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节 物质的变化单元测试习题
展开第二章 物质转化及材料应用
单元测试
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满分:100分 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本大题共30分)
1.光导纤维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使信息高速公路在全球迅猛发展,它的发明者是被誉为“光纤之父”的华人科学家高锟.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 )
A.SiO2 B.CaCO3 C.Na2SiO3 D.CaSiO3
2.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的性质是决定其用途的唯一因素 B.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是Au
C.合金相对于纯金属,其硬度更大、熔点更高 D.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其中生铁含碳量比钢高
3.如图,在盛水的试管中放一根洁净的铁钉,用带U型管的胶塞塞紧,U型管内水面处于同一高度。数天后观察到U型管内的水面( )
A.a比b高 B.b比a高 C.一样高 D.无法判断
4.(2018九上·湖州期中)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一步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下列事实不能说明Zn比Ag活泼的是( )
A.Zn能与AgNO3溶液反应置换出Ag
B.Zn能与稀硫酸反应,Ag则不能
C.Zn的熔点为420℃,Ag的熔点为962℃
D.自然界没有以单质形式存在的Zn,而有以单质形式存在的Ag
6.小明同学在总结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关系时发现,选用适当物质可实现如图所示的所有反应.若中间的物质为硫酸钡,那么对酸、碱、甲盐、乙盐四种物质的推断中,合理的是( )
A.HCl NaOH BaCl2 Na2SO4
B.HCl Ba(OH)2 Na2SO4 BaCl2
C.H2SO4 Ba(OH)2 Na2SO4 BaCl2
D.H2SO4 NaOH BaCl2 Na2SO4
7.钠是一种银白色固体,放置在空气中会迅速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把钠投入水中,与水剧烈反应,熔化成闪亮小球在水面上游动,生成了氢氧化钠和氢气。下列有关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金属钠必须隔绝空气保存
B.钠与水反应放热,使钠熔化,钠是熔点最低的金属
C.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H2O=2NaOH+H2↑
D.把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会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和蓝色沉淀
8.(2018九上·天台期中)小黄同学曾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均已略去)。在I中加入试剂后,塞紧橡皮塞,立即打开止水夹,Ⅱ中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Ⅱ中液面上升,溶液由无色变为浑浊。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I和Ⅱ中( )
| A | B | C | D |
I | CaCO3 稀HCl | Na2CO3 稀H2SO4 | Zn 稀H2SO4 | Cu 稀H2SO4 |
Ⅱ | KNO3 | NaCl | BaCl2 | Ba(OH)2 |
A.A B.B C.C D.D
9.(2019·杭州模拟)下列实验方法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法 |
A | 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CO2 |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 |
B | 鉴别H2和CH4 |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 |
C | 鉴别石灰水和NaOH溶液 |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
D | 比较Zn、Cu、Ag的金属活动性 | 将Zn和Ag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 |
A.A B.B C.C D.D
10.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稀盐酸和氯化亚铁的混合溶液中,溶液最终变为无色.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对应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D.
11.等质量颗粒大小相同的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加入到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的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甲、乙、丙在化合物中均为+2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相对原子质量:甲>乙>丙 B.金属活动性:乙>甲>丙
C.生成氢气质量:甲>乙>丙 D.消耗硫酸质量:甲>乙>丙
12.(2019九上·镇海期末)要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不合理的是( )
A.N2(O2):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
B.NaCl溶液(Na2SO4);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过滤
C.CaCO3(CaCl2);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KCl溶液(K2CO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13.(2018九上·杭州期中)某黑色固体粉末可能是Fe、FeO、CuO、C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成分,小明同学按照下图所示流程进行了实验。
关于该实验有以下说法:
①若溶液甲呈浅绿色,则原黑色固体粉末中一定有Fe;
②若步骤Ⅱ中无明显现象,则固体乙中最多只能有四种物质;
③若步骤Ⅱ中有气泡产生,则固体乙一定是C;
④若步骤Ⅱ中有红色固体析出,则固体乙中一定无CuO;
⑤若固体乙呈红色,则原固体中一定含有Fe和CuO。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4.(2019九上·义乌期中)将一定质量的Ba(OH)2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应,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体的体积与加入稀盐酸的体积的关系如右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N点时,所得溶液的pH=7
B.Q点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含有BaCl2
C.O至P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D.P至Q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2HCl==BaCl2+2H2O
15.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硫酸亚铁、硫酸铜和硫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滤渣中一定含有锌
②滤渣中一定含有铜、铁,可能有锌
③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溶液最终可能显无色
④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硫酸锌和硫酸镁
⑤滤液的颜色不可能为浅绿色
⑥若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其质量可能大于放入前的锌粉的质量.
