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15课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同步课文内外类文阅读理解 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15课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同步课文内外类文阅读理解 试卷01
    第15课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同步课文内外类文阅读理解 试卷02
    第15课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同步课文内外类文阅读理解 试卷03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16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16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内阅读,类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类文阅读

    一、课内阅读

    (一)阅读课文片段和短文,完成练习。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①有人说过这样一向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②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③……

    ④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作者:叶水烈)

     

    1.阅读选文中画“     ”的部分,回答问题。

    (1)“?”指的是                                         ,“!”指的是                                                                                                        

    (2)对这样写的好处,下列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新颖有趣,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避免了啰唆的表达,更加通俗易懂。

    C.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达,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文中加点的三个词语能不能调换顺序?为什么?

     

     

     

    3.作者在开头提出了________的观点,结尾又重中了这个观点,这样的写法叫                                                                                                        

    4.选文中谈到发现真理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号之后”这句话的含义是(     

    A.当你产生一百个问题之后就找到了真理。

    B.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地思考、探索,才能深入地解决问题,发现真理。

    C.在前人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经过很多人的探索,就能解决问题,发现真理。

    【答案】

    1.发现问题,不断发问     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     C    

    2.不能。问题的解决顺序应该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疑问,调换顺序则不符合实际。    

    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首尾呼应    

    4.①见微知著;②善于发问;③不断探索。    

    5.B

    【解析】

    1.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1)由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可知,“?”指的是发现问题,不断发问,“!”指的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

    (2)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这句话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达,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发现问题”、“不断发问”、“解决疑问”,这三个词语不能调换顺序,因为问题的解决顺序应该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疑问,调换顺序则不符合实际。

    3.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方法。

    作者在开头提出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观点,结尾又重中了这个观点“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这样的写法叫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和严谨,使主题更加突出。

    4.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

    由“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可知发现真理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

    5.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本文例举了多个事例论证并告诉了人们只有不断的探索与发现,才能获得真理。就是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地思考、探索,深入地思考解决问题。只有“打破砂锅问到底”,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找到答案,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所以“真理诞生于一百个号之后”这句话的含义是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地思考、探索,才能深入地解决问题,发现真理。

     

    (二)阅读。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更有趣的是一位名叫阿瑟林斯基的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接着,他又对二十名成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阿瑟林斯基的研究成果,成为心理学家研究做梦的重要依据。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6.根据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空。

    (1)见到一点儿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                  )

    (2)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

    7.选文第一自然段作者叙述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排列序号并写在横线上)

    ①提出问题    ②解决问题    ③发现真理    ④发现问题

    8.读文中画“——”的句子,一件平常的事却引来阿瑟林斯基一连串的疑问,这让我们感受到了他______________的精神。

    9.从文中画“﹏﹏﹏”的这句话可知,科学的灵感是凭借________________而获得的,这里采用华罗庚的话来说明观点的好处是                                                                                                        

    10.从最后自然段可知,经由“偶然的机遇”发现真理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答案】

    6.见微知著     锲而不舍    

    7.④①②③    

    8.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9.对生活细腻、敏锐的观察     引用名人名言,具有说服力    

    10.善于独立思考和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解析】

    6.本题考查提取关键词。

    (1)见微知著,指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比喻小中见大、以小见大。

    (2)锲而不舍,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在句中可充当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7.本题考查文章写作顺序。

    从“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可知是发现问题;从“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可知是提出问题;从“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他又对二十名成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可知是解决问题;从“最后得出结论: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可知是发现真理。故排序为:④①②③。

    8.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从“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可知阿瑟林斯基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并且对于生活中的现象感知敏锐,从而让我感受到他不断求知、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精神。

    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引用名人名言的作用 为了使语言更有说服力、权威性;增强文采美、文化含量,常常会引用一些名人名言。

    从“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可知阿瑟林斯基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并且对于生活中的现象感知敏锐,由此可知科学的灵感是凭借对生活细腻、敏锐的观察而获得的,这里采用华罗庚的话来说明观点的好处是引用名人名言,具有说服力。

