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6节 几种重要的盐第3课时精练
展开精选练习
一、夯实基础
1.[2019九上·余杭期中]下列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和分类对应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氧化钙、熟石灰、CaO、氧化物 B.氯化氢、盐酸、HCl、酸
C.氢氧化钠、火碱、NaOH、碱 D.碳酸钠、苏打、NaHCO3、盐
【答案】 C
【解析】A、熟石灰为氢氧化钙俗称,不符合题意;
B、氯化氢为盐酸的溶质,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化学式为 NaOH ,属于碱类,符合题意;
D、碳酸钠化学式为 Na2CO3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2.[2019·义乌模拟]按照一定的依据把物质进行分类,是我们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用途的便捷途径。现有下列物质:①纯碱;②生石灰;③盐酸;④熟石灰;⑤甲烷;⑥铁;⑦石墨;对上述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属于有机物的有③⑤ B.属于单质的有②⑥⑦ C.属于碱的有①④ D.属于氧化物的有②
【答案】D
【解析】根据纯净物、混合物的定义分析,纯净物为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为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根据单质、化合物定义分析,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为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根据氧化物定义分析,氧化物为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A、盐酸不是有机物,不符合题意;
B、生石灰为氧化钙,是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C、纯碱为碳酸钠,属于盐,不符合题意;
D、生石灰为氧化钙,是氧化物,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3.[2019九上·杭州月考]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及其类别中,完全对应的是( )
A.A B.B C. C D.D
【答案】D
【解析】碳酸钠(Na2CO3)又叫纯碱,但分类属于盐,不属于碱,A不符合题意。
B、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化学式NaHCO3,碳酸氢钠是强碱与弱酸中和后生成的酸式盐,溶于水时呈现弱碱性,B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钙,化学式Ca(OH)2,俗称熟石灰、消石灰,水溶液称作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钙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强碱,C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俗名苛性碱,化学式NaOH,碱,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4.[2019.浙江初三课时训练]以下各类盐中,除钾盐、钠盐、铵盐能溶于水外,其余大部分不溶于水的盐( )
①盐酸盐 ②硫酸盐 ③硝酸盐 ④碳酸盐 ⑤磷酸盐
A.①⑤ B.②④ C.③④ D.④⑤
【答案】D
【解析】盐的溶解性规律: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都可溶;盐酸盐中不溶氯化银;硫酸盐中不溶硫酸钡;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根据盐的溶解性规律可知:
①盐酸盐中不溶氯化银;
②硫酸盐中不溶硫酸钡;
③硝酸盐全部溶于水;
④碳酸盐中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⑤磷酸盐中只溶钾盐、钠盐、铵盐等。
因此大部分不溶于水的盐是碳酸盐和磷酸盐,即④⑤。故选D。
5.[2019九上·温州期中]下列化学方程式客观存在且属于复分解反应类型的是( )
A.CO+CuO △ CO2+Cu B.Fe+ H2SO4=FeSO4+H2↑
C.KCl+NaNO3=KNO3+NaCl D.CaCO3+2HCl= CaCl2 +CO2↑+H2O
【答案】D
【解析】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反应。
分解反应是指由一种物质生成另外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置换反应是指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复分解反应是指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A、CO+CuO △ CO2+Cu 不属于复分解反应,A不符合题意。
B、稀硫酸与铁发生反应:H2SO4+Fe=FeSO4+H2↑,此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不符合题意。
C、KCl+NaNO3=KNO3+NaCl 并不属于复分解反应,C不符合题意。
D、CaCO3+2HCl= CaCl2+CO2↑+H2O属于复分解反应。故答案为:D
6.[2019.浙江初三课时训练]表为硝酸钾和氢氧化钙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图所示,甲、乙试管分别盛有20℃时硝酸钾、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现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某物质后,甲试管中固体消失,乙试管中固体增加,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硝酸铵 B.氢氧化钠 C.蔗糖 D.氯化钠
【答案】B
【解析】图中甲、乙试管分别盛有硝酸钾、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向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后,甲试管中固体消失,乙试管中固体增加.则可推测加入的物质为能使溶液温度升高的物质.据此分析判断即可.