A.②④⑥ B.①④⑤⑥ C.②③④ D.②③④⑤
二、填空(16-17每空1分,其他每空2分,本题共28分)
16.(2019七上·柯桥月考)如图为一座人体青铜雕塑,反映的是古代人打造铁艺的场景。纯铁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硬度较大,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铁在1535℃时,会由固态变为液态,铁在潮湿的空气里容易生锈,铁在纯净的氧气中能燃烧。
(1)上述描述中属于铁的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
(2)上图中这桶水是用来冷却烧红的铁器的,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冷却效果好。人们也常常用水的这一特征为生产、生活服务。下列事例中与这一特征有关的是 。
A.让热水流过散热器来取暖
B.在大的河流上建水电站,用水发电
C.晚上向秧田里灌水,防止秧苗受冻
D.汽车发动机用水循环冷却
17.金属材料是现代生活和工业生产应用极为普遍的一类物质.
(1)工业上用CO还原赤铁矿冶炼金属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欲从含有硫酸、硫酸亚铁和硫酸铜的废液中回收全部的金属铜,应先加入________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中含有________ ,继续处理可以得到纯净的金属铜.
(3)铁生锈的条件是________,写出防止铁生锈的一条措施:________.铝的化学性质比铁活泼,但铝比铁耐腐蚀,其原因是________.
18.(2019九上·鄞州月考)铁在空气中生锈的原因是铁跟空气中的________发生了反应,如果把铁放入到盐酸中,反应后跟反应前相比,溶液的质量________(填“减小”“不变”“增大”)。“湿法炼铜”的原理是硫酸铜溶液和铁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19.(宁波)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Na+、NH4+、Ba2+、Cl-、CO32-、SO42-。现取两份2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①第一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收集到气体0.68g;②第二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2.33g。根据上述实验,推测混合物水溶液一定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
20.(2019九下·秀洲月考)如图所示,R是滑动变阻器,它的金属滑片垂直固定在等臂金属杠杆的中央且可以随杠杆左右移动。杠杆两端分别悬挂100 g等体积的Mg金属球和Fe金属球,此时杠杆平衡。再将两球同时分别浸没到100 g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中,反应过程中金属球排开液体的体积及杯内液体密度变化忽略不计。则可观察到:
(1)反应过程中溶液变色的是________(填“左边”或“右边”)的烧杯。
(2)从反应开始到结束,灯泡L的亮暗情况为________。
21.下图是常见物质的转换关系图。其中A、B常温下都为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A、B、X、Y、E都为氧化物,X、E都为黑色固体,F为白色沉淀,I为蓝色絮状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E的化学式________;F的化学式 ________。
(2)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反应①—⑥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有________种。
三、探究题(每空2分,本大题共26分)
22.(2020·台州模拟)为探究气体X的组成,某兴趣小组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固定装置未画出)。
【实验装置】
【资料查阅】
①加热条件下,气体X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水和氮气。
②碱石灰为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不与气体X反应。无水氯化钙可吸收气体X。
③本实验条件下,装置内空气中的水与二氧化碳对相关数据测定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实验步骤】
①连接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取一定量氧化铜,准确称得其质量为2.40g。
③按图所示装入药品,测量并记录相关数据Ⅰ(见表中数据Ⅰ列)。
④连接A、B、C装置,将气体X缓缓通入一段时间后,连接上D装置,读数后开始加热。当A装置中氧化铜反应完全,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气体X至玻璃管冷却,再次测量并记录相关数据Ⅱ(见表中数据Ⅱ列)。
【相关数据】
数据编号 测量项目 | Ⅰ(刚装入药品时) | Ⅱ(反应完全、冷却后) |
玻璃管(含药品)的质量/g | 52.40 | 51.92 |
B装置(含药品)的质量/g | 102.00 | 102.54 |
【回答问题】
(1)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
(2)当观察到________,说明氧化铜已反应完全。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气体X至玻璃管冷却;
(3)分析实验测量的数据推知,气体X由什么元素组成?________。
23.为验证锌、铁、铜三种金属的话动性顺序,张丽和王宇同学设计了不同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都达到了实验目的.他们所用的试剂有锌片、铁片、铜片、硫酸锌溶液、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实验方案如下:
实验方案 | 方案一 | 方案二 |
实验操作 | 一种金属放入两种溶液中 | 两种金属同时放入一种溶液中 |
(1)方案一中选择的金属是________;
(2)方案二中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李军又设计了一个新的方案,也能达到实验目的.即将三种金属同时放入一种溶液中,该溶液中的溶质不是金属化合物,他选择的溶液是________.