    1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最后一段“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可知答案是:善于独立思考和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二、类文阅读

    (一)阅读短文。

    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节选)

    ①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这既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又涉及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

    ②太阳是决定地球外在环境最重要的因素。根据近代天文学家的理论,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这一过程还将至少持续40亿年。过了40亿年后,太阳将逐渐膨胀而演化为红巨星,最后将地球完全吞吃到它的“肚子”里。

    ③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在是太巨大了,“只要太阳吼一吼,地球立即抖一抖”。至于人类,却承受不了地球的任何抖动!不过,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4000万年的时间里,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1%!所以,研究人类在地球上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至少要以人类能在地球上持续生存4000万年为奋斗目标!

    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近400年中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大大超过了在400万年间人类所消耗的资源总量!如果按照现在消耗不断增长的趋势发展下去,试问4000年后乃至4000万年后的地球将是什么样的面貌?

    ⑤地球上的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另一类是不可再生资源。虽然人类可以用消耗可再生资源的办法补充一些不可再生资源,但这在数量上毕竟是有限度的。所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地球上的资源能在多少年内按照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的正常生活。

    ⑥其实,4000万年只是一个保守的说法,太阳的光和热,完全可能持续更长一些时间,即使太阳系内出现某些反常事件,如小行星撞击地球,但也不太可能在4000万年内发生,而且人们完全能发射有超强破坏力的导弹,使小行星改变航道。所以,地球上的居民,至少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是大可不必“杞人无事忧天倾”的!

    ⑦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

     

    11.决定“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的因素有(       )(多选)

    A.太阳能否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

    B.人类能否合理利用资源。

    C.地球上的资源能按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多少年正常生活,以及人类能否合理利用资源。

    D.地球上的资源能按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正常生活。

    12.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根据是(     

    A.在4000万年的时间里,所消耗的能量不及太阳总量的1%

    B.在4000万年的时间里,所消耗的能量达到太阳总量的1%

    C.在4000万年的时间里,所消耗的能量超过太阳总量的1%

    D.在4000万年的时间里,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1‰

    1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来自人类自身”的威胁指(     

    A.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 B.人类不懂得保护水资源

    C.人类的总人口数的不断上涨 D.对资源过度地消耗

    14.“这一过程还将至少持续40亿年”中“这一过程”指(     

    A.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

    B.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

    C.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

    D.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

    15.读本文后,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请列出两条。

     

     

     

    【答案】

    11.AC    

    12.A    

    13.D    

    14.B    

    15.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在是巨大;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是来自人类自身。

    【解析】

    11.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文章第二、五、自然段可以找到答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地球上的资源能在多少年内按照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的正常生活”。“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接着到选项中进行对照即可。

    12.本题考查对文章句子的能力。首先我们要到文章中找到原句,接着浏览前后文,后文说“因为”,那前文就是在说为什么。而前文的内容:“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正是我们探讨的问题,所以“在4000万年的时间里,所消耗的能量不及太阳总量的1%”就是答案。

    13.本题考查对文章词语的理解能力。首先到文中找到原句“来自人类自身”的位置,接着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后文说“近400年中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大大超过了在400万年间人类所消耗的资源总量!”这就说明人类对地球资源的消耗很严重,对比即可找到答案。

    14.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首先我们找到代词“这”,代词所指代的内容可以在原文中找到,找代词的前文即可,即:“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

    15.本题是启示类题目,回答文章给我们的启示,首先要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作者想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的就是我们应该得到的启示。作者通过写人类对地球的威胁,资源的过渡消耗,告诉我们人类要想长久的在地球生存,就要好好的保护环境,节约能源。

     

    (二)阅读理解。

    奇想与发明

    任何一项发明创造都离不开创造灵感。而孩子们天真无邪的问题和常人眼中的“异想天开”,在发明者看来却是创造的源泉。

    1821年的一天,德国有个农家女孩拿着妈妈的木梳在家门口玩耍。玩腻了,她想出个新花样:找来两张纸片,一上一下贴在木梳上,把它放在唇边,谁知竟呜哩呜哩吹出声了。一个叫布希的音乐家路过,被这奇妙的声音吸引住了。他仔细观看了女孩的“杰作”,回家后,综合女孩的木梳、中国古笙和罗马笛的发音原理,制成了第一支口琴。