由题意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向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后,甲试管中固体消失,乙试管中固体增加,则可推测加入的物质为能使溶液温度升高的物质,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于水可使溶液的温度升高,而蔗糖、氯化钠溶于水溶液的温度不变.故选B.
7.[2019九上·绍兴月考]M是一种金属元素,M2+与其它几种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的溶解性见下表:
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反应肯定不能发生的是( )
A.M+HCl B.MSO4+Ba(NO3)2 C.M(OH)2+NaCl D.MO+H2SO4
【答案】C
【解析】A.M是一种金属元素,根据表格无法确定它是否排在氢的前面,因此可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故A不合题意;
B.MSO4是易溶于水的,与Ba(NO3)2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故B不合题意;
C根据表格可知,M(OH)2难溶于水,因此不能与氯化钠发生反应,故C符合题意;
D.MO是金属氧化物,而H2SO4是酸,根据酸的通性可知,它们反应生成MSO4和水,故D不合题意。故选C。
8.[2020·天台模拟]物质的组成决定物质的性质,含有相同离子的盐具有相似的性质。
(1)向氯化钡和硝酸钡溶液中滴加稀硫酸,都会产生白色沉淀,这是因为溶液中都含有________(填离子符号)。
(2)向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如图表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变化情况,请写出 代表的离子是________(填离子符号)。
【答案】(1)Ba2+ (2)Fe2+
【解析】(1)向氯化钡和硝酸钡溶液中滴加稀硫酸,都会产生白色沉淀,这是因为溶液中都含有 Ba2+ ;
(2)向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那么 代表的离子是 Fe2+ 。
9.[2019九上·苍南月考]某探究小组的同学用H2SO4、Na2CO3、NaOH、BaCl2四种溶液进行“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及应用的实验探究:将四种溶液两两混合,若用H2SO4与另三种Na2CO3、NaOH、BaCl2溶液分别混合:
(1)实验中,能直接观察到说明H2SO4与Na2CO3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证据是:________
(2)实验中的H2SO4与NaOH混合“无明显现象”,但实际上发生了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H2O.同理,H2SO4与BaCl2发生了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
由此同学们总结得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
【答案】(1)H2SO4与Na2CO3溶液发生化学反应是有气体产生现象明显
(2)Ba2+和SO2−4生成BaSO4沉淀
【解析】(1) 实验中,能直接观察到说明H2SO4与Na2CO3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证据是: H2SO4与Na2CO3溶液发生化学反应是有气体产生现象明显 ;
(2)实验中的H2SO4与NaOH混合“无明显现象”,但实际上发生了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H2O.同理,H2SO4与BaCl2发生了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实质是: Ba2+和SO2−4生成BaSO4沉淀 。
10.[2019·浙江模拟]小科在学习复分解反应时,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产生了兴趣,于是他和小组内的同学仅用以下药品展开了探究活动。实验药品:稀硫酸、稀盐酸、NaOH溶液、Na2CO3溶液、Ba(NO3)2溶液、NaCl溶液、酚酞溶液。
小科用上述物质做了下列几组实验。
【记录和解释】
组合①、②、⑤均无明显现象,其中组合________与另外两组的实质不同。为证明该不同之处,小科在实验过程中使用了酚酞溶液。