24.(2019·吴兴模拟)“一般不用K、Ca、Na等活泼金属来置换盐溶液中的其他金属元素”,这是教科书上的句话。小科对此进行了思考,并查阅资料,对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钠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反应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
【提出猜想】猜想一: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会有铜生成。
猜想二: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的沉淀只有氢氧化铜。
【实验及现象】切取不同大小的钠块分别投入到两种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中,有关产生沉淀的现象如表所示。
实验编号 | 钠块大小 | 硫酸铜溶液 | 实验中产生沉淀的现象 |
① | 绿豆大小 | 稀溶液10ml | 产生蓝绿色沉淀 |
② | 绿豆大小 | 浓溶液10ml |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
③ | 豌豆大小 | 稀溶液10ml |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
④ | 豌豆大小 | 浓溶液10ml |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并出现黑色固体 |
小科咨询老师后得知蓝绿色沉淀为碱式铜盐。
(1)【实验结论】a.上述实验中均未观察到________色固体生成,由此判断猜想一错误。
b.实验①中观察到的沉淀是蓝绿色的,由此判断猜想二也错误。
(2)【实验反思】(1)实验中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的原理是________。
(3)由上述实验可知,导致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产物不同的因素有________ 。
25.(2020·金华·丽水)除H2、CO能还原氧化铜外,CH4及其它一些具有还原性的气体也能与氧化铜发生反应。如:加热时,CH4能与CuO反应生成Cu、CO2和H2O。某拓展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装置省略),分别对有关气体问题进行探究。请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1)【探究Ⅰ】对已知气体性质的探究。
将CH4气体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规范实验,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________(填序号);
①A装置中的黑色粉末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
②B装置中的固体由白色变蓝色
③C装置中溶液变浑浊
(2)【探究Ⅱ】对气体组成的探究。
气体X可能由H2、CH4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同学们按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对其组成进行探究。
①C装置中溶液变浑浊,可证明气体X中含有________;
②根据B装置中的固体由白色变蓝色的现象,得出气体X中含有H2的结论,请对此结论作出评价,并说明理由________。
(3)【探究Ⅲ】对未知气体的探究。
将某火箭燃料X通过如图所示装置,观察到A装置中的黑色粉末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B装置中的固体由白色变蓝色,C装置中溶液不变浑浊。C中导出的气体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已知燃料X是由2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2。根据现象及信息推断并写出: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四、解答题(第24题4分,第25、26各6分,共16分)
26.(2018九上·三门期中)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溶液质量与加入Zn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用所学过的知识解释从a点到d点溶液质量变化的原因。
27.(2019九上·天台月考)某兴趣小组用15g镁条与溶质质量分数为49%的稀硫酸反应,测得产生氢气的质量与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假设镁条中除表面含有氧化镁外,还有其它难溶性杂质且不与稀硫酸反应),试分析回答:
(1)当稀硫酸质量为90g时,取出部分溶液加入碳酸钡粉末,则会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
(2)求出P的值。
(3)当稀硫酸质量为70g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28.(2020·越城模拟)为探究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进行如下实验:称取已部分被H,还原的氧化铜粉末(含Cu和CuO)7.2g置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50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再向烧杯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OH溶液,烧杯内固体物质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分析计算:
(1)加完50克稀硫酸后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写出化学式);
(2)Cu和CuO的混合物中,Cu元素和O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3)a的值;
(4)实验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节 物质的变化精品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节 物质的变化精品综合训练题,共5页。
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节 物质的变化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节 物质的变化课后复习题,共11页。
浙教版第1节 物质的变化习题: 这是一份浙教版第1节 物质的变化习题,文件包含11物质的变化练习解析版docx、11物质的变化练习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