巳类稿》
荐举(他荐)鲍叔牙举荐管仲
商君为发于秦,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斩二首者爵二级,欲为官者为百石之官。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也。——《汉书》
吏民知法令者,皆问法官。故天下之吏民,无不知法者。——《商君书·定分》
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利等级世袭的中止。——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以法为师”“以吏为官”,向官员学习律令而为官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东汉后期,随着政治的腐败,察举不实的现象渐趋严重。……大族出身的官吏们为了维持本家族的利益, “朋党结私,背实趋华”。士人为了做官,也投靠依托权门。——白寿彝《中国通史》
根据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如何评价察举制?
标准:家世、道德、才能
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 ——《晋书·段灼传》
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选举之弊,至此而极。 ——赵翼《廿二史札记》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如何评价九品中正制?
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隋炀帝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
唐太宗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
武则天扩大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了武举和殿试
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全唐诗》
北宋“取士不问家世”原则的确立,堪称我国封建选士制度史上的一大变革。至此,魏晋隋唐“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的时代始告终结。——张邦炜《论北宋“取士不问家世”》
(李廌)少以文字见苏子瞻,子瞻喜之。元祐初知举,廌适就试,意在必得廌以魁多士。及考章援程文,大喜,以为廌多无疑,遂以为魁。既拆号,怅然出院。——叶梦得《石林诗话》
与隋唐时期相比,两宋时期科举制有哪些变化?
元对汉族制度的模仿是不彻底的,比如说开科举,……元朝一直不断拖延,议而不行。……(忽必烈)觉得儒生没什么太大用处,所以一直没有搞科举。 ——党宝海《征服与磨合:元》
仁宗一登基就宣布:“朕所愿者,安百姓以图至治。然匪用儒士,何以至此?”皇庆二 年,颁布行科举诏。——据《元史》整理
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生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命题范围狭窄,士子揣摩试题,读时文选本,模拟仿作,而束书不观,不务新知。——王德昭《清代科举制度研究》
根据材料,如何评价明清时期科举制度?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
江苏连云港尹湾汉墓木牍《集簿》
文物简介江苏尹湾汉墓出土木牍24方,简133枚墓主师饶曾任东海郡功曹史,约葬于王莽时期《集簿》用草体书于木牍正反面,记录了东海郡的行政建制、吏员设置、户口、垦田、钱谷出入等方面的年度统计数字。
从“文物简介”中你能提取到哪些关键信息?《集簿》中记录各方面年度统计数字目的是什么?
魏晋南北朝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先后制定了一些列的考课法,试图加强对官吏的考课,使之走上法制化的轨道,……北朝考课尤其是北魏考课创新颇多,成就较大。北魏的考课继承了以往汉民族政权考课的优点,同时杂以拓跋鲜卑自身的特点,……但由于考课实施的效果与最高统治者的个人威信有很大关系,考课法要靠君主个人来强制推行北魏考课很快流于形式,考课法也就荒废不用了。尽管如此,……魏晋北朝考课法的制定是我国古代考课制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对隋唐考课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王东洋《魏晋北朝考课制度探讨》
根据以下材料,评价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员考核制度。
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 ——《隋书·儒林传》为了解决官员考核的问题,唐高祖于武德七年颁定了“考课令”,确定了“四善”“二十七最”为主的官员考核标准。“四善”为:“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这是唐王朝对官吏……“德”的标准。“二十七最”,是把各种官职按职守分为二十七类,确定各类官职的考核标准,用以考核各类官吏的才能和政绩。考核时,以“善”“最”分为九等来定结果。 ——杨共乐主编《历史长河中的人类社会》
(明洪武十八年,朱元璋下诏)令称职者升,平常者复职,不称职者降,贪污者付法司罪之,阘茸(品格低下)者免为民。 ——《明史·选举制》
考满:分为“初考”“再考”“通考” 结果分为称职、平常、不称职三等 是决定官员正常升迁或降、调的依据
考察:外地官员三年一次的朝觐考察 京官六年一次的京察 重在查处官员的贪、酷和不作为
清代的文官考核制度在继承明制基础上,根据行政需要逐步变革、调整,最终确立下来。顺治年间是文官考核制度的因袭期。顺治一朝,京察、大计与考满并行,考核方式与内容基本沿袭明代。自康熙始,考核制度进入逐步调整与变革期。康熙四年彻底取消考满制度,初步确立了清代文官的考核制度。——《清代文官考核制度研究》
京察:考察京官 大计:考察外省文官
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的发展
中央:御史大夫 地方:监察史
秦在中央设立了最高监察机构御史府,其长官是御史大夫。在御史大夫之下设御史中丞、侍御史、监察吏等等各级监察官员,而以监察史负责地方各郡的监察事务。——《从秦到明清监察制度的变迁》
刺史每年八月巡视所部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刺史由丞相派属员分任,秩六百石,但出刺时代表朝廷,故“位卑而权重”。十三部刺史的设立,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白寿彝《中国通史》
中央:御史大夫 地方:十三州刺史
(唐肃宗)乾元二年四月六日敕∶御史台所欲弹事不须先进状,仍服豸冠,所被弹劾,有称仇嫌者,皆冀迁延,以求苟免。但所举当罪,则仇亦无嫌,如宪官不举所职,降资出台,倘涉阿容,乃重贬责。——《唐会要》御史出都,若不动摇山岳,震慑州县,诚旷职耳。——《旧唐书·韦思谦传》
中央:御史台(御史大夫) 地方:唐太宗将全国分为10道监察区,派监察官巡回监察
中央:御史台、台谏合一 地方:地方划分路为监察区(四监司)、通判
◎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
◎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
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朝罢谏官,设六科给事中,正七品,以监察六部。都察院名义上是最高的监察机构,但管不了六科,六科“俱系近侍官员,与内外衙门并无行移”,直接对皇帝负责。工作中,六科给事中与都察院的监察御史有不同意见,则“上疏互驳,皆控御前”,由皇帝做裁决。——《关于明朝监察系统的若干整理》
综合上述材料和教材,分析明朝监察机构的设置有哪些特点?
位卑权重;互不统属;负责监察百官,但最终处决权归属皇帝
都察院为清代中央最高监察机关,其所属执行监察任务的机构有六科给事中、十五道监察御史等,科道官可“纠动百司,辨明冤枉及一应不公不法事”。弹劾的对象有“皇子、诸王及一内外大臣官员”。 ——刘战、谢茉莉《试论清代的监察制度》
六科并入都察院,都察院负责监察百官,停止派御史巡按各省的做法
中国古代官员监察制度的发展
(2020年·全国II卷)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省试后,主考官李昉徇私录取“材质最陋”的同乡武济川一事被告发,太祖在讲武殿出题重试,殿试遂成常制。经此事后,宋代科举A. 否定了世家大族特权B. 确立了省试考试权威C. 完善了考试录取程序D. 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
下表为“明永乐九年考满赏罚补充规定”,是明朝对部分官员的考核情况。由此表可知,明朝A. 考核结果是官员黜陟的唯一依据 B. 对官员管理实行奖惩一体C. 建立了完善成熟的官员考核体系 D. 力图掌握官吏的真实情况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教学演示ppt课件,共5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素养奠基,官位世袭,军功大小,豪强大族,道德和才能,中央集权,门阀士族,户口垦田,官员赏罚,御史大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图片课件ppt,共5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谢谢观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评课ppt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察举制汉代,表二两汉察举制演化表,西汉武帝,东汉末年魏王曹丕,道德才能,考核制度,监察制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