【实验结论】他们请教老师并讨论后知道,只有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________生产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交流与反思】根据你对物质溶解性的了解,结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请写出一种在水溶液中一般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可溶性盐________(写化学式)。
【答案】 ①;水或气体或沉淀;NaNO3 KNO3
【解析】(1)氢氧化钠和硫酸会发生中和反应,没有明显现象,硫酸和氯化钠、氢氧化钠和硝酸钡不会反应,所以组合①、②、⑤均无明显现象,其中组合①与另外两组的实质不同。为证明该不同之处,玲玲在实验过程中使用了酚酞溶液;
(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物中必须有沉淀、气体或水,所以只有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水或气体产生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3)所有的钠盐、硝酸盐都溶于水,所以在水溶液中一般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可溶性盐是 NaNO3 KNO3
二、提升训练
1.[2019萧山期中]在20℃时,将一种可溶性盐与一种不溶性物质组成的固体混合物30g,投入到40g水中,充分搅拌、溶解、过滤,剩余固体15.6g,此15.6g固体加入40g水中充分搅拌、溶解、过滤,还剩余5g固体,则该可溶性盐在20℃时的溶解度为( )
D.无法计算
【答案】A
【解析】由两次固体加入40克水溶解可知,第一次形成的是饱和溶液,即40克水中溶解了可溶性盐30g-15.6g=14.4g,则该物质的溶解度为14.4/40g x 100g=36g;
2. [2018八上·兰溪月考]已知食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所示:
在20℃的实验室中,小明挖去新鲜冬瓜的瓤,将底部尚有晶体存在的食盐水倒入其中,并将一木块放入这一溶液中,木块处于漂浮状态,如图甲所示。经过t1分钟,观察到仅有部分晶体溶解,此时,食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经过t2分钟后,才发现木块下沉。请在图乙中画出食盐水溶质质量分数随时间变化的趋势________。
【答案】26.47%;
【解析】(1)经过t1分钟,观察到仅有部分晶体溶解,说明此时是食盐的饱和溶液,在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g,故其溶质质量分数为26.47%;
(2)原来木块在食盐溶液中漂浮,那么食盐水的密度大于木块密度;现在木块下沉,那么食盐水的密度小于木块密度,因此经过t2分钟后,溶液的密度减小,则其溶质质量分数减小,那么食盐水溶质的质量分数先保持不变再减小,如下图:
3. 酸、碱、盐溶解性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列出了“部分酸、碱、盐在20 ℃时的溶解性”。请利用此表完成以下任务:
(1)20 ℃时Cu(OH)2的溶解性:________。
(2)写出一种可溶性碳酸盐的化学式:________。
(3)写出一个有沉淀生成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判断硝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并说明理由:________。
【答案】(1)不溶于水
(2)Na2CO3
(3)Ba(OH)2+H2SO4=BaSO4↓+2H2O
(4)不能,不满足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解析】(1)20 ℃时Cu(OH)2的溶解性为不溶于水;(2)由表中信息可知,碳酸钠为可溶性碳酸盐;(3)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4)硝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交换成分后没有水或气体或沉淀生成,不符合复分解反应条件,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4. [2020·温州模拟]同学们在网上看到一种说法:饮用加热后产生水垢较多的水容易患结石病。查阅资料发现:产生水垢的天然泉水中,钙离子和镁离子含量较多,水中阴离子有以下三种,它们形成的盐的溶解性如下表:
水垢是天然泉水在煮沸过程中形成的固体难溶物,小明对水垢的成分进行了探究如下:
①取水垢样品2克研磨成粉末状放入烧杯,加入足量的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一段时间
②分别取上层清液各2毫升加入两只试管,向两只试管中各自滴加酚酞试剂和稀盐酸,均无明显现象。
③取6克粉末样品放入图甲的B装置,先通入一段时间空气,再逐滴滴入稀盐酸并持续缓慢继续通入空气。实验中用台秤测量装置D的质量变化,示数如图乙。
(1)上述探究过程中的哪些现象可以说明水垢样品的成分中一定含有碳酸钙?________。
