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15课《文具的家》(教案)语文一年级下册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80152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15课《文具的家》(教案)语文一年级下册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80152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15课《文具的家》(教案)语文一年级下册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80152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15 文具的家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文具的家》是教育部审定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 2018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15课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妈妈与贝贝的对话,教会学生要养成整理、保管好自己文具的习惯。全文共六个自然段,配有两幅插图,通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第 1~2自然段交代故事的起因,这两个自然段都是独句成段,句子结构相似,富有节奏感,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第
3~5 自然段运用对话的形式,通过妈妈的教导,贝贝知道了文具也有自己的“家”。第 6自然段写贝贝逐渐养成了整理文具的好习惯。课文叙事完整,结构清晰,将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渗透在浅显的故事中。
【教学目标】
1.通过顺口溜、联系生活等多种识字方法认识“丢、新”等 13 个生字,认识“斤字旁”1 个偏旁,用比对范字、平移笔画的方法会写“文”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通过观察课文
插图、联系生活经验、关注提示语等方法体验人物心情,读好人物对话。
3.根据课文信息作简单推断,揣摩人物心理,明确应该怎样整理文
具,促进学生养成爱护文具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2.通过课文插图,唤起学生生活体验,读好人物对话。
3.同桌合作,交流如何爱护文具,促进学生养成爱护文具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齐读课题。
2.“文”是前鼻音,跟老师读,这个字不但要求我们会认,还要求我们会写,仔细观察,写这个字需要注意什么?(生答)看老师来写,抬头握笔书空:“文”是独体字,一笔点压竖中线,撇的起笔与点的收笔相呼应,捺和撇写舒展,撇高捺低。打开语文书,翻到 84 页,在田字格里描一个写两个。
3.看这是个古代的字,猜一猜,它是那个字?老师告诉你们吧,这
是文具的“具”字,瞧,“具”上面就像一个鼎,下面就好像一双手,表
示双手捧着盛有食物的鼎器。经过一步一步的演变,就变成了现在的“具”,汉字多神奇啊!
4.“具”和我们之前学的“真”很像,去掉上面的“十”就是“具”,你记住了吗?一起读。你还能给它找个朋友吗?老师也给他找了朋友,一起读。
5.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和文具有关,看老师写课题:“具”字横画多,横画之间距离相等,一撇一点要有力,支撑起上面的部件。“家”的起“点”在中间,上下成一线,撇捺写舒展。谁来读课题?我们一起读。
6.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生答)是啊,家是爱的港湾,人
有家,文具的家在哪里?带着思考,再来读课题,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
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设计意图:借助“具”字的演变识记字形,再拓展扩词,同时搭配折叠字卡的使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出示词语】课文读好了,我们来读词语,自己先小声读一读这
些词语,谁想读?
——请你。——一起读。
2.【出示带拼音生字条】词语会读了,生字肯定也难不住大家,请
你用小手指着读给同桌听,不会的互相教一教。谁来说一说你用什么方
法记住了哪个字?(加一加是个识字的好方法、组词法也可以帮我们识
字。)
(1)老师有个好方法,猜个字谜把字识,竖起耳朵仔细听,猜猜它
是哪个字?“去字头上一把刀”
【出示:丢】没错,这一撇多像一把刀啊?“去”加上一撇就是“丢”,汉字多有趣啊!
(2)【出示:她他】接着看这两个字,你会读吗?都读 ta,
该怎样区分呢?对,我们可以通过偏旁来区分这两个字,女字旁的
“她”指女生,单人旁的“他”指男生。看着图片,再来读。
(3)【出示:哪那】这两个字谁会读?它们有什么不同?有“口”的读作“哪”,“有口就要问”这句顺口溜能帮我们很好地记住它,比如“哪里?
”“去哪?”一起读。
【铅笔,只用过一次,不知丢到哪里去了。】把它放到句子里,一起读。
没有“口”的读作“那”,给那组个词吧!。找不到文具时,我们可以问?文具在哪里?文具找到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文具在那里。
(4)【出示:新】这个字你一定认识它,你在哪里见过?这个字里有一个我们要认识的新偏旁,猜一猜是什么?对,就是“斤”字旁。你读,你读,一起读。你能给它组个词吗?——新年、新车、新书
下面我们来开一列“新”字火车,准备好了吗?【出示:带有新字的词语】第一次使用的书叫?新书。一年的第一天叫?新年。第一次做一件事情的人,叫?新手。空气清爽而新鲜就是?清新。(真是合格的小司机)换列火车继续开,谁来读?(平字火车开起来,平安、平时、平常、平地)(些字火车开起来,这些、那些、一些、哪些)小火车开得真稳当,自己读一读吧!