    无独有偶,听诊器的发明灵感也来自儿童。一次,法国医生雷内克到一位患心脏病的贵妇家去诊病。由于病人过于肥胖,传统的叩诊法无法测得准确的心率,又不便直接用耳朵贴在患者胸部听诊,医生十分为难。回家的路上,他看到一群孩子在根圆木的一头用针刮划,而另一群孩子把耳朵贴在另一头。出于好奇,他凑上前去,竟清楚地听到了圆木那头的声音。这件事启发了雷内克,不久,听诊器问世了。

    一次性成像照相机是美国人兰德的发明,提醒他进行这项研究的是他的小女儿。一天,兰德和女儿去公园游览。他给女儿拍了许多照片,拍完后,孩子急切地向爸爸要照片。孩子的要求促使兰德花了好多年工夫研究一次性成像问题,终于在1947年成功地研制出一次成像照相机。

    非裔美国人毕寇是位身手不凡的机械师。他的儿子是个报童,整日奔波送报,脚踏车上的链条常常脱落,儿子为此十分苦恼。于是,毕寇用塑胶做了些齿轮,再用木工工具加工,给孩子造了世界上第一辆“两轮传动”的脚踏车──用踏板的力量同时带动两个轮子,这种车能畅行于郊外崎岖的小径。

    与前几位相似,发明隐形眼镜的比斯特得益于儿子的恶作剧。一天,他正聚精会神地读报,突然,鼻梁上的眼镜被调皮的小儿子打落在地。比斯特正要发火,小儿子却拾起碎镜片,贴在眼前大叫起来。比斯特拿过镜片,果然看到了地上爬行的蚂蚁,他灵机一动,既然碎镜片可以脱离镜架看东西,把它装在眼球上,看东西不是更方便吗?就这样,隐形眼镜诞生了。

    在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有发明创造的契机。发明并不是件高深莫测的事儿。我们今天的许多“文明的奇迹”,最初都源自儿童的创造、发现与奇想。只要你拥有一颗敏锐的心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也可以成为一个小发明家。

     

    16.根据词语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不只一个,竟然还有配对的,表示两事或两人十分相似。(           )

    (2)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形容使人难以理解。(           )

    (3)事物转化的关键。(           )

    17.文章采用“_____”的结构。作者要发表的观点是:                                                                                                        

     

    18.作者用了哪些事例来证明自己观点的?

     

     

     

    19.这篇文章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20.写一写你读了短文后的感受。

     

     

     

    【答案】

    16.无独有偶     高深莫测     契机    

    17.总—分—总     任何一项发明创造都离不开创造灵感。而孩子们天真无邪的问题和常人眼中的“异想天开”,在发明者看来却是创造的源泉。    

    18.(1)口琴的发明(2)听诊器的发明(3)一次性成像照相机的发明(4)两轮传动脚踏车的发明(5)隐形眼镜的发明    

    19.只要有一颗敏锐的心和善于发现的眼睛——即善于观察,抓住契机就可以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20.我们要勇于创新,善于从生活中发现创新。

    【解析】

    16.本题考查对成语意思的理解,做题时,先浏览题目,再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仔细认真地从文中找出答案。

    17.本题考查对文章结构和作者观点的理解与分析。通过认真分析文章内容可知,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第一段就点明了作者的观点“任何一项发明创造都离不开创造灵感。而孩子们天真无邪的问题和常人眼中的‘异想天开’,在发明者看来却是创造的源泉。”接着列举了口琴的发明、听诊器的发明、一次性成像照相机的发明、两轮传动脚踏车的发明、隐形眼镜的发明共五个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一段又重新说明发明不是一件高深莫测的事情,很多发明最初来自儿童的创造、发现和奇想。