(2)步骤③中前后两次分别通入空气的目的分别是什么?________。
(3)若水垢中只含有氢氧化镁和碳酸钙两种固体,请根据实验数据,计算该水垢样品中氢氧化镁的质量分数。
(写出具体的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说法验证:探访社区医生等专家后,同学们了解到结石的成分和成因很多。且煮沸过程中,钙、镁离子经过化学变化转化成了不溶的固体沉淀,大大减小饮用水中的离子浓度。说明这种说法不科学。
【答案】(1)清液中加盐酸无明显现象,D质量增加
(2)反应前是为了去除B容器中原有的二氧化碳;反应后是为了将B容器中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排出
(3)解:设CaCO3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CO2+H2O
x=5克,
则氢氧化镁质量分数为:(6-5)/6×100%=16.7%
【解析】(1)当清液中加盐酸无明显现象时说明不含有微溶的碳酸镁和可溶的碳酸氢钙、碳酸氢镁;而D质量增加是因为生成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吸收,即可得出水垢中成分中一定含有碳酸钙。
(2)一开始容器B的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先要通过通入一段时间空气(而此空气已经经过的氢氧化钠溶液,即已经除去的二氧化碳),这样就可以把B中含有二氧化碳的空气赶走,从而排除对后面生成的二氧化碳的检验的干扰;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会有部分残留在装置中,通过通入空气的方法将残留的二氧化碳气体赶出,从而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3)装置D中质量增加的原因是因为氢氧化钠吸收了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所以 台秤测量装置D的质量增加量就是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在根据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求出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再用水垢的总质量减去碳酸钙的质量就是氢氧化镁的质量,据此再求出其质量分数。
5. [2018九上·宁波期中]有A、B、C、D、E、F六种物质的稀溶液,已知它们分别是K2CO3、BaCl2、Ca(NO3)2、NaCl、H2SO4、AgNO3中的某一种溶液。 下图为常温时上述溶液两两混合的部分实验现象,其中“↓”表示生成沉淀,“↑”表示生成气体,“-”表示无明显现象或生成微溶物。请回答下列问题:在上图中的空格内用“↓”“↑”“-”表示出对应反应的实验现象。
【答案】
【解析】由所给物质间反应的现象可知B和C能产生气体,则B和C为硫酸和碳酸钾中的一种,B只能与A产生沉淀,与其它物质均无明显现象,硫酸只能与氯化钡产生沉淀,碳酸钾能与氯化钡和硝酸钙、硝酸银产生沉淀,B为硫酸,C为碳酸钾,A与B产生沉淀,A为氯化钡,A和D产生沉淀,则D为硝酸银,C和E无明显现象,则E为氯化钠,F为硝酸钙;
即
6.[2019九上·浙江期中]足球比赛中让意外昏迷的球员快速恢复意识会用到“嗅盐”。同学们对“嗅盐”产生了好奇,并对其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查阅资料)①嗅盐是一种盐类物质和香料(不参与下列探究中的任何反应)组成,能释放出氨味气体,对人体神经会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但过量吸入会危害健康。
②氯化钙稀溶液与碳酸氢铵溶液不发生反应。③氨气能与硫酸化合生成硫酸铵。
(提出问题)嗅盐中盐类物质是什么?
(实验探究)填写表中空格。
(质疑)小英认为小军的实验不严谨,小英通过补做一个实验(方案见上表),进而确认了小军的结论。
【答案】氢氧化钠(答案不唯一);A试管中出现气泡,B试管中变浑浊;溶液变浑浊
【解析】(1)“闻到较浓烈刺激性气味且试纸变蓝”且结论为“嗅盐中含有NH4+”,可知这种气体是氨气;因为碳酸铵与碱反应生成氨气,所以可以是氢氧化钠等;
(2)“嗅盐加入盐酸生成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且结论为“嗅盐中含CO32-”,说明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所以小军的第二个实验对应的现象为A试管中出现气泡,B试管中变浑浊 ;
(3)由于氯化钙稀溶液与碳酸氢铵稀溶液不发生反应,而碳酸氢铵和盐酸反应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当结论为小军实验验证正确时加入氯化钙,目的是借助“氯化钙稀溶液与碳酸氢铵稀溶液不发生反应”,排除嗅盐中含有碳酸氢根离子的可能性,因此实验现象为溶液变浑浊。