【设计意图:生字教学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结合学段特点,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教学,通过发现部首的不同、生字的字源、课件演示古代的汉字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理解字义,总结归纳识字方法,从而进行正确分辨,学会自主识字。多种形式、富有趣味的识字方法,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将枯燥的生字巩固融于有趣的教学活动中,能让学生感受到汉字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对汉字学习的兴趣。】
三、丢失文具真苦恼
(一)1、2自然段同学们,有一个小女孩遇到了麻烦事,是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一下吧!
1.【出示:1、2 自然段】谁来读?
2.她遇到了什么麻烦事?丢了铅笔和橡皮这些文具。【板书:丢】
3.丢的是什么样的铅笔和橡皮?(新铅笔、新橡皮),你怎么知道的?
是啊,这可是新的铅笔和橡皮啊,如果你是文中的小朋友,只用了一次
的文具不见时,心情会怎样?——难过、伤心读出你的难过和伤心。
4.上课了,老师让同学们写字,可是——你来读。真是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可是铅笔橡皮就是找不到,一起读。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联系自身生活经历,回忆自己丢新文具时候的心情,从而真正体会文中小女孩的感受,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读出难过,读出着急,以读促情、以读促悟。】
(二)第3 自然段这个小女孩就是课文中的主人公贝贝。【出示:贝贝】
1.文具找不到了,贝贝是怎么做的呢?自己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出示:第三自然段】
2.谁来说,丢了文具的贝贝回到家是怎么做的?
(1)她一就新的橡皮。【变红:一就新的橡皮。】谁来读?把红色部分的语气读得稍微重一点,就能把贝贝回家的表
现表达得更清楚啦!谁再来试试?
猜一猜,贝贝会怎样向妈妈要铅笔和橡皮?
(2)【变红:妈妈说:“你怎么天天丢东西呢?”】
妈妈是怎样说的,谁来读?你从这句话里又知道了什么?是啊,“天
天”表明贝贝经常丢文具,不但丢文具,她还经常丢其它东西呢,快想
一想,贝贝还可能丢过什么东西?(有可能、她可太粗心了、真是丢三
落四的贝贝。)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引导学生理解句子,同时进行拓展说话,既能发展
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又能加深学生对课文中主人公贝贝粗心、不爱惜文具这一性格的了解。】
3.【出示:插图】看看插图,面对天天丢东西的贝贝,妈妈是什么
心情?面对又丢了文具的贝贝,妈妈有些责备,你来读。面对天天都丢东西的贝贝,妈妈真是着急,你来读。
(1)贝贝是怎样回答的,谁来读?【出示:贝贝眨着一双大眼睛,对妈妈说:“我也不知道。”】
(2)看看图中的贝贝,猜一猜,她会想什么?你为什么这样想?(你注意到了贝贝的表情和动作。)你觉得呢?(皱着眉头,眨着一双大眼睛,两手一摊),这时贝贝什么心情?(着急、难过、委屈、无奈)文具哪里去了?贝贝多着急呀,男生读。文具又丢了,多难过呀,女生读。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天天丢东西,贝贝很无奈,我们做着动作,一起读。
(3)请你们想象着画面,想象着贝贝这个小孩的特点,自己读一读
课文 1-3 自然段。请你读,其他同学们认真听,如果她读得好就给你竖个大拇指吧。
(4)贝贝是个怎样的孩子?对自己丢三落四的毛病,贝贝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因为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天天丢东西?同学们,你们知道原因吗?仔细看图(图一),猜一猜。(桌子上的书本和书包乱七八糟,东西乱放就容易丢。)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插图阅读,是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重要途径。本环节借助文中的两幅插图,引导学生学习观察图中妈妈和贝贝的表情、动作,了解人物、体验角色,从而读好对话。】
四、不丢的办法
是啊,东西乱放就容易丢,我们看看贝贝妈妈是怎样说的,自己读
一读课文第 4 自然段,注意读好标点符号之间的停顿。
1.谁来读?
