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1-2022学年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一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课件(共45张PPT)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1-2022学年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一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课件(共45张PPT)第1页
    2021-2022学年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一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课件(共45张PPT)第2页
    2021-2022学年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一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课件(共45张PPT)第3页
    2021-2022学年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一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课件(共45张PPT)第4页
    2021-2022学年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一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课件(共45张PPT)第5页
    2021-2022学年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一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课件(共45张PPT)第6页
    2021-2022学年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一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课件(共45张PPT)第7页
    2021-2022学年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一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课件(共45张PPT)第8页
    还剩3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说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说课课件ppt,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世卿世禄,世官制,为官能力,考察推举,察举制,“学校科举”,会试殿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二年,遣使廉察诸道长吏,得八人莅事公正、惠爱及民,皆降玺书奖谕。 ——《宋史》卷一百六十《选举六》
    思考:宋太宗至道二年的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文王子孙,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丕)显亦世。 ——《诗∙大雅∙文王》
    特点:官位世袭、贵族垄断
    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 ——《战国策·燕策二》
    选练举贤,任官使能。 ——《史记·赵世家》
    见功而与赏,因能而受官。 ——《韩非子》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史记·商君列传》
    战国形势图
    说明:图片出自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思考:概括战国时期选官制度的变化趋势。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史记∙李斯列传》
    思考:李斯从什么角度劝说秦王嬴政的呢?
      始皇既并天下,则以客为无用,于是任法而不任人,谓民可以恃法而治,谓吏不必才取,能守吾法而已。 ——【宋】苏轼《论养士》
    思考:依据材料,概括秦朝的选官制度。
    “以法为教” “以吏为师”制度
    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结交)故也,士奚由进……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御史大夫昌下(下达)相国,相国酂侯(萧何的爵号)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郡守,其有意称明德(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到)相国府……有而弗言,觉免(被发现后免官)。 ——《汉书∙高帝纪》
    思考:依据材料,概括汉朝的选官标准和途径。
    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不足)。 ——《汉书∙文帝纪》
    作用:察举制开创了我国选官制度的新途径,选拔了大批有用之才;考察标准多元,有利于各方面人才脱颖而出,扩大统治基础。
    思考: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察举制的作用。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 《抱朴子•审举》
    魏氏承颠覆之运,起丧乱之后,人士流移,考详无地,故立九品之制,粗且为一时选用之本耳。 ——《晋书∙卫瓘传》
    思考:依据材料,概括选官制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作用:改变了察举制由地方举荐人才的方法,将选官权力收回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思考:对比此前的选官制度,概括九品中正制的特点。
    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惟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 ——《晋书·段灼传》
    思考:阅读材料,说明九品中正制出现的问题,并分析原因。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隋氏罢中正,举选不本乡曲……五服之内,政决王朝,一命免拜,必归吏部。 ——《通典∙选举》
    今则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 ——《隋书∙刘炫传》
    思考:简述北宋初年完善科举制的具体措施。
    宋太祖下诏:“向者登科(科举应考人被录取)名级,多为势家所取,塞(阻隔)孤贫之路。今朕躬亲临试,以可否进退,尽革前弊矣。” 宋太宗时,“国家开贡举之门,广搜罗之路”,允许工商业者及“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以至于“工商之子亦登仕进之途”。——摘自唐凯麟主编《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
    打破门第限制扩大选官范围
    提升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官员选拔更加公平、公正
    思考:说一说科举制的影响。
    自国家混一以来,凡言科举者,闻者莫不笑其迂阔以为不急之务。 ——《西岩集》卷一二《议科举》
    【注】数据出自《明代内阁政治》
    思考:结合上表,分析明清时期科举制的影响。
    命题范围狭窄,士子揣摩试题,读时文选本,模拟仿作,而束书不观,不务新知。——王德昭《清代科举制度研究》
    思考:结合材料,分析明清时期科举制的影响。
    模式:散漫走向系统主导:中央主导逐渐加强方式:主观认定走向客观选拔(公平)范围:封闭走向开放形式:走向僵化(逐渐单一)
    思考: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更迭过程的特点。
    思考:中国古代管理官员的主要方式有哪几类?