7. 某课外兴趣小组,确定了“酸碱中和生成的正盐溶液的性质”作为研究课题,在研究中他们发现,正盐虽然不能电离出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但是其溶液却不一定呈中性,有的呈酸性、有的呈碱性。为什么呢?盐溶液的酸碱性与什么有关呢?由“组成、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的观点出发。他们又进步从组成特征上去找原因,发现正盐溶液的酸碱性与对应的酸和截的强弱有关。他们将实验结果统计如下:
(1)请你根据上表归纳出正盐溶液的酸碱性与对应酸、碱的强弱关系:________。
(2)根据他们的发现,请你判断硝酸钠、硝酸铁、硫酸铜、氯化钾、磷酸钠、碱酸钾六种溶液的酸碱性,其中溶液呈酸性的是________,呈碱性的是________,呈中性的是________。
【答案】(1)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的盐为中性,强酸和弱碱反应生成的盐为酸性,弱酸和强碱反应生成的盐为碱性
(2)硝酸铁、硫酸铜;碳酸钠、碳酸钾;硝酸钠、氯化钾
【解析】(1)由表格中的信息可知,强酸与强碱反应得到的正盐溶液的pH呈中性;而弱酸与强碱生成的正盐则显碱性;强酸与弱碱得到的正盐则是酸性的;
(2)硝酸钠是 HNO3(强酸)与 NaOH(强碱)得到的正盐,其溶液呈中性;
硝酸铁是 HNO3(强酸) 与 Fe(OH)3(弱碱) 得到的正盐,其溶液呈酸性;
硫酸铜是 H2SO4(强酸) 与 Cu(OH)2(弱碱) 得到的正盐,其溶液呈酸性;
氯化钾是 HCl(强酸)与 KOH(强碱) 得到的正盐,其溶液呈中性;
磷酸钠是 H3PO4(弱酸)与 NaOH(强碱)得到的正盐,其溶液呈碱性;
碳酸钾是 H2CO3(弱酸)与 KOH(强碱) 得到的正盐,其溶液呈碱性;
8.[2018九上·奉化期中]2008年初我国大部分地区遭受了几十年不遇的雪凝灾害。在抗凝冻过程中,工人在凝冻的道路上洒一种白色粉末后,冰雪开始融化了。小明想探究这种白色粉末的组成成分,他取少量带回实验室,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和同学们一起探究。他们查阅资料、请教老师后,知道白色粉末叫“化冰盐”,且可能由NaCl、KCl、KNO3、CaCO3、MgCl2、CuSO4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为了探究化冰盐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并进行实验。
(1)实验过程中操作名称:操作①为溶解,操作②为________;
(2)化冰盐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________;
(3)生成沉淀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白色沉淀D生成说明“化冰盐”中________NaCl。(填“一定有”、“不一定有”或“一定没有”)
【答案】(1)过滤 (2)CaCO3、CuSO4
(3)MgCl2+2NaOH=Mg(OH)2 ↓ +2NaCl
(4)不一定有
【解析】(1)操作①为溶解,操作②将固体和液体分离,为过滤;
(2)化冰盐加水得无色溶液A,说明一定没有不溶性的碳酸钙和溶液呈蓝色的硫酸铜,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B和无色溶液C,说明一定含有氯化镁,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氢氧化镁沉淀,C中加硝酸银溶液得白色沉淀D,氯化镁与氢氧化钠产生的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银会产生氯化银沉淀;所以化冰盐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 CaCO3、CuSO4 ;
(3) 生成沉淀B的化学方程式为 MgCl2+2NaOH=Mg(OH)2 ↓ +2NaCl ;
(4) 白色沉淀D不能证明“化冰盐”中是否有氯化钠。
9. [2019九上·柯桥月考]科学课上,老师告诉学生“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两种盐通常是可溶的”.有“通常”就有“例外”,能否找到某些可溶性盐和难溶性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的证据呢?科学兴趣小组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①水溶液中的复分解反应一般朝着溶液中离子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离子数目的多少)减少的方向进行.②了解到某些难溶性盐的溶解能力和颜色.
【实验取证】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AgNO3溶液,再加入过量NaCl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往该试管中加入少量KI溶液,白色沉淀转化为黄色沉淀.