2.【出示:“平平安安地回家”变红】平平安安地回家,是怎么回
的?没有走丢,没有摔伤,按时回家每天都看见平平安安回家的贝贝,妈妈是什么心情。贝贝平平安安地回家了,可是贝贝的铅笔和橡皮呢?(却没有平平安安地回到家)
3.所以妈妈告诉贝贝要想办法,谁来接着读?【出示:你要想想办
法,让你的铅笔、橡皮和转笔刀,也有自己的家呀。】
【出示:贝贝,你有一个家,每天放学后,你都平平安安地回家。
文具,(),每天放学后,文具()。】
妈妈是在告诉贝贝什么?自己先说一说,谁来填一填?文具(也有一个家),每天放学后,文具(也要平平安安地回家)【随着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答案】看来,同学们听懂了妈妈的话,那请你试着用妈妈的口吻告诉贝贝这个办法吧,谁来读?妈妈的语气多亲切呀!
4.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妈妈?——爱贝贝的妈妈。——温柔的妈妈。是啊,妈妈和贝贝一起想办法,多么有爱呀。
【设计意图:每天放学,平平安安回家的贝贝,妈妈是高兴的、幸福的;每天放学,平平安安回家的贝贝,看到妈妈,同样是快乐的,幸福的。一个
“也”字,一个“呀”,写出了妈妈的苦口婆心,满含期待,意在让贝贝要爱惜文具,要让学生感受妈妈话里的爱。同时,要前后联系,用推断,建立联系,让学生读懂妈妈的话。】
五、不丢的行动
1.贝贝听懂妈妈的话了吗?她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读第5、6 自然段。贝贝明白了什么?(文具盒就是文具的家。)
2.是呀,我们每个人都有家,文具也有它们的家,贝贝不仅听懂了妈妈的话,还付出了行动呢,谁来读?【出示:第六自然段】贝贝是怎么做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出示:“仔细检查”变红】
一起读这个词。贝贝是怎么仔细检查的?(贝贝一样一样地看看文
具是否都放到文具盒里了。)
4.她只仔细检查了一天?两天?是啊,贝贝有了仔细检查的这个好
习惯,并能每天坚持,她的文具还会丢吗?【板书:不丢】
5.此时的贝贝变成了一个怎样的孩子?
学生交流。(有了这样的好习惯,贝贝成为了爱惜文具、学习认真、妈妈喜欢的好孩子。)【板书:爱惜文具】
小结:是啊,天天丢文具的烦恼没有啊,贝贝和她的文具都能平平
安安地回家,多么快乐啊。谁来快乐的读一读?
6.生活中,老师发现同学们很会保管文具,同桌合作讨论一下,你
是怎样保管文具的?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保管文具的好方法呢?
预设 1:可以像贝贝一样,每天放学时一定要仔细检查一下所有的文
具是不是都在文具盒里。
预设 2:每次用完文具就把他们放回原位,不随便乱放他们就不会丢
了。希望你能坚持下去;这样文具就丢不了啦!
小结:多好的办法呀,有了这些好习惯,并能每天坚持,文具小伙伴
就会像我们一样,每天平平安安回家了,希望同学们也能像贝贝一样养
成爱惜文具、保管文具的好习惯。
【设计意图:活泼好动是低年级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适当的时机
“动起来”是顺应学生年龄特点的最好的学习方法,通过同桌合作交流,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爱惜文具、保管文具的方法,在交流中激发学生爱护文具的情感。】
7.东西太多要怎样有条理的收拾整理呢?这本书会告诉我们答案,
课后推荐阅读《木娃的博物馆》,去看看这个关于整理和分类的有趣故事
吧!
【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文具的家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文具的家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出示:文具,出示文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课文 514 文具的家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课文 514 文具的家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图片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初读课文,了解人物形象,研读课文,感受贝贝形象,表演对话,体会人物心情,学习生字,掌握书写要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课文 514 文具的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课文 514 文具的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9d51892728c9b87c5ec62b43e2e0f847.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