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第5单元 15真相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77808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第5单元 15真相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77808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16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16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设计,共5页。
教学目标
会写本课 12 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默读课文。通过课文内容理解课题含义。
体会课文用多个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默读课文。通过课文内容理解课题含义。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分析文中讲述事例的方式。 体会并学习文章是如何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
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 一 课 时
课时目标
会写“域、惯”等 12 个生字,理解“真理、领域”等 20 个词语。(重点)
默读课文,能够联系课题,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重点)
教具准备
荣德基小学课件资源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谈话导入。
教师口述: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你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 有没有什么疑问?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相信你会对这句话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
介绍作者
叶永烈(1940-2020),笔名久远、叶杨等,汉族,浙江温州人,教授、科普作家,报告文学作家, 他的主要作品有《小灵通漫游未来》《中国福尔摩斯》《科学掠影》等。
三
初读课文
自由默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检查初读情况,完成《课前预习单》第一步到第二步。
(1)会读生字。
练
诞生(dàn)酸碱(jiǎn)凸出(tū)凹陷(ā)纬度(wěi)
44444
俄裔(é yì)华罗庚(huà gēng)锲而不舍(qiè)
44444
(2)会写生字,并组词。
练域(地域)惯(惯性)圃(花圃)盐(盐水)溅(溅出)蕊(花蕊) 魏(魏国)搜(搜集)蚯(蚯蚓)蚓(蚯蚓)版(版权)阶(台阶)
(3)积累词语,并用加点词语造句。
练
真理领域建树疑问敏感提取明显无聊吻合
4 4
偶然文献证据整理灵感机遇司空见惯见微知著
4 44 4 4 4
不可思议无独有偶
4 4 4 4
书法指导:“搜”由“扌”和“叟”两个部件构成,左窄右宽;“域”字左窄右宽,左方的“土”略小,右边的“或”略大,注意斜钩要舒展,“丿”不能忘。
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偶然:这一偶然的发现,使几位天文工作者欣喜若狂。
见微知著:我们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见微知著,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无独有偶:张兰出门忘记带钥匙了,无独有偶,王辉也忘记带钥匙了。
四
初读感知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给课文划分段落。
第一部分(第 1、2 自然段):提出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然后对这个形象化的观点稍作阐述。
第二部分(第 3~5 自然段):证明观点,举三个例子来证明观点。
第三部分(第 6、7 自然段):总结全文,阐明探究真理需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思考:这篇文章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呢?
教师对照板书进行小结:课文首先开门见山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然后概括地指出科学发展史上的真理都是在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才找到的; 接着用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事例加以论证;最后指出真理的发现是有条件的,“偶然的机遇” 只会给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读完全文后你体会到了什么 ?
课文用科学史上的三个事例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组内初步交流自学成果,互相补充,如仍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做上记号,留待下节课解决。
五
课后作业
自学生字、抄写文中词语。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 二 课 时
课时目标
能概括文中的事例,体会文章是如何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难点)
能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难点)
教具准备
荣德基小学课件资源
教学过程
一
课前导入
投影出示上节课归纳的疑难问题。
二
品读释疑
思考:默读课文,想想“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说说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教师点拨: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发现问题,提出疑问,解决疑问,并且追根求源,就能发
现真理。我受到的启发是:在生活中,我要善于观察,发现问题,思考求证,直到问题得到解决。
思考:作者列举了三个事例来证明观点,每个事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请同学们在阅读的基础上完成下表并作答。
教师点拨:列举了三个事例,即①波义耳通过研究紫罗兰遇酸变红的现象,发明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②魏格纳根据地图上海岸线凹凸部分相吻合的现象和蚯蚓的分布情况推论大陆与海洋的形成。③阿瑟林斯基根据做梦时眼珠转动的现象推断出此时人的脑电波也会发
生较大的变化。这三个事例都是按照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来介绍的。
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事例?和同学交流。
示例:传说有一天,鲁班爬上一个小陡坡的时候,脚下蹬着的一块石头突然晃动起来,他急忙伸手抓住一丛茅草。“哎呀!”他的手被茅草划破了,渗出血来。“茅草怎么会这么锋利呢?”鲁班陷入了沉思。他忘记了伤口的疼痛,扯起一把茅草,细细观察,结果发现茅草叶
子边缘长着许多小齿。鲁班恍然大悟:茅草的叶子因为带有小齿,所以才会这么锋利。下山后, 鲁班经过反复研究实验,发明了锯。
三
拓展延伸
交流令自己深受启发的语句,说说从中受到的启示,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段。
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这里的“?”是发现的问题,是不断的追问,“!”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这个句子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告诉我们要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才能找到真理。
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见微知著:微,微小的迹象;著,显明。看到事情的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这句话和第 2 段相照应,说理深刻。 这句话用“只要……就……”的句式说明“科学并不神秘,
人 物
发现现象
提出问题
找到真理
波义耳
偶然发现紫罗兰遇酸变红
紫罗兰中的什么物质遇盐酸会变红?
……
发明了石蕊试纸
魏格纳
地图上海岸线凹凸部分相吻合
不会是巧合吧?
《海陆的起源》,“大陆漂移学说”
阿瑟林斯基
儿子睡觉时眼珠转动
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眼珠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有什么关
系呢?
眼珠快速转动时,人的脑电波会发生较大变化,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
真理并不遥远”,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就是“见微知著”,能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看到本质, 并“不断探索”。
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这句话对发现真理的条件作了说明,科学发现中存在“偶然的机遇”,说明科学真理就存在于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只会给……”说明科学发现也并不容易,指出了科学真理的发现是有条件的,那就是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就是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
四
课文主旨
课文举了科学史上的三个事例,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的观点。
五
课后作业
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如“有志者事竟成”“玩也能玩出名堂”。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本课重难点是体会课文如何用多个事例说明观点,找出相关事例并分析文中讲述事例的方式。通过这两个课时的教学,学生可以很好地把握这两方面的内容,并且对课文 的论证思路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不足之处:教师应当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要利用好课本提供的插图,更加充分地创设学习情境,自由朗读,体会作者阐明观点的方法,学习文中富有说服力的语言,加强语言积累。
板书
论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紫罗兰遇酸变红发明酸碱试纸—— 石蕊试纸
真理诞生于一百论据
个问号之后
海岸线凹凸相吻合、蚯蚓的分布 提出“大陆漂移学说”,出版《海陆的起源》
睡觉时眼珠的转动 眼珠快速转动时, 人的脑电波会发生较大变化,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
追根求源发现真理
总结论点:见微知著 善于发问 不断探索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16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预习案,课堂探究案,探究过程,课后检测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16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及反思,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标点引入,导入课题,初读课文,学习字词,梳理脉络,整体感知,总结写法,仿写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16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设计,共2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