【分析讨论】
(1)为什么要加入过量的NaCl溶液?请说明理由.________
(2)写出加入少量KI溶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该反应能发生的原因是AgI在水中的溶解能力________AgCl(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得出结论】某些可溶性盐和难溶性盐之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答案】(1)使银离子全部沉淀
(2)KI+AgCl=AgI↓+KCl
(3)小于
【解析】(1)加入氯化钠溶液的目的是:使溶液中的银离子全部沉淀;
(2) 加入少量KI溶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KI+AgCl=AgI↓+KCl ;
(3)既然氯化银能够反应生成碘化银,就说明AgI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小于AgCl,即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更小。
10.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常用教学用品粉笔产生了兴趣,进行了以下探究实验,请你共同参与并完成相关问题.
实验一、探究粉笔成分
【咨询并查阅】
⑴询问老师获知粉笔的主要成分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一种盐,并含有钙元素.
⑵常温下物质的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
【提出猜想】
①粉笔的主要成分是盐酸盐 ②粉笔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
③粉笔的主要成分是硫酸盐 ④粉笔的主要成分是硝酸盐
(1)【设计并实验】
(2)【分析与结论】
a.根据以上实验可知粉笔的主要成分属于________(选填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物质.
b.将上述实验(1)-(4)中产生的废液倒入同一个洁净的废液缸中,则废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写化学式)此废液需要处理后再排放。
【答案】(1)①④;取一段白色粉笔置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不产生气泡;Na2CO3+CaSO4═CaCO3↓+Na2SO4;BaCl2+CaSO4═BaSO4↓+CaCl2
(2)微溶;NaCl
【解析】【设计并实验】①一般情况下盐酸盐、硝酸盐都是易溶于水的物质;
②碳酸盐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③硫酸钙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硫酸钠,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④硫酸钙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钙,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分析与结论】
a.根据实验现象可以物质的水溶性;
b.将硫酸钙能和碳酸钠、氯化钡反应,因此不一定含有硫酸钙;
稀盐酸能和碳酸钠反应,因此不一定含有稀盐酸;
碳酸钠、氯化钡都能够和硫酸钙反应,因此不一定含有碳酸钠和氯化钡;
硫酸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的硫酸钠能和氯化钡反应,因此不一定含有硫酸钠;
硫酸钙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的氯化钙能和碳酸钠反应,因此不一定含有氯化钙;
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的氯化钠不能和其它物质反应,因此废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氯化钠的化学式是NaCl。
【解答】(1)设计并实验
(2)a.根据以上实验可知粉笔的主要成分属于微溶物质;
b.将上述实验(1)-(4)中产生的废液倒入同一个洁净的废液缸中,则废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NaCl,此废液需要处理后再排放。
11. [2019九上·温州月考]因碳酸钠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小金利用碳酸钠、稀盐酸和澄清石灰3 种试剂分别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实质。
(1)小金探究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的反应
①小金认为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的复分解反应能够发生的原因:反应物中实际参加反应的阴离子(CO32-)、阳离子(H+)能相互结合。而在上述反应中,Na+、Cl-并没有参加反应,得出此结论的理由是:________。
②小金用画图的方法来体现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实质________。请你在答题卷对应的图中,填入适当的分子或离子符号,与小金一起完成学习任务:
(2)小金探究碳酸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①碳酸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实质是________。
②为确定碳酸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小金先将反应后的物质进行过滤,然后对滤液的成分提出了下列四个假设:
甲:滤液中只含氢氧化钠
乙:滤液中含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和碳酸钠
丙:滤液中含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丁:滤液中含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请指出哪种假设不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__。