    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铎徇于路,官师相规,工执艺事以谏,其或不恭,邦有常刑。 ——《尚书∙夏书∙胤征》
    文物介绍:《集簿》为木牍,长23厘米、宽7厘米,1993年出土于连云港市尹湾汉墓。
    总体上看,涵盖了东海郡的行政机构、官吏配备、农业、民政、财政等方面的内容,具体包括: 1.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和吏员的配备; 2.户口数、性别及年龄结构,流民安置; 3.提封、侯国邑属国、宿麦田及桑田面积的增减变化; 4.钱谷出入。
    思考:结合以上材料,猜一猜《集簿》在汉朝的用途。
    考核时间:每年年终考核对象:地方行政长官考核结果:作为官员赏罚的依据
    秦朝政府组织中的监察系统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史记·秦始皇本纪》
    中央监察体系:御史大夫
    汉武帝将京畿以外地区分为十三州部,设刺史,秩六百石。职责是定期巡视所部郡国,以六条监察地方郡守、尉、诸侯相等二千石官和强宗豪右,六条以外不问。六条包括:强宗豪右田宅逾越制度,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二千石不奉诏书,不遵守典制,以权谋私,侵渔百姓,聚敛为奸;二千石不恤疑案,教唆杀人……二千石包庇罪犯,勾结豪强,收受贿赂,损害国家法令。——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知识手册 》
    思考:刺史地位如何?侧重于监察哪些方面的内容?
    因门阀士族势力强大,战乱频仍,虽然曹魏、 西晋、北朝制定了相应的考核法规,但大都流于形式。
    《大唐六典》规定:“考功郎中之职,掌内外文武官吏之考课。”除此之外,还有40余位职官参与考课分工事宜。唐代对流内官员和流外吏员按照不同标准实行分类考课。其中针对流内官员的考课标准可以概括为“四善二十七最”。“四善”是政府着眼于官德品行。“二十七最”则是根据官员职位职能特点的不同而提出的具体要求。各地各部门先行考课并将考课结果编制成册形成“考簿”,然后逐级检勘、汇总、上报,最后上报至尚书省考功司以待会考。最后由皇帝确认后生效,作为官吏俸禄增减、品阶升降甚至职务变动的重要依据。——摘编自《唐代官吏考核与监察制度的互洽逆转及启示》
    思考:依据材料,说明唐代官员考核的特点。
    设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其长官为御史大夫
    御史随事纠弹。 ——《唐六典》卷十三 (御史台)所欲弹事,不须先进状。 ——《唐会要》卷六十一
    始,至忠(萧至忠)为御史,而李承嘉为大夫,尝让诸御史曰:“弹事有不咨大夫,可乎?”众不敢对,至忠独曰:“御史,天子耳目也,其所请奏当专达,若大夫许而后论,即劾大夫者,又谁白哉?”承嘉惭。 ——《新唐书》
    思考:依据材料,说明御史行使监察权的特点。
    唐太宗将全国分为10道监察区,派监察官巡回监察
    御史出都,若不动摇山岳,震慑州县,诚旷职耳。 ——《旧唐书∙韦思谦传》
    宋代中央沿袭唐制,并明确规定,未经两任县令者不得任御史之职。按规定,御史有“闻风弹人”之权,每月必须向上奏事一次,称“月课”;上任后百日必须弹人,否则就要罢黜为外官或受罚俸处分,名为“辱台钱”。——《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思考:与前代相比,宋朝监察制度有何发展?
    明确御史人选的资格限制
    台谏所以纠绳执政之不法。 ——《宋会要》
    养猫所以去鼠。 ——苏轼《上神宗皇帝书》
    御史拥有议事权谏官拥有监察权
    思考:为什么在此时出现了“台谏合一” ?
    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
    地方:设行御史台每道设肃政廉访司
    盖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若询事而不考其终,兴事而不加屡省,上无综核之明,人怀苟且之念,虽使尧舜为君,禹皋为佐,亦恐难以底绩而有成也。 ——张居正《请稽查章奏随事考成以修实政疏》
    思考:张居正的诉求是什么呢?
    考课制度(京察、大计)

    相关课件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图片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图片课件ppt,共5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谢谢观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统编版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评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评课ppt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察举制汉代,表二两汉察举制演化表,西汉武帝,东汉末年魏王曹丕,道德才能,考核制度,监察制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人教统编版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图片课件ppt:

    这是一份历史人教统编版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图片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官员选拔,春秋战国,贵族世代垄断高官,军功爵,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糊名法,誊录法,南北分卷法,进一步完善,官员考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