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时作业
展开A.孝廉仅成为参政入仕的资格B.科举取士成为选官重要方式
C.察举制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D.阻塞了大族名士的进仕之路
2.《通典·职官》记载:“至惠帝三年,又遣御史监三辅郡,察词讼,所察之事凡九条,监者二岁更之。常以十月奏事,十二月还监。其后诸州复置监察御史。”《汉旧仪》记载:“丞相初置吏员十五人,分为东西曹。东曹九人,出督州为刺。尝以秋分行部,日食,即日下赦书,命刺史出刺,并察监御史。元封元年,御史止不复监。”这体现出汉初( )
A.郡守监守自盗情况严重B.中央政府重视对地方的监管
C.诸侯王势力已遭到削弱D.中枢机构制衡机制日益强化
3.西晋时,品第高低的依据主要是家世,德才的作用不大。南北朝时期,“崔、卢(北方)、王、谢(南方)子弟,胎毛未干,已拜列侯,未离襁褓,已被冠带”。这说明当时的选官制度( )
A.与东汉察举制一脉相承B.确立了严密的考察程序
C.官员选拔的封闭性较强D.加强中央对选官的控制
4.隋唐时期,御史与谏官相辅相成的监察制度体系臻于完备。宋以后,谏官制度逐渐衰微,明清时期逐渐形成以御史与谏官制度合一的、以督察院为主体的单一监察制度体系。可见古代监察体系的演变( )
A.适应了古代专制权力强化的趋势B.提高了中央的行政效率
C.保障了监察权力机构的高效运作D.缓和了官员内部的矛盾
5.汉代选官主要实行察举制;魏晋选官推行九品中正制;唐代科举允许“公荐”(向主考官推荐优秀人才)和“行卷”(考生可将自己的文学创作投献给达官显贵或文坛名人,以提高及第机会)。材料反映出唐代科举制( )
A.尚未摆脱世家大族的控制B.沦为科考投机的工具
C.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D.仍有因循传统的特征
6.考课是古代官吏考核制度的一种。唐代官员的考课等级共分九等,获得中上以上等级者,每进一等,加禄一季;获得中中者,保持本禄不变;中下以下等,每退一等,减禄一季。据此可知,唐代的考课制度( )
A.是科举制度发展的产物B.是维护等级制度的工具
C.保证了政治局面的稳定D.有利于国家吏治的改善
7.清代学者顾炎武认为中国古代监察体系中的监察官员往往“秩卑而命之尊,官小而权之重,此大小相制、内外相维之意也。”同代学者赵翼对此也评论说:“官轻则爱惜身家之念轻,而权重则整饬吏治之威重。”两位学者的评述表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
A.体系完整,垂直管理B.以卑察尊,以轻制重
C.动态监察,独立弹劾D.重上轻下,强干弱枝
8.清初山西道御史季振宜建议停止考满,认为就京官而言,尚书以下大员,按品升补,与考满无关;堂属关系,难以破除情面,考核钻营。就地方官而言,考满致使地方各级衙门考核层层盘剥。季振宜建议废除考满的原因是( )
A.与选官制度相矛盾B.与监察机构的职能重叠
C.朝廷派系斗争严重D.制度本身运行效能低下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察举制度从出现到成熟经历了近百年的历程,至曹魏时被九品中正制取代,是统治阶级在其统治区域内公开的、大规模地选拔人才的方式。察举制度的实施,为汉朝选拔了大批德才兼备的官吏,壮大了统治阶级力量,对当时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的发展和繁荣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它是大一统的汉朝统治中国四百年的重要基石。察举制度对社会政治的稳定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它的实施使包括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在内的各地优秀人才都有机会参与国家政治,特别是生活在下层的有识之士。这批人知百姓疾苦,历经下层生活之艰辛,直言善谏,对统治集团人员结构的改善,中央与地方声气之相通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并且纯洁了吏治和社会风气。
——摘编自吕承《浅析汉代察举制度》
材料二:隋炀帝开创进士科,是科举制形成的重要标志,进士科成了后来科举考试的重要科目。同以往人才选拔制度相比较,科举考试对知识等各方面的考核更为客观、具体。人才的选拔淡化出身,关注的是人的才学、品德等内容。隋朝科举制在分科取士上还存在一些不足。隋朝灭亡后,唐朝政府力求使科举制更加系统完善。为此,唐朝增设了考试科目,对考试内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扩宽了选举范围,发掘了更多的优秀人才,推动社会发展进程。同时,唐太宗还设立了国子监、支持民间开设学校,发展教育。武则天创立了武举与殿试。武举主要由兵部来考核,表现突出者就能够直接授官,殿试则是由皇帝亲自进行策问
——摘编自邓文睿《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发展的历程及其历史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代察举制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察举制与唐代科举制的异同。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材料表明察举制在发生变化后推举孝廉还不能直接为官,还需经过考试才可以入仕,故A项正确;材料中的考试不是科举制,科举制隋朝出现,排除B项;材料中的变化是积极的,排除C项;察举制变化后并没有阻塞大族名士的进仕之路,排除D项。
2.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又道御史监三辅郡”“其后诸州复置监察御史”“出督州为刺”“命刺史出刺,并察监御史。元封元年,御史止不复监”等信息并!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初的统治者出于巩固中央集权制的政治需要,对监察制度的作用和意义的认识是很清楚的,重视对地方的监管-开始就把它置于重要地位,并使之不断完善,B项正确;“郡守监守自盜情况严重”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存在,但材料并未提及此情况排除A 项;材料主要讨论的是御史对地方的监察,而非诸侯王势力,排除C项;材料侧重于监察,并未反映“中枢机构制衡机制”是否得到强化,排除D项。故选B项。
3.答案:C
解析:据材料“西晋时,品第高低的依据主要是家世,德才的作用不大”,可知,九品中正制下,士族把持选官权力,而选官越来越看重门第,九品中正制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封闭性较强,C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与察举制不同,排除A项;九品中正制下重视门第,考察程序并不严密,排除B项;九品中正制下被门阀士族所垄断,无法体系加强中央对选官的控制,排除D项。故选C项。