③接着,小金继续进行如下探究:
小金的设计方案能说明碳酸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恰好完全反应吗?评判理由是________。
【答案】(1)反应前后Na+、Cl-的数目没有增减;
(2)碳酸钠电离出的碳酸根离子和澄清石灰水电离出的钙离子结合成碳酸钙沉淀;假设乙不合理,因为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不能共存;若氢氧化钙过量与氯化钙不发生反应,也无明显现象
【解析】(1)①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中,碳酸根离子和氢离子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而反应前后Na+、Cl-的数目没有增减,因此它们并没有参加反应;
②盐酸与碳酸钠反应会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那么如下图:
(2)①碳酸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实质是:碳酸钠电离出的碳酸根离子和澄清石灰水电离出的钙离子结合成碳酸钙沉淀;
②碳酸钠和氢氧化钙会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不能共存,所以乙假设不合理;
③小华同学的方案不能说明碳酸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恰好完全反应,因为如果是假设二成立,过量的氢氧化钙和氯化钙也不反应,也无现象。
12.[2019·吴兴模拟]某科学兴趣小组通过探究活动学习和理解科学知识。请你一起研究学习, 并回答下列问题:研究主题:水溶液中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相关信息: 一定体积的溶液中,离子的数目越多,其离子的浓度越大。电导率传感器用于测量溶液的导电性强弱,能反映离子浓度大小。相同温度下同种溶液电导率越大,离子浓度越大。
(1)实验一: 恒温条件下,向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稀Ba(0H)2溶液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插入电导率传感器,然后滴加稀硫酸,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图中曲线甲所示。
①写出Ba(OH)2与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甲曲线M点时混合液体呈 色。
③分析曲线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填字母)。
A.M点前曲线下滑的过程中, H+和0H-结合成H2O, Ba2+和SO42-结合成BaSO4
B.M点时离子浓度几乎为零
C.M点后溶液电导率逐渐增大,仅由于溶液中H+在逐渐增大
(2)实验二:恒温条件下,向等量同浓度的稀Ba(OH)2溶液中滴加2 ~ 3滴无色酚酞试液,插入电导率传感器,然后滴加稀Na2SO4溶液,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图中乙曲线所示。
①分析曲线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填字母)。
A开始至完全反应过程中,电导率减小,溶液由红色逐渐变为无色
B.电导率下降到最低点时仍然较大,表明溶液中还存在较多离子
C.整个实验过程中,溶液中Na+数目一直增大
②N点时,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③通过比较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溶液中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参与反应的离子,结合生成了沉淀、气体或水,导致其浓度____ (填 增大或减小)。
(3)拓展:①请根据示例仿写离子方程式。
示例: AgNO3 + NaC1===AgC1↓+ NaNO3,
离子方程式: Ag+ + C1- ===AgCl↓。
仿写: BaCl2 + Na2SO4===BaSO4↓+ 2NaCl ,
离子方程式:
②向一定量饱和澄清石灰水中持续通入过量的CO2气体,溶液先变浑浊后浑浊逐渐消失。请推测此过程的溶液中Ca2+浓度的变化情况是
【答案】Ba(OH)2+H2SO4==BaSO4↓ + 2H2O
无色
C
A
Na+、OH-、SO42-
减小
Ba2++SO42-===BaSO4↓
先減小后増大
【解析】(1)①Ba(OH)2与H2SO4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反立的化学方程式Ba(OH)2+H2SO4==BaSO4↓ + 2H2O,
②甲M点吋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酚酞无色,故混合液体呈无色,
③A.M点前曲下滑的过程中,H+和OH-结合成H2O,Ba2+和SO42-结合成BaSO4,正确;
B.M点二者恰好完全反座,离子浓度几乎为零,正确;
C.M点后溶液电导率逐浙増大,不仅由于溶液中H+在逐漸増大,硫酸根也在増大,错误;
(2)A.开始至完全反应过程中,电导率減小,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呈緘性,溶液仍为红色,错误;
B.电导率下降到最低点吋仍然较大,表明溶液中存在较多离子,正确;
C.整个实验过程中,溶液中Na+数目一直増大,正确;
N点吋,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过量的硫酸钠,故含有的离子是钠离子、氢氧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
③溶液中复分解反立的实质是参与反应的离子,结合生成了沉淀、气体或水,导致其浓度减小。
(3)BaCl2+Na2SO4=BaSO4↓+2NaCl反应的实质是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其离子方程式カBa2++SO42-===BaSO4↓;向一定量饱和澄清石灰水中持续通入过量的CO2气体,溶液先变浑浊,此过程中钡离子浓度逐浙減小,浑浊逐浙消失的过程中钡离子的浓度逐漸増大。
物质的名称
俗名
化学式
类别
A.