    1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本文中第二、三、四、五、六段分别列举了口琴的发明、听诊器的发明、一次性成像照相机的发明、两轮传动脚踏车的发明、隐形眼镜的发明共五个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1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通过阅读作者举的这五个例子可知,在生活中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要敢于想象,就有可能有所创造。

    2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在理解文章主旨思想的基础上进行作答。通过阅读文章可知,本文主要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善于发现、敢于想象,敢于创新。

     

    (三)阅读理解

    橡胶带来的启发

    世界上第一辆自行车大约是在1817年诞生的。那时的自行车还很原始,除了车身和两个木头轮子之外,它(  )没有坐垫,(  )没有轮胎,这种自行车骑起来当然很不舒服。一直到充气轮胎被发明出来之后,自行车才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交通工具。

    说起来很有意思,自行车的充气轮胎竟然是位医生发明的。这位医生叫邓洛普,居住在爱尔兰。邓洛普的儿子很想有一辆自行车,为了满足他的要求,邓洛普就买了一辆送给他。小男孩很开心,他骑着车在铺满鹅卵石的街上跑来跑去。不用说,在这样的路上汽车肯定会颠簸得厉害,一不小心还容易摔跤。看着儿子身上摔得青一块紫一块的,邓洛普非常心疼。

    有一天,邓洛普用一根橡胶水管在花园里浇花。当他将橡胶管握紧、放松,再握紧、再放松的时候,橡胶的弹性启发了他的思维。他想:能不能把这根灌满了水的橡胶管安装到自行车轮子上,借此减少车子在行进时的震动呢?

    按照这一大胆设想,邓洛普马上动手做了起来。不知道经过了多少次试验,他终于用浇花的橡胶管制成了一个轮胎。但是,(    )这种轮胎装满了水,(   )骑起来非常不方便。后来,邓洛普开始用气体来代替水。经过多次试验,充气轮胎终于在1888年诞生了。刚开始,这种新轮胎遇到了人们的嘲笑,但是,骑自行车的人很快就发现,用这种轮胎跑得更快,也更平稳。

    有个叫克罗的商人在得知了这一消息后,专门开办了一个工厂来生产这种轮胎。后来,这个工厂就逐渐发展成大名鼎鼎的邓洛普橡胶公司。

     

    2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2.原始的自行车轮是什么样子的?有哪些弊端?

     

     

     

    23.画线句子是一个______句,改成陈述句是:___________。由此可以体会到邓洛普医生是一个_____________的人。

    24.“经过多次试验,充气轮胎终于在1888年诞生了。”对“终于”一词理解不正确的是(     

    A.充气轮胎的发明经历了很长时间,不容易。

    B.邓洛普医生做的试验次数很多,过程艰辛。

    C.邓洛普医生的发明太慢。

    25.你还知道哪些发明也是从生活中受到的启发?请把你知道的写下来。

     

     

     

    【答案】

    21.既      因为  所以    

    22.原始的自行车轮是木头做的,没有轮胎,在不平坦的路上会颠簸得厉害,一不小心还容易摔跤。    

    23.疑问     可以试试把这根灌满了水的橡胶管安装到自行车轮子上,借此减少车子在行进时的震动     留心观察、善于思考    

    24.C    

    25.示例:瓦特根据水蒸汽推动壶盖跳动的现象发明了蒸汽机。

    【解析】

    21.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运用。理解前后句子的关系及意思,再来进行作答。本句说的是第一辆自行车存在的不足:没有坐垫、没有轮胎,是一个并列关系的句子。

    22.本题考查信息的提取能力。结合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即可作答。

    23.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及句型的知识。邓洛普受橡胶的弹性启发,产生了借此减少车子在行进时的震动的可行性的一个疑问。改为陈述句应把疑问词和问号去掉。“能不能”改为“可以试试”。邓洛普能从生活中的平常的事情产生思考,说明他是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人。