4.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宋以后,谏官制度逐渐衰微,明清时期逐渐形成以御史与谏官制度合一的、以督察院为主体的单一监察制度体系”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到明清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加强,题干中的监察体系的演变正是受这一趋势的影响而形成的,说明古代监察体系的演变适应了专制权力强化的趋势,A项正确。监察体系逐渐向单一发展,并不能说明效率的提升,排除B、C两项;材料反映的是古代监察体系的演变适应了专制权力强化的趋势,与官员内部矛盾无关,排除D项。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唐时期科举制。选择D:根据材料唐代科举允许“公荐”(向主考官推荐优秀人才)和“行卷”(考生可将自己的文学创作投献给达官显贵或文坛名人,以提高及第机会)可以看出,唐代的科举制还是存在一些因循传统(推荐)的特征。排除A:主考官和文坛名人不一定属于世家大族。排除B:材料只是体现唐代科举制依然存在一些传统选官制度的特征,但不能说科举制沦为科考投机的工具。排除C:材料体现的是唐代科举制依然存在一些传统选官制度的特征,无法得出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6.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唐代官员能否升迁与考课成绩关系密切,这就促使官员不得不做好本职工作,不敢稍有松懈,这有利于国家吏治的改善,故D项正确;考课在秦汉已有,而科举制是隋朝才开创,排除A项;材料中“考课等级共分九等”体现了唐代考课制度具有严密而公正的标准,与等级制度无关,排除B项;考课制度不能保证政治局面的稳定,安史之乱的发生就证明了这一点,排除C项。故选:D。
7.答案:B
解析:据材料“秩卑而命之尊,官小而权之重”和“官轻则爱惜身家之念轻,而权重则整饬吏治之威重”可知,顾炎武和赵翼认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下,监察官员品级较低,但可以监察品级较高的官员,体现了以卑察尊,以轻制重,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古代监察制度的以卑察尊,以轻制重,没有涉及监察制度的体系,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古代监察制度的具体运作方式,不能反映动态监察,独立弹劾,排除C项;重上轻下,强干弱枝指的是加强中央集权,与材料中的监察制度以卑察尊,以轻制重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8.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季振宜认为,在当时的考满制度下,尚书以下大员的升补与考满无关,地方上被层层盘剥,由此可见,考满制度本身在运行上存在问题,D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选官制度,不能看出考满与选官制度矛盾,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监察机构,不能反映考满与监察机构职能重叠,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朝廷派系斗争,排除C项。故选D项。
9.答案:(1)积极影响:有助于选拔大批德才兼备的官吏;推动了儒学传播;壮大了统治阶级力量;推动了汉代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的发展和繁荣;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有助于吏治和社会风气的改善;有利于促进社会崇德、向学的风气。
(2)相同:都注重考核儒家经典;都关注品德;都维护封建王朝统治;都面向社会,具有一定开放性。不同:察举制主要是自下而上推荐的,而科举制主要是逐级组织考试的;察举制主要以孝廉等德行为尚,而科举制则以考试成绩优异为佳;察举制自汉代推行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被九品中正制取代,而科举制则不断完善,历经约1300年,直至清末被废除。
解析:(1)积极影响:根据“察举制度的实施为汉朝选拔了大批德才兼具的官吏壮大了统治阶级力量对当时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的发展和繁荣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察举制度对社会政治的稳定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对统治集团人员结构的改善,中央与地方声气之相通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并且纯洁了吏治和社会风气”可概括出答案。
(2)相同:结合所学从考核的内容、选拔的依据、制度的目、社会等角度分析。不同:根据材料从选拔方式、选拔标准、推行的时间进行作答。
高中历史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a href="/ls/tb_c4003661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课后测评</a>,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清末时人云,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a href="/ls/tb_c4003669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一课一练</a>,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史记·蒙恬列传》记载,乾隆时规定,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a href="/ls/tb_c4003665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课后测评</a>,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