碳酸钠
烧碱
Na2CO3
盐
B.
碳酸氢钠
小苏打
NaHCO3
酸
C.
氢氧化钙
熟石灰
CaO
金属氧化物
D.
氢氧化钠
苛性碱
NaOH
碱
温度(℃)
10
20
40
60
80
氢氧化钙的质量(温度)
0.173
0.165
0.121
0.120
0.095
硝酸钾的质量
13.3
31.6
63.9
110
169
O2﹣
OH﹣
CO32﹣
Cl﹣
SO42﹣
NO3﹣
M 2+
难溶
难溶
难溶
易溶
易溶
易溶
组合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组合物质
H2SO4
NaOH
H2SO4
NaCl
H2SO4
Na2CO3
H2SO4
Ba(NO3)2
NaOH
Ba(NO3)2
Na2CO3
Ba(NO3)2
温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克)
35.7
35.8
36
36.3
36.6
OH-
NO3-
Cl-
CO32-
SO42-
H+
-
溶、挥
溶、挥
溶、挥
溶
Na+
溶
溶
溶
溶
溶
Ca2+
微
溶
溶
不
微
Ba2+
溶
溶
溶
不
不
Cu2+
不
溶
溶
不
溶
阳离子/阴离子
OH-
CO32-
HCO3-
Ca2+
微溶
不溶
溶
Mg2+
不溶
微溶
溶
实验
小军的实验
小英的实验
方案
嗅盐与________(填一种物质名称)混合研磨
现象
闻到较浓烈刺激性气味且试纸变蓝
________
________
结论
嗅盐中含有NH4+
嗅盐中含有CO32-
确认了小军的实验结论
证明嗅盐中盐类物质是碳酸铵
酸
碱
相应的正盐
溶液的pH
HCl(强酸)
NaOH(强碱)
NaCI
7
H2SO4(强酸)
KOH(强碱)
K2SO4
7
H2CO3(弱酸)
NaOH(强碱)
Na2CO3
>7
H2PO4(弱酸)
KOH(强碱)
K3PO4
>7
HNO3(强酸)
Cu(OH)2(弱碱)
Cu(NO3)2
<7
HCl(强酸)
Fe(OH)2(弱碱)
FeCl3
<7
溶解度
小于0.01g
0.01-01g
1g-10g
大于10g
物质分类
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1)取一段白色(约1g),在研钵中研成粉末,倒入大烧杯中,加入100mL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
发现烧杯底部有较多白色灰体未溶解
则猜想_______不成立
(2)________
________
该粉笔主要成分不含碳酸盐
(3)从实验(1)烧杯中取少许上层清液注入试管,滴加适量的Na2CO3溶液,震荡观察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该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4)从实验(1)烧杯中取少许上层清液注入试管,滴加适量的BaCl2溶液,震荡观察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该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1)取一段白色(约1g),在研钵中研成粉末,倒入大烧杯中,加入100mL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
发现烧杯底部有较多白色灰体未溶解
则猜想 ①④ 不成立
(2) 取一段白色粉笔置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不产生气泡
该粉笔主要成分不含碳酸盐
(3)从实验(1)烧杯中取少许上层清液注入试管,滴加适量的Na2CO3溶液,震荡观察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该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CaSO4═CaCO3↓+Na2SO4
(4)从实验(1)烧杯中取少许上层清液注入试管,滴加适量的BaCl2溶液,震荡观察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该化学方程式为 BaCl2+CaSO4═BaSO4↓+CaCl2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滤液放在试管中,再滴入氯化钙溶液
若生成白色沉淀
碳酸钠过量
若无明显现象
恰好反应
科学九年级上册第6节 几种重要的盐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科学九年级上册第6节 几种重要的盐课时练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6节 几种重要的盐精品第3课时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6节 几种重要的盐精品第3课时复习练习题,共6页。
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6节 几种重要的盐精品第4课时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6节 几种重要的盐精品第4课时巩固练习,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