    24.本题考查句子意思的理解。要抓住关键词来帮助理解。终于的意思是最终出现的情况,本段中指发明充气轮胎。结合前面的“多次试验”,可以感受到邓洛普医生做的试验次数很多,充气轮胎的发明经历了很长时间,过程艰辛。

    25.本题考查平时的积累。注意要求写的自己知道的“发明”是从生活中受到启发的。结合自己的积累作答。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__________

    ①美国哈佛大学前任校长拉里•莫斯在清华大学演讲时,有过一段极为精彩的讲话:“在哈佛,一个刚进大学的新生可以对校长说‘你错了’,这就是哈佛的文化:思想胜于权威。”

    ②思想胜于权威,靠的是科学与真理。16世纪波兰著名的天文学家哥白尼,以毕生精力写成了不朽著作《天体运行论》,向延续了一千多年的“地心说”发起了颠覆性的挑战,教会为之震怒,世界为之震动。坚信科学与真理的哥白尼,以一句“我不会在任何责难面前退缩下来”做了回应。哥白尼的“日心说”理论毫不留情地终结了被中世纪封建神学奉为至宝的“地心说”理论的地位。歌德说:“哥白尼的学说撼动人类意识之深,自古以来无一种创见、无一种发明可与之相比。”哥白尼以自己的思想和学说,将人类的世界观整个颠倒了过来。

    ③思想胜于权威,靠的是理想与激情。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者托马斯•杰斐逊面对强大的英国殖民势力,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人人平等”写入《独立宣言》,被美国第二届大陆会议一致通过,并以此作为美国国家的立国之基、独立之魂。它像照耀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点燃了美国人民的激情之火。诚如马克思所说:“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份人权宣言。”

    ④思想胜于权威,靠的是胆略与勇气。曾经因闭关锁国而危机重重的日本,至19世纪中叶,决意“维新”求变。1868年,明治政府发表维新誓文,昭告天下:万机决于公论,破旧有之陋习,求知识于世界。日本以这种胆略与勇气,将维新成为全民的统一意志,绝处求生,走出灾难,迈上了观代强国之路。

    ⑤思想胜于权威,究其因果,这思想实质上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新思想、大思想、科学思想,代表了真理,代表了进步,代表了创新。而权威败于思想,这权威看似强大,似乎不可一世,实际上代表了传统,代表了落后,代表了守旧。权威在思想面前最终下阵来,则是必然的,也是历史的规律。

     

    26.本文的中心观点是什么?请以此为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7.短文第①段引用美国哈佛大学前任校长的话,其作用是( )

    A.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B.使文章显得更加生动形象

    C.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增强论点的权威性

    28.为了说明本文的中心观点,作者通过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这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29.结合你在学习与生活中的经历,举出一个支撑文章观点的事例。

     

     

     

    【答案】

    26.思想胜于权威    

    27.C    

    28.思想胜于权威,靠的是科学与真理     思想胜于权威,靠的是理想与激情     思想胜于权威,靠的是胆略与勇气    

    29.示例:有一次在课堂上,我对老师的观点有点疑问。经过查阅资料和讨论,最终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对的。

    【解析】

    26.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中心的把握。完成此题,抓住关键句“这就是哈佛的文化:思想胜于权威。”便可得出答案。

    27.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第一自然段中哈佛校长的话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思想胜于权威,增强论点的权威性。

    28.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论点的理解,完成此题,抓住文中二三四自然段的第一句话便可得出答案。

    29.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观点的理解,要求学生能运用生活事例来进行说明,注意把事例说清楚。示例:有一次在课堂上,我对老师的观点有点疑问。经过查阅资料和讨论,最终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对的。

     

    (五)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知足须忍痒

    曾读过“齐人攫金”的故事,说齐国有个财迷,整天想着要许多金子。一天,他来到集市上,看到一家金店,便直奔柜台,揣起金器就跑。几个路过的巡吏将他抓住。县官审问他:“当着那么多人,你竟敢去抢别人的金子!”那人这才清醒过来,答道:“我拿金子的时候,只看见了金子,除此之外,什么也没看到。”

    明代的刘元卿曾撰写《王婆酿酒》的寓言,读来颇为有趣。王婆以酿酒为生,有个道士常到她家借宿,喝了几百壶酒也没给钱,王婆也不计较。一天,道士说,我喝了你那么多酒也没钱给你,就给你挖一口井吧。井挖好后,涌出的全是好酒,王婆自然发财了。以后道士又问王婆酒好不好,王婆说,酒倒是好,就是没有用来喂猪的酒糟。道士听后,笑着在墙上题了一首打油诗:“天高不算高,人心第一高。井水做酒卖,还道无酒糟”写完之后,这口井再也不出酒了。

    当一个人该知足而不知足时,就会目眩神迷于各种诱惑,不能自拔,成为贪欲的奴隶。

    有位县官死后留下一只小木箱,后人打开一看,是满箱血迹斑斑的草纸,以及一封信。原来这位县官生前面对贿银,内心也曾一次次发痒。为戒贪拒贿,煞住心痒,他以锥刺股,以纸止血,久而久之,集满木箱。信末,他以苏轼名言告诫儿孙:“忍痛易,忍痒难!”

     

    30.整体把握,概括分类。

    (1)请结合文章的题目和全文内容,说一说文章所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本文为了说明观点,选用了三个事例,请分别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例子。

                                                                                                            

                                                                                                            

    ③_                                                                                                        

    (3)本文采取了对比论证的方法,三个事例中,第_____和第____事例是作为反面事例的,第_____事例是作为正面事例的。

    31.“天高不算高,人心第一高。井水做酒卖,还道无酒糟。”道士所作的这首打油诗揭露并讽刺了王婆的                                                                                                        

     

    32.王婆由“不计较道士白喝酒”到“有了酒井却还想要酒糟”正应了(    

    A.贪多嚼不烂。 B.多行不义必自毙。

    C.百不为多,一不为少。 D.人心不足蛇吞象。

    33.当一个人该知足而不知足时,就会目眩神迷于各种诱惑,不能自拔,成为贪欲的奴隶。

    (1)解释词语“不能自拔”。

     

    (2)你认为“诱惑”包括什么?用“√”选出来。

    A.追求金钱(        B.追寻理想(      

    C.追逐名利(          D.追梦未来(   

    E.努力取得成绩(       F.仰慕奢侈的生活(      

    G.收取他人的贿赂(   

    34.“忍痛易,忍痒难!”联系短文可知,“痛”指的是______的痛,“痒”指的是______的痒。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经历吗?简单地说一说。

     

     

     

    【答案】

    30.人要知足。     一个财迷旁若无人地揣起金店的金器就跑。     道士报恩给了王婆一口酒井,王婆却不满足导致酒井消失。     县官为了戒贪拒贿以锥刺股,以纸止血。                

    31.贪婪    

    32.D    

    33.(1)不能主动地从痛苦、错误或罪恶中解脱出来。文中指沉溺于各种诱惑中不能解脱出来。

    (2)A√C√F√G√    

    34.身体上     内心里     看到同学买了新的钢笔就非常想要,有时候还想过趁他不在时据为己有,但最后控制住了自己的欲望,没有犯下错误。

    【解析】

    30.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中心的把握,联系标题和文章的事例,则很容易得出中心:人要知足。

    3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在概括事件时,说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就行了。

    32.本文通过三个事例来论证人要知足的中心,在概括出事件后,很容易发现,第一二个事例是正面事例,第三个事例是反面事例。

    33.(1)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要求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2)本题要求学生能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便很容易选出正确答案。

    3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中关键词的理解。结合标题及事例,便很容易知道,“痛”指的是身体上的痛,“痒”指的是心灵上的痒。谈生活中的经历时,能结合文中中心说清楚即可。


     

    相关试卷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15 表里的生物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15 表里的生物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内阅读,类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8 匆匆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8 匆匆同步练习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内阅读,类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骑鹅旅行记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骑鹅旅行记练习,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内阅读,类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第15课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同步课文内外类文阅读理解 